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盡教育:大包圍的小學常識科
本刊第172期的「編者話」有一篇文章《乜都教 不如乜都慢慢教》,觸動王師奶心靈。小婦人和編者沈雅詩小姐一樣,讀小學時除了中、英、數外,還有社、自、健,沒有獨立的常識科。要不是沈小姐報道,王師奶不知道現在高小常識科課程,包括香港進出口貿易、工業北移等等。
王師奶知道每一科的課程都由一個小組規範,小組有主席和委員,委員會的權力好大,邊一年教乜嘢,課程都有規定;同時又負責審批課本,握住出版社的神經。照計教育局委任的分科課程委員,應該是經驗豐富的人,也包括一些直接或間接和該科有關的學者及前線人員,無理由逼蛇吞象,要十一二歲學生吞下往日在中學才施教的課程。
也許委員會出於好意,想提早豐富小學生的知識;但也許估計錯誤,忽略了小學生的胃納有限,變成你眼闊,我肚窄;你好心,我鯁死。
北京填鴨雖是老饕們的美食,不要忘記未圖上爐前鴨子已被填到三魂無咗七魄。
為趕進度 水過鴨背
課程規定五年級教乜,六年級教物,老師們可以點做?一是水過鴨背,蜻蜓點水,點到即止。照進度教,到喉唔到肺,學生識又好,唔識又好,學得幾多看天意;老師要依課程,要趕進度,被迫講課快如機關槍,學生聽得頭來聽唔到尾,結果是一嚿雲兼一頭煙。不要怪老師,假設一級有四班,考試用同一張卷,試題跟課程內容命題,如果自己教得慢教唔完,試題有未教部分,咁就大件事了。家長話你懶,向校長投訴;校長話你不依進度,不合作,點拆都拆唔掂。
一個有良心有責任感的老師,就會好似編者所說:「乜都教,不如乜都慢慢教」。王師奶十分同意編者所說「慢慢教」,識得幾多得幾多。照課程進度,可能一個學期要教10個單元,與其水過鴨背,學生似識其實未識,不如慢慢教,識一個或半個單元都算有所得。呢個道理一字咁淺,囫圇吞棗,未落肚已經卡在喉嚨,打定999都得了。絕大多數老師唔會咁做,但因為家長唔理解,校長唔認同。唉!老師可以點做?
編者請教過常識科老師,常識科最大問題是「大包圍」,上至天文,下至地理,歷史科技都在內。
「大包圍」三字可圈可點,好適合一般香港人心態,有殺錯,無放過。
未有常識科之前,社會、自然、健教,清清楚楚,各有範疇,不會天馬行空,無邊無際。「大包圍」的後果通常在收網時互相踐踏而死,到頭來變成背誦,死記之下不會深思,不會探究。小婦人記得有些學校除了社、自、健外,低年級還有一科尺牘,饒有趣味。
按程度分班 互不拖慢
也許有些教育專家未必同意,小婦人贊成因程度而分班,讓一些叻仔叻女走快兩步甚至十步八步;學習能力低的慢慢行,前進一步算一步,既不變成叻仔叻女的絆腳石,自己又不會自卑,因為全班都是咁高咁大,咁籮疏,咁米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