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語自聊:玩具指南
最近,診所添置了新玩具,包括遇水會變色的「拉麵」、迴轉壽司店、積木大屋等,令我們一眾言語治療師十分興奮。要知道,玩具是語言訓練的好拍檔,因為小朋友能在適當的語境(context)下學習語言,而玩玩具就是最好辦法。小朋友每次做語言訓練,大多玩到樂而忘返,而家長亦對我們的玩具讚不絕口,常常詢問我們在哪裏購入,希望買到一些幫助語言發展的玩具。其實,除了特定圖卡外,我們的玩具在一般玩具店或百貨公司都買得到,現在就跟大家分享幾個買玩具的Dos & Don’ts:
Dos:
假想遊戲
最能幫助語言發展的遊戲技巧(play skills)是假想遊戲(Symbolic Play),即透過玩具製造不同日常生活情境,可以是日式拉麵店、超級市場、雪糕店、診所、便利店、農場等,這類場景的玩具十分常見。家長可以選擇一些小朋友喜歡的活動,例如他們喜歡到壽司店吃壽司的話,就可以買迴轉壽司店玩具,角色扮演侍應和顧客。
可塑性高玩具
具可塑性的玩具,例如:積木、泥膠、動力沙(kinetic sand)等,可以鼓勵小朋友發揮創意,將玩具變成不同的場景,積木玩具可以砌成3層大屋,又可以砌成露營車、停車場、超級市場等,只要小朋友想得出,就有千變萬化玩法,當然家長亦可從旁協助。
Mix & Match
我們鼓勵小朋友嘗試Mix & Match,將不同玩具混合玩耍,例如停車場玩具與超級市場一起玩,變成送貨遊戲;又或是拉麵店玩具加壽司玩具,變成日本煙火嘉年華小檔攤。
這樣,一來可以令原本單一玩法的玩具更有新鮮感,二來可省下金錢,家長不用花錢買大量玩具滿足小朋友,三來隨着小朋友長大,混合玩具可營造更複雜的語境,配合小朋友語言發展。
Don’ts:
過分倚賴「具教育意義的玩具」(educational toys)
有些教顏色、形狀,到八大恆星的玩具,一直標榜教育意義。但家長要留意的是這些玩具往往都是單向,教的也是單字詞彙,就算中間有英文短句,亦只是重重複複的十多句,並不能訓練小朋友真正雙向溝通,只是鸚鵡學舌。
買過量玩具、或把家中所有玩具全部擺放出來
現在的小朋友都像王子公主,家中有大量玩具。很多家長都沒注意到「多未必好」的道理,更投訴小朋友3分鐘熱度,新玩具很快玩厭。所以我常建議家長把家中玩具分為3至4份(每份最多20件玩具),每2至4星期換一次,不要把家中所有玩具全部擺放出來。這樣可以訓練小朋友專注力之餘,亦可令讓他們發揮更多創意,避免3分鐘熱度。
最後一個小貼士,大家緊記世界上並沒有「訓練兒童語言能力」的玩具,只有「幫助」家長培養小朋友語言發展的玩具,因為最好的玩法,是家長和小朋友一起投入玩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