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樂起跑線:由模型飛機攝錄機到麥記

幾年前,我開始在深水埗為基層兒童開設音樂課程,差不多每天穿梭港島和九龍兩邊。有時候帶着兩個兒子來深水埗,希望他們明白媽媽的工作。因為讓他們看到和自己同齡的小朋友,如何克服困難,如何珍惜現在擁有的東西,這一切是在學校學不到的。 沒想到最難忘的一刻,是主角將一份份、又大又重的禮物,送給每一位來參加他生日派對的小朋友。 有一次,我帶兩個兒子去參加某同學的生日派對,地點是在港島區某一高級會所,兒子們都特別興奮。除了會所富麗堂皇,食物豐富,好像所呼吸的每一口空氣也特別清新。那次共來了二十多個小朋友,非常熱鬧。那個生日蛋糕已經引來一陣歡呼聲,沒想到最難忘的一刻,是主角將一份份、又大又重的禮物,送給每一位來參加他生日派對的小朋友。 其中有位小朋友忍不住打開了,竟然是一部模型飛機攝錄機。整個宴會廳立刻起哄起來,不論是小朋友和家長都非常興奮。我看着兩個兒子,示意他們不要打開。我對這兩盒大禮物實在一點頭緒也沒有,眼睛只看着餐桌上面剩下了很多很漂亮的點心和糖果,真的很想帶回深水埗,無奈職員已經開始收拾了。臨走的時候,聽到有家長說:「這部機是最新款的,應該要$9000左右!」我們聽到都不禁嘩然! 把大兒子送到港鐵站後,立刻轉往深水埗。當天我要帶二十多個基層家庭到尖沙咀文化中心觀看音樂會。在中心忙着打點,小朋友和家長逐一來到點名,他們的心情非常興奮,因為有些小朋友是從來沒有去過尖沙咀文化中心欣賞音樂會。 帶着一班小朋友和家長進入音樂廳,才發現有幾個家庭還穿着人字拖和涼鞋⋯⋯我安撫了他們,也立刻和職員解釋,他們終於可以繼續欣賞音樂會。 其中一位八歲的小女孩,走到我面前,輕輕在我耳邊說:「今天是我的生日。」我問道:「生日快樂!你今天如何慶祝呢?」小女孩展開燦爛的笑容,再次到我耳邊說:「我們一家剛剛吃完麥記,爸爸准許我吃加大薯條和加大汽水!」 我的心情是酸溜溜的,一個小時前,同樣八歲生日的小孩,花費幾十萬來慶祝,現在在我面前同樣八歲生日的小孩,原來只是幾十元的快餐,就是她難忘的生日。 其實,我應該為這小女孩感到自豪,知足常樂,珍惜身邊的人和身邊的一切,她在八歲已經學會了! 到了文化中心,帶着一班小朋友和家長進入音樂廳,才發現有幾個家庭還穿着人字拖和涼鞋,他們也感到很不好意思,說要馬上回家,同時示意那位帶位職員,面有難色。我安撫了他們,也立刻和職員解釋,他們終於可以繼續欣賞音樂會。由那次開始,我想要更加努力去發展社區音樂,讓音樂可以沒有限制、沒有枷鎖,送到每一個角落。 那天晚上,帶着疲累的身軀,推開門便見到那兩盒「大禮物」,只能苦笑!

