旁觀者青:慾望號小B

理財的基本概念,就是要把有效配置用以滿足欲望所需的金錢,把有限的資源妥善分配運用,以達至成本效益最大化的目標。理財已被視為一門關乎生死存亡的技能,欠缺這項技術,除非擁有無限供應的後盾,否則將可能後患無窮、甚至比死更痛苦。 早已成功達至財務自由、卻自命浪子的W先生,一把年紀才搞出人命做了老竇,善解人意的小B氹得浪子W心花怒放,每逢談及小B的生活點滴,眼神嘴角都洋溢着父愛,見得越少,積壓的愛越多,好爸爸就是這樣煉成的。愛子情切,隔月就回北京與小B相聚,老買玩具,金叵羅,備受溺愛,如珠如寶,書架放滿模型車車, 小朋友心儀的玩具系列與形象角色通常會隨年齡而改變,根據個人及身邊大部份小男孩對玩具喜好,往往根據其智力發展遵循差不多的進化模式 兩歲前是天線得得B、紫色小恐龍Barney、到兩歲至三、四歲就變成湯瑪士小火車、反斗車王閃電麥昆、變形金剛、星球大戰、超級英雄系列;上述只屬廣泛例子,現實中當然不乏例外,視乎生活環境中接觸該等事物的機會,親子活動少不了帶小朋友逛玩具店,米奇老鼠天天學英語、自家的小男孩從小就喜歡砌Lego積木。當然,玩具喜好進化模式可以大同小異,亦可以不盡相同,關鍵在於家長提供的環境因素而已。 W先生每次上京探望愛兒,都會帶點小玩具送給他,小男孩最愛車車,上一回訪京,發現小朋友一下子多了一大堆湯瑪士小火車,家中地上佈滿藍色塑膠火車路軌,慷慨解囊的都是大人,家長們就是因為小朋友鍾意,為博小朋友一笑,義無反顧大破慳囊,弄得半個房間堆滿玩具,居安思危,W已開始擔心將來兒子長大後應如何陸續處置堆積如山、遲早被棄之如草介的玩具。給求救中的W先生一個根據自身經驗而來的忠告,就是要從買玩具習慣中,及早開始訓練孩子延後享受的好處,不要即使滿足他的慾望,每次只准買一件,要他學習取捨之道。 生於太平盛世的孩子最幸福,長輩們為博小B一笑,每次到訪都不忘帶來玩具,走進玩具店,琳瑯滿目的玩具,樣樣都想要,樣樣都嚷着要買, 惟小孩子亦是見異思遷的最佳樣辦,望見下一件玩具,即時會忘掉剛剛還在嚷着要買的上一件玩具。大人們慣性千依百順,未知愛他變成害他。 稍有不從,即被施以瘋狂撒野還擊,不慎就犯,以後都會淪為被箝制的小B奴隸,慣於獲百分百滿足物慾的小朋友,不知不覺間,原來已失去控制物慾的能力。欠缺物慾免疫力的極端後果,往往會出現購物狂病變,將來愛盲目追求人有我有,快餐文化驅使下,慣性追求即時滿足感,難以領會延後享受的好處,不懂珍惜本應得來不易的東西,未明白凡事均需要付出努力與代價,當一個人凡事妄圖一蹴即就、一步到位、一步登天、目標為本、不假思索、缺乏周詳部署計算,犯錯只是遲早的事。 成功靠父母爺嫲公婆幹,資源從來不缺,年紀太小,未懂亦未需要懂何謂居安思危,教育孩子是一條非常漫長的路,而且沒有捷徑可言。確立正確的價值觀、理財觀,肯定有助健全小朋友的人格發展。

詳細內容

旁觀者青:驕生慣養歸咎誰?

