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上教學:教師做KOL 直播fun享課外知識

網課改變了傳統教與學模式,雖然冰冷電子屏幕阻隔了師生之間的親身接觸,但透過網絡平台,亦能創造無限可能。有小學把握網上教學機遇,為學生製作直播節目,由教師化身KOL,向同事傳授新知識、新技能,藉以跟觀看的學生打成一片,一同經歷學習的樂趣。 擁有乒乓球教師教練資格的高美寶老師(後)指導陳婷老師(前)握乒乓球板的正確姿勢。(林靄怡攝) 復活節假期前的一個周五,記者來到亞斯理衛理小學(下稱亞小),當時學校仍只得三分之一學生回校上課,感覺很冷清,唯獨校園電視台十分熱鬧,一班教職員正忙於為即將透過社交平台直播的「亞小KOL」節目作最後準備。這是亞小本學年的全新教學活動,但這裏指的KOL,有別於我們一般所理解的意思。K是Knowledge(知識),O是Ownership(擁有者),L是League(聯盟),是課時內一個分享知識和技能的節目。 今個學年,由嚴天樂老師(右)主持的「亞小KOL」節目,逢周五課時內在社交平台直播,每次亦會安排2名教師互相傳授新技能予對方。(林靄怡攝) 教師當學生 身教不恥下問 主持嚴天樂主任笑言,學校臥虎藏龍,他每集會邀請2個嘉賓教師,互相分享及傳授一些新知識、新技能予對方,學生不單看得開懷,也吸收到上至天文、下至地理、左至音樂、右至文學等課外知識。 正午12時,攝錄機啟動,任教英文科的高美寶老師以一身運動裝束跟學生見面,原來她除了英語了得,運動也「在行」,尤其擅長打乒乓球,「我有乒乓球教師教練牌的,合資格在學校教大家打波」!高老師隨即和學生大玩問答遊戲,「乒乓球的直徑有多少?」、「乒乓球的重量有多少克?」、「按比賽規則,球拍的大小、形狀及重量有限制嗎?」不少學生馬上在「聊天室」內留言,氣氛熱烈。但說到最精彩的環節,當然是由她教授「門外漢」陳婷老師握板姿勢。最初陳老師也表現得有點生硬,但經過高老師再三指點後,總算順利過關。 鏡頭一轉,便輪到任教中文科的陳婷老師教高老師紙藝,她憑着一雙巧手,三幾個動作,便把一張手工紙變成一粒大大的「鑽石」。轉當「學生」的高老師不諱言,現場直播令她有點壓力,怕自己摺得不好,但她亦給學生示範了好榜樣——留心聽、專心做,而且不恥下問。 亞小最新一輯抗疫微電影《幸福如初》,鼓勵彼此結連,互相關懷。(受訪者提供) 藉不同渠道 滲透正確價值觀 「亞小KOL」自去年9月開始,逢周五跟學生見面。記者好奇,現在既已只剩下半天上課時間,課時如此珍貴,真的值得花40分鐘「嘻嘻哈哈」做直播嗎?嚴主任這樣回應︰「我們重視學科學習,但同樣看重生命教育,想透過不同渠道,把正確價值觀滲透給學生。這個節目,有機會讓教師分享強項,相信亦可帶動學生認識或發掘自己,有助他們建立目標,燃點興趣,絕對不是『嘥時間』的。」 亞小在疫情期間一直陪伴學生打「逆境波」,校長鄭家明(前中)對於學校獲「逆境無懼 校園顯關愛」主題大獎(小學組),感到高興。(受訪者提供) 拍微電影 陪學生打「逆境波」 參與過這個節目的曾日東老師補充,那次同事即場教他用普通話念急口令,當時其實很難衝破心理關口,「但我知道在學生面前,一定要努力嘗試,最終唯有鼓起勇氣,開口去講。雖然不是說得太好,但希望用身教告訴學生,遇到任何困難,只要勇於嘗試,老師一定在背後支援你、幫助你」。盧展諾老師亦認同,當日跟同事學習水彩畫,第一個反應也像學生平日的態度,「吓,畫畫?我怎行?」他說,這個節目可以真實呈現給學生,教師也有不懂的東西,教師同樣會感到困難,但可以怎樣做好呢? 雖然疫情久久未散,但亞小這段時間一直陪伴學生打「逆境波」。除製作「亞小KOL」節目,亦拍攝多部打氣微電影,還有每周「Nice to meet you」的班主任時間,甚至一連多個周五晚上,由新任校長鄭家明在社交平台主持的牀頭繪本時段,為親子紓緩壓力。最近學校獲香港基督教服務處「2020年度關愛校園獎勵計劃」頒發「逆境無懼 校園顯關愛」主題大獎(小學組),表揚亞小的關愛文化。對於學校的工作得到認同,鄭家明感到欣慰,「在逆境下,我們重視學生的內在動機、成長思維和親子關係。縱然在疫情之下,大家好像分隔了,但其實我們仍是陪伴他們在側的,因此希望透過不同的活動,讓同學感受到,老師是跟他們一起面對的,大家都可以一起進步」。 文︰沈雅詩 [Happy PaMa 教得樂 第343期]

