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拼圖:重新體驗家庭溫暖

作為「寄養服務」的社工,在工作上,其中一個滿足感就是孩子雀躍地與我打招呼,滔滔不絕地訴說近况。除了讚歎孩子的青春活力外,內心更感到欣慰,因為知道他們現時能在健康快樂的環境下成長,他們有「臨時父母」(寄養家長)的悉心照顧,實在來之不易。

寄養兒童需要愛與呵護

寄養兒童大多來自較複雜的原生家庭,部分更曾經有創傷經歷。對很多孩子來說平常不過的事,例如早上按時被人叫醒起牀上學,有人煮一日三餐,有人教導做功課及陪伴玩玩具等,對需要寄養的兒童來說絕對不是理所當然的。而寄養家庭的幫助正正彌補了這些生活上的缺口,讓寄養兒童得到持續而穩定的照顧,重新體驗家的感覺。

寄養家庭不僅僅提供一個穩定的環境讓孩子健康成長,更是一個讓他們感受到愛及學習付出愛的地方。根據家福會「香港家庭幸福指數」研究,其中一個提升「家庭幸福」的重要元素就是家庭團結,包括家庭成員間的相處時間、家庭氣氛、家庭責任、關懷和支持。透過寄養家庭成員身體力行,讓這群需要愛及呵護的孩子真切地感受到家庭幸福。這些畫面亦在我腦海裏構成一幅一幅的幸福拼圖。

拖着寄養姨姨 分享學校點滴

一個小男孩落校巴後,小手馬上拖着寄養姨姨,興高采烈地與她訴說當天在學校發生的大小事情,他跟哪個同學玩玩具車,誰人搶了他茶點的餅乾,教師稱讚他上課留心……寄養姨姨耐心地聆聽着、回應着,讚賞小男孩的進步,見證着小男孩比以前更喜歡說話了。這樣習慣式的交流讓孩子感受到有人會聆聽自己的說話,有人會關心自己的生活過得好不好。

另外一個小女孩本來不擅於分享,一天,她留下兩粒自己最愛的士多啤梨給寄養姐姐。她說:「姐姐上次請我吃好味的朱古力,這次我要請她吃士多啤梨呢!」原來,愛確實是會互相影響的。

臨別依依 相約日後再會

又有一個大男孩在寄養家庭住了數年,雖然不時會因為學業原因與寄養姨姨產生小摩擦,但當知道即將要與原生家庭團聚後,他把寄養姨姨的電話號碼抄在小紙條上,然後貼在筆盒裏,生怕自己會把姨姨的聯絡方式給忘記了。到臨離別的那一天,他牢牢的擁着寄養姨姨,直到姨姨與他約好哪天再帶他去他最愛的公園,煮他最愛吃的雞翼,大男孩才願意放手。關係就是由日常生活中一點一滴的相處所累積,真摯的關愛,孩子是會感受到的。

這一個一個寄養家庭的小故事體現了家庭不僅僅是血脈相連的關係,更是建立在愛和關懷上的連結。寄養家庭是寄養兒童人生中一個重要的中途站,在這裏他們學懂與他人相處,建立安全和信任的關係,重新體會生活的美好。希望在寄養家庭得到的養分能重建或改寫孩子生命的軌迹,讓他們重新得力,愛己愛人。

文:潘妮娜(香港家庭福利會寄養服務社工)

作者簡介:香港家庭福利會一直致力凝聚家庭,促進家庭的健康與福祉。我們本着以家為本的服務理念,致力協助市民大眾改善生活,營造以家庭福祉為基礎的關愛社會。

(本網發表的作品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

[Happy PaMa 教得樂 第5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