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科專科醫生傅子健:長效藥物配合行為治療 AD/HD孩子照顧者同受惠
精神科專科醫生傅子健(傅子健提供) 孩子容易衝動、疏忽大意,很多時候可能被認為是性格使然,但其實這些現象有機會是專注力不足/過度活躍症(簡稱AD/HD)的症狀,若能及早確診,目前就有長效藥物配合行為治療,協助孩子在成人前,穩定地建立良好的生活方式及學習態度,不但長遠有利孩子整全的個人發展,更同時減輕家長和照顧者的精神壓力,有望改善彼此關係。 AD/HD症狀全方位影響孩子 更添照顧者壓力 AD/HD是兒童大腦發展過程中出現問題的疾病,令他們難以專注、控制不必要行為、隔絕無用訊息、過於活躍、易衝動等,使其學習表現、社交生活、自我管理等各方面也受破壞。成績轉差是家長最容易留意到的改變,但事實上,除了聚焦於學業,孩子亦容易受過度活躍或衝動的症狀影響,無法控制自己的脾氣、容易與人爭執、不守規矩等而影響與同儕、師長和父母的關係;同時亦可能因專注力不足,較常「甩漏」、難以守時、處事欠條理等,全方位影響孩子學習以外的生活。 長遠而言,孩子將在各方面承受各種挫敗,打擊其自信與自我形象,性格亦容易變得內斂、欠缺主動性,為他們未來的成長發展帶來深遠的負面影響。不僅如此,家長和老師在管教及照顧上亦少不免較吃力,增加照顧壓力。 藥物配合行為治療 協助步入良性循環 因此,應及早讓孩子接受診治,而藥物和行為治療的相互配合,更是協助孩子重回生活正軌的要訣,前者有助補充腦部功能的缺損,改善症狀及回復應有能力,後者則有助孩子通過反覆的練習,學習好好利用這些能力,將良好的學習態度的生活方式慢慢變成習慣,從而逐步撇除病情的影響,當行為問題得到改善,照顧者的壓力也會隨之降低,形成雙贏局面。 要有效達成以上的良性循環,藥物的選擇亦不能輕視。目前本港治療AD/HD所用的大腦刺激劑,依其在身體停留的時間分為長效藥和短效藥,兩者成份相同,但長效藥的藥丸能讓藥效慢慢釋放,故其療效得以穩定延長。 研究指長效藥全方位改善症狀與照顧者壓力 若孩子沒有藥物敏感,或出現副作用,一般均建議採用長效藥,主要是藥物濃度在孩子體內較為穩定,避免孩子的行為變得飄忽不定,有礙他們建立良好習慣,亦相對較少出現不適或副作用。當然,服藥次數減至每天一次,亦可減少孩子或家長忘記依時服藥的機會,維持理想而有效的治療。 不僅如此,台灣近年發佈的一項研究更指出,服食短效藥的AD/HD兒童在改服長效藥後,由於服藥依從性有所進步,其AD/HD症狀及社交能力亦因而有顯著改善;與此同時,連帶照顧者的精神壓力亦因而降低,可見藥物對建立良性循環的重要性。 長效藥穩定釋放藥效 保障孩子行為穩定性 以小五的明仔(化名)為例,自小二確診後,便開始接受短效藥物治療,由於當時他年紀尚小,校內師長會多加提點他依時服藥—上學期間服食兩次、放學服食一次,服藥初期情況尚可,但明仔後來在某些特定時間,如小息時會特別容易發脾氣、易與同學爭執,亦時有「大頭蝦」的情況,令他難以結交朋友。 其後發現,原來明仔在沒有老師提點後,經常忘記準時服藥,即使準時用藥,在藥物濃度開始下降,而未至下次服藥的期間,明仔便特別容易受病情影響而難以控制自己的脾氣和行為,進而影響與同學和師長間的關係。幸好,情況在明仔轉用每天服用一次的長效藥後得以穩定下來,無論個人行為,還是與人相處均有改善,照顧他的老師和家長的壓力亦得以減輕。 當然,治療方法各有不同成效、副作用及風險,如有懷疑,應向醫生查詢。但家長應密切留意子女的性格行為、自信心、自我形象、社交能力等變化,亦不宜忽略自己的精神壓力,共同找出最適切的方法,攜手擺脫病情對彼此的影響。
詳細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