詳細內容

學編程並非電子奶嘴 方法得宜 父母孩子齊得益

許多家長會質疑自己四至五歲的小朋友,究竟能否在編程(Coding)課程中有所收穫,會否太早接觸電子產品、變為依賴「電子奶嘴」。其實家長應先培養子女對科技的熱情及解難技巧,然後再因應子女的能力為他們定立適當的目標。這不單止應用於四至五歲的小朋友,對於其他小朋友來説同樣應以熱情為首要。軟件工程師是需要終生學習的職業,而熱情正是推動他們一直不斷學習及進步的動力。更重要是若運用適當方法,父母和孩子同樣得益。 無屏學習 學的是編程基本︰解難能力 編程教學不止是向小朋友傳授技術知識,重點是訓練他們以創意解決現實生活中的問題。例如,Uber的發明正是要以共享經濟為人尋找價錢合理的乘搭服務,以科技給乘客和司機裝造一個共贏的平台。軟件工程師的工作就是應用科技,透過編寫程式為我們解決問題。 事實上,對於最小的孩子,我們重點培訓的並不是技術性技能。我們會利用專為編程教育而設的玩具,培養他們解難的能力以及編程的基本概念,如序列、條件和循環等。這些精心挑選的玩具大多都是無屏的(Screenless),盡量減少孩子們在電腦及手機屏幕前花費的時間。 限制使用時間 不及一起共享屏幕時間 雖說無屏學習亦可達致學習編程,然而我們每日都接觸到科技、電子產品及社交媒體。作為新一代父母,幾乎不可能徹底把孩子的屏幕時間減至零。因此有不同的指引提倡兒童在不同年齡階段,應該獲得多少屏幕時間。 但其實更重要的是確保他們要有質素的屏幕時間,了解孩子在電腦上實際做了什麼,讓您的孩子多花在時間有益於他們活動上,限制「無意義」的屏幕活動。例如,您的孩子是否在觀看合適的YouTube視頻,以探索他們的興趣或了解新的知識?他們在玩遊戲時是否學到有意義的知識?他們在網上跟誰在聊天? 作為父母,更可以嘗試與孩子一起共享屏幕時間,以幫助他們學習,理解和欣賞事物和科技的運作原理。 Harris 畢業於喇沙書院後,負笈美國華盛頓大學(University of Washington)攻讀電腦科學,畢業後加入美國微軟總部(Microsoft)從事軟件工程師,及後加入雅虎香港(Yahoo)及微軟香港,分別從事電子商貿總監及市務總監,令他在資訊科技和商業的眼界同樣廣闊。作為新世代爸爸的Harris,深覺香港在推動STEM教育發展遠落後其他亞洲地區, 希望在數碼轉型的大趨勢下,透過編程(Coding)教育培育新一代跟未來接軌。過往的經歷和工作經驗促使Harris成立 Cobo Academy,深信學習編程能有效令小朋友培養邏輯思考、協作和溝通能力。