最近有位舊同事在臉書上發佈了一段她跟女兒的親切對話,媽媽奇怪怎麼一個剛滿十歲的小豆丁竟然會跟她聊起投資的話題。 在此借分享一下,女兒問媽媽:「媽咪,你幫我買股票吖,不過如果隻股票停咗牌我咪渣都冇!」媽媽答道:「你梗係唔好將所有錢買晒一隻股,要分散投資。不過你要學投資,首先要學識儲蓄,你無錢點投資呢?咁你想買咩股票吖?」小女孩答:「我唔要買地鐵,我要買任天堂。」今時今日,不少同齡孩子甚至成年人,都人手一部任天堂SWITCH遊戲機,產品的市場,就在你和我身邊。身為現代的媽媽,亦必須緊貼市場,走到潮流最尖端,不然亦難跟下一代分享共同話題,且容易跟社會脫節。還好這位媽媽也勉強答得上嘴:「任天堂無喺香港上市,不過日本有。」女兒即答:「 咁我地下次去日本嗰時買囉!」小女孩竟然把買股票講到如同旅行買手信般。 其實小女孩的父母均從事證券業多年,如果相信有所謂胎教這回事,也難怪小小豆丁從小耳濡目染,盡得真傳。作為母親的,雖然明知在香港都可以買賣日股,但為免她真的會纏着媽媽要買而未有告訴她。畢竟,讓小孩子先了解她鍾情的這件「手信」的本質為何物,才進一步接觸其股份也未算遲,重點是要鼓勵他多觀察、多關心,從多角度看事物。 陳南祿堅持自己兒子應該選坐經濟位,皆因他的理念是,兒子該憑自己真材實料努力打拼、而非靠父蔭換取將來想要坐頭等機位。 訓練小朋友多關心和觀察身邊事物,亦不應忘記培養他/她們的正確價值觀。出國旅遊已非奢侈品,而且豐儉由人。朋友圈中,不乏愛旅遊一族,每逢長假期都愛帶子女外遊一番,當中部份來自所謂old rich family老牌家族者,反而少有把搭乘機位等級鋪上社交網絡,反正可能已搭慣晒,早已見怪不怪,部分由於是trust babies,每月由家族信託基金出糧,少則幾萬,多則幾十萬,少有大花筒,不少生活低調得外人難以想像,與部分愛連頭等機票也在社交網絡上展示一番的,實在有天壤之別。 今時今日,不需要來自富甲一方的孩子,不少也越來越驕生慣養,應歸咎於誰?百分百其實又在父母,小小年紀已一步登天坐頭等,將來如何能放下身段?曾經在經濟艙親歷其境,有細路埋怨父母:「呢啲位邊度係人坐㗎?」言者有心、聽者更在意。 前國泰航空副主席及太古董事、現職恆隆集團及恆隆地產董事的陳南祿先生(Philip),曾經因貴為航空公司高層,機票一折,更可揀坐頭等機位,出外公幹天經地義,即使出遊,亦無可厚非吧!然而其兒子雖亦可子憑父貴,但身為父親的,很理智地堅持自己兒子應該選坐經濟位,皆因他的理念是,兒子該憑自己真材實料努力打拼、而非靠父蔭換取將來想要坐頭等機位,而非子憑父貴、指指鼻哥大模斯樣靠父幹。

詳細內容

旁觀者青:有財不如有品

根據理工大學早前發表的一份大型調查發現,有三成受訪中學生認為賺錢大過天,有19%則認為有錢就有尊重,18%認同金錢是萬能,14%更認定富有就是成功。年輕人一切以金錢衡量價值,心理發展自然難免受影響,更令人擔心的現象,反而是竟有約21%的同學是不會在乎別人的不幸。過去香港經濟起飛時期,崇尚推己及人、守望相助的獅子山下精神,竟然隨着社會經濟富起來而已蕩然無存。 回想起李超人前年七月在汕頭大學畢業禮上對著在場二千多位畢業生,以儒家思想中「推己及人」的精神、即是「同理心」,明顯洞悉人性優點中最具價值的,不是錢,而是一種易地而處、換位思考、從對方角度考量解決問題的同理心,有此心者的人始能成為「求成者」。完全自私自利,不顧別人感受的人,只能求存,難以求成。 擔心子女將來冇瓦遮頭者,究竟是睇少自己下一代的能力?抑或想出招廢其逆境求存的武功? 事事「向錢看」的心態令人心寒之處,在於急於求財者,每每把為自己的走捷徑揾快錢行為,找一大堆似是而非的藉口作開脫。當社會上「向錢看」病毒肆無忌憚地蔓延,集非成是帶來的,是連串歪理當真理。正如已成為口頭禪的所謂「贏在起跑線」,想深一層,贏開頭者又敢保證也能贏在終點不會衰收尾嗎?當「成功需父幹」已變成人生路上之捷徑,為子女碌盡人情卡找工作兼置業安居,更淪為另類王道。擔心子女將來冇瓦遮頭者,究竟是睇少自己下一代的能力?抑或想出招廢其逆境求存的武功?或者是怕自覺對子女「不孝」而有樣學樣?真令人費解;已成為金句的「有樓有高潮」,好此道者,若真要把磚頭跟生理現象掛勾,一點點特異功能也必不可少吧。 投資是一門科學,亦同時是一門藝術,當中牽涉計算與預測,我們應該把理財概念升格,將之視為一門關乎生死存亡的技能。 有錢冇錢,錢多錢少,關鍵仍在如何管理。有得賭、精神好,中國人賭性之特強,亦反映於港人對股票的熱愛,惟理財並不是炒股,不容本末倒置,說到底,理財的基本概念完全是研究如何把有限的資源善加運用,懂得妥善分配以滿足欲望。投資是一門科學,亦同時是一門藝術,當中牽涉計算與預測,我們應該把理財概念升格,將之視為一門關乎生死存亡的技能。 在競爭越趨激烈、人類許多領域將會被人工智能取代的社會,人揾錢的機會已越收越少,錢揾錢的門路仍多的是,要讓金錢成為我們的工具而非令自己淪為金錢的奴隸,就更有必要先行建立正確的價值觀,更重要是,有財不如有品,保持一份同理心、赤子心,才能得人心。行正道,得人心者得天下,自然更能透過人脈大數據緊貼市場趨勢,趨吉避凶,投資路上無往而不利。

詳細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