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創航道:LBD與正向教育的連結

香港學生學業繁重、缺乏休息時間,承受不小壓力。面對生活上種種突如其來的轉變,與大人相較,孩子沒有足夠能力去理解和應對,未能自我調節,以致容易情緒不穩和焦慮,衍生出更多行為問題。社會、學校和家長需要正視孩子的精神健康,建議抱持預防和積極的態度去教育和支援孩子,增強抗逆力,以應對各種挑戰和困難。

發展潛能 建立正面價值觀

近10年,不少中小學把正向心理學帶進校園。正向心理學主張發掘和運用個人美德,提升生活正向經驗;正向教育則是將正向心理學應用於教育的實踐方法。正向教育雖然得到廣泛認同和推廣,但單靠舉辦單次活動,難以培養及深化學生的態度和能力。而大部分學校課時都有限,不容易騰出額外時間推行正向教育,所以如何將正向心理學融入校園及學科,成為近年學界的關注點。

「感.創.做」全方位價值承傳計劃(LBD)重塑的常識科課程,特點是以學生為中心的學習和素養培育,可視為正向教育的一種形式,因為它們都具有發展孩子潛能、培養正面價值觀的特點。LBD主張讓學生透過探索和體驗來產生對學習的意義,而不是死記硬背知識。當學生反思自己的需求、動機、方法、進度、結果時,學習能力就會得到發展。學生學會自我決定、自發行動並為這些行動承擔責任。我們不是教他們韌性和毅力,而是通過學習過程培養孩子自主和自我理解的能力,讓他們靈活、聰明地適應新的問題情景,並內化解決問題的應對模式。正向心理學亦強調生活上的實踐,除了認識和發掘性格強項外,更重要是生活上持續應用。

感創航道:LBD與正向教育的連結
教師在LBD常識課運用性格強項引導反思。(LBD伙伴學校—循理會美林小學,受訪者提供)

協作學習 培養社交能力

在LBD常識科,小一學生便開始培養獲得正向情緒、自我悅納的能力。小一學生從認識自己的身體開始,然後到情緒和性格,協助孩子建構自我概念。自我概念是我們如何看待自己的行為、能力和特徵。另外,LBD促進積極和正向的學習環境,建立支持和鼓勵的氛圍,因此人人都願意嘗試和承擔風險。我們重視協作學習,不但對學習知識有更大得益外,學生更能從中發展正向人際關係。正向人際關係不止是灌輸待人友善的概念,更重要是透過不斷實踐,培養學生的社交能力,包括表達和聆聽。

LBD與正向教育有異曲同工之妙,都是一種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理念,一種積極正向的教育模式。我們與教師同行,一同重塑現有課程,於學科體現正面的價值觀,反思及改變教學策略,為學生提供更生活化和有意義的學習,讓態度、技能和知識能持續實踐,成為一個有能力邁向幸福的人。

文:洪美芝(教育大同項目發展及推廣經理)

作者簡介:由教育大同和伙伴學校教育工作者輪流執筆,分享Learning by doing 理念及最新動態。教育大同是由家長發起的慈善機構,致力蒐羅教育新思維,開拓教育選擇,助大家一起反思,共譜教育的大同世界!

(本網發表的作品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

[Happy PaMa 教得樂 第46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