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教樂與路:還時間給孩子
最近有機會到訪內地不同的學校參觀,讓我見識良多。人到異鄉,心繫家園,愈看愈多感觸及反思。
內地小學 教學法變革
其中一所參觀的是在昆明的雲南大學附屬小學。學校辦學宗旨之一是培養每個孩子的世界觀,發展個人的才能及興趣,用以回饋社會。於是,謝校長在這幾年開始推行融合式教學法,希望提升學生的世界觀、解難及創意能力,成為有責任的世界公民。
這幾年,學校開始推行主題式教學,把幾個科目的教學目標及教學元素有策略地放進課堂裏,專科教師不再單一處理本科的教學內容,反而得先理解這課題跟學生的關係,從概念到技巧,再引伸到生活實踐,加上創意及解難能力培養,為社會或全球設計解難方案。
因此,教師需透過理解、掌握,然後提取相關科目的教學目標及教學宗旨,融會貫通後,有系統地在課堂實施出來。這是一個非常艱巨的課程改革方向,完全把教師從安舒區挖出來,鼓勵他們走進更廣闊的教學維度。這是個極具挑戰的工作,所以團隊間共同嚮往的願景及遠景是最大的推動力,而且必須要有一份過人的堅持。謝校長正正努力帶領團隊去改變。
讓學生找到自己興趣及才能
我有機會跟這間學校的學生聊天,有一名五年級的麥同學,談吐溫文有禮,難得還有一份真。交談間,他會直接告訴你這個問題從來沒有想過,不懂回答。談到快畢業,他覺得學校最能幫助他的是讓他找到自己的興趣及才能,學會自學。
他舉例說他參加了皮影戲的興趣班,不單掌握這門藝術的技巧,而且過程中他喜歡學習歷史,會四處找資料,認識劇目裏的歷史背景,人和事。
有在座的老師問:你花了這麼多時間在這方面,不怕耽誤成績?
麥同學:沒有耽誤呀,我其實在學習,學習藝術,同時也在學習歷史。
老師問:若你畢業,要為你的學弟學妹留言,你會說什麼?
麥同學:學校會幫助你認識自己,同時讓你懂得關愛別人及社會。
我追問:何時發現自己有這價值觀?
麥同學:大概四年級,每天我們都會有負責的任務,例如:清潔課室、打掃校園、幫助低年級的同學。我覺得慢慢明白了公民的責任。
學校每天的下午時段,會有各樣不同的藝術學習活動給學生選擇;放學後,學生可以自行留校做大半小時的功課,然後做運動。學生最後輕輕鬆鬆的回家,不趕功課、不做訓練,繼續發展自己的嗜好及興趣。眼看香港時下的學生放學後不斷趕功課、去補習,學生的時間都花在功課和應付考試,而最方便的娛樂只有上網或打遊戲機。
那種沒有選擇,不夠趣味的生活,正正奪走了學生寶貴的童年。
要改變這教育生態,定要還孩子時間。當孩子擁有時間,才有機會擴闊眼界、拓闊視野,涉獵不同方面的興趣,接受不同藝術活動的薰陶,孩子才有時間思考,反思自己。我相信這才是培養學生成長最理想的教育生態。還時間給孩子,不同崗位的教育工作者實在需要反思及改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