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演奏學院」疫境變陣 新增編曲網課 推一站式拍片服務

撰文:《GRWTH日報》特約記者Pearl Lee 圖片:受訪者提供及「樂‧演奏學院」網站 整理:《GRWTH日報》編輯組 去年疫情令教育界經歷轉型的洗禮,「樂‧演奏學院」(The Orch Academy)也不例外,善用教育科技堅持為學生提供演奏及賞析並重的音樂課程,更開拓了新的課程路向。 「樂‧演奏學院」(下簡稱學院)成立於2015年,由畢業於香港演藝學院、主修鋼琴演奏及教學法的劉宇軒(洋名Charles,學生們都稱呼Charles做查理斯老師),與兩位分別是幼兒教育工作者以及註冊社工的合夥人創辦,三人合力把前身是逾20年的傳統音樂中心改頭換面,轉型為一間音樂教育學院。 「樂‧演奏學院」成立以來,堅持為學生提供演奏及賞析並重的音樂課程。   現為學院音樂總監的查理斯老師,至今仍參與不同類型的音樂演出及創作,他相信:「學習樂器不純為考試,更重要的是,能藉演奏表達自己,同時建立自信心。」同時,也要訓練孩子當一位稱職的觀眾。他說:「就算學生長大後,沒有從事音樂相關的工作,但只要懂得欣賞音樂演奏,身邊仍有音樂陪伴。」他續道:「因此,我們相信音樂教育,是從欣賞演奏開始。」 學院音樂總監劉宇軒 傳統的琴行主要著重教授樂器的彈奏技巧,但「樂‧演奏學院」的教育理念著重四大範疇,除了傳統的課堂學習、學員在家練習外,另加上公開演奏以及入場觀賞音樂會這兩方面。   疫情變陣轉型  開設網上樂理課 為增加學員演奏及觀賞音樂會的機會,疫情前,學院每月會在大埔總校舉行午間音樂會,讓學生同時當演奏者及觀賞者。 另外,學生亦會在社區活動中表演,增加公開演出的經驗值。此外,學院每年更邀請如俄羅斯鋼琴家Angela Cholakian、波蘭玻璃杯演奏組合GlassDuo等重量級音樂家,舉辦年度音樂會及工作坊,藉此擴闊學生的音樂視野,為滋養音樂賞析提供充足的養分,培育孩子成為有質素的觀眾。 學院曾邀得波蘭玻璃杯演奏組合GlassDuo等重量級音樂家作演出。 學院不時舉辦音樂會及工作坊,藉此擴闊學生的音樂視野。疫情後,有些音樂會改以Zoom連接Facebook進行直播。   「我們由2015年開始舉辦年度音樂會,至今從未間斷,唯獨2020年因疫情關係停辦了一年。」查理斯老師說。去年疫情期間,教育界要面對停課的挑戰,學院也不例外。於是,學院變陣轉型,善用網上工具,以實現「停課不停學」。 「疫情後,音樂會以Zoom連接Facebook進行直播。」他說剛開始時,純粹用Facebook串流直播,但影片不穩定,時有延誤,後來先把演奏錄低,再利用Zoom連接Facebook直播影片。「這個方法令演奏會能流暢地播放,且由於不加剪接,所以學員及家長可在家原汁原味觀賞。」他自己就擔當司儀,另兩位導師引導學員如何賞析,學員也可實時留言發問。 疫情時,學院的恒常樂器課改以線上進行,讓學生可以停課不停學。   至於恒常的樂器課,學院透過使用Zoom課得以維持。「雖然網上教授樂器有不少限制,如電腦輸出的音色跟現場有不同、導師未能仔細地指導學生的手勢等,但至少讓學生維持上課,保持練習。好像健身一樣,練少一日,肌肉便不結實,而疏於操練樂器,彈奏技巧便退步。」他說除了樂器課外,樂理課亦以網上形式進行。 「疫情後,英國皇家音樂學院(ABRSM)宣布取消實體試場,所有考生皆需網上應試。我們為了讓學生早點適應網上環境,所以亦開設網上樂理課。」他續道:「就算現時樂器課已恢復實體堂,但樂理課仍維持網上形式進行。」 推一站式拍片服務  助學員過渡考核試 為支援學生網上聽課,學院亦提供一個自費選項,可以速遞鏡頭及外置咪給學生。另外,因應ABRSM及聖三一音樂學院改變了樂器考核模式,從以前實地現場演奏,變為考生上載考試歌曲的影片。 學院看準商機率先變陣,推出一站式拍片服務,在學院內提供三角琴、拍攝器材和燈光,以及拍攝後檔案壓縮及上載的一條龍服務,助學員順利過渡全新的考核模式。 疫情期間,學院看準商機率先變陣,推出一站式拍片服務,考生上載考試歌曲的影片。 疫情期間,學院看準商機率先變陣,推出一站式拍片服務,考生上載考試歌曲的影片。 網上編曲班效率佳 查理斯老師坦言實體樂器課程至今仍是不可取替,但音樂教育並不只是學樂器,音樂課程種類多元,如學習音樂編曲及製作軟件,反而在網上學習,能收更好的教學效果及效率。今年,學院為民政事務署轄下的青年事務委員會舉辦音樂編曲軟件及創作課程,對象為高小至初中學生,採網上形式授課。 學院為為高小至初中學生而設的網上音樂編曲軟件及創作課程。   「我們發現效率比實體課高,因為只要有一部平板或電腦,導師便可即時跟同學分享畫面及影片,而不像實體課,需要配備電子白板的課室,又要set up、投影等。」他說。 「疫情帶來轉型的誘因。對導師及學生來說,昔日的習慣被打破,兩者都要不斷學習新科技、不斷提升自己。」他續道:「網上授課雖不能適用於所有類別的音樂課程,但也開啟了某些課程類別的新路向。展望將來,相信這種混合形式仍會持續。 學院認為,學習樂器不純為考試,更重要的是,能藉演奏表達自己,同時建立自信心。   INFO 1 大埔總校 地址:大埔廣福道157-159號1樓全層(廣福道馬會對面) 查詢:3708 8244/ 6558 8319(whatsapp) 2 太子分校 地址:太子道西162號華邦商業中心10 樓 1005 室(近花墟) 查詢:5546 1939 Facebook:https://www.facebook.com/theorchacademy/ Instagram:https://www.instagram.com/the.orch.academy_official/   刊載於︰GRWTH app