詳細內容

音樂起跑線:用金錢鋪成的音樂路

音樂讓我們懂得分享,這條音樂路應該每個孩子也可以擁有。(音樂兒童基金會提供圖片) 世界的貧富差距,不單止是金錢方面,在學音樂的路上,就算大家一齊起步,卻鋪出不同的路來。   常常看到一些天才橫溢的孩子,彈奏出一首又一首出神入化的歌曲,不禁佩服這些孩子的父母,更加佩服背後發功的老師。可惜的是,有些孩子雖然能夠彈奏出技巧高超的樂曲,但表達出的內容卻空洞無物,可以説是沒有了靈魂。主要是選曲太難,10歲的孩子無論技巧如何出色,怎樣也不能夠表達出作曲家窮一生之力所作的歌曲,當中有愛情、悲傷分離也有無奈,以及作品的政治背景等等。   因此你可以想像,作為老師,怎樣在短時間內既要教導技巧,更要和學生訴説人生。香港家長最擅長把不可能變成可能,往往想出很多方法來加速鋪展一條音樂路來。   第一步,找老師陪練琴:除了一星期一個小時的私人課堂之外,另聘請一位老師上門陪練琴,孩子每天放學補習後,回家吃過飯,陪練老師已經準備好。我以前也當過陪練老師,主要工作是陪學生練習最不喜歡的音階和視唱訓練。要是碰上這孩子有另一個樂器要練習,也順便幫忙伴奏和教授樂理。   第二步,在假期時搭飛機到外地上大師班:孩子的假期不是假期,剛剛考完大考,立刻拖着行李箱到機場,到外地參加一些音樂節或跟個別大師上私人課。我聽過最誇張的不是孩子搭飛機上課,而是買張頭等機票,從俄羅斯高薪聘請大師來港為孩子上課,包食包住,還包每天8小時的教學,可能更划算。   第三步,參加比賽:香港的校際音樂節比賽已經OUT ,國際級的音樂比賽才能夠滿足這群求勝心切的家長。只要有機會攞奬,不論比賽的規模或地區,也去報名,目的是要贏,而且是跳出香港。「贏」這個字,在他們的字典翻譯是第一名,「輸」這個字是第二或第三名。   孩子可以在環境困難重重下,享受音樂。(音樂兒童基金會提供圖片)   家長讓孩子走上這條用金錢鋪出的音樂路,結局可能會出人意料之外,但過程絕對是痛苦的。孩子的品格,自我中心,沒有同理心的自私性格就會同時一起鋪出來。   很多國際知名的音樂家,小時候也是音樂天才,4或5歳已經自動去彈琴。他們的父母雖然嚴厲,但同時懂得鼓勵孩子,更會分配休息和玩樂時間。最令我敬佩的是,這些音樂家長大後都謙虛和真誠,他們活在音樂中,每一刻都享受沉浸在音樂路上,懂得和人分享。因為只要你走得正確,你會明白音樂教懂我們,沒有誰是冠軍,沒有誰是最棒。這條路應該永遠沒有盡頭,因為你正享受着,何必要完結呢?

詳細內容

音樂起跑線:在後巷的歌聲

小孩子參加合唱團可訓練對聲音敏感和咬字發音,對日後學樂器有幫助。(音樂兒童基金會提供圖片)  有一位家長經友人介紹,想向我取經,希望我能告訴他,怎樣為小朋友選擇樂器,目的是為兒子小一入學鋪路。我一開始已經聲明我的意見未必是他想聽的,也不是主流。他花了十多分鐘去形容自己3歳的兒子,如何對音樂有興趣,例如聽音樂的時候會擺動身體,跟着節奏去踏腳,他很想我見見孩子,然後幫他選擇學什麼樂器。他也事先聲明不會選擇鋼琴,因為他兒子是屬於好動型,一定坐不定的。我一言不發,微笑點頭,等他説完最後的一句:「我想,我兒子應該有音樂天份!」 他雙眼發光的樣子,正等待我的答案。相信,我並不是他第一個問的人,也不是最後一個。我把身子往後靠着椅背,問他:「你兒子喜歡唱歌嗎?」他愣住答道:「他……不太覺得會唱歌,但在學校有唱歌的!」我再問:「那你和太太在家裏會唱歌嗎?」他聲音變低沈了,搖搖頭。 我嘆了口氣,坦白說明,小朋友第一樣要學的就是唱歌。其實,唱歌是學音樂的必備條件,小孩子看電視、在學校會自然唱歌,也不夠和爸爸媽媽一起唱歌那麼見效。如果孩子不多唱歌,還怎可以說有音樂天份? 她和女兒相依為命,並沒有消極面對,兩母女一起時最喜歡就是唱歌,女兒因此認識到80至90年代的國語流行曲…… 基金會有位很喜歡唱歌的女孩,她與媽媽居住在一個面積只有100呎的劏房。她來面試的時候,就唱了一首鄧麗君的《甜蜜蜜》給我們聽,我再問她還會唱什麼歌?發現她對國語金曲都非常熟悉,原來她們是新移民,媽媽在內地是幼稚園老師,嫁給做散工的香港人,沒想到來港生了女兒後,這男人便失蹤了。媽媽為了生計又不懂廣東話,只好在茶餐廳洗碗。她和女兒相依為命,並沒有消極面對,兩母女一起時最喜歡就是唱歌,女兒因此認識到80至90年代的國語流行曲,她不但聲音甜美,表情也相當豐富。 她上完樂器示範班後,選擇了小提琴,同時加入了合唱團,老師留意到她對音樂興趣濃厚,耳朵靈敏,學習進度非常快。我和媽媽交談,稱讚她的教導值得其他人學習,讓孩子有一個很溫暖的學習環境。我看到媽媽雙手非常粗糙,白髮隱約可見,還不到40歳的她,生活在她身上處處留下了記號。她有禮的向我道謝,感激我們讓孩子學音樂,我真不太接受她要在茶餐廳洗碗的情景,很難想像兩母女一起在又濕又髒的後巷一起高歌。 合唱團的成員參加了音樂劇,大大提升自信心,也懂得表達自己。(照片由音樂兒童基金會提供) 今年,女兒參與音樂劇演出,是其中一位主角。她光芒四射,自信地站在舞台上,享受每一刻。我不會説她是音樂天才,我只會説,音樂能夠成為她的終身伴侶,將不會辜負老師和媽媽的期望。

