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語自聊:令孩子多說話的方法

孩子的語言發展一向有很多家長關注,尤其是到幼稚園面試的季節,總覺得小朋友說話太少、不夠主動,好像逸兒(化名)媽媽一樣。剛滿兩歲的逸兒平時大多「咿咿呀呀」、講「BB話」,偶爾會有些單字,例如:媽媽、餅、畀等等。媽媽見她說話比同齡小朋友慢,十分擔心。

一個手勢眼神獲得所需

在評估過程中,逸兒一舉起手,工人姐姐已經把水樽遞上;過了一會,逸兒嗯了一聲,媽媽便替她穿外套。總之逸兒有什麼需要,只要大喊一聲(甚至一個眼神、一個手勢),身邊的人就很醒目、很快的了解並滿足她的需要。媽媽問:「我們熟悉逸兒,當然知道她想怎樣,但日後返學怎麼辦?別人怎能明白她?其實她明白很多指令,例如我們叫她掉垃圾,她聽得懂而且真的懂得走到垃圾桶旁,但她就是不肯說話,我們可以怎樣令她多說話?」

要令小朋友多說話,首先要知道我們說話的目的。小朋友說話大致有兩個目的:提出要求(Requesting)和表達意見(Commenting)。而對於逸兒這類兩歲多的小朋友,配合他們的認知發展,他們的溝通目的,佔大多數的都是提出要求。

所以,我們要針對提出要求這目的,製造溝通機會。

逸兒的生活,其實沒什麼溝通需要。每當她有要求時,身邊人在她說話之前就已經滿足她的需要了,是名副其實的飯來張口。其實要解決逸兒問題也不困難,家人可以在觀察到逸兒有需要時,先停一停,問問她想怎樣,讓逸兒有機會用語言表達需要。

讓孩子以說話表達需要

除了日常生活之外,我們還可以「製造」更多提出要求的機會。例如:玩一些需要大人幫忙的玩具,例如需要上鏈的玩具,要小朋友說話叫大人幫忙;又或是把小朋友想要的東西,放到他拿不到但看得見的地方,要他說話才拿給他。遇到小朋友喜歡吃的零食,不要整包餅乾或整盒果汁給他,反而逐塊餅乾或一小口果汁地給予,每次都要求小朋友說「要」才給一小塊餅乾,增加練習機會。這樣,既可以讓小朋友不斷練習,又可以控制零食的食量,一舉兩得。

但各位爸媽,有一點要謹記,小朋友一旦用語言表達了自己,說了「要」之後我們就要立刻有反應,別以為自己成功找到方法讓小朋友說話,就想他再說幾次才給他們所要求的,也別說「你講多次『要』吖,我就畀你」。

因為我們要教導小朋友最直接、最快的因果關係,就是一用語言就能達到溝通目的。

所以,要令逸兒多說話的方法,比起醫學理論,更重要的是改變小朋友的生活習慣,也要改變家長的生活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