詳細內容

[mamasmart] 聽莫札特可以讓孩子變聰明嗎?

相信每個人都聽過,給肚裏面的寶寶聽莫札特會變聰明這回事。 原來,世界上只有人類能創造與理解音樂。音樂由聲韻(melody)與節奏(rhythm)組合而成,即使有些動物可以理解不同音調,甚至隨著節奏打拍子,但兩者的混合就只有人類複雜的腦袋可以駕馭。 莫札特效應 「莫札特效應」風靡90年代,當時有認知科學的研究發現,受測試的人在聽畢莫札特奏鳴曲後,在解決一些時空推理(spatial-temporal reasoning)的題目——例如想像一艘船,然後用Lego砌出來 —— 能取得更好成績。一些腦素描指出,當人類在進行某類型活動,譬如閱讀或者運動的時候,腦袋都有特定的負責部位,只有在聽音樂的過程中,整個大腦的不同位置都會活躍起來。 但後來更深入的研究證明,學習彈奏音樂才是真正替腦袋「做運動」的關鍵。中佛羅里達大學就有教授作出了關於「音樂與大腦」的研究,可理解大腦不同部位如何對音樂作出反應。 當研究人員測試一個正在演奏音樂的人的腦袋時,發現大腦不同區域均在同步整理並互相傳遞大量訊息,於視覺(樂譜)、聽覺(樂聲)、及橫跨左右腦的肢體協調(彈奏)部份尤其明顯。這組訊息網絡連接著左腦的語言和算術,也通達右腦的意念與創新。音樂家的腦袋受到長期「訓練」,不但能夠處理及策劃複雜的事項,認知技能與情緒管理也更佳。彈奏的練習打通了腦袋的經絡,甚至可以幫助啟動更有效的方法儲存記憶。 由兩位小女孩組成的 The Chitty Band 在mamasmart 活動中表演。 學音樂的好處 根據測試,音樂家亦有更高的算數技巧,並有這樣的解釋:由於音樂節奏跟數學格式有共通之處,所以腦袋對節奏的預測與理解,跟推算算術運用的,是大腦的同一部位。 音樂的神奇在於它聯繫著人體多個層面的技能,包括認知能力、語言、創意、手眼協調、情緒表達、社交技巧等等。它能夠幫助任何人達到他們表現所需的狀態,也能令人對彼此變得友善。 莫札特無疑能刺激寶寶發展中的腦袋,但巴哈、陳奕迅或熊熊兒童合唱團也同樣可以!寶寶在肚子裏聽得最清楚一定是媽媽的聲音——準媽媽不妨多唱歌給寶寶聽。學習樂器方面,學前兒童可先接觸一些簡單的敲擊樂如木琴、手鈴和鼓,到達4至5歲時可嘗試彈鋼琴或小提琴;而木管及銅管樂器,則需待孩子有一定力氣時才能學習,一般建議7至8歲。不過家長應尊重孩子的喜好,切忌以考試為目的作密集操練,不然除了讓孩子反感外,昂貴的學費和時間更會付諸流水! 內容提供:mamasmart 刊載於︰GRWTH app

詳細內容

【莫爸爸的音樂教育】幼兒學音樂,該如何起步?

