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座隨筆:疫情下的父子關係

突如其來的疫情,把大家的生活都打亂了,家庭生活更甚。子女尚年幼或仍在就學階段的,每日都只能待在家中,媽媽們叫苦連天,爸爸們呢?如果他們仍要如常上班,可能未覺有太大的改變,但改為在家工作的爸爸,每日跟子女親密接觸,是享受還是有點吃不消呢?

我和丈夫都感恩在疫情下,一家人仍能平安、健康地生活在一起。而我這個隔一段時間就會被兒子的學習態度氣得七竅生煙的媽媽,也很感恩這段時間有在家工作的丈夫適時的「拯救」。然後漸漸地,不用到我七竅生煙時,丈夫都會主動跟進兒子的功課及溫習。兒子雖然會跟我投訴爸爸很惡,但他仍會選擇繼續讓爸爸陪他溫習做功課。我想,這是爸爸的魅力,也是兒子心底渴望跟爸爸相處的原因。

爸爸說的也等於媽媽說的

因為第一照顧者通常都是媽媽,所以兒子習慣地有什麼問題都會先找我。但自從丈夫在家工作後,我也習慣地叫兒子找爸爸。而我也會再三提醒兒子,爸爸說的也等於媽媽說的,爸爸應允了我也會應允。相反,爸爸拒絕了,我也不會答應。而每當兒子向我訴說爸爸的不是時,我會安慰兒子的同時,也站在丈夫的那邊。孩子需要的,不是單單站在他的一方去數算另一方;他真正需要的,是要解讀父母所說、所作的背後目的。

少了擁抱 其他方面感受爸爸的愛

7歲的兒子仍需要父母很直接表達愛的方式。確實我從兒子小時候已經開始教導他「愛」要說出口,也不用羞於向家人親吻、擁抱。或許兒子大了,爸爸確實少了親吻擁抱兒子,所以他要學習從其他方面感受爸爸對他的愛。這時媽媽是最佳的「和事老」。我很感恩兒子仍然會主動跟我分享感受,而每次傾談後,他都會很快開心起來,也會多主動關心父母。雖然他過了沒多久又會回到起點,然後又會找我「訴苦」,但最重要的,是兒子願意讓我這個媽媽作為他的傾訴對象,以及成為他跟爸爸之間的「解讀者」。跟丈夫站在同一線教導兒子,這是我支持丈夫的其中一個方法。

文:李敏華

(維護家庭基金好爸爸中心網誌作者)

[Happy PaMa 教得樂 第3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