詳細內容

音樂起跑線:香港兒歌在哪裏?

上次提到唱歌是小孩第一樣學的音樂課,我鼓勵家長抽多點時間和孩子一起唱歌,特別是上小學之前,因為功課和考試較少,要把握多點親子時光。 家長可能有以下問題。 問:我五音不全,聲線又不悅耳,會否教壞孩子呢? 答:你認為你五音不全,可能是有人曾經批評過你,令你沒有信心。但要知道,孩子最喜歡的人是你,你的聲音對他/她來說,是這世界上最好聽的聲音,如果你的父母也是少唱歌給你聽,你也「遺傳」了這個壞習慣,結果你的孩子將必對唱歌提不起興趣。 問:我不知道應該唱什麼歌,我平常都是聽流行歌曲,應該怎樣做? 答:這答案也許你不同意,但我會堅持聽古典音樂。 已經有很多醫學文獻記載,聽古典音樂對小朋友大腦發展有非常多的益處。當然,我們不會聽一些太艱深的樂曲,只要你上網,搜尋 Classical Music for Children 、Top Ten Classical Melody 等等,都有長長的名單任你選擇。 國際知名女高音 Renee Fleming 兩年多前參與了一項非常重要的研究,她趟在MRI 的機器內唱歌,不停地唱了兩個小時,讓科學家研究音樂對大腦神經的影響。研究發現當她唱歌時,大腦的活躍區急速地變化,同時製造出很多良好細胞。 這些細胞有助提升學習能力及專注能力,特別對一些有學習障礙和自閉傾向的兒童來說,有治療作用,確定音樂有很好的醫療效果。 這項研究更有趣地指出,人類可能在未懂說話前,已經會唱歌。 有一次我在餐廳用膳,鄰桌的孩子約三歲,雙手拿着手機一邊聽慘情的情歌MV,一邊張開口讓工人餵飯。小孩的父母卻在另一邊用餐,每人也各自盯着手機,全程沒有溝通,只是間中看看孩子。我不禁心問:「為何他們要生孩子呢?現在不多陪伴和教養,日後孩子到反叛期便難溝通和相處。」 說到聽音樂,我發現香港這十年很少有兒歌的出現,有時看到約十歲的孩子,雙耳插着耳機,聽的是成人的歌曲。小學校內音樂比賽的選擇,有李克勤的《紅日》或陳奕迅 的《幸福摩天輪》等;有些唱外國的情歌,有時更唱得要生要死,場面搞笑。但搞笑過後,會否問問,香港的兒歌是否已經絕種了?我們作為家長,是時候拿出昔日的兒歌,和孩子一起回味一下?「月光光、照地塘」、「小小的宇宙……」等等。