最近在不同的場合,都遇到一些家長不約而同地問: 什麼時候才能讓小朋友學音樂呢?很多小朋友一歲開始已手舞足蹈,聽到音樂時又馬上有反應。到三四歲語言成熟時,開始懂得表達自己想學習什麼樂器。通常就在這個時候,家長們就會開始感到困惑:先上唱遊班,待年紀再大一點才學習樂器?如果學樂器的話又應該學哪一種? 兒童學習音樂需要經驗「發現-驚嘆-探索-了解-內化」五個基本階段   瀏覽更多《停課不停學》文章,請按此。 請觀看明報YouTube頻道,發掘更多《停課不停學》相關影片。   我們都害怕拔苖助長,但同時也不想錯過學習時機。 在這兩種矛盾的心態交織下,我們總難免開始在市面上尋覓不同的幼兒/兒童音樂課程。市場上的幼/兒童音樂課程可說是琳琅滿目,有的標榜融合各大教學法,有的標榜名師資歷,也有宣傳比賽考試及演出的。 然而我個人覺得,兒童學習音樂需要基本上要經過「發現-驚嘆-探索-了解-內化」五個階段,才是經歷了真正的教育,音樂才能在心中植根發芽。任何幼兒/兒童音樂課程都應該是進行這個過程的地方。   發現 曾經見過一些試學課程,可以一次過試玩十多種樂器,小朋友可以先試試不同樂器,再選擇自己喜歡的。這種課程想法很美好,不過現實是太刻意反而不太自然。我想最好的開始,是一個不經意的小型音樂會,不用過多介紹,默默等待他們自己發現和提問。當他們主動發現發問時尋求時,這個種子就經已植入他們心中。 閱讀舒伯特叔叔的故事,過程也是一種由孩子主導的發現。   驚嘆 留下讓孩子們驚嘆的空間,對成人來說一切都已經太理所當然了。振動會發出聲音、弦線短發出高音、弦線長發出低音等等,對成人來說不難理解亦無驚訝,但對只有幾歲的小朋友來說,一切都是新奇新鮮。 很多時候,幼兒和兒童的教育和「課程」重於追求急、趕、快和效果,學幾堂便要彈出音樂、短時間內要考試比賽。不少課程還炫耀這個單向硬塞的過程。孩子一旦被硬塞知識,驚嘆的機會就被奪去。成人應該保留及創造讓小朋友驚訝和驚嘆音樂的機會。深刻的感受可以伴隨一輩子,知識反而很多時轉眼即逝。試想我們從幼稚園時期學習開始,多少知識已被遺忘,留下來的只有改變一生的感覺和瞬間。   探索 經歷了發現和驚嘆,孩子就像原始人發現火把一樣。內在動力驅使他們不停探索,直至內在需要被滿足為止。成人需要多加觀察孩子,再按步就班繼續協助孩子回到發現--驚訝之中,其實就是探索的過程。而這個探索過程需要老師或成人細心耐心地設計和安排。   觀察珠子流動的聲音,試試從探索中發現驚嘆。   了解 直至了解事物的全面,孩子內在需要才被滿足。而言,這個滿足會驅使孩子繼續重覆整個學習過程。就如很多家長也見過,當小朋友試過滑梯後,會不停重覆,甚至要玩上十數次才會滿足。 享受完成一線譜的樂趣,因著對事物得著全然了解,孩子的內心得以滿足,那就樂透了。   內化 在不斷重覆下,學習變成吸收。知識、記憶和習得的能力開始內化。如踏單車、游泳一樣,能力內化了就不會忘記,從而成為他們的一部份。 刊載於︰莫爸爸的音樂教育