詳細內容

踏進編程世界 從調整心態開始

STEM及編程教育日趨流行,愈來愈多家長查詢關於小朋友編程課程資料及內容,更為此感到苦惱,不知從何入手。部分家長對編程都未必完全理解,甚至把編程跟「打機」相提並論。其實編程就是跟電腦溝通的語言和橋樑,讓電腦發揮各種功能。試想想,如果我們的智能電話沒有應用程式,就會變成一件廢鐵。作為家長的我們,毋須為小朋友作好準備而苦惱,因為只要調整心態和態度,由培養興趣開始,踏進編程的世界絕非難事。 訓練小朋友邏輯、解難能力為先 筆者的教育理念是由培養興趣開始,要讓小朋友熱愛科技,令他們明白科技對改善生活及社會發展的重要性。與此同時,科技日新月異,編程是終身學習,因此小朋友必須對科技產生興趣,才能夠培養他們日後的自學能力。 另外一如上次提到,編程教育最重要是訓練思考力,所以教授小朋友編程,不應只重視技術層面的訓練,而是在過程中訓練他們的邏輯思維及解難能力。 學編程如砌積木 萬丈高樓從地起 很多家長會問,小朋友年紀小小可以做到什麼?編程不是要寫很複雜的語法嗎?其實,現今編程學習的門檻,相比我們的年代低了很多。初學者會以圖像介面為主的Block-Based Coding入手,像砌積木般編寫各式各樣的程式,減少對編程語言文法(Syntax)的要求,令小朋友更專注邏輯發展。 至於家長亦應有合理的期望,要明白耐心建立基礎的重要,一如「萬丈高樓從地起」這個道理,學習新事物總不能一蹴而至。 運用創意 編程過程比結果重要 編程沒有既定答案,我們要啟發小朋友多運用創意、不怕失敗、勇於嘗試,很多時候從過程中學到的比結果還重要。 Harris 畢業於喇沙書院後,負笈美國華盛頓大學(University of Washington)攻讀電腦科學,畢業後加入美國微軟總部(Microsoft)從事軟件工程師,及後加入雅虎香港(Yahoo)及微軟香港,分別從事電子商貿總監及市務總監,令他在資訊科技和商業的眼界同樣廣闊。作為新世代爸爸的 Harris深覺香港在推動STEM教育發展遠落後其他亞洲地區, 希望在數碼轉型的大趨勢下,透過編程(Coding)教育培育新一代跟未來接軌。過往的經歷和工作經驗促使Harris成立 Cobo Academy,深信學習編程能有效令小朋友培養邏輯思考、協作和溝通能力。

詳細內容

功課多多 仲要學coding?全為「數碼轉型」

環顧四周,不難發現我們正身處在「數碼轉型」的時代——連鎖餐廳已經有自動點餐機、手術室機械人化、半自動駕駛汽車開始普及,再來還會有什麼?隨着數據及雲端科技變得成熟,人工智能(AI)的應用會比過往更高速發展。無論是新或舊的行業都已經或將會被科技改變。有報告*顯示,到了2030年,自動化、人工智能、機械人會取替8億個現有職位。莫非我們的下一代,畢業就要準備失業? 別擔心,淘汰的同時,新的工作機會,尤其是與科技相關的工種亦會出現,無論是200多年前的工業革命,還是現今的數碼轉型年代亦然。與此同時作為家長,我們總是想給子女最好的、為他們的未來做好準備。面對這些必然的轉變,我們能為他們預備的就是讓他們裝備好自己,迎接種種挑戰。 學習Coding 掌握世界通用語言 解難能力及邏輯思維是其中最重要的技能,也正是推動學習STEM及編程(coding)的基礎。即使小孩日後不當工程師或電腦科學家,也可透過學習過程中訓練多角度靈活思考、邏輯思維、啟發創意等這些21世紀最需要具備的技能。而且coding已成為世界通用的語言,能確保日後與電腦無障礙地「溝通」。 筆者以前在美國西雅圖工作和生活,當地已十分有系統地讓兒童從小開始培訓這方面的技能。反觀香港的教育較為古板,小孩往往以為每一個問題只有一個既定答案,可惜要配合數碼轉型這個大趨勢,現今的教育制度不足以為小朋友提供充足而合適的訓練。 訓練邏輯思維、解難能力 編程教育當中最重要的一部分,是訓練小孩探索解決問題的不同可行性。想像一下,例如我們要由旺角出發到金鐘,當中有很多不同的路缐,要考慮路面 / 隧道狀况、交通時間、費用、不同交通工具的班次等以判斷最佳路線。要注意的是,最短的路線可能不是最快的,最快的又可能不是最便宜的。這是一個非常經典的Coding Challenge,也正是Google Maps每天幫我們解決的問題。在整個思考過程中,小孩要學習探索出解決問題的不同方案,並在不同情況下評估不同選擇。 下一次會和大家分享學coding前,需要準備甚麼,敬請留意。 *企業顧問機構麥肯錫(McKinsey & Co)旗下研究所(McKinsey Global Institute),於2017年11月發表。 Harris 畢業於喇沙書院後,負笈美國華盛頓大學(University of Washington)攻讀電腦科學,畢業後加入美國微軟總部(Microsoft)從事軟件工程師,及後加入雅虎香港(Yahoo)及微軟香港,分別從事電子商貿總監及市務總監,令他在資訊科技和商業的眼界同樣廣闊。作為新世代爸爸的 Harris深覺香港在推動STEM教育發展遠落後其他亞洲地區, 希望在數碼轉型的大趨勢下,透過編程(Coding)教育培育新一代跟未來接軌。過往的經歷和工作經驗促使Harris成立 Cobo Academy,深信學習編程能有效令小朋友培養邏輯思考、協作和溝通能力。

詳細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