詳細內容

音樂起跑線:布簾後的琴聲

上星期分享了一位媽媽令我學習的寶貴經驗,孩子用了六年達到八級程度,卻等了二年才讓孩子完成八級考試,而且拿到140分的成績。有朋友好奇問為何要等兩年,那兩年我是怎教的? 那兩年是我們最享受的美好時光,不但彈了很多不同的樂曲,我們還一起四手聯彈、一起作曲、學習不同時期的曲風,由巴洛克風格到爵士音樂,好像一個音樂學院的濃縮版。孩子更有機會和同學伴奏,更在學校組成了四重奏,中學最後一年在IB 取得很高分包括音樂科。這是一個令人鼓舞和開心的結局,當中沒有哭駡和怨恨,母子關係親密又融洽,到現在,成為大醫生的兒子,有空時,仍然可以隨手彈奏自己喜愛的歌曲,母親依然默默地坐在沙發上聆聽著,欣賞著。 母親在孩子成長期要擔當照顧者的角色,又要同時扮演孩子的小粉絲,實在須要學習。 曾經在琴行教琴的時候,遇到一位12歲的女孩,聽話乖巧,每次上課均能把學過的歌曲彈得有板有眼,非常喜歡教她,以為她一定來自富裕家庭,但從來沒有見過父母,都是獨來獨往。熟稔後閒聊期間,了解她的父親在她年幼時離世,家境貧困,母親獨力照顧她,靠在家中幫其他婦女做Facial為生。我很好奇,女孩子在這樣的環境仍然安心享受學音樂,母親是如何幫助她?她解釋,每天母親在為其他人做面部美容時,會拉起一塊布,女兒在廳中練琴,當中已有兩個觀眾安靜的聆聽著,母親有時更會細聲啍出女兒所彈的旋律,她可能不知道自己在唱巴赫的小步舞曲或孟德爾遜的無言之歌,由於大部分顧客是多年的熟客仔,女兒由開始尶尬的練習變成演奏家般的表演,只不過是發生在一個3百呎不到的公屋裡。 過了一段時間,女孩子流著涙説不能再學琴,因為媽媽所賺的錢要拿來供她讀預科,準備大學。我聽了,毫不猶豫地和她說會免費教她,而且當時我已經開始上門教琴,也可以安排去她家?上課。 就這樣,我沒有在琴行教琴,開始上門教琴的日子。 甫入她家中,非常簡潔和溫暖,看到琴書擺放在書架上井井有條,鋼琴上放了不少孩子的奬項獎杯。母親在迎接我時,雙手緊握我手,表示非常感激,還説要和我做免費美容來代替學費,當然我那時候還未須要做Facial ,宛拒了她。在上課期間,那些顧客真的非常配合,不會大聲交談,當中除了聽到蒸氣聲外,就是我們的琴聲,這些琴聲每天都在葵盛東邨的某座某層樓的角落傳出,不知當年有多少古惑仔聽過蕭邦的夜曲?

詳細內容

音樂起跑線:讚美的魔法

共樂共融音樂會。(龐倩渝提供圖片) 最近看到面書分享一段影片,是鋼琴老師面對怪獸家長的實況。當老師正耐心教導學生如何掌握技巧的時候,坐在後面的家長會突然扮演大師級的角色,不但不斷重複和打斷老師的説話,更上前落場「一起」教,令到老師感覺很無奈也很尷尬。相信不少老師,家長和學生看了都回心微笑,心裏立刻想起自己哪個朋友或家長對號入座。 其實這種實況一點也不誇張,我聽過也親身感受的也不少。家長急功近利,每天聽住孩子練習同一首歌,只是留意孩子彈錯音或拍子,但又説不出哪裹錯,只是一味覺得不好聽和很不妥。他們會否明白學任何樂器,基本功是非常重要,每一個技巧也是互相連結,而且要循序漸進。老師要用有趣但有效的方法去教導,當中要花很多心思。我試過把一條音階化名成8個不同的單字,讓學生對每一個音都有不同的感覺,效果不錯,有些學生更自動把不同音階變成人物,立刻把枯燥的練習題變得生動,跟自己的生活非常接近。 一句讚美的話是免費的,孩子回頭看你的眼神卻是無價。 對於家長的行為,我反而想分享一個好的例子,讓大家參考。 在演藝學院畢業後,我大部分的學生均是中上階層的家庭。其實20多年前已經有虎媽和虎爸,家長都是醫生律師的專業人士,他們常常認為付得起較高的學費,就要老師交出「功課」來,讓孩子考級數便是一個最好的交代。但有位媽媽卻令我非常敬佩,她第一堂已經表示沒有任何時間表限制來催俗兒子考級,只希望他享受音樂。每次上堂,只在廚房默默聆聽,她不是要挑戰或紀錄我的教法,而是留意孩子的表現。有一次,孩子可能太累,有些耍脾氣,上課不到10分鐘,她鬆容地出來請我離開(那堂學費照付),同時為孩子的行為道歉。當天晚上,孩子主動打電話來向我道歉,求我原諒他,一個星期後我再次到他家上課,他已經把原來的曲子練得熟爛,相信下了不少苦功,我感到很安慰,心裏非常好奇媽媽如何處理,無論如何,之後的幾年,孩子不但沒有再發脾氣,而且愈來愈積極學琴,大概用了6年時間已經到達八級程度,過兩年才考八級。之後,有機會和這位母親聊天,她跟我分享平時會在沙發上聆聽孩子練習,不會批評,只説:「太好聽了!如果你可以再彈多一次給我聽就好了!」 親子音樂營。(龐倩渝提供圖片) 孩子知道有位忠實的粉絲,永遠只有讚美,孩子明白這是一個最好取悅母親的機會,當然也樂在其中! 我每一次在深水埗和街坊分享,一定會提醒家長要懂得讚美,一句讚美的話是免費的,孩子回頭看你的眼神卻是無價。