詳細內容

【莫爸爸的音樂教育】又到聖誕、又到聖誕……

聖誕節是普天同慶的日子,全世界都為慶祝耶穌降生而譜寫出不同的聖誕歌。除了耳熟能詳的聖誕歌如《平安夜》、《Jingle bells》、《White Christmas》 、《We wish you a merry Christmas》 外,其實還有很多不同地區和類型的聖誕音樂。關於聖誕的歌曲有近幾百首,在網上找的話,不難找到古今中外至少數十首聖誕音樂及歌曲。 在聖誕節來臨之前,教會會有一個Advent Calendar「降臨期日曆」,一般是從11月30日最近的星期日起倒計時,直至聖誕節。現代降臨節日曆為了簡便,則通常從12月1日開始計算。日曆多以紙盒製成,上面有24個分隔開的小格子或小口袋對應着24天。市面上也有各式各樣精美的降臨期日曆出售。如果家長有心思製作,可以日曆的每一格加入一首不同文化的聖誕音樂或歌曲,為小朋友介紹不同文化及音樂特色。 我十分喜歡一首名叫《El Noi de la Mare(The Child of the mother)》的加泰隆尼亞的聖誕音樂。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QrdpmM-dI3g&feature=youtu.be 這首音樂是著名結他的改編曲目,D大調的音樂配合緩緩的3拍子配合結他多變的音色。介紹給小朋友這首音樂的時候,把文化、地理、聖誕的故事及小小音樂知識順道作一些簡介。除了增進小朋友知識外,更加培養孩子的感覺和靈性。孩子與家長的話題也更廣泛,聖誕節及其他節日正是感受和學習的好時機! 「一句話說得合宜,就如金蘋果在銀網子裏。」 (《聖經》箴言25章11節) 教育和說話一樣,講求合宜的時機;在一個合適的時間、氣氛和場地下進行,效果往往是意想不到。 刊載於︰GRWTH app   瀏覽更多《停課不停學》文章,請按此。 請觀看明報YouTube頻道,發掘更多《停課不停學》相關影片。

詳細內容

西樂之基本︰五線譜

相信每位學西方音樂的同學都經歷過這個難關:究竟怎樣把眼前紙上的圖案,轉換成真正的音樂?而眼前的紙,印有五條橫線以及各種音符。究竟是怎樣解讀?   瀏覽更多《停課不停學》文章,請按此。 請觀看明報YouTube頻道,發掘更多《停課不停學》相關影片。   之前介紹過音符 代表住每個音的長度,而這五條線 就決定每個音符的音高。音符是標記於「五線譜」的橫線上以及橫線之間,每一線上或線間都代表著一個音高,所以五條線能夠代表的音域內有11個音(包括最低線以下及最高線以上)。 音符放得愈高,個音就自然愈高。 那麼如果有一個音,位於11個音以外又怎算?五條線不夠寫……這個時候,就要特別臨時為那個音加一條線!中央C是最常見的例子。 不過就算五線譜再加臨時線,都不足以覆蓋所有樂器能發出的音高。所以就有譜號的出現,決定這五條線的音域。剛才見到的圖,裡面最左邊的公仔,就是一個大家都熟識的高音譜號啦。 今日先講到這裡,下次再和大家深入探討「譜號」是什麼一回事。 內容提供︰優悅音樂學校 刊載於︰GRWTH app

