在職媽育兒記:刺蝟的朋友

最近網上流傳一段動畫短片,影片的刺蝟天生身上長滿刺,這保護牠的刺,卻令牠在學校生活中無法與其他動物一起玩耍。坐校車時,牠坐在嘗試接受牠的狐狸旁邊時,身上的刺卻不小心刺傷了狐狸的面;當牠嘗試與灰兔踢足球時,頭頂的刺插進了足球。刺蝟因天生身上的障礙,無法融入動物群體,孤獨憂鬱坐在一角。正當刺蝟變得寂靜,不敢與其他同學接觸時,動畫出現轉捩點,狐狸、野豬、灰兔齊齊送上一份禮物,打開是一盒發泡膠,動物朋友替刺蝟的刺套上發泡膠作保護膜,眾動物上前一起擁抱刺蝟

要讓孩子感受別人的感受,了解民間的溫度,以免在缺乏認識下傷害別人

短片以happy ending作結,十分感動。可是,現實世界是否如影片中美好?坦白說,現實生活中卻未必如此美好。我記得小時曾有一位朋友,她天生斜視,亦不太愛笑,當她看著別人時,看上去總似是眼厲厲,有些人會誤會她很兇惡、對別人不滿,這看似是保護自己的工具,她卻因斜視而遭別人杯葛,曾有一段時間經常悶悶不樂。直至後來,她配了眼鏡,再無「眼睥睥」,別人才慢慢釋除對她的誤解。

這位朋友童年的不愉快經歷,並非社會上的新事,她視力所致的小問題,最終也是happy ending。可是,在香港社會上有許多不同種族、不同需要的小朋友,就算不是身體上殘缺,或許只是非外在所能看見、有特殊學習需要的小孩,在現實生活中,許多時也受到別人排擠。

要和什麼人交朋友,外表並不是最重要的

其實家長對孩子從小到大的家庭教育十分重要,我們要讓孩子感受別人的感受,了解民間的溫度,以免在缺乏認識下傷害到別人。記得有次我拖著二兒子細佬在街上遇見一位長了皮膚瘤的叔叔,兒子一臉疑惑,5歲的小孩本能反應企圖手指指向那位叔叔,我明白孩子的不解,立即向他解釋,這位叔叔身體不舒服、有些損傷,與我們各人無異,但也不想別人指出他的損傷。然後我跟細佬說,究竟我們要和什麼人交朋友,外表並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是要看他/她的內心美善,是否一個有愛心、關顧別人的人。

香港是一個多元化的社會,有不同國藉、不同種族的人士,社會上亦有身體上不健全的朋友、特珠學習需要的朋友,無論他們是什麼人,每一個人都是獨特的。但願我們的下一代不會以貌取人,有更多孩子如刺蝟的朋友般,懂得接納不同需要的朋友,懂得欣賞別人的真善美。

有關短片link供參考:
https://www.facebook.com/erstebank.sparkasse/videos/272546250112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