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房四寶:同行到老的手足情
期末考試結束,哥哥與妹妹熱切期待着即將來臨的暑假,每天都在倒數。問他們有何計劃,兄妹倆都異口同聲說想學功夫,這是他們少有的同心。細問之下,原來個子矮小的妹妹學功夫是要用來「對付」常捉弄她的哥哥;哥哥學功夫就是怕被妹妹欺侮,要設法保護自己。媽媽被他們氣得哭笑不得,當然不批准,示意在旁的我處理處理。明白媽媽的心意,也知道年紀相近的孩子容易發生爭執,於是,便帶他們出外走走,告訴他們少林寺十八銅人的故事。
碩果僅存的「銅人」
傳說中的少林十八銅人身分神秘,武藝超群,保留着少林最上乘的功夫。兄妹倆不知道,在香港這彈丸之地,也有兩位隱世「銅人」——陸氏兄弟,他們的功夫同樣高深莫測,在油麻地咸美頓街,已經默默地守護了先父陸炳先生創近百年的老業,靠一雙粗糙的巧手打造出細緻而耐用的銅器,為上一代人竭力地保存着藏於銅板與鐵槌間的智慧。
帶孩子走進這間打銅的傳統老店,給他們看看這裏仍然保留的舊香港面貌。昔日在不遠處的舊茶居已被「翠華」淘汰,「炳記」招牌依然高掛,沒有理會旁邊在數算日子的時鐘。見陸老師傅在三十四五度的高溫下,拿着鐵槌在銅片上不停地敲打,每一件製品都是千錘百煉。
沒有空調,只有天花吊扇在努力地自轉,攪動着老師傅頭頂的幾根髮絲,細聽他兄弟倆數十年「同撈銅煲」的手足情。
銅業快熱快冷 心卻從未冷
小朋友沒有想像過,昔日打銅業曾經十分興旺,無論是茶樓的水煲、粥店用的粥煲、涼茶舖的大葫蘆,甚至是家用的水桶臉盆都是銅製的,除了他們兩兄弟,每天也有十多位師傅來一起工作,當時還有接海外訂單,可是,當塑膠和不鏽鋼開始普及後,生意便一落千丈,很多師傅也紛紛轉行,現在香港只剩下面前這兩位打銅師傅,他們用最大的力氣堅守到最後。兩位七十過外的陸老師傅,實在比銅更硬淨。
大廚好友曾告訴我,用銅煲來烹煮分外美味,因銅「快熱快冷」的特性,最能保持食材的鮮味。「快熱快冷」難道是打銅業的宿命麼?走過最熱、最輝煌的時期,現在就是它的冰河時期?不,今天遇到的兩位陸老師傅,給我看見他們對工作的熱情,每一件打造出來的銅器,都充滿着他們對傳統手藝的堅持與保留。
銅器雖冷,但他倆兄弟的心卻從未冷。
從年少走到白頭
這天探訪陸老師傅兩兄弟,是要給兄妹倆看見上一代人從年少走到白頭的手足情。當孩子每天在長大的同時,父母也在變老。無論我們如何疼愛兒女,終會有告別的一天,留下的,就只有他們的兄弟姊妹。盼望我的三個孩子,在前面的日子是歡笑或是憂愁,你們都能手挽手、心連心,同哭同笑、同行到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