詳細內容

歌不可亂唱 護聲有技巧

其實,也不是最近的事。我發現真的有很多人是不懂得唱歌技巧。最常的都是在「唱K」的時候。你有沒有發現,每次唱完都會覺得喉嚨十分累,嚴重的第二天會喉嚨發炎。這就是因為你用了一個錯的唱歌技巧。 Photo Credit︰康健雜誌 災難級演繹 自損聲帶 在K房,我看過無數個災難級的演繹,包括破喉大叫,破喉大叫和破喉大叫 (最嚴重的問題要說三次)。唱歌要唱得好和正確,應該是用腹式呼吸和打開喉嚨(像打呵欠般)。若果長期地破喉大叫地唱歌 (最常看到的是唱陳奕迅的《浮誇》),相信你的聲帶會很快出現問題。所以大家都應該好好護聲。 Photo Credit︰Karaoke Machine 想學習更多唱歌技巧,可以看看這個網頁。 護聲有法 由平時做起 說到護聲,在演出前一個月就要好好保重自己的氣管,不要患病。另外,通常我有這些習慣去保護自己的聲音︰ 不喝凍飲及太甜的飲品 不要進食刺激性的食物,如︰煎炸、辛辣、甜 不要尖叫和大聲說話 每兩天進行一次開聲訓練 簡單而言,要保護自己的聲音就是喝暖水和吃得清淡。 內容提供︰Hiro Ho 刊載於︰GRWTH app

詳細內容

音樂即興 讓彈奏者有更大即興創作空間

Improvisation,字典裡翻譯成「即興創作」,而在音樂領域裡面,亦可以理解為「音樂即興」,因為在Classical Sonata的Coda中,已經出現了作曲家把Coda留空,讓演奏者在一定框架內自由發揮。 有Chord冇符 自由發揮的空間 最近正在教授Jazz Piano的課程,每一首歌曲,一半是沒有音符,只於每一個小節提供一個Chord。其實它正是學生需要學懂在這個Chord中自由發揮。 而在流行鋼琴的彈奏,Improvisation的味道就更濃。先別說買琴譜,要看著譜子彈奏。很多時候,只有數字譜的旋律,以及Chord。由於流行曲伴奏通常不會彈旋律,所以自由度相當大。 音樂即興也有步驟方法 雖說是自由即興,也有一定的規律和方法,並不是「亂彈一通」。 首先,在第一個層次,是用既定的Harmony,配以自己的Pattern,比如說是右手每一拍彈奏一個Chord,或是彈Broken Chord。 另外要留意,彈奏者通常會與主唱合作,可能第一段想做一種很寧靜、想讓人反思的環境,就會可能較多Take time,伴奏亦趨向簡單。 而在激昂的樂段,伴奏也要配合主唱彈更多的伴奏,更密集的音,令整個氣氛更高漲。 即興卻欠缺原版感覺之謎 有人問,為何始終彈不出好像原版音樂的感覺? 原因是更深的層次,用上Alternative Harmony修飾不同程度的感情。而Alternative Harmony需要很長時間研究,到底哪一種才是合適。 此外要留意,現時市面上不少曲譜,其實也會將原本音樂的Harmony簡化,所以要慢慢嘗試,才能知道用什麼Chord會帶來更加深厚的感覺。 撰文:Zion Lee 內容提供︰優悅音樂學校 刊載於 GRWTH app

詳細內容

初學者練琴時常犯的「五大錯誤」(後篇)

