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座隨筆:遇上「溝通霸王」
向華在文憑試取得好成績,順理成章獲老師邀請回母校分享應試心得,怎料他開場即說:「中文科要取好成績很講際遇。」我一時甚為尷尬,講座原是想應屆同學加倍用功呢!
我不怪責向華,每人際遇不同,體會當然有所不同。一心同學應該就是向華所說的際遇欠佳者,他中文科卷四考了個差無可差的第一等,科任老師大感訝異,按照平日的各場練習,一心都表現良好,預計成績可以坐4望5。究其原因,一心說:「其中三個組員搶盡發言,我在自由討論搶不到發言權,唉!」
我對一心的遭遇深表同情,卻愛莫能助。
中文科卷四口語溝通主要考核考生表達、溝通與應對能力。課程指「溝通的目的是交換意見,從不同角度思考問題,拓展題意、豐富內容、深入討論、從而對題旨得出更深層次的理解」。師生皆知,問題在,不一定能得到溝通機會。
「五人小組,只有約十分鐘的自由發言時間,平均每人只有兩分鐘,倘考生都能簡潔扼要地闡釋觀點、回應補充,則每位考生都會獲得充分的發言機會。」考試報告如上說。
口試官懶理 考生爭搶咪
在主考老師不出言維持秩序的情况下,假定每個考生都守規矩,五個人便能像打乒乓球一樣球來球往,互相切磋。
事實可以理想若此嗎?事實是令人疑惑的。當溝通能力要兌換成分數,產生的異化不可不察。
像一心的不幸遭遇亦時有發生。五人小組,不幸遇上三四個「溝通霸王」,他們表現主動,積極發言乃至相持不下的激烈場面便時有所見。「亦有部分考生搶佔發言機會,以致聲音重疊、互不相讓。部分考生發言時間甚長,幾同演講」。即使考試報告,也有類似報告,可見情况愈來愈需要加以關注。
小組討論形式 有檢討空間
「我有爭取發言的,三次疊聲,我三次都爭輸,唉,有三個組員怎都要一直說下去……」一心顯得很無奈。
或有人說:「你有一分鐘首輪發言,那沒人可以干擾。」是的,制度如此,但大家都深知好「分」在後頭,那才可評核溝通與應對。當考生發言的積極性也屬計分範圍,當禮貌式的溝通變成考試,人人就都只想「爭分奪秒」。
「溝通霸王」們主導了整個小組討論,分數一定很高了?當然不是。反之,可能比他們想像中低很多,他們是「(低)分有應得」。問題是,一心根本沒得到發言的機會,主考老師只能客觀地給出一個極低分數,那必然是第一等。
我不認為索性取消卷四是個理想做法,只覺得小組討論這種應考形式或需檢討。我們想同學和諧溝通,但又要評核高低,分數在「死亡之卷」變得如此重要,難怪同學此卷怕的不是自己不夠努力,而是不知會不會遇上「溝通霸王」。
「我只願分數真能反映我個人的表現,而非際遇」,一心說。
「或者,各有難處……」大抵這就是溝通和應對最大的難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