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書推介:人生樂在相知心

A Sick Day for Amos McGee 作者:Philip C. Stead 出版社:Roaring Brook Press, New York 隨着社交網絡大行其道,友誼的形式、朋友的定義早已起了翻天覆地的變化,這變化究竟是好是壞,現在還是眾說紛紜。很多心理學家認為,網絡世界擾亂了人與人之間的關係,使友情失去了應有的意義和分量;也有專家指摘現代社交網絡助長了自戀和孤僻。 文:Aman Chiu 美國有調查顯示,當今社會的獨居人數不斷攀升,宅男宅女愈來愈多,另一方面,人們有難時可以求助的或吐露心事的朋友數目則大幅下降。加上AI技術一日千里的發展,有專家甚至預言,下一代人的友誼將會逐漸被機械人取代。 科技年代只剩泛泛之交? 與親情和愛情一樣,友情是完整人生中由人際關係帶來的基本感情中不可或缺的一環,在如上種種科技洪流淹來的當下,我們也許要及時清醒一下頭腦,擦亮一下眼睛,審視一下自己眼下的友誼圈,我們現在擁有的所謂「朋友」,是否只有量的進化,卻出現了質的退化?我們在社交媒體上的朋友,有哪些是真心誠意、推心置腹的,還是只是專家所講的weak ties(弱人脈,或泛泛之交)?眼看身邊很多孩子與年輕人漸漸變成了低頭族,我突然想起A Sick Day for Amos McGee這個既溫馨又感人的繪本,那是一個歌頌友情的故事,它在2011年榮獲美國凱迪克大獎金牌獎。 故事的主人翁麥基先生在動物園裏工作很久了,他每天都會花一點時間陪伴他的好朋友,他會陪大象下棋、跟烏龜賽跑、借手帕給犀牛擦鼻涕、念故事給貓頭鷹聽,或是安靜地陪伴着害羞的企鵝,人與動物之間的友誼,就是這樣一點一滴地累積起來。直到有一天,麥基先生沒有出現,動物園裏的動物都擔心不已,大家打聽打聽,才知道麥基先生病倒了,不能上班。於是,所有動物決定冒險出走動物園,搭上五號公車,去看看麥基先生! 突然來了這一群不速之客,麥基先生驚訝不已。這一回,大象耐心地陪伴麥基先生下棋,烏龜陪他玩躲貓貓,麥基先生打噴嚏時,犀牛便走過來幫忙擦鼻涕,麥基先生要睡覺了,貓頭鷹便細心地給他念故事,害羞的企鵝也溫柔地幫他搓腳。 友情是建立在互惠的基礎上的,一旦只有一方付出,而另一方不懂得回報,這種關係便會變得非常脆弱。 人生樂在相知心,麥基先生付出了愛與關懷,最後也贏得了真摯的、寶貴的友情。 美國作家Sherry Turkle在其著作Alone Together(一起孤單)中指出,有些社交技術已經能夠觸碰我們的「達爾文按鈕」(Darwinian buttons),有機械人已能和人類目光交流、追蹤人類動作和姿勢,他們的基本交流能力相當成熟,足以令15歲的青少年相信它是一個具有情感的社會動物。據聞這些AI最終能與人類建立友情,我們到底應該是喜,還悲?著名物理學家霍金不是已作出警告了嗎?The development of full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could spell the end of the human race,這些AI真的會把我們當作朋友,還是必須殲滅的敵人? 編按:各位爸媽、小朋友,你想跟我們分享好書嗎?不論是父母讀的教養書籍或是孩子喜歡的圖書,我們都歡迎你把心愛的書寫成書評,中英文書皆可,每篇字數為800至1000字,一經採用,可獲薄酬。稿件可電郵至[email protected],並留下姓名及電話,主旨請註明「童讀好書.讀者推介」。

