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養救未來:「雙相特質」 應對生活難關

「牌品好,人品自然好」,但如果可以有機會「無品」,你想嘗試一下嗎?

曾與舊同事打牌,有一個很有趣的規則,就是四圈內,每人有權在開局時推一次牌。我以前從不推牌,因為是「無品」;但能夠名正言順地「推牌」,感覺真的很爽。

在「善養救未來」專欄下說「打麻將」,會否不對勁?不會啊!因為今次想要分享的概念叫「雙相特質」,一個讓我們更有彈性面對生活的困難、危機,甚至災難的寶庫。

從事倖存者研究40年的Dr Lawrence Albert Siebert,在研究中歸納倖存者的特性,他發現倖存者一個重要的特質就是「抗逆力」,而一個人擁有愈多雙相特質就愈有「抗逆力」,愈能應對生活的難關。

誠實又狡猾 同時具備相反特質

簡單來說,「雙相特質」指人同時具備兩種截然不同,甚至相反的特質,例如既誠實又狡猾、既固執又靈活等。這可能嗎?可能啊!既「有品」又「無品」,四圈之內,可推牌一次,不是這個道理嗎?

大多時,我們會持守一些普遍認為「較好」的特質,例如「誠實」,但有些情况下,「說謊」比「誠實」來得要好。納粹集中營倖存者Eva Schloss的媽媽被納粹黨選中要去毒氣室,她便以「謊言」讓自己得以存活。我們可以說這叫「狡猾」,但同時這也可以是「機靈」。

這不是在說持守「誠實」是不好的事,也不是主張任何時候都要隨意「說謊」,發展「雙相特質」其實是讓我們檢視固有的信念,如「說謊是不應該的!」有轉化的可能。

固有的信念,單說與上學有關的,例如:守時、不應缺席等,便不知讓多少爸媽叫苦連天;要不是發高燒至不能起牀,大部分孩子都迫着放下自己需要,帶病上學。

生理上的病尚且如此,心理上的需要又如何?台灣多間大學開始推行「心理假期」制度,學生有需要時可以請假自行調整情緒狀態,這是要讓學生及社會都知道,出席率其實並不是最重要的考慮,人的健康才是。

「雙相特質」的修煉,其實在發掘面對同一處境的不同可能,可能性愈多,面對不同景况便愈能夠彈性應對。試想像還有15分鐘便要送子女上學,還有什麼可能性?若只有「守時」的選擇,我們只能選擇如何催逼子女準備好,選擇不同的語氣、態度,或者選擇是否動手為他們預備上學所需的東西。

但若「遲到」是一個選擇,可能性會增多嗎?有可能慢慢享受早餐嗎?又甚或連「請假」也可能的話,那天的行程會有什麼變化?心情又會否不一樣?若以一家人的健康或快樂為優先考慮的話,你會怎麼選?

其實「守時」還有很多可能,若時間不是只有15分鐘,而是有1小時甚至2小時,情况會完全不一樣。在這裏,「匆忙」與「悠然」,可以是另一個可發展學習的「雙相特質」組合。「匆忙」可以是「高效率」,「悠然」也可以是「懶洋洋」。「雙相特質」的可愛之處在於我們不用被固有信念限制,生命多了不同的可能。

說到這裏,你們有想發展的「雙相特質」組合嗎?下次催逼子女上學時,可有「推牌」的可能?可以「推一下牌」(或是單純想像一下),有怎樣的感受?又如果說,這一切都是在協助自己及孩子發展「雙相特質」,以準備面對生活的挑戰及難關,偶爾「推一下牌」,是否更有因由?

文:Aki

作者簡介:兩孩之父,「奇爸吧」創辦人,希望可以同時過有意義及無意義的人生。

(本網發表的作品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

[Happy PaMa 教得樂 第46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