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時節:從外國人角度 訴說香港故事
常戲言香港是個工作的城市,生活的話,比較嚮往人少壓力小的地方,假期也得坐坐飛機,穿州過省,抽離香港的節奏。所以,那一天我在書店看到《外國人喜歡香港的N個理由》這本書就特別好奇,到底怎樣的外國人會愛上勞碌營役的香港?翻開這本屬於外國人的口述傳記,作者Mark O'Neill固然是外國人,書中各篇的受訪者也是外國人,但其實這書的中文和英文版都由本地的三聯出版社出版,每一章都是不折不扣的香港故事。
(作者提供)
從艱難到幸福
東往西來,北水南調,華洋雜處的香港似是個中途站。戰亂、經濟蕭條或疫情封鎖,香港土生土長的人們大多都走不了,也以為外國人在困境時總會一走了之。事實卻非如此。《外國人喜歡香港的N個理由》第一部分「移民的下一代」中的各個章節,就是一個又一個戰亂之際,留守香港的故事:有的在戰時照顧同胞,有的視香港為機遇之地,更有的視香港為成長的地方。像父親為英籍商人的 Cautherley,出生與成長都在二次大戰的香港,在苦難期間有過離開的機會,最後還是選擇在原地扎根。Cautherley憶述的往事裏,窩打老道、青山道、荃灣、尖沙嘴,都是他聚會、上學的社區,其實也就是我們生活的社區。書中第一部分的受訪者,是戰後留下來的第一、第二代甚或第三代。他們視香港為他們的家,在戰亂之後,仍留下來與香港一起發展、成長。
生活中的平實真誠
從歷史走到今天,香港的吸引力似乎沒有減退。《外國人喜歡香港的N個理由》除了陳年舊事,更多是當下留在香港的外國人故事。他們的故事並不波瀾壯闊,是平實真誠,有在監獄當傳教士的瑞士牧師、到香港參與電影的德籍演員、經營柔道館的日本人、在港製作寶萊塢電影的印度人等。各人的故事中提到香港的吸引力,除了機遇,還有我們習以為常的生活細節,例如對外國人來說便利的生活圈,或好像表面急趕冷酷的香港人,在法國廚師Alexandre 眼中,香港人是「思想開放彼此沒有隔閡」的。
發掘香港美好
人長大了,工作繁忙,會因為疲倦而忽略了香港的動人處。疫情漸退,一切重回正軌,我們應該重新發掘香港的美好。原本因為好奇而拿起《外國人喜歡香港的N個理由》這本書,最終卻被這本書觸動,提醒自己要懷着謙卑的心,借鏡別人的角度去了解香港的故事。
在此用書中幾句頗有印象的說話作結,是出自澳洲籍的Kenda:「這裏乾淨、秩序井然,有一流的交通;這裏有效率,人很友善。你可以這一刻還在中環商業區,15分鐘後已經走在遠足徑上,享受森林的野趣和寧靜。世界上沒有別的地方有這種妙處,我們超喜歡。」
文:程志森(資深學校圖書館主任)
作者簡介:手捧一本書,是幸福的。兩位學校圖書館主任——程志森和倫雅文,想分享閱讀的快樂,聊大小朋友的書,聊讀書的邊邊角角……打開一本書的那一刻,就是讀書的好時節。
(本網發表的作品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
[Happy PaMa 教得樂 第45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