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雞媽媽:情感教育的欠缺

「計我話,愈高學歷嘅人,愈多心理問題﹗」

茶餐廳有最貼近港人生活的對話,譬如這天街頭巷議的大學教師牽涉命案,經過一輪充斥着問號和感嘆號的推論,侍應大叔一錘定音:「計我話,愈高學歷嘅人,愈多心理問題﹗」

天知道這個結論究竟是如何推演,但它確實帶出一個重點:問題家庭,從來不止是我們傳統以為高風險的那些。即使是看來「齊齊整整」非常美滿,經濟無虞甚至條件優越的家庭,即使是身懷高學歷,平日也許還是替別人解決問題的人,也許自家問題卻是解不了。

優越富裕家庭 都有家庭問題

容易為情所困,似乎成了新的文明病……

上月到台灣,朋友送我新一期《天下雜誌》,封面標題是「失控的愛——每個家庭都迫切需要的情感教育」。報道羅列台灣半年內發生的廿宗情殺案,當中大半是夫婦關係,受害者中只有兩人不是女性。容易為情所困,似乎成了新的文明病,受訪的教授和諮商心理師,有歸咎於東方家庭欠缺情感教育,有指這是新舊價值交替的混沌真空,有強調男孩不哭的抑壓文化,有分析早熟少年駕馭不了新科技下的社交模式,也有詬病新一代教養令人無法學習接受拒絕。因殺害女友被判刑12年的劉北元對記者說:「許多為情自殺或情殺的案件,原本可能不是真的想死或決心置對方於死,是不會沉澱和思考,無法面對挫敗,想去談判,卻一時情緒失控。」

然而,情感教育怎樣教?這問題沒有簡單的答案,但我知道,「迴避」鐵定不是好主意。

事實上,世界各地很多地方都起步了——台灣最近談得特別多,大陸也有討論。如果你用Social and Emotional Learning這關鍵詞請教Google大神,還會在歐美體系找到更多資訊,包括建立同理心、維繫正向關係的能力、學習負責任地面對衝突和處理決裂等。

把了解的門開着

偏生本港中學面對學生戀事多採取鴕鳥政策。我在講座上聽過教師用「棒打鴛鴦」四字來回應家長,既白白錯過情感教育的最佳時機,也粗暴地關上了解學生心思的那道門。

把門開着很重要。畢竟,有關情愛,一代人有一代的方式。就像我的父母輩都曾經認為同居很「羞家」,但時至今天,它已成為其中一種交往常態。已經悄悄長成別人的上一輩的我,提醒自己一面學習接受改變,一面努力傳遞萬變中的永恆。無論任何時候,愛,都值得珍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