早前和大家分享了初學者練琴時常犯的「五大錯誤」頭兩項,今次繼續探討餘下三個的錯誤成因和改善方法,讓孩子們避免錯過重要的細節而「學壞手勢」,從而可以更輕鬆和有效率地學習鋼琴。 錯誤3:未能恆常練琴 成功不能一蹴而就。通過強大的意志,長時間的堅持,孩子才能培養正確恆常的練琴習慣。 雄心壯志的孩子們可能在開初會傾注大量的練琴時間。漸漸地,孩子便會有無數的理由,為自己的疏懶練琴解脫:「學琴課程太艱難了」、「有很多未完成的功課」、「電玩遊戲還差一點點」等等。數週後,會發現孩子已經很久沒有練琴。當初學琴的興致,亦隨之煙消雲散了。 建立及保持優質恆常的練琴習慣,即使是15分鐘,家長及孩子們就必須認定:「練琴是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就像每天刷牙一樣。數週後,認真練琴帶來的進步,將會為孩子們的音樂添加自信和滿足感,每天的練琴變得讓人期待。 錯誤4:錯誤的指法 當孩子們開始學習一首喜歡的樂曲時,為了盡可能快些彈出心愛的樂曲,貪求方便,往往會忽視老師的正統指導,選擇「自由發揮」的指法。 然而,這份「小聰明」很可能導致孩子將來演奏經典鋼琴作品的困難。更糟糕的是,日後要改變指法是相當困難且費力的。 何解?因為手指的肌肉從開始時已經「學會了」自然發揮的演奏指法,孩子可能要花費幾個月去糾正彈奏的指法,令人費勁又沮喪。 所以,請多花些時間,耐心地依從教師的教誨,好好地學習正統的彈奏指法,傳承作曲家理想的演奏。孩子的音樂路才可以走得更輕鬆、更寬裕。 錯誤5:「放逐」的鋼琴 有人將鋼琴放置在家居偏遠的角落。俗語有說:「看不見,就等於不存在。」 當你的鋼琴放在家居愈不明顯的位置,鋼琴在孩子心中的地位就愈小,孩子坐下來練琴的機會和意欲亦相應減低。最後,鋼琴就只會淪落為「一件封塵的傢俱」。 5 把鋼琴放在家中當眼的地方,讓「鋼琴的存在感」經常性地提醒孩子練琴!快讓鋼琴成為「帶給家人快樂的明星」吧! [本題完] 筆者:鄧雅心老師 香港鋼琴協會主席,〔美國紐約優秀音樂教師成就獎〕、〔意大利最優秀音樂老師獎〕、〔十大傑出鋼琴教師〕得主。著書有《指尖下的琴音》、《飛躍的琴鍵》及《飛躍鋼琴之旅》。 電郵:[email protected] Facebook︰https://www.facebook.com/tangngasummusicinliving (歡迎讀者以電郵或面書,提問閣下日常遇上有關音樂的問題。) 刊載於 GRWTH app

