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教樂與路:不忍了
傷殘人士洗手間門外站着兩母子,媽媽焦急得如鍋上的螞蟻,不斷敲着門,喊:「請問有人嗎?有人嗎?」門內一點動靜也沒有,她嘗試拉下門把,用力地抽拉,門還是鎖得緊緊的。她看着兒子滿臉通紅,微微顫抖的身軀,歪歪斜斜的站着,兩腿夾得緊緊的。人有三急,人之常情,但為何殘廁竟會上鎖?真的荒謬!
媽媽突然發現殘廁門上一張告示,上有商場管理處的聯絡電話號碼,連忙對兒子說:「兒呀,你要忍着!媽媽找人來開門。」正準備打通電話,話還未說完,兒子臉上如釋重負的表情告訴她:媽,我釋放了……
媽媽看着兒子的褲管濕透了,地磚上的一泡黃尿,開始引來旁人側目。媽媽又羞又怒,把背包往地上一丟,拿着紙巾開始抹呀抹……
曾幾何時,兒子阿俊出生時,親友們總誇讚他生得俊朗、天真活潑。今天17歲的他,差不多6呎高,遺傳兩夫婦優秀的基因,跟兒子走在街上,總有幾分自豪感……
但,人生總有一點落差。
兒子是個智障兒兼有腦癇。3歲時有一天突然四肢抽搐跌在地上,口吐白沫,把媽嚇個半死。接二連三的發病,醫生告知她腦癇需要用藥,發病若過於頻密或時間長的話,對腦部發展有影響。媽媽聽了,便帶着他四處看醫生,走訪中港名醫,嘗過不少偏方、針灸等,現在總算穩定了。但原來,當把所有重點都放在病况及照顧上,又出現了一個偏差。
兒子的日常自理,就如上洗手間都很依賴照顧,媽媽為這問題苦惱了很久。「我兒子身體這麼差,如突然腦癇跌倒,怎辦?要他自行進洗手間解決,我想也沒想過;再者,他的智力才只有3歲程度,萬一單獨在洗手間內遇上不法之徒,他都不懂求救。縱使有上百個的理由要他自理獨立,萬一一個不留神,出了意外,我怎辦?他怎辦?」
因此,夫婦對兒子形影不離。
但,那次在女洗手間的經歷,真的很尷尬。
當時兒子10歲,媽媽如常帶他進女洗手間小解,一推門,洗手間內的一個女士大叫了一聲:「喂!女廁來的,有無搞錯?」跟着旁邊的女士們開始七嘴八舌的向她母子倆指指點點。
特殊兒的小解需要都容不下?
她當下才察覺到,對,兒子長大了,10歲的男孩站在女洗手間實在突兀,她連忙拉兒子走出門外賠不是。她盡力解釋,但要說兒子智障,她說不出口,她何曾沒聽過涼薄的一句回應:「智障大晒?」她從沒覺得這個「原因」有特權,誰稀罕這特權?
後來,她改帶兒子用傷殘人士洗手間,完全解決了這些尷尬的問題。對,傷殘人士洗手間不單照顧輪椅使用者,還可以惠及這些有特殊需要的人士,對她來說,就如發現新大陸一樣。可惜,有些殘廁不會長期開放,有的放滿雜物,有的衛生情况差,有的上鎖等,媽總叮囑兒子忍一下。
為何連人最基本的需要都容不下這些特殊孩子?一個小解,為何變得如此難堪?
母親把地磚抹好,一邊看着兒子濕透的褲管,她把外套圍綁在兒子的腰上,對兒子說:「媽媽今次不忍了。」母親拖着兒子,挺着胸膛,往商場的服務中心走去。
文:譚蘊華(特殊教育老師)
作者簡介:擔任特殊學校老師逾廿載,現任教於香港紅十字會瑪嘉烈戴麟趾學校,盼藉特教生涯的經歷,宣揚「有教無類」的精神。
[Happy PaMa 教得樂 第3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