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姓家長:楊潤雄應怎回應把子女送去國際、海外學校?

教育局局長楊潤雄近期被問到為何他送子女去國際學校及出外升讀大學。根據《明報》報道,他的回應包括「不想深入理解究竟香港……應該點樣幫佢哋安排」、「我懶啲揀了個簡單方法……一讀就由幼稚園……讀咗咁多年就唔使去幫佢揀」。

言論一出,就惹起了社會很大迴響。不少名人、網紅都認為他作為政府官員多年(在2012年起更是長駐教育局)都選擇不讓子女入讀本地學校是講一套、做一套。更有聲音提倡,所有政府高官應被禁把子女送去國際學校或送出外讀書。

我認為這些輿論是把兩個不同的問題混淆起來:

  • 楊把自己子女送去國際學校、出外讀書本身是有問題嗎?
  • 楊就子女教育安排的解釋是恰當及能接受嗎?

我認為楊潤雄為子女作出的教育決定本身不是問題。他的問題,反而是他的解釋

對於楊決定把子女送去國際學校、出外讀書,我會這樣想:作為香港父母,眼見香港教育制度的各種不堪,而自己又有經濟能力,在這前提下子女作另類教育安排都不是不合理吧。又或者這樣看:如果一個像楊潤雄有經濟條件條件的父親為了自己的公務、政治仕途、公眾形象而夾硬把子女送去一些自己不認為是所謂較「好」的制度受教育,這好像對子女有點不公。我更會懷疑,這樣把自己事業看得比子女教育更重的又是一個有那麼自私的父親?

因此,我認為楊潤雄為子女作出的教育決定本身不是問題。他的問題,反而是他的解釋。如果連楊潤雄都嫌香港教育制度太複雜、不想深入理解,香港千千萬萬要每日面對這個制度的父母又如何是好?如果他連為自己子女都懶得在教育制度日常運作層面上深入理解,社會又怎能信任他作為教育局局長會為港人的子女好好了解香港教育制度的各種問題?還有,他因經濟能力許可而以個人選擇去向香港教育制度投下不信任票,但一眾沒有此經濟能力的香港父母,難道就要眼白白看着子女在連高官都視為是次等的教育制度求存?

與其為自己的抉擇找比粗口更難聽的藉口,楊可以承認連他都認為香港的教育制度不堪、否則不會送子女去國際學校與外國

當然,基於很多香港父母、子女甚至教師都因本地教育制度而活在水深火熱中,楊潤雄無論怎樣解釋他為子女作出的教育選擇都會被批評。不過,與其為自己的抉擇找比粗口更難聽的藉口,楊可以承認連他都認為香港的教育制度不堪、否則不會送子女去國際學校與外國。他可以承認,這是政府多年來在教育政策方面的不足。他可以承認,很多香港父母沒有他那樣幸運,有經濟能力為子女作另類安排。

然後,楊可以承諾,他會盡力把香港教育制度的各種不堪逐漸剷除。他可以承諾,得到多一點開放、少一點填鴨式教育、多一點尊重老師與學生、少一點官僚主義的教育制度並不只是有錢人的專利,而是任何經濟階層都所享有的權利。他可以承諾,會致力把香港教育制度改革到一個地步,父母不再需要覺得能送子女去國際學校或海外讀書或許是比起本地學校更優勝的選擇。

不知道楊潤雄夠不夠膽這樣說?更重要地,不知道他夠不夠膽落實這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