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姓家長:母語是寶不是草

香港在親子關係上奇怪的現象很多,其中一個就是有些父母很不喜歡與孩子用母語交談。明明聽到他們母語是廣東話的父母,他們偏偏就是要與孩子們說英文。當一群親友聚會時,就總會有人興高采烈地說自己怎樣以英文與子女交談、子女的英文又有那麼厲害、他們又怎樣甚少說廣東話。有時,父母甚至會要在場的子女表演英語會話,及說得「鬼鬼地」的廣東話、以示他們怎樣真的是很少用廣東話。

孩子不說廣東話而說英文,變成功利的父母拿來炫耀或追趕社會地位的工具。

不過,我在墨爾本的港人朋友就用千方百計去嘗試令他們的子女多說廣東話。他們會在家堅持說廣東話,就算孩子不願說、父母都仍嘗試,但願他們至少懂得聽廣東話、在長大後會得知懂得母語的意義而學說好廣東話。他們會刻意去找用廣東話及繁體字教授的周末中文學校(Saturday Chinese School)去讓子女入讀。他們縱使不特別喜歡某香港電視台的節目,但都會在家安裝及收看,好讓子女多些接觸廣東話。當他們自己或其子女不懂說廣東話時,他們不會以此為傲,而是會以此嘲笑自己、甚至為此感到哀傷。

以廣東話為母語的香港就有不少人認為廣東話是可有可無的次等語言,在日常生活上必用英文的港人移民就反而覺得廣東話是重要的。這個現象表面上好像難以理解,但其實又很合邏輯。

在香港,英文流利往往被視為一種社會階級的象徵。說英文說到「鬼聲鬼氣」的人就算在學業、工作或日常生活上是一堆爛泥,都會被視為上等人。廣東話就是自殖民地年代以來都被視為學歷較低的人才在無可奈何下所說的語言。而現實亦是,英文較流利的學生較多是來自當下要父母有經濟資源才能栽培入讀的名校、或學費昂貴的國際學校。因此,孩子不說廣東話而說英文,就很自然地變成較功利的父母拿來炫耀或追趕社會地位的工具。

海外港人深知,無論他們自己英文有那麼流利、生活有那麼西化,到在日常生活與歐裔白人有個別爭拗時,他們始終都是會被諷為「f***ing Asians」

反觀,海外港人深知,無論他們自己英文有那麼流利、生活有那麼西化,到在日常生活與歐裔白人有個別爭拗時,他們始終都是會被諷為「f***ing Asians」(即「亞裔X」)。如果他們或子女連廣東話都失去了的話,就會難以與其他當地或在香港的港人有聯繫,因而連根都沒有了。同樣地,就算他們讓子女學的中文是普通話而不是廣東話,當地的中國內地、台灣、星馬華裔移民都始終不會示港人移民及子女為「自己人」。再者,如果子女不懂得廣東話,就算他們因父母而能獲得香港居留權,他們在完成學業後要去香港找工作亦會多一點困難。

我不是說英文流利不重要,但我認為不需要因此而忽略廣東話吧。或許,母語就好像一段刻骨銘心的愛情一樣(OK,我一路寫這句話一路嘔!),擁有時我們不懂珍惜,到面臨失去時才深知其寶貴。希望香港人能把廣東話視為寶,而不是次等的草。

* 以上是筆者個人意見,不代表他所屬的律師行或團體。

任建峰
執業律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