詳細內容

好書推介:讀追夢故事 正能量迎開學

Apple認為,不但小朋友要有夢想,家長都應該要有,「很多時家長只顧教好孩子,但其實當大人肯去追夢,孩子也會受感染,變得有目標」。 小朋友剛迎接開學日,要適應學校生活,又要追上學業進度,是否已叫人喘不過氣?不過,如果尋找到自己的夢想,就能不怕壓力與困難,一鼓作氣向前衝!坊間很多繪本告訴我們,夢想無分大小,也不限年齡,人人都可以擁有。快去跟孩子共讀,展開追夢的旅程吧! 文﹕李樂嘉    圖﹕李樂嘉、資料圖片 每次談起夢想,Life Reading繪本館顧問張王淑蕙(Apple)都發現,不論大小朋友,都很快聯想到職業。她鼓勵大家看闊一點,「有些東西在腦裏,不停呼喚你去實現,通常這就叫夢想。不一定是職業,也可能是做某一件事,或者想去某個地方」。 夢想可以是坐垃圾車 正如繪本《合恩角》裏,小男孩的夢想竟然是坐垃圾車,結果在他5歲生日那天,爸爸安排了一場垃圾車之旅,小男孩可以近距離觀察清潔工的工作。他的夢想實現了,還跟其中一名清潔工成為朋友,至於這名清潔工的夢想,就是去遠方一個名叫「合恩角」的地方旅行。 《合恩角》 作者:羅蘭絲.吉佑 繪者﹕多馬.巴阿 譯者﹕黃秀錦 出版社:大穎文化 一本書裏包含了兩個關於追夢的故事,當中道出夢想的特別之處,「夢想無分大小,坐垃圾車看起來卑微,但小男孩一樣感到高興。夢想也無分階層,清潔工可以去遠處旅行,同樣小販可以學古典音樂,沒有『襯』或『不襯』之分」。 啓發追夢靠一鋪傻勁 踏上追夢的旅途,少不了會碰上難關,怎樣能咬緊牙關堅持下去呢?《車票去哪裡了?》就教導小朋友,目標清晰最為重要。書中的司機叫乘客們拿出車票,豈料一陣風吹過,車票統統飛走,司機決定全速駕駛,誓要將車票追回來。高山、懸崖、雪地都攔不住他,就算無意中闖進賽車比賽並奪冠,他都不受引誘,沒停下來領獎。 《車票去哪裡了?》 作者、繪者﹕劉旭恭 出版社﹕小天下 最後司機一口氣追到樹上,卻發現車票成為了小鳥的被子。不忍心令小鳥受冷,也不想放棄車票,於是他開始織手工被子,為的是把車票換回來!讀到這裏,你或許覺得情節太誇張,但一個人認清使命後,的確能一路往前,「我覺得司機是有一點點傻,有時追夢就要靠這份傻勁,處處計較的話,只會變成了空想」。 Apple說,想孩子擁有夢想,不一定要講道理,苦勸他們胸懷大志,反而是要看別人如何走出精彩的人生。 她推介的繪本中,有不少都是真人真事,《小番茄的滋味》就是台灣「百大黃金農夫」許清水的故事。 《小番茄的滋味》 作者﹕劉清彥 繪者﹕鍾易真 出版社﹕小天下 看真人真事 更勝齋講道理 許清水原本不務正業、沉迷賭博,直至兄長勸他回鄉,他才找到了人生目標——在貧瘠的鹽地上種出甜美的「玫瑰番茄」。