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元導航:今年過個不一樣的聖誕
All I want for Christmas is you……悠揚的音樂,奪目的商場佈置,周遭的氣氛都令我們的消費意欲愈發高漲。憶起小時聖誕節總是忙得不得了,拉着媽媽的手,時而吵着要買最美的聖誕卡,時而扭買最大的玩具。長大後,估計數年來花在聖誕節的錢應該不少,舊時收到的聖誕卡和玩具早已不知去向,既然再快樂的聖誕節都避不過記憶的洗禮,家長何不讓它成為學習理財和正確金錢觀的好時機呢? 文:葉玉瑩(香港家庭福利會認可理財社工) |
交換禮物:DIY表達感謝
交換禮物是希望製造快樂的回憶,或是向對方表達感謝與關懷。按這個目的,小朋友之間交換禮物不應花費過大的金額,慎防「金額愈高等於感謝愈多」這種成人世界的功利主義會傳遞給小人兒。家長不妨讓一班小朋友共同參加手工班,為對方製作禮物,共同留下美好的回憶。
協議「限額」學習選擇
當收到一份神秘禮物,孩子會很高興,但原來可以自由選擇禮物並學習自主消費,他會更興奮!家長可給予小朋友一個限額,與他一起到店舖去買禮物。為保證學習效果,家長緊記在進店前跟孩子協議好「家長限額」。
記得尊重孩子的選擇權,毋須提點他可以購買個「更好」、「更有用」的禮品,而且孩子是經歷一輪思考才作出決定的,我想家長也同意,學習選擇也是一項重要的生活技能。
當孩子困惱於多個「心頭好」時,家長最好不要即時給予意見,但可了解他們想購買的背後原因,從而協助子女排出先後次序。同時家長可與孩子多逛幾間商店,比較禮品價格,了解貨價差異。但假如子女要求即時購買,家長亦應允許。如事後見其他店舖較便宜,那便恭喜你了,相信孩子定能透過實際經驗學會格價,當然也得提醒格價有其時間成本的。
用現金付款
萬一禮物超過「家長限額」怎麼辦?家長可彈性地採用不同的處理方法,例如為子女墊支超額的數目,但要小朋友日後分期還款,設下限期,並切實執行還款安排;或是孩子有積蓄的,也可讓子女決定會否自行補貼,總之原則是不打破協定的「家長限額」。雖然現時流行電子消費,但建議家長與子女購物時盡量用現金付款,加強他們認知上對金錢及物品的連繫,以免誤以為簽卡就可以購物。假如家長選擇用信用卡付款,也得向孩子說明日後要找卡數。
為他人付出學懂珍惜
很多孩子自小在不虞匱乏的環境下成長,還未領悟到付出的概念,便已得到很多收穫。我不反對節日送禮,但沒有適時教導,小朋友或許未明白送禮的意義,收禮物時,也沒有珍惜的感覺。我認識有名家長每逢大時大節便帶孩子去做義工或捐獻,到孩子長大了,他便樂於參與義工活動。家長可透過此方法讓孩子明白,節日除了「受惠」也可體驗為他人服務的樂趣,回饋社會。現時社會上有不少機構都特意招募節日義工,家長可以多加留意。
慶祝節日有其值得肯定的價值,只是我們很容易會把節日與消費拉上必然關係,讓小孩接收偏頗信息,事實上,一家人一起製造快樂回憶,方是過聖誕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