詳細內容

音樂起跑線:為了考皇家試,你可以去到幾盡?

前幾天聖誕節和好朋友聚舊,大家也是從事音樂教育的工作,她們告訴我現在報考英國皇家音樂考試(ABRSM)的報名費如何驚人,考第一級已經收$1150 ,第八級要$2530, 去到文憑級的報名費更是三至四千元不等。  我已經沒有教琴多年,和市場脫節了太久,聽到這些事情,雙眼不禁向上反白,難怪英國皇家考試局把香港成為第一位的客仔,每年的報名人數屢創新高,收入更加是一個非常可觀的數字。 這些對話勾起我當年教琴伴奏的日子,記憶猶新,因為有些家長把皇家音樂考試,當作是一場戰爭,只許成功不許失敗,他們的孩子便是這場戰役的犧牲品。 還記得當年有好幾位家長的孩子要考八級,她們一囗氣便報了三次,對!真是三次,分別報考香港島、九龍和新界三個不同試場。因為家長們要孩子一定要考到合格,而且要取得130分或以上(即優異成績)作為取勝的終極目標,三次成績出來便取最高分的一次。也許你認為錢對這些家長不是問題,只要達到目的,可以一擲千金,誓不甘休。可是,要知道可憐的孩子為了準備三首考試曲目、音階和視唱訓練,苦練了半年,當中有多少學校測驗考試夾雜着,再有生病扭計奉上,以為考完一次已經過了人生的一關,怎料這個戰場是打不完的,氣還未抖順,還有第二和第三個迎著而來。合計這件事(戰事)應該最少要9個月至一年,試問孩子還會有機會學習其他的歌曲嗎?還有機會享受音樂嗎?你也許認為最得益是音樂導師?或者是皇家音樂考試局? 這些問題是值得注意,音樂這樣美好的事情變得可惡可憎,怪不得越來越多孩子説考完八級就以後不再學音樂,有些剛離開考試房便在家長面前把樂器掉進垃圾桶中,我認為這是非常可悲。 那天聚會完畢,回到深水埗參加街坊的聖誕聯歡會,孩子散滿四周,拿着樂器練習,家長們一起邦忙弄食物,非常窩心。 最後少不了分享時刻,我問家長有沒有想過孩子去考英國皇家音樂試,他們互相對望,不好意思説未聽過這些考試,見到孩子們很積極地拉奏樂器,已經心滿意足。另外我又問音樂兒童的孩子現在學樂器有什麼感覺,他們竟然説:「好幸福!」 我涙水差點掉下來,已經說不出話來。我相信,我放棄教琴的工作,來到深水埗幫助一班沒有機會學音樂的孩子們,我才是最大的收益人。

詳細內容

音樂起跑線:音樂與濕疹 (下)