他向其他農夫請教、上農業課,又整天留在溫室裏照料植物,颱風來襲時急忙抽積水,終於小番茄成功種出來,還賣得街知巷聞,「書中是以一個小男孩角度,觀察主角的蛻變。閱讀時,小朋友會見到一個人因夢想而振作,對他們是好大鼓勵」。 《謝謝你,美洲豹》 作者﹕艾倫.拉賓諾維茨 繪者﹕簡美麟 譯者﹕劉嘉路 出版社﹕小天下 另一本由真實故事改編而成的繪本,名叫《謝謝你,美洲豹》,是作者艾倫.拉賓諾維茨的個人經歷。艾倫是美國知名動物學家,畢生致力保育野生動物,原來跟小時候的嚴重口吃有關,「他無法融入同學中,只有跟動物說話時才不會口吃,便立志自己學懂好好說話後,要幫助動物表達心聲」。 他長大後接受治療,口吃的問題得到改善,並開始走進森林研究動物,卻發現不少美洲豹被獵殺。為了實踐承諾,他去游說總理成立美洲豹保護區,「他起初擔心匯報時會口吃,幸好他很清楚自己的任務,便說得堅定、流暢」。 最特別的是,到了故事尾聲,艾倫跟美洲豹說謝謝。照道理,不是應該由美洲豹向這位英雄道謝嗎?「正因為有美洲豹,艾倫找到了夢想,也有動力去改變自己的缺陷。所以每個人都應該尋找夢想,就算不是很宏大,都可能有好大影響力。」 ■延伸閱讀 《不老騎士》 17個平均81歲的老人決定騎電單車環台灣!要實現耗時13天,長達1139公里的環台夢,他們要克服家人反對、體力考驗等困難。不老騎士的事已改編成電影、小說,而透過繪本,孩子也能讀到這故事,明白到夢想不受年齡所限。 作者﹕郝廣才 繪者﹕陳建祥 出版社﹕格林文化 《叔公的理髮店》 在美國仍實行種族隔離的年代,一個黑人希望開一間舒適乾淨的理髮店,可是當時的黑人幾乎全都生活困頓,不可能有足夠積蓄去開店。但他堅持默默儲錢,即使遇上不同意,仍舊踏實地築夢,終於在79歲那年實現了夢想。 作者﹕瑪格麗.金.米契爾 繪者﹕詹姆斯.瑞森 譯者﹕柯倩華 出版社﹕三之三 《蘇菲的傑作》 蘇菲是一隻熱愛織網的蜘蛛,夢想是作品備受欣賞。但不論她如何設計,人們見到蜘蛛網都是爭相走避,只有一名年輕女士不討厭她。有一天,這名女士為未出生的孩子織東西,卻把紗都用完了,蘇菲決定為她製作出一生的傑作。 作者﹕艾琳.史賓那莉 繪者﹕珍.戴爾 譯者﹕柯倩華 出版社﹕維京 《花婆婆》 花婆婆小時候決定做三件事﹕要去很遠旅行、年老時要住海邊,以及做一件讓世界變得更美麗的事。她長大後去了遠方做圖書管理員、在海邊買了一棟房子住,以及到處播魯冰花的種子。第二年的春天,四周因開滿魯冰花而變得美麗,花婆婆也將三件事全部完成了! 作者、繪者﹕芭芭拉‧庫尼 譯者﹕方素珍 出版社﹕三之三

