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公英教室:一趟離開家長的學習之旅

近日筆者帶領學生參加海外交流團,到韓國首爾學習和交流,體驗當地文化,參觀不同名勝及認識當地歷史。師生都十分開心,並且讓他們大開眼界,滿載而歸。猶記得3年前,學校打算舉辦日本沖繩交流團,可惜最終因疫情關係被迫叫停,師生都覺得很可惜。因此,當一切復常後,學校去年立即重啟對外交流,走遍福岡、台灣及上海等地,學生及家長都很開心能衝出香港交流。所謂「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親身走到現場體驗的知識,往往較透過閱讀書本所吸收的知識來得深刻,而相較跟家人去旅行,參與學校交流團對學生亦別具意義。

交流團寓學習於娛樂

1.訓練學生自理能力:

參加交流團往往是學生第一次離開家人的時間,在沒有家長照顧下,學生須獨自處理不少事情,例如獨自執拾行李、洗澡、妥善分配金錢購買紀念品,都是小朋友的必經過程。在交流團期間,學生難免會遇到困難,例如曾有學生於過海關前弄失機票,隨行教師要陪同學生原路折返尋找機票,幸好最終也能找回,成功登機。雖然這些事一次也嫌多,但也不失為一個成長的機會,讓他們學會警惕及好好保管個人物件,從難關中學習。

2.跨文化體驗:

交流團涵蓋文化體驗或與當地人交流的行程,例如參加內地交流團時與姊妹學校的學生交流,參加台灣足球交流團時與當地足球隊學生打友誼賽,而在這次首爾交流團中,師生更有機會作韓服體驗和跟隨當地舞蹈導師學習K-pop舞蹈。這些在地體驗行程讓學生「寓學習於娛樂」,認識不同地區和國家的文化,擴闊學生眼界,增進學生對其他文化的理解及尊重。

學溝通建立友誼

3.吸收語言養分:

學生在參加交流團時往往要用非母語溝通,例如在內地時要以普通話交流,藉此加強學生以普通話溝通的能力和信心,而在其他地區交流時,學生更要運用英語作日常溝通,增加學生的語言流利程度,以及從中學習新的詞彙及日常表達方式,更可接觸日語和韓語等其他語言,提升學生對外語的興趣。

4.建立深厚友誼:

在交流團中,學生往往有機會與當地學生互動,讓學生建立跨國友誼和人際網絡。除了認識當地學生外,他們亦要跟同團學生相處數天,一起享受各樣行程,同桌吃飯分甘同味,與同房同學分享過程中的喜與憂等,這可提升學生溝通能力及待人處事的技巧,建立深厚的友誼,以及建構難忘且美好的共同回憶。

雖然交流團只有短短數天,但對學生的成長卻有深遠影響。相信小朋友長大後,都會記得這趟精彩的旅程。

文:黃偉立(通德學校校長)

作者簡介:自小古靈精怪,好動多言,現為一校之長,化名「蒲公英」,希望分享不一樣的教育方式,將愛的種子散播開去。

(本網發表的作品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

[Happy PaMa 教得樂 第48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