在最後一堂的示範班,我問這位女孩喜歡什麼樂器,她想也不想便回答:「雙簧管。」我感到很訝異,因為雙簧管和中提琴是不同家族的樂器,演奏方式也截然不同。經了解後,她解釋喜歡雙簧管的聲音,好像人的聲音,而且較含蓄、不驕傲,好像自己。 經過一番解釋,她母親仍然不太接受,因為一支雙簧管至少也要一萬多元,相比一支中提琴只需數百元,對於普通家庭來說是一個負擔。加上一開始吹奏這件樂器的聲音並不悅耳,習慣了中提琴的聲音又要重新適應另一件樂器,對家庭成員來說,也增加煩擾。我當時也為這件事向學校申請樂器費用減半的做法,再和導師一起商量,最後也成功說服母親接受孩子轉學雙簧管。 在選擇學樂器之前,家長必須要聆聽子女的心聲,再根據孩子本身的條件和喜好去選擇。 過了大半年,我每次看見這女孩,一次比一次變得開朗,她拿起雙簧管就好像抱著喜愛的洋娃娃一樣,愛不釋手,滿心歡喜。老師也跟我說她上課非常專心,而且每天都練習,進步非常快,想安排她考二級。她母親感到很意外,因為沒想到孩子的進度那麼快,之前中提琴學了四年也只勉勉強強完成二級水平,沒想過孩子對練習樂器變得積極和快樂。最令我感到安慰的是孩子的濕疹漸漸消失,皮膚變得光滑,經常笑容滿面。 聆聽孩子的心聲,讓音樂成為他們最好的伙伴。(龐倩渝提供圖片) 幾年後,她母親寫了一封信給我,感激我當年給她孩子一個機會,不但考上了心儀的中學,最高興是解決了一直困擾整個家庭的濕疹問題。現在孩子可以做運動,不怕流汗,社交活動也增加,好像變了另一個人,沒想到音樂改變了她女兒的一生。其實濕疹絕對和音樂沒有任何關係,音樂應該是令人放鬆心情,陶冶性情的美事。勉強去做一些自己不喜歡的事,特別是小孩子往往要應付家長的要求,不敢逆意,身體出了毛病也不被察覺。 音樂應該是令人放鬆心情,陶冶性情的美事。(龐倩渝提供圖片) 我相信每位孩子在選擇學樂器之前,家長必須要聆聽子女的心聲,再根據孩子本身的條件和喜好去選擇。現在網絡上有很多介紹不同樂器的資訊,近年也有很多適合兒童的音樂會,可以細味欣賞才作決定,錯配學習樂器不但浪費金錢,更會影響親子關係,實在得不償失。

詳細內容

音樂起跑線:音樂與濕疹 (上)

上一次講到鋼琴已經是一件「莫須有」的樂器,因為擁有八級成了理所當然的事情,父母認為對考學校是沒有任何幫助的。往往沒有考慮到孩子本身的興趣,便以為做足研究去為孩子安排一些冷門樂器,希望能夠突圍而出。 未成立音樂兒童基金會之前,我在一間小學工作,主要是為學生安排音樂課程,並挑選一些學生去參加管弦樂團。學生和家長都渴望能夠被選上,可以在成績表上加多一項光環,對日後考中學會更有條件和本錢。 很多時候,家長以為每樣樂器都一樣,只要達到目的,讓孩子有「特異功能」,可以把孩子的身心健康也放在一邊。 當中有一位四年級的女學生,從一年班開始學習中提琴,進度非常慢。因為母親很想她入選管弦樂團,故不停操練和加堂。面試當天,她一直在門外向孩子嘮嘮叨叨,女孩目無表情,母親的說話好像一個字也聽不進。 吹奏自己喜歡的樂器,內心的喜悅與期待不言而喻。(龐倩渝提供圖片) 女孩甫入房間,我一看到她不禁皺起眉頭。她身材瘦削,個子不高,面色青白,更可憐的是她全身長滿了濕疹。未開始演奏,她已經不停抓自己的身體,抓得脖子手?都有一塊塊細小的皮屑掉下來。皮膚也越來越紅,她無奈地把琴放在肩膊上,嘗試開始拉奏,但皮膚的痕癢實在難受,又停下來抓,脖子開始有血水滲出。我忍不住走到她身邊安慰她,?她待在一旁,等心情安定下來才開始。最後她只能夠勉強完成一首出現很多錯音的樂章,結果當然是未能入選。 我到了外面和她母親交談了一會,發現她是一個沒有自信的女孩。我問母親為何選擇中提琴讓孩子學習,她很慚愧的說實話,以為中提琴較少人學,不但較容易獲選加入管弦樂團,也希望孩子能夠有優勝之處。我也立刻問女孩是否喜歡中提琴,她看看母親的反應,苦笑地搖搖頭。 我提議母親讓女孩參加我為學校安排的樂器示範班,看看孩子會否喜歡其他樂器,希望能夠在小學最後兩年把握學習樂器的黃金機會,也許有機會改變她現在的狀態。與其每天花那麼大的力氣催逼她練習,為何不多走一步? 因應孩子的興趣和能力,選擇合適的樂器學習,成效事半功倍。(龐倩渝提供圖片) 樂器示範班共有十堂,每位學生均有機會學習管弦樂團中的十種樂器,導師會在旁邊觀察每位學生的性格、能力和喜好,然後再和學生商量,為他們選出最適合的樂器,避免有錯配的情形發生。有些孩子天生喜歡較低音樂器,迫他學小提琴或長笛,簡直就是和他們過不去。有些孩子活潑好動,要他學弦樂樂器,便要花更多功夫令他們坐定下來。更有些孩子天生嘴形很適合學銅管樂,卻要他學大提琴,同樣是事半功倍。

