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子筆陣.蒲公英教室:善用人工智能 教學相得益彰

近年,人工智慧(AI)技術的發展日新月異,逐漸在教育界中嶄露頭角。然而,這也引發了一些討論,例如大學生寫論文時能否借用AI技術協助完成功課?當中又會否牽涉學術誠信問題?不過,當中最為關鍵及引發熱議的問題也許是:AI是否能夠取代教師?

有些人認為AI背後有龐大的資料庫,在教學上有巨大的潛力,幫助學生更有效學習,例如AI可以根據每個學生的興趣和學習情况,向他們提供個性化的教學內容,讓每個學生都能夠得到最適合自己的學習體驗。此外,在學習過程中,AI還可以提供即時的反饋和指導,幫助學生更快地掌握知識和技能,大有裨益。

AI難演良師益友、引路人角色

不過,有些人則認為AI無法完全取代教師的功能。首先,教師不僅是知識的傳遞者,更是學生的良師益友和成長路上的引路人。教師除了教學外,在課堂和平日相處中能夠協助學生建立正確的學習態度和價值觀,並且在學生遇到困難和挫折時給予支持和鼓勵。筆者曾帶領學生參與森林活動,猶記得學生在參與樹屋活動時不敢攀爬高9米的樹屋,但在教師和同學的勉勵及支持下,他們最終也能完成該次任務,這些實際鼓勵並非AI能做到。其次,教師還能夠根據學生的能力、學習風格和興趣愛好,提供更加全面和深入的教學內容和學習體驗。我校教師在教授時,常以活動推動教學,包括帶領小二學生走到山野間,使用指南針,掌握方向等數學概念,協助學生鞏固課堂所學。再者,教師還能夠激發學生的創造力和想像力,引導學生思考和探索,培養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和問題解決能力。例如在視藝課時,學生偶爾會遇到無法下筆的情况,想不到創作題材,而教師正可適時提供指導,引導學生從日常生活中尋找創作的靈感,以及在學生不懂如何創作時親手教導學生,而這些教學活動正是AI無法做到的。最後,AI無法做到情感支援。由於家庭和朋輩等因素,學生偶爾會出現情緒問題,教師需要即時安撫學生情緒和了解事情經過,甚或要與家長商討對策,處理學生的問題。AI或許能夠提供冰冷的解決方法,卻無法如教師一般作出實際行動,以應對問題。

輔助教學 減省準備教材時間

由此可見,AI的確無法完全取代教師的功能,但並不代表它在教育上毫無功用。與其將它視為教師的代替品,倒不如將其視為教師的輔助工具,幫助教師更好地教學。例如在準備教材上,教師可通過AI技術擬定課堂大綱、製作課堂練習、工作紙和投影片等,之後教師再按教學需要修正,減省他們在準備教材上的時間,而在課堂上亦可善用AI的體驗性和互動性,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參與度,與教師相輔相成。

AI在近年來快速發展,逐漸滲入各行各業,對教育界的影響亦是無可避免。若教師可以善用AI技術,互相補足,相信在未來的教學上,AI將成為教師的得力助手,有助提升學生的學習表現。

文:黃偉立(通德學校校長)

作者簡介:自小古靈精怪,好動多言,現為一校之長,化名「蒲公英」,希望分享不一樣的教育方式,將愛的種子散播開去。

(本網發表的作品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

[Happy PaMa 教得樂 第45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