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大GPS:幼園結合STEM和大自然教育
幼兒天性活潑好動,對身邊事物充滿好奇心,讓他們探索大自然和科學,成為幼稚園重要的課程內容。過去的研究顯示,透過多感官的探索和真實的學習經驗,能增強學習的趣味和意義,並鞏固所學的知識。幼教界近年積極推動STEM(科學、科技、工程和數學)教育,然而怎樣將STEM和大自然教育結合,是教師常見的難題。本文透過香港教育大學幼兒發展中心的經驗,分享幼師如何在教大學者的指導下,從生活中取材,結合學習主題,提升教學效能。
多元感官生態探索區 鼓勵幼兒自主探索
很多人以為STEM教育需要使用很多高科技教材,其實,在幼稚園推行STEM的重點,不是在科技本身,而是怎樣讓幼兒從日常生活中去體驗科學、探索知識、建構所學。香港教育大學幼兒發展中心(育嬰部及幼稚園部)在校園內設置「多元感官生態探索區」,添置多元化的自然科學探索工具,如放大鏡、溫度計和兒童顯微鏡等,並設置不同的生態系統,如生物養育系統和沙水生態系統等,鼓勵幼兒自主探索,享受學習的過程。
遊覽生態園 認識生物多樣性
另外,配合「地球的資源」課題,學校會安排幼兒遊覽教大生態園,認識生物的多樣性,學習欣賞世界萬物、尊重大自然和保護環境,了解生命教育。幼兒亦會參與有機耕作、水實驗等體驗活動,加深他們的學習過程和科學知識,促進認知發展。同時,幼兒亦會學習製作生態瓶,認識植物如何在密封環境下生長,並了解地球資源和自給自足的生態系統模式。教師會安排幼兒用不同的肥料做實驗,探索「魚菜共生」原理,幼兒更會小組合作製成魚菜共生裝置,並舉行展覽會向同學展示學習成果。透過這些活動,不單培養幼兒的科學素養,在探索的過程中,他們還需要運用無比的創意和堅毅的解難能力,不斷反思學習及互相欣賞。
STEM和大自然教育是幼教界近年重要的發展方向,如能結合兩者在課程之中,將有效提升學教效能。面對新時代的挑戰,我們要持續啟發孩子的思考和探索精神,加強他們的創造力、表達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奠定終身學習的基礎。
文:鄭穎怡(香港教育大學心理學系首席講師、香港教育大學幼兒發展中心校監)、楊嘉儀(香港教育大學幼兒發展中心校長)
作者簡介﹕由香港教育大學教育及人類發展學院的學者輪流執筆,分享對教育研究、政策和議題的所見所感。www.facebook.com/FEHD.EdUHK
[Happy PaMa 教得樂 第36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