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親子台:看《三隻小豬》談理財

可有想過,原來很多寓言故事,都蘊含理財觀念。《螞蟻與蚱蜢》,教的是積穀防饑,我們都要有貯糧(即儲蓄)的概念。《三隻小豬》,說的是腳踏實地工作的重要,最直接的教訓,是一分耕耘一分收穫。再談《龜兔賽跑》,教的是長遠投資,放眼未來,不只顧眼前的蠅頭小利。這些難道不是最基本的理財之道?是最顯淺卻又容易被忽略的教養部分。

現今的孩子大多在物質充裕的環境長大,很少需要為「錢」而煩惱。但其實金錢概念,本來就在生活日常,與其避而不談,不如趁新年期間,一同拆利市時,跟孩子講「錢」。

零用錢如何花 分辨「想要」與「需要」

由孩子懂得加減數開始,家長不妨給他們零用錢,可以是每星期或每月支付,讓孩子在日常生活中,有錢財的概念。有了零用錢,小朋友就要自行抉擇如何運用。面對有限的零用錢,如何應付無限的玩具欲望,於是孩子就要分辨「想要」與「需要」。

又因為需要調配所用,孩子便要學習製作自己的儲蓄/ 用錢計劃(Saving/ budget plan),只有學會把消費與儲蓄分開,才有機會買到較貴/ 較大的物件。倘若在用錢的計劃中,能加入與人分享或捐獻一項,金錢管理就變得更有意義。

看來做到以上總總,也不太難。真正難的,是家長要注意自己的消費模式與金錢概念,是否與教導孩子的一套一致。最簡單是,我們教孩子要預留金錢去幫助別人時,先問自身,對上一次捐款給慈善機構,是什麼時候?我們平日有否過度消費,經常「先使未來錢」? 還是真的如螞蟻一樣,一直有積穀防饑?

擬定薪資表 做家務賺零用

其次是,開始跟孩子做金錢教育前,請與各照顧者來一個家庭會議,取得共識後,一起實踐。例如:說好每星期給孩子$20 零用錢,就請家中長老別額外塞錢給孩子。落實孩子透過做家務賺取零用錢的話,那就先跟隊友擬定好薪資表 (Payment scheme),別出現不同人給孩子不同「人工」的笑話。

我們這年紀就很明白銀行對每個人都有信用評分,這評分會影響自己的貸款能力及工作機會。對孩子來說,我們更需要讓他們明白「信用」的重要。因為信任比金錢更重要,失卻了別人的信心,比失去金錢的損失更大。金錢可以透過工作賺回來,但信用一旦破壞了,就很難重建起來。

最後,請務必讓孩子明白,一個人的價值,並非由其他人出價所釐定。金錢重要,但孩子在爸媽眼中更勝千金。

 

文:Hello Bonnie

作者簡介﹕修讀國際關係,成為兩女之母後變身3職媽媽,在小助教鞭策下,完成兒童與家庭教育碩士,仍繼續在工作、讀書及湊女角色中努力掙扎。網誌:FB.com/hellobonniemami

(本網發表的作品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

[Happy PaMa 教得樂 第38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