詳細內容

好書推介:用繪本備課 迎接小弟妹

懷上第2胎後,黃芓程就開始給大兒子作心理準備,告訴他不會因弟弟出現而少了人愛惜他。 媽媽發現懷上了第2、第3或第4胎,爸媽都會為家中迎來新成員而興奮,但小哥哥姊姊們卻未必欣然接受。心理上如何準備家中多添一員,實際上又如何跟新到的小人兒相處,是兄姊們要上的一課,今天我們就跟爸爸媽媽們一同備課。 文﹕譚凱韻    圖﹕資料圖片、網上圖片 「我有一個弟弟,在家中是姊姊,小時候被教導對弟弟要忍讓、要分享,但其實並不明白,只知道我的身分就是要這樣做,有『被迫』的感覺。」繪本閱讀推廣人黃芓程(Carmen)分享兒時的心情。所以當她懷上第2胎時,就不希望大兒子重走自己的路,「我希望他是發自內心地愛惜弟弟,真心分享」。 小兒子容之即將踏入1歲,而Carmen早在弟弟出生前,已開始跟當時4歲多的哥哥立之讀繪本作準備,如《我剛出生的時候》,一本不是直接講手足情,而是描述嬰兒成長歷程的繪本。 《我剛出生的時候》 作者:伊莎貝爾‧米荷絲‧馬汀斯 譯者:黃筱茵 插圖:馬達琳娜.馬杜索 出版社:阿布拉 故事在一片漆黑中開始,就如書中簡單的文字所描述,「我剛出生的時候,什麽東西都沒看過。只看過媽媽肚子裏的一片漆黑」。然後圖畫漸多,小嬰兒開始去認識世界的太陽花朵、大海和森林。最後孩子用望遠鏡看着夜空的星星,繼續期待未被發掘的新氣味、新聲音和新味道。 「我是想借這本書建立哥哥的同理心,希望他易地而處,了解弟弟。」Carmen說。 除了心理上要適應,實際操作上哥哥也要學習,例如嬰兒初生時會佔用媽媽較多的時間、哥哥的訴求未必可以即時處理,哥哥就需要學會「等待」,同名繪本正好教會小哥哥這道理。 學會等待中成長 本地作家高佩聰的《等待》,講述小貓咪的主人懷上了孩子,貓咪日夜期待小主人回家,希望共聚幫忙,主人卻將人貓分隔,期待已久的團聚卻換來小貓咪的失望,直至最後主人醒悟。貓咪的等待,盡頭是希望。 《等待》 作者:張佩斯、高佩聰 出版社:香港繪本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Carmen坦言,喜愛這書是因為家中也養有貓咪,同時可以教會哥哥「等待」這大道理。「例如BB不是甫出院回家,就能立即跟哥哥玩,起碼半年內也不懂理睬他,而爸媽的注意力也會多集中在小寶寶身上……另外,貓咪也要學習跟自己相處,學會自己打發時間,需要主人時亦要『等待』。」 「哥哥在這過程中要學習等待、學習有耐性,無論是等待爸爸媽媽幫忙,還是等待自己長大。」Carmen舉了一個例子,以往哥哥洗澡要爸爸媽媽幫忙,但弟弟出生後,要等爸爸媽媽有空才能幫他,他就會說:「唔等喇,我自己冲!」這正是哥哥在等待中成長了的證據。 成為小榜樣 感受骨肉情  除了「等待」,哥哥還要適應自己將成為榜樣——如何在弟弟有困難時給予建議、幫助,也是要學習的功課。 《小步走路》 作者:賽門.詹姆斯 譯者:周逸芬 出版社:和英 《小步走路》是Carmen的另一推介,書中3隻鴨子迷了路,最幼小的鴨子在途中累了,兩個哥哥就鼓勵他,例如教他保持專注、有恆心等,「立之初看時,會代入小鴨子的角色,會累、想找媽媽;後來再看,就開始代入大鴨子的角色,見到小鴨子有問題時會給意見,為小鴨子想合用的方法」。 《我的妹妹不可愛》 作者:濱田桂子 譯者:林禮寧 出版社:大穎文化 不過兄弟姊妹間的相處一定會有爭拗,哥哥姊姊也或有感到煩厭的時候,《我的妹妹不可愛》就是說着這樣的一個場景,是個有趣而幽默的故事。書中的妹妹總愛纏着哥哥,視哥哥為偶像,哥哥卻感到無比懊惱,「這書將小朋友的心理描寫得很好」,Carmen說,書中故事可以幫助小朋友抒發情緒。故事發展下去,妹妹病了,沒有了小丫頭的吵吵鬧鬧,小小的哥哥反而不習慣,「其實到最後,會發現大家都是不可分割的一家人,有聯繫着大家的骨肉情」。 ■延伸閱讀 《分享》 《分享2 :當我們同在一起》 從小姊姊的角度,看弟弟為她生活帶來的影響和困擾:既要分享玩具,又要分享媽媽。爸媽們可跟小朋友一起追看,最後姊姊是將討厭的弟弟趕走了,還是改變了自己的心情呢? 作者:安喜亞.賽門絲 譯者:賴嘉綾、陳秋彤、陳禛 插圖:喬治雅.博琪 出版社:親子天下 《肚臍的洞洞》 講述媽媽肚中的小寶寶,透過肚臍的洞洞去看、聽、嗅外面的世界,從而表達家人期待着嬰兒到來。哥哥姊姊們可以了解媽媽肚子的嬰兒,也可以想像一下自己小時的模樣。 作者:長谷川義史 譯者:林真美 出版社:遠流 《球球與哥哥》 《包姆與凱羅》系列作者所著的繪本。書中的球球最愛哥哥,但哥哥有時會嫌弟弟煩厭。有天哥哥獨個兒玩時打破了媽媽的盆栽,為了不讓球球告訴媽媽,哥哥就拿出所有玩具跟弟弟分享,又比平常花更多時間陪球球玩。結果媽媽會否發現真相呢? 作者:島田由佳  譯者:球球館 出版社:九童國際文化

詳細內容

好書推介:為何聰明的人 反而不懂改變?

