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雞媽媽:小息食物交換價值定律
有關零食,我家兩小念不同小學,學校政策也不同。女兒學校有小食部,有零用錢的同學可以把握小息入貨,這帶挈沒零用錢的我家女兒,三不五時收下各式糖果,可惜她往往留待回家很久以後才想起來,打開書包,發現裏頭已經融成五顏六色的一團糟了。拒絕零食也是定力測試,女兒還在好不容易的學習中。 文:蘇美智 |
至於兒子的學校不設小食部,老師鼓勵自備水果等健康小食。這政策教小孩懊惱,卻讓大人叫好——但也不用高興得太早,因為小學雞總有辦法,他們會從爸爸媽媽那兒討得薯片和蝦條等「違禁品」,於是各種模樣的零食依然在校園流通。至於小食盒內容沒那麼多姿采的同學,唯有交換,而每款零食能交換的都不同,造就一個小小的「零食經濟體系」。
薯片比蘋果價值高
兒子分享自己的親身體驗和觀察,我們一起歸納,漸漸拼湊出一個大概,姑且稱之為「小息食物交換價值定律」——
美味程度︰小朋友認為的美味,跟大人以為的有點不一樣,簡單說︰愈不健康的愈美味,愈美味的,交換價值就愈高。
所以一塊薯片隨時換得三條腸仔,這定價對大人來說可謂超現實。至於紅彤彤的蘋果無論看起來多吸引,甚至擔起陷害阿當和毒害白雪公主的污名,但非常抱歉,它在小學雞之間的交換價值,是零。
稀有程度︰愈少人帶回來的零食,愈有新鮮感,也愈多人願意交換。慣帶蘋果的我兒有過輝煌一頁,用美味度一般的花塔餅,換取旺旺仙貝、腸仔、薯條等,非常豐盛,靠的就是一句「物以罕為貴」。反面例子是百力滋餅乾條,雖然小朋友食評認為美味僅次薯片,可惜太常見了,甚至會淪為「派街坊」之用,壓根兒沒有人願意交換。
交換對象的友情值和威脅性︰交換雙方的友情值愈高,食物的交換價值就愈低,因為老友鬼鬼,請你食又如何?至於班上的惡人如果要求交換,那麼你手上的蝦條隨時急急跌價,欲哭無淚。
遇惡人蝦條跌價
就這樣,媽媽用盡自己在中學經濟課上的所學(對不起老師,記得的只剩殘餘),倘若要更透徹分析,只能寄望兒子日後更多學習和鑽研。我用家中書架上的《賣桔者言》鼓勵他,小市場的觀察也能成為經典,校園內的封閉市場有特殊研究價值。
即是什麼?小子問得一臉茫然。我答,即是學校跟監獄有異曲同工之妙啊,呵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