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波教授演講廳:如何面對放榜?

暑假又是放榜季節,其中包括中學派位、中學文憑考試(DSE)及大學聯合招生放榜。學生和家長心情忐忑,考得理想成績固然好,但考得不好便要另謀出路。

原來,連教授也要面對同樣遭遇。每年六月尾香港各所政府資助大學的教授們都要面對放榜的壓力。大多數教授會於去年十月提交了硏究計劃書向「硏究資助局」申請「優配硏究金」(General Research Fund; GRF),成功者可獲得最多港幣120萬元硏究經費。但是,每年分配給GRF的經費卻是有限,所以競爭激烈。今年共有2975位申請者,但只有1006位成功獲得GRF(成功率約為34%),即同時共有1969人名落孫山(66%)。可見失落的人比開心的人多出近一倍。

若年輕助理教授在首5年間拿到2個或以上的GRF,加上在國際學術期刊發表不少高質量的文章,而教學不過不失,他們便有機會晉升為終身制的副教授。所以他們若不幸地在數年間都拿不到GRF,升職機會便會大打折扣。因此,每年6月尾GRF的放榜日帶給年輕教授們不少壓力。我仍然記得年輕時每次拿不到GRF的失望和無奈。雖然如此,我並沒有氣餒,聽取外評專家意見去改善硏究計劃書,再接再厲。除了GRF,還有其他校外科硏基金可供申請,轉移陣地分散投資,可增加成功率,從而敞開一片天地。

輸的人多,贏的人卻少

我教女兒、學生和年輕教授在競爭中要盡力而為,看成敗為學習和自我提升的機會,學習「勝不驕、敗不餒」。我們必須知道競賽場上「輸的人多,贏的人卻少」。譬如中學生參加校內100米短跑比賽,50位參賽者中只有頭3位最終拿到冠、亞及季軍,47位卻空手而回。撇除獎項的考量,各參賽者均須要自我評估自己有沒有進步,有沒有比練習時跑得更快,並找出可作改善的地方,為明年競賽作更佳和充分的準備,再創佳績。若是贏了也必須要謙虛和力求上進,因為世界上比自己跑得更快、更「叻」的人多的是呢!

其實,社會?有不同種類的比賽和不同的行業,讓各人發揮所長。若找對了方向,必可發揮得宜,創造佳績。例如:我的女兒發覺自己不太精於跑步競賽,之後她嘗試參加擲項活動,發現自己長處之所在,此後在校內擲項比賽屢獲佳績。所以在一個競賽中失敗了,不等如永遠失敗。可以發掘其他方向,轉移陣地另覓發展。曾經在香港大學有一位年輕的研究助理教授未能獲續約,他轉行去做自己喜愛的工作。他和太太都熱愛馬拉松賽跑,他們嘗試創業去為其他選手在亞洲創辨大小不同的馬拉松比賽,並創立了馬拉松雜誌去介紹不同賽事及推廣該運動。他們發展了一個成功的事業,亦是行業裡的先行者和贏家。

那麼DSE失守而未能考上大學怎麼辦?

同學可選擇重讀中六、報讀IVE的高級文憑課程或各社區學院的副學士課程。IVE的課程多元化,適合不同程度的學生需要。當年考不上中文大學,我便去了IVE修讀為期兩年全日制的「環境學(污染)文憑」課程,該課程十分有趣,讓我學習到最新的環保科技知識及其應用,能學以致用改善環境。我未畢業已經被環境保護署取錄為環保督察。最後,我沒有做環保督察,反而去了香港城市理工做插班生,修讀應用科學高級文憑課程。畢業後,到英國用1年完成銜接的學士課程。所以,高級文憑和副學士畢業生亦可透過本地或海外的銜接課程完成大學學士學位。

若DSE不合格又怎辦呢?

同學可以選擇毅進課程或IVE的基礎文憑課程,畢業後有機會報讀大專院校的課程。我的外甥十分愛玩電腦遊戲,但DSE成績不合格,他便報讀IVE的基礎文憑課程(資訊科技)。完成後,他順利報讀IVE的高級文憑課程,最後還考上香港城市大學的媒體及傳播學士學位課程。因為他找到了自己有興趣的學科,學習變得事半功倍。畢業後,他受聘於數碼港一間媒體公司作程式設計員,為客戶創作網站,建立電子商務和設計電腦程式等工作,他的工作表現受上司賞識,發展不錯。他的故事告訴我們:「只要不放棄,面前還有很多機會等著年青人去嘗試。」

倘若真的不喜歡讀書,年青人可以找一份自己有興趣的工作,或當學徒去學一門手藝技術。不管是廚師、汽車維修師傅、裝修師傅、水電工程師傅、水產養殖專家等均是受人敬重的專業人士。年青人應給自己多方面嘗試的機會,讓自己覓到興趣,鎖定方向後,努力上進,便必有所成。

「失敗」有時有點像遇到「行人止步」的路牌,叫我們停下來想想下一步。若想通了下一步,轉過彎便是康莊大道。所以,我們不要懼怕失敗,反而要以笑臉迎接它,因為它會替我們帶來新的機遇。

後記:波波輸在起跑線的難忘經歷

中六那年,我參加了100米短跑比賽,但在男子組100米初賽召集時,等了又等,老師最終也沒有宣讀我的名字。心想,可能老師漏報了。但到了女子組100米初賽召集,老師卻叫了「梁美儀同學最後召集!」無數次。同學還合力把我抬了出去起跑線呢!大家笑過不停,我卻尷尬非常,未跑……已輸在起跑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