《如果選項有兩個,選第三個:思考大師狄波諾的思考力訓練11講》 作者:愛德華.狄波諾 出版社:臉譜 出版日期:2016年1月 這個八月,熱浪逼人,最好的娛樂莫過於在池邊的樹蔭下閱讀,以這本書《如果選項有兩個,選第三個:思考大師狄波諾的思考力訓練11講》最耐人尋味。在第一講「思考是一種技能:學校沒教的思考力」,其中一段「智慧陷阱」,作者帶出兩點,首先「智力高的人對任何議題都有其觀點,也會運用本身的智力來捍衛其觀點。智力愈高的人愈能捍衛其觀點,而愈是如此,就更不覺得有必要嘗試改變,或是聽取別人的意見。既然自己是『對』的,何必尋求改變或聽取別人的意見呢?」。另一討論則是有關人的成長過程,有些人認為自己比別人聰明,總會希望憑藉自己的聰明才智,以最快又最有效的方式去建立優越感,這方式正就是「指正別人的錯誤」,只要不斷否定別人的觀點,就可以不用思考卻能取得最大的滿足感。 習慣否定 忘了思考 就以上兩點,作者道出許多自認為智力高人一等的人,其實不見得是好的思考者。讀到這裏,讓我想起很多人和事,例如:民主黨的高層為什麼會在沒有真憑實據之下,就堅信那個黨友必定遭強力部門禁錮、恐嚇和傷害?另一方面,那些一向與民主黨持不同意見的人,卻只偏執於個人觀點,一口咬定是自編自導自演的鬧劇?難道他們雙方都是習慣「指正別人的錯誤」、只管否定對方的觀點,而沒有好好思考過? 簡單工具訓練解難能力 作者愛德華.狄波諾又以汽車作比喻,說出汽車的效能並非取決於馬力,而是駕駛汽車的操控技能。操控技能相等於個人的思考力,是一種能夠不斷改進的技能,只要我們願意下定決心,透過訓練和學習如何做得更好,就可以提升思考力。因此,嘗試參考思考大師狄波諾的思考力訓練,透過閱讀培養知覺力,學習怎樣建立一套思考架構,並透過簡單而有效的工具,建立思考、決策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進而了解如何使用書中所提供的各種思考練習,例如「倒退進行」式的重新啟動思考法,又或PMI「正面‧負面‧有趣面」練習,猶如戴上眼鏡去看清這個光怪陸離的社會,看得更為透徹! 文:菜姨姨 ■編按:各位爸媽、小朋友,你想跟我們分享好書嗎?不論是父母讀的教養書籍或是孩子喜歡的圖書,我們都歡迎你把心愛的書寫成書評,中英文書皆可,每篇字數為800至1000字,一經採用,可獲薄酬。稿件可電郵至[email protected],並留下姓名及電話,主旨請註明「童讀好書.讀者推介」。

詳細內容

讀樂樂:模仿書中角色 學自理啟心智

