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媽維特:8年之別
8年過去了,我在思索有什麼不同。是的,孩子長大了,我自己也成長了。我在孩子面前展現的,跟上次很不一樣。
8年前一個8月下旬的凌晨,我爸爸在醫院安然離世。我半夜獨自趕往醫院,早上回家途中,我關注的是如何把消息告訴才2歲半的阿仔。在柔和的晨光中,我溫和的告訴孩子公公已到天堂去了,在那兒不會再病,會很舒服地休息。孩子吃了早餐後,我靜靜地坐在電腦前,把兩母子的對話、孩子天真美好的想像、公公生前與孫仔的互動寫下來。一邊寫,一邊靜靜地抹眼淚。按掣把文章發送上臉書後,我就回復平時狀態,繼續扮演生活中的核心角色——孩子的媽。
同樣也是8月,我媽在9號風球高懸的凌晨,在護老院於睡夢中離世。和爸爸一樣,媽媽得享高壽,我們對總會來的這一天早有心理準備,而她逝前的日子一直安樂,我們其實感恩大於傷心。不過,我卻不像上次那樣的「沒事」。
放下堅強母親角色 當一個喪親女兒
我想,自己最大的轉變是,不再以孩子為核心,而是關注自己,更真誠地面對自己,容許自己去做真正有血有肉的我。媽媽死了,就盡情當一個喪親的女兒,而不是一個掛着照顧孩子而勉力「如常」過活的「堅強」母親。
大仔如今已經10歲,對世事多了不少認識;6歲的細仔仍然天真夢幻。但關鍵是,不管他們成熟或天真,我相信孩子們有能力,接受一個也有脆弱時候的我。我容許自己在孩子面前,自然展現內心的哀傷和軟弱。
失去世上至親的媽媽,不管腦袋裏如何接受事實,內心難免會傷心難過。當年爸爸走了之後,我像完全沒事似的繼續擔當全能主婦。這一次,我卻學會了照顧自己的需要。奔往醫院送別媽媽前,第一件事是留下信息給丈夫,請他擔當看顧家中老少的重要支柱,好讓我完全專注於自己身上。回到家後,我誰都沒理,只是呆坐在露台好多小時,在沾身的風雨中接觸內在的情感。
令我意外又安慰的是,那一晚大仔請纓,首次煮飯給全家人吃。第二天早上,弟弟像發現星河奧秘似的,告訴我一件他了悟的事:「媽,我知道,噚日你自己一個喺房度咁耐,係因為想自己一個喊。」我輕撫他的頭髮,微笑點頭。
之後一連幾天,我除了必須做的事,繼續盡量獨處,完全專注於觀看自己內心的那口湖。阿仔也繼續煮了兩三晚的簡單飯。有好多次,兩兄弟見我呆聽音樂,默默垂淚。又有一次,我身心都極度疲累,忍不住對打擾我安靜的弟弟發火。之後我對孩子認真道歉,說這幾天我心情比較差,有時會較難自控,而這種狀態是自然的,像感冒一樣會過去。
這場感冒裏,我沒有縱容情緒狂奔,只是讓自己正常地難過,而身體需要把難過慢慢表達出來。相對於上次當天就在臉書發文抒發,我這幾天很有意識地選擇完全的「靜」,專注自己內心,不花精神於對外抒情或互動。
早兩年,我曾為孩子們的特別遊戲時間買了一些玩具,包括一個他們從沒碰過的洋娃娃。現在我終於明白,其實是我自己需要玩娃娃,於是我告訴兩子,以後娃娃歸我。就是這樣,孩子們在最近距離見證我如何度過。他們如常嘻哈,也同時在觀察我,知道我會緊抱娃娃跟她談話,帶她上山看海看雲。
我想,今天讓孩子們看見我擁抱這個真實的自己,日後他們身處相同的景况時,也會同樣懂得接受自己真正的感情。對他們或對我,這幾天實在無比寶貴。
文:葉杏麗
作者簡介:思想與感情澎湃的兩子之母。明白要令身邊人幸福,得先讓自己幸福。盼能活出愛中無枷鎖的真諦。
[Happy PaMa 教得樂 第30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