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親子台:兒童新學科之辨別假新聞

前陣子的熱話,一定離不開美國大選。這選舉令大家印象最深的,除了是那幅紅藍交錯、被我們重新載入數十次的美國地圖,還有就是在選舉間的假新聞(fake news)當道。過往我們都在討論,應該待孩子多大才教導一些敏感議題,包括生死教育與性教育。不過,小孩子將要應對新時代,本港學校應該與時並進,加入新學科——教學生分辨真假新聞。

事實上,英國、芬蘭等歐洲國家已紛紛把這科目加入小學教程當中,隨着網上學習愈來愈普遍,即便小學生也有相當機會接觸大量網上資訊,早日教導孩子如何分辨真偽,將有助讓他們明辨是非。

5W1H法則 助孩子分辨資訊

我們平日需要多角度吸收來自不同平台的資訊,並對所接收的資訊批判思考。具體做法包括常用5W1H思考問題:(Who)誰製作該資料?(Why)為什麼會發布這資訊?(Where)在哪個媒體刊出?(What)真正內容其實關於什麼?(When)什麼時候發出的?(How)基於什麼理據?是報道還是個人意見?有驗證過嗎?這些看似最基本的問題,但撫心自問,我們轉發每一條新聞或信息前,是否有通過這思考過程呢?

BBC就曾提出5項值得注意的小事:

1. 看報道時,要仔細看內容關於什麼,並留意在其他媒體是否也看到相若的報道。

2. 注意報道是否在牽動你的情緒,題目會讓人很有衝動按下去嗎?很多時,這也是假新聞目的所在。

3.圖片到底從哪裏來?這方面可嘗試以「反向圖片搜尋」(reverse image search)找出原圖。

4. 網址連結是用什麼字詞作結,是一些奇怪的字母嗎?通常用.com/.gov/.edu/.org等較為穩妥。

5. 緊記,由朋友、親人或名人所分享的,並不足夠代表所分享的東西一定無誤。無論由誰分享給你,都應該要確認資料來源。

融合不同科目 多角度批判思考

也許有人會質疑,日常生活中如要不停的提出問題,生活得很累吧?但我卻認為,別小看孩子的學習與理解能力。面對每日的生活,其實孩子每天也在提出問題思考,並透過反思及觀察,造就孩子的成長歷程。從小學會批判思考、多角度分析,總比從小就盲從來得珍貴。這學科也可融入不同課堂中,例如上數學課,學校可加入如何看統計數字的教學;上藝術科,可加入如何辨識圖片真偽的認知;上歷史課,更可探討歷史上不同統治者用以收買人心的宣傳工具;上文學堂,也可探討什麼是故事、什麼是史實。如此學以致用,這學科似乎是新時代的必修科。

在真假難辨的年代,真相尤其重要。

文:Hello Bonnie

作者簡介﹕修讀國際關係,成為兩女之母後變身3職媽媽,在小助教鞭策下,完成兒童與家庭教育碩士,仍繼續在工作、讀書及湊女角色中努力掙扎。網誌:FB.com/hellobonniemami

[Happy PaMa 教得樂 第32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