《輝輝兔好習慣》系列 作者:嚴吳嬋霞 繪者:黄佑琦 出版社:小樹苗教育出版   幼兒的啟蒙和學習是由模仿及閱讀開始的,若家長為幼童在家中營造閱讀的氛圍,自然令孩子也跟着愛上閱讀,並藉親子共讀,得到認知、啟發,引發孩子的觀察、思考和多元閱讀的興趣,這好比為孩子打開啟智的一扇扇窗子,讓幼兒通過閱讀精選生活繪本,開展親子互動對話,分享生活經驗,從而培養孩子的心智健康成長、良好自理及生活習慣。 文、圖:明珠 《輝輝兔好習慣》這系列圖畫故事書,適合家長和幼童共讀,這系列共有六本可愛有趣的圖畫故事書,包括《輝輝兔不偏吃》、《不怕黑》、《不賴牀》、《愛清潔》、《愛運動》、《愛閱讀》,都是特別為幼稚園以至剛升上小一的幼童而編寫的,作者嚴吳嬋霞是資深親子閱讀專家,依着蒙特梭利幼兒發展理念,以及幼兒的成長心理,以淺白文字、簡短有趣的情節,講述小兔輝輝的日常生活故事,富於教育性,每本書主題都有關幼兒成長的好習慣,配上可愛小兔造型及色彩鮮艷的繪圖,吸引幼兒,低齡幼童可親子閱讀,而高班或初小兒童也可自己閱讀。 取材兒童生活 助培養習慣 例如此系列書中的《愛清潔》,擬人化的輝輝兔從洗手到洗澡,學會做個注重清潔的小朋友;《愛運動》故事中,輝輝兔觀察及對各種運動感好奇,躍躍欲試,從而發現運動的樂趣;這些內容都取材自兒童熟悉的生活細節和喜愛的活動,小讀者會自覺地模仿書中角色,從而養成好習慣。 《愛閱讀》故事描述在星期日也要到圖書館上班的兔媽媽,在兒子輝輝兔請求下,特別帶他一起去圖書館。輝輝兔開心地東看看、西看看,從書架上一下子拿了很多書,一不小心,把書頁撕破了,圖書管理員老鼠小姐引導輝輝兔要愛護圖書,保持安靜及正確利用圖書館的做法等,輝輝兔喜歡聽老鼠小姐說故事,作者巧妙地讓小主角閱讀名著「彼得兔」歷險的故事,不只感覺親切,也讓親子可借此延伸閱讀其他小兔的故事呢! 故事後部,輝輝兔自己主動愛上閱讀,媽媽還在他房間為他佈置了一個圖書架,放置他喜歡的恐龍和動物故事書;特別欣賞這故事的結局安排,因媽媽辛苦工作了一天,睡前故事改由輝輝兔向媽媽講,具體顯示親子閱讀除了家長對兒童,也可由孩子來作主導呢。 繪畫結局 加深認識故事 這套故事書附有一本活動手冊, 方便家長和孩子作互動答問和趣味遊戲,例如閱讀了《不怕黑》後,親子可一起玩手影遊戲,小鳥、小兔等手影外,還可誘發孩子延伸創意,聯想出其他影子呢!在嬉玩之間,黑夜變得不再可怕了。「看圖說故事」則把各個故事重點情節圖展示出來,親子可依圖去重溫故事,也可自行延伸至「結局畫一畫」,藉繪畫結局,讓孩子更投入故事的情景,引導孩子清楚理解故事的內容要旨,思考及相互討論培養好習慣的重要,這有助孩子加深認識故事的主題,培養正確健康好習慣。 此外,家長可利用附上的輝輝兔一家的手指偶,讓幼兒發揮創意來扮演及講故事。這既可讓孩子多作主導,也可提升他們的創意和說話能力,真是一舉數得呢!   ■編按:各位爸媽、小朋友,你想跟我們分享好書嗎?不論是父母讀的教養書籍或是孩子喜歡的圖書,我們都歡迎你把心愛的書寫成書評,中英文書皆可,每篇字數為800至1000字,一經採用,可獲薄酬。稿件可電郵至[email protected],並留下姓名及電話,主旨請註明「童讀好書.讀者推介」。

