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途有「理」:懶理頭側側 髗骨變形大細臉

「先天性肌肉性斜頸」是常見的初生嬰兒肌肉病變,因頸部胸鎖乳突肌攣縮或纖維化而引致肌肉縮短,造成頭頸歪斜患側。研究統計,此症發生率約0.3%至2%,由於很常見,所以初生小寶寶到母嬰健康院檢查時,醫生必定為他們檢查頸部肌肉。以下為家長經常提出的疑問:

先天性肌肉性斜頸 發生率約2%

 

童途有「理」:懶理頭側側 髗骨變形大細臉
圖一(作者提供)

童途有「理」:懶理頭側側 髗骨變形大細臉
圖二(作者提供)

問:此病有什麼臨牀徵狀?

(1)寶寶的頭常常側向一邊:頭傾向患側及轉向對側。舉例:左側胸鎖乳突肌縮短,頭會傾向左側,轉向右側(圖一)

(2)患側的胸鎖乳突肌可能有緊繃甚至腫塊,頭部旋轉角度明顯受限;較嚴重個案甚至有高低肩和脊椎側彎等

(3)大細臉:患側的臉較短而闊,眼睛細小,鼻子歪向患側(圖一)

(4)頭髗骨變形:患側後腦突出,而另一側後腦則呈扁平狀態(圖二)

問:什麼原因導致先天性肌肉性斜頸?

成因仍未確定,但已知相關風險因素包括胎兒較重、胎位不正如臀位分娩、產程中用過產鉗協助等。

童途有「理」:懶理頭側側 髗骨變形大細臉
圖三(作者提供)

問:怎樣治療?

在嬰兒期,物理治療師會透過適切治療,放鬆頸肌及改善患側的頸部活動範圍。方法包括:

(1)熱敷及按摩,使肌肉放鬆;視乎受影響位置,按摩範圍包括頸、肩、頭及胸等

(2)調節生活姿勢:日常生活,不論抱、餵奶或逗玩寶寶,基本原則是盡量讓頭部轉向患側那邊及側向對側(圖三)

(3)注意嬰兒牀的擺放位置,讓寶寶主動將頭轉向患側觀看父母及事物

(4)由物理治療師以輕柔手法,為寶寶舒展縮緊的胸鎖乳突肌。若是右邊胸鎖乳突肌縮短,先固定嬰兒右肩,然後將嬰兒頭部側彎向左,讓左耳靠近左肩,再將臉轉向右側使下巴靠近右肩

(5)當寶寶4、5個月大時,可開始鍛煉頸肌,頭部維持正中姿勢,能自然兩邊對稱轉動,均衡使用雙手

問:物理治療有效嗎?

研究顯示超過九成達到滿意療效。及早開始治療,成效更佳,延遲或會引致臉部及眼睛大小不對稱、脊椎側彎、減少使用患側的眼和手,甚至影響手眼協調及身體兩側協調等。

家有新生兒的父母,請留意寶寶臉龐有否不對稱或單側扁頭。一旦發現疑似徵狀,千萬別猶豫,盡早向醫生或物理治療師查詢,全面檢查,及早接受治療,爭取最佳療效。

文:陳梅筠(香港物理治療學會兒科專研組註冊物理治療師)

作者簡介:香港物理治療學會兒科專研組撰寫專欄,內容圍繞小朋友成長與物理治療相關的問題。

[Happy PaMa 教得樂 第27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