詳細內容

音樂起跑線:鋼琴? 要不得!

第一次寫專欄,應該寫一件自己最喜愛的樂器——鋼琴,當年自己有機會學習鋼琴,別人都會用羡慕的眼光來看你,現在,學習鋼琴只是一件最普通不過的事。 鋼琴這件樂器,已經不能站在起跑線上。 在香港,一個小學六年級的學生,拿着八級鋼琴考試的證書去報讀中一,原來表格上是沒有鋼琴這一項,這時,家長才發現投資了多年的時間和金錢,卻是徒勞無功,後悔當初沒有為子女選擇其他樂器,可以說,鋼琴這件樂器已經不能站在起跑線上。 記得多年前觀看一場小提琴大師班,演奏家陶醉地表演一首無伴奏的樂曲,大師突然叫停,然後徐徐地走到鋼琴前把這首樂曲的和弦彈奏起來,演奏家很自然地加入。頓時,整首樂曲的脈絡都通了,演奏家和觀眾都很享受餘下的時間。 鋼琴是一件萬能的樂器,可以同一時間擔任主旋律和伴奏的角色,演奏的方式也是最多元化的,每位音樂家不論吹奏哪種樂器,均需要與一位鋼琴家合奏,可見鋼琴應該是一件最受歡迎的樂器。 要站在起跑線上,除了要選擇最冷門的樂器,還要越早越好。 要站在起跑線上,除了要選擇最冷門的樂器,還要越早學越好。三歲學大提琴, 小學四年級完成八級,立刻掉下樂器,再學雙簧管,務求考中學的時候可以有兩樣樂器的考試證書,才是一個最好的安排。有沒有想過,小朋友根本不知道那三首考試歌曲是甚麼調、甚麼拍子、背景是甚麼?為了考試,為了考學校,白白浪費了在黃金階段學習音樂的光陰,實在令人惋惜。當然,這是一個選擇的問題,也是社會的問題,我們能否把它改變? 只要有樂器在手,到哪裏也可以來一曲,天台變成了孩子的另一個新天地。(WaDee提供圖片) 由於母親懷孕,不方便接送小朋友到中心上課,基金會讓他把樂器拿回家練習。(Jeff Lee提供圖片) 幾年前,我成立了音樂兒童基金會,為一些沒有機會學音樂的家庭提供免費學習樂器的課程。由於是免費,很多小朋友來了我們的簡介會和表演,當中有很多來自單親或雙非的家庭,莫說是課後活動,更別提學古典音樂。經過四年的時間,36個住劏房的小朋友拿起樂器,由3個單音開始到奏出貝多芬的音樂,更參演大型音樂劇。他們沒有考獲任何級別,也沒有取得甚麼證書,但是,在他們身上看到學習音樂為兒童帶來的快樂和滿足感。作為老師的我,非常感恩,同時充滿着期待,因為我看到他們的未來是有希望的,音樂已成為他們的終身伴侶,願他們在音樂旅程上發光發熱!

詳細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