詳細內容

好書推介:繪本說校園 開學不哭啼

小一開學前與孩子閱讀有關校園的故事,有充足準備,孩子就不會上學哭哭啼啼了。 9月開學日將至,對於一班升讀幼稚園的孩子來說,要離開自己熟悉的環境,進入一個完全陌生的地方,與一班陌生人相處,並要學習遵守新規矩,好比進入鬼屋般可怕,他們以聲嘶力竭的哭聲來反抗,是不難理解的。 家長不想在開學日見到小寶貝哭哭啼啼,就得事前做足準備工夫,最奏效的方法莫過於打開繪本說故事。透過不同的故事場景,讓孩子知道,學校不單是知識的寶庫,校園生活更加充滿樂趣。 文:沈雅詩    圖:黃志東、沈雅詩 註冊社工陳顯庭(Rio)說,兒童的不安和焦慮,往往是源於與父母分離,尤其初上幼稚園,要適應全新的環境,是一個很大的挑戰,家長不要輕視小朋友這些情緒,「成年人覺得見到校長、老師說句『早晨』,是一個很簡單的舉動,但孩子不是這樣想的,他們需要無比的勇氣,因此,最好事先細緻地告訴他們,開學日將要面對的一事一物」。 註冊社工陳顯庭(Rio) 與父母分離 孩子焦慮 或許很多家長早已忘掉自己兒時開學的片段,Rio建議可借助《掌心的祕密》重拾記憶。打開圖書,即見到彩虹幼稚園的校車,老師下車來接小咪,跟她說早安,但小咪閉着嘴巴不說話,她坐在靠窗的位子……「這本書把開學的情景由坐校車說起,孩子會看到校車原來有人照顧自己的,香港雖然不是由老師負責,但也會有姨姨,然後,小朋友知道,有一個屬於他的座位。」 ◆《掌心的祕密》 作者:瀧村有子 繪者:藤田陽生子 翻譯:陳瀅如 出版社:親子天下 帶小物件 如爸媽在身旁 小咪和很多新生一樣,對陌生的幼稚園感到惶恐不安,於是媽媽使出魔法,用不脫色的筆在小咪掌心畫了一個笑臉圖案,每當小咪感到害怕時,她張開手望一望這個笑臉,便感覺媽媽在身旁,於是她有勇氣跟校車上的老師說早安、願意嘗試畫圖畫、午餐也吃得愈來愈好、開始用微小的聲音跟同學大合唱…… Rio認為,書中橋段值得家長參考,「在開學初期,家長真的不妨給孩子一些寓意父母在他身旁的象徵物件,哪怕像小咪那種掌心的圖案,又或者是一張小小的相片,都有助減低小朋友的孤單不安感,同時讓他盡快投入校園生活」。 讓孩子了解上學目的 「為什麼要上學?」也是孩子常問的問題,他們對於上學的目的,往往一知半解,那家長不妨跟小朋友一起打開《上學去,學什麼?》。繪本開初,先請小讀者幻想一下不同的動物上學時會學什麼,大象要學ABC嗎?貓頭鷹要學怎麼從1數到100嗎?斑馬要學一星期有哪幾天嗎……之後,作者才逐一揭盅︰大象要學會用自己的長鼻子、貓頭鷹要學用尖喙去清理和梳整自己的羽毛、斑馬要學會怎麼站着睡覺…… ◆《上學去,學什麼?》 作者:艾倫.費雪 繪者:蘿拉.伍德 翻譯:孔繁璐 出版社:大穎文化 「這本書有趣在於一方面告訴小朋友不同動物有不同習性,但與此同時,也間接告訴了孩子,你跟動物不同,你上學去,便會學到ABC、學識怎麼從1數到100、知道一星期有哪幾天。」Rio說。 他補充,此書很多場景也是描繪動物之間的互動,可捉緊這點跟孩子多些討論,「這些動物就好比老師、同學,家長可以跟小朋友分享,上學開心之處,除了是知識的增長,還有群體社交,使孩子知道,學校是一個可以結交更多朋友的地方」。 ■延伸閱讀 ◆《你會上學校的廁所嗎?》 作者:村上八千世 繪者:瀨邊雅之 翻譯:周姚萍 出版社:小魯文化 幼稚園生最害怕和父母分離,其次應該是上廁所了!這可說是一部如廁訓練的繪本,廁廁國小學的校長,先詳盡介紹學校廁所跟家中廁所不同之處,並親身示範大便的姿勢,還提供了秘訣,怎樣才能令便便準確地降落在馬桶之內,就連擦屁股的方法也有講解。這本書還向小朋友帶出一個重要信息,就是在上課時如想上廁所,可舉手告訴老師,不用害怕的。 ◆《在教室說錯了沒關係》 作者:蒔田晉治 繪者:長谷川知子 翻譯:吳佳芬 出版社:和融 還記得你兒時第一次舉手答問題的情景嗎?你有沒有心臟噗通噗通,身體熱烘烘,一站起來,腦子突然一片空白?這本書十分鼓勵孩子主動學習、多舉手答問題,只要習慣了,緊張的情緒便會慢慢消失。作者又向小朋友大派定心丸,其實答錯問題並沒有什麼大不了,正因你說錯,老師才有機會更正你,並且會絞盡腦汁來教你,這本書尤其適合家長與性格內斂的孩子一起閱讀。 ◆《我討厭去幼兒園》 作者、繪者:長谷川義史 翻譯:林真美 出版社:維京國際 小武、娜娜、煒翔、佳晨、宗逸……一班豆丁在廁所裏哭、在棉被裏哭、咬着麵包在哭、牽着媽媽的手在哭、咬着筷子在哭,他們都因着同一個原因在哭,就是「我討厭去幼兒園」。整本書,沒有任何安撫孩子的說話,然而,它卻告訴了我們,一些成年人看似雞毛蒜皮的事情——要跟園長說早安、被分到桃子班、椅背上的貼紙、敲響板、回家前要先一起唱歌……都可能會令孩子生厭。而且,說穿了,他們「討厭去幼兒園」的最核心原因,其實都是想跟媽媽在一起!你又了解你家孩子「討厭去幼兒園」的原因嗎? ◆Betsy Goes to School 作者、繪者:Helen Stephens 出版社:EGMONT 小主角Betsy帶着惶恐不安的心情第一天上幼稚園,她發現校園裏有閱讀閣、寵物閣,還有最吸引的玩具閣,原來校園並不是她想像中可怕,那裏有同學跟她玩「煮飯仔」,又有老師跟他們說故事,Betsy「樂而忘返」,不捨得放學呢!

