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親子台:找不同
根據Theory of Mind(心智理論),孩子在4歲後逐漸開始懂得站在別人的角度看事物。因此我們經常強調,兩三歲的孩子不跟別的小朋友分享,不是自私,而是時候未到。到孩子開始長大了,醒覺別人的感受及眼光後,另一挑戰又來了,尤其在青春期前後,他們又再有身分認同的關口了。近日看了兩本書,不約而同講有關成長中的身分認同,想跟各位家長分享。
「綠鼻子」抹殺獨一無二的自己
(網上圖片)
《綠鼻子》(If Only I Had a Green Nose)的故事就是社會的縮影,在鎮上有權力的人在吹捧,把鼻子漆上綠色是最漂亮、最流行的,於是鎮上所有木偶都排着隊去改變自己的鼻子顏色。已把鼻子改成綠色的木偶,就會在街上昂首闊步,讓別的木偶好生羨慕,也會看不起還沒有綠鼻子的木偶。
雖然木匠一再強調,他做的每個小木偶也是獨一無二,但他們卻偏偏想成為一模一樣的木偶,生怕遲了就會成為異類。這像不像我們的社會?努力把每個人的獨特之處改掉,把人的棱角磨平,然後把大家都變得一模一樣。社會告訴我們成功只有一條路可以走,要求孩子品學兼優,同時十八般武藝俱全。但其實,不是所有人也擅於學術及讀書;也不是所有孩子都只會乖乖點頭的。會經常挑戰權威的孩子,就等於有問題嗎?會愛畫畫多於文字,就是錯的嗎?
我原來是蝙蝠 不是鳥兒
(網上圖片)
Stellaluna(中譯名﹕《星月》)是Janell Cannon在1990年代出版的童書,小蝙蝠名叫Stellaluna,有天晚上遭到貓頭鷹的襲擊,與蝙蝠媽媽失散了,輾轉掉到鳥巢,被雀鳥領養。於是牠每天努力學習鳥類應有的行為,例如日間活動,晚上睡覺;並盡力戒除屬於蝙蝠的習性,例如倒吊在樹枝。不過,這樣的Stellaluna並不快樂,因為這不是真正的牠。
小蝙蝠的故事也許經常出現在我們的身旁,我們以為是孩子出問題,要把他的「習慣」好好「改掉」,卻不知道是我們看錯了真正的他,其實不是鳥兒,而是蝙蝠。他本來是以圖像思考的人,我卻罵他為什麼在書上亂畫公仔,不專心上課。她本來是個內向孩子,我卻怪她沒有合群,不跟大伙兒一起玩。
這兩個故事,一方面想對孩子說,請永不要忘記本來的模樣,就已是最美好的自己。同時也對父母說,社會的「綠鼻子」遮蔽大家欣賞孩子的目光,令我們差點忘記了,孩子本來就已經擁有來自父母最合適、最好看的鼻子。同時,雀鳥與蝙蝠也一樣會高飛,請耐心讓孩子找到屬於自己的舞台。
文:Hello Bonnie
作者簡介:修讀國際關係,成為兩女之母後變身3職媽媽,在小助教鞭策下,完成兒童與家庭教育碩士,仍繼續在工作、讀書及湊女角色中努力掙扎。網誌:FB.com/hellobonniemami
(本網發表的作品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
[Happy PaMa 教得樂 第43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