詳細內容

兩大因素 決定選擇一首歌的Key

1. 歌手的Range 首先,旋律不應該超過兩個八度吧。之後,就要考慮歌手的真聲和假聲能夠到什麼音。以陳奕迅作一個例子,他最舒服的真聲應該是G音(只有很少量會高音過這個,《七百年後》的Bb,《陀飛輪》 No-no-no-no 的A吧),《單車》、《葡萄成熟時》、《K歌之王》的最高音也是G,以男歌手的音域,他們普遍也能夠不太困難的唱到G音。 女歌手就比較複雜,因為許多時候會用假聲,歌曲更要考慮真假轉換的位置。以何韻詩作一個例子,她的真聲大概在High C,如果旋律會跨越這個音,她就很自然的會轉換。 《木紋》中的副歌「分開簡單 抹去往事極難,幾多溫馨燭光晚餐,難以用斧頭一劈,叫畫面飛散」。『難以用斧』是用了假聲,然後『頭一劈,叫畫面飛散』就轉會真聲。而許多女生在真假聲的轉換也會跑調了。如果大家留意一下《木紋》,實在有許多位置也用了真假轉換,而普遍女歌手的假聲也能夠上到High E。 2. 旋律最高音的句子來選擇Key 用《單車》做例子,最高音是「茫茫人『生』、好像荒野』。而在作曲人寫曲子的時候,這是一個高八度的Tonic,或會在簡譜寫成『1上面有一點』
因為Eason最舒服的高音是G,就用G調(因為「茫茫人『生』」是G音) 給多一個例子,《葡萄成熟時》最高音的是「留『低』 擊傷你的石頭」,是一個Submediant,也可以說是6音,sofa name中的la,用Bb major的話︰ Do = Bb, Re = C, Mi = D, Fa = Eb, So = F, La = G, Ti = A 所以「留『低』擊傷你的石頭(1『6』554531)」就會用到G音。 在自己的寫歌的歷程中,跟不同演出者合作之後,就會更加了解他們的音域,到底什麼Interval最令人舒服,一些會特別享受高音的震撼,一些會享受收尾的技巧。 初初作曲的朋友,可以嘗試先訂了一個Key,然後提醒自己,最高音只可以寫到哪裏,就不會寫一些不能唱的歌曲了。 撰文:Zion Lee 內容提供︰優悅音樂學校 刊載於 GRWTH app

詳細內容

初學者練琴常犯的「五大錯誤」:(前篇)

很多初學鋼琴的孩子們,練琴時興致勃勃,為了快些彈出一首喜愛的樂曲,往往會跳過了很多「重要的」細節。孩子們忽略了這些細節的結果,便是培養出彈琴的壞習慣,而日積月累的壞習慣便會成為孩子日後進步的巨大障礙。 ▲不要誤墮這樣的陷阱!? 只要留心這5項練琴細節,便會為學琴的孩子帶來穩健的基礎和進步! 錯誤1:姿勢不佳 很多初學琴的孩子都沒有太注意如何坐在鋼琴上;然而,「正確姿勢」是開始彈琴最重要的基礎之一!坐姿長期太低、太高、太近、太遠,都會引致僵硬的肩膀和背痛。 首先將雙腳平放在地面上,挺直地坐在一個舒適的位置;使身體平衡,甚至可以想像在頭頂上正在平衡地放了一本書。接下來,讓上臂和手肘放鬆,一雙前臂要與鍵盤在同一個平面上。在不用大幅度向前傾或抬起肩膀的情況下,孩子的手應該可以輕易到達琴鍵。 根據我的經驗: 如果在吸氣時,肚子碰到鋼琴,就肯定坐得太近了。 如果必須用力拉伸手臂以觸及琴鍵,就肯定坐得太遠了。 如果小貓可以坐在彈琴孩子的膝蓋上,孩子和琴鍵的距離就十分接近完美。 現在正確地坐好了!手的姿勢又應該如何呢? 通過將手指輕輕彎曲,想像掌心內有一個小球,用指尖按下琴鍵,便可以開始享受音樂的樂趣! 錯誤2:興致式的練琴 當孩子們學習一首喜歡的新樂曲時,總是心中滿懷極大熱情開始的。於是,一開始便忘我地練琴,希望盡可能快些彈出心愛的樂曲。不幸的是,當熱情冷卻下來,孩子都會以「太艱難」或「手抽筋」作為結束。 其實,開始時每天練習大約30分鐘就足夠了。手指肌肉需要訓練適應新的運動;練習「每日短跑」,總比練習「每週一次馬拉松」來得更容易習慣。 培養持久的練琴習慣,孩子便能夠練習更長的時間。練琴達標的成就感,亦會令孩子對音樂的興趣與日俱增。 一般來說,每節練琴不應超過45分鐘。對於年齡較小的學生,每日兩節15分鐘的練琴,有時會更有效率。 接下來,將會繼續為大家分享練琴時常犯的餘下三個錯誤 內容提供︰香港鋼琴協會 刊載於 GRWTH app

詳細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