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媽維特:為人父母的大冒險
致力身心靈工作、創辦台南市家庭EQ協會的劉仁州老師偶爾會來港辦工作坊,講題包括個人與家庭、親子關係等,每次聽他的課,都獲益良多。其中一次令我印象極深,他說:「家長不冒險,孩子不成長。」
其實道理不難明白。孩子愈受保護,就愈是脆弱。唯有經歷過失敗,孩子才會真正擁有自己的判斷力。愈肯讓孩子自己解決問題,孩子就愈有能力,成長得愈好。道理儘管顯淺,但實際執行上,父母往往受不住「擔驚受怕」的感覺。每個孩子都是獨特的,世界上沒有一條絕對的「成功」方程式。然而很多父母都會不自覺預設一條「成功」之路,一旦孩子有所偏差,就會焦慮萬分。
父母們構想的「成功路徑」通常是來自個人經驗……
父母們構想的「成功路徑」通常是來自個人經驗,而在生活壓力極大的香港,成功的定義也往往深受周遭家長影響。巨大的集體壓力每每噬咬,拷問父母有否為孩子準備「妥當」。我細仔現在讀K3,猶記得他K1時,已有家長憂談升小,甚至傳來全港幼稚園功課討論的群組連結。多少人明知徒添壓力,也會為了「將來較有保證」而替孩子作種種部署,可謂願者上釣。
我明白大部分家長的恐懼,那種不敢不玩這遊戲的痛苦。我慶幸的是,自己的成長經驗與高齡,讓我有足夠的定力,可以安心地不加入主流的作戰家長群,同時相信世上另有一條甚至更多條路——即使沒為孩子鋪排最好的路,他們都會有自己生命的韌力,以自己的方式和步伐成長。
我生長於海邊木屋區,父母沒能力好好照顧家裏的一大堆孩子。雖然關心匱乏,卻也因此而給了我們極寶貴的自由空間,獨立成長。還記得初小某天,我拿着英文課本坐在屋前,突然想通了,指着自己說「I am a girl」、指着弟弟說「You are a boy」,再興奮地指着路過的人不斷造句。鄰家大姐姐見狀,丟下一句「你瘋了嗎」,我奇怪她怎麼不明白我的快樂,遂悄悄聲的繼續造句自娛。
勿剝奪孩子「自己發現」機會
爸媽從不要求我學什麼,是我自己發現「學懂」知識的巨大喜悅。那種深刻的快樂,我至今不忘。所以我一直相信,學習可以是自發的、無比快樂的,關鍵是切勿剝奪孩子「自己發現」的機會。孩子會有足夠的韌力,為自己鋪砌往上爬的路,那不是一條父母能想像的路。當然,我也遇見過許多其他孩子的成長。孩子無心學習,很多時是因為他還沒成長到那個階段、體驗不到學習的趣味,又或未找到更適合的路,他需要的是父母更大耐心的等待和信任。我見過好些晚成的孩子,到了高中才開竅發力,成就卻不輸於人。况且,把目光放遠,到了在社會打拼,最終影響一個人成敗的,也不會是以前考過多少個A。若能着眼遠處,也許會較易放低對孩子該當如何的執著。
如劉老師說的,不要給予孩子所有的答案。他們不會按照你的願望成長,他們只會用自己想要的方式成長。
父母相信孩子,就是相信生命、相信每一個生命都有成長的能力,即使有錯,也會在錯中愈來愈做得好。孩子成長得如何,看的就是父母有多大勇氣和決心向「大冒險」進發,放手讓孩子體驗、嘗試。
文:葉杏麗
作者簡介:思想與感情澎湃的兩子之母。明白要令身邊人幸福,得先讓自己幸福。盼能活出愛中無枷鎖的真諦。
[Happy PaMa 教得樂 第26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