詳細內容

好書推介:在家創造良好英語環境

《美國家庭天天說的親子英語》 作者:Aman Chiu 出版社:新雅文化事業出版有限公司 適讀年齡:3至8歲 今年在書展出版了一本新書,圖書內容根據「親子共讀」的理念來設計。所謂親子共讀,即是指由家長有計劃地陪伴孩子實現英語啟蒙。在親子共讀的過程中,家長營造英語習得的學習氛圍,引導幼童進入英語世界,培養英語語感,初步打下學習基礎。父母是孩子的第一老師,也是最重要的老師,能在自己家裏和日常生活中為小孩創造一個學習英語的環境,那是學好英語的一個重要起點。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老師 很多關於外語教育的研究結果都指向一個方向,要孩子學好外語,不能完全依靠學校和機構,家庭教育對孩子的學習效果起着至關重要的作用。學校的課堂既短暫又公式化,相對來說,家庭教育能夠打破空間和時間的界限,所能發揮的作用就更大了。 身邊有家長朋友非常注重家庭語言學習,刻意在家裏營造方便舒適的閱讀環境,他們的孩子的英語能力特別強,並能最終考進一流的小學。本書的設計目的,就是協助家長在家創造良好的英語學習氣氛,讓語言教學回歸生活,在生活中學,為生活而用,讓孩子打好學習的基礎。 創造英語環境三大原則 正如我在書內前言指出,要給孩子在家創造英文環境,首先要注意三個原則。第一,培養聽說技能。幼兒學習語言以「習得」為主,即在成人與幼兒自然而然的語言交流與互動中逐步掌握語言。孩子小的時候,英文只學聽說,不學讀寫,目的是要培養英語語感,建構英語思維,打下學習語言的穩健基礎。聽說熟悉後,再學拼讀及其後的讀寫等就快很多了。 第二,緊貼實際生活。不脫離生活,不揠苗助長,以輕鬆、自然的方式引導孩子在實際生活中應用會話,以激發孩子的英語興趣為主,絕不是逼着孩子學,從而培養孩子能用英語交流並導向能用英語進行簡單的思維能力。 第三,浸泡式學習環境。幼齡期的孩子學習外語時具有母語本能反應的特徵,大腦對接收到的英語毋須翻譯作母語就能理解。家長可以每天與孩子互動半個小時,讓他們沉浸在一個純粹的英語環境中,只要不斷重複,大量曝光在英文環境下,兒童就能像學母語一樣,自然學懂另一種語言。 三至六歲是孩子學習第二語言的黃金時期,只要找對了方法,堅持培養,加上持之以恒的鍛煉,在家學習,也能取得成功。 本書能趕及在書展前一天面世並順利運抵會場,有賴新雅文化事業有限公司的董事總經理尹惠玲女士的鼎力支持,以及責編林沛暘小姐和一眾製作人員的連夜趕工,本人在此謹向以上諸位致以衷心之謝意。此外,資深畫師Johnson Chiang為本書繪製精美插圖和美語媽媽Judith Malmsbury為全書仔細審讀文稿,特此致謝。 文:Aman Chiu ■編按:各位爸媽、小朋友,你想跟我們分享好書嗎?不論是父母讀的教養書籍或是孩子喜歡的圖書,我們都歡迎你把心愛的書寫成書評,中英文書皆可,每篇字數為800至1000字,一經採用,可獲薄酬。稿件可電郵至[email protected],並留下姓名及電話,主旨請註明「童讀好書.讀者推介」。

詳細內容

好書推介:劇場演活繪本 邊玩邊學道理

《如果世界是100人學校》是一個具情節的故事,冰冰親自化身成學校其中一人,以「學生」身分去為大家演繹故事內容。 跟孩子共讀繪本,可以一字一句地為他們闡述故事內容,也可以加入抑揚頓挫的深情演繹,令小讀者更投入故事之中。其實,說故事的形式又豈止一兩種?不少繪本內容都充滿幻想空間,讓說故事的人可以構思變化多端的延伸活動,隨時讓聽故事的覺得更有趣、讓虛幻的變成實在,甚至使深奧的道理都變得簡單易明。 文:顏燕雯    圖:受訪者提供、資料圖片 繪本除了用來閱讀,也可以用來「玩」!此話何解?其實,不少繪本都蘊含一些深層意義,除了閱讀圖畫和文字,透過用故事引伸出來的一些活動,可以令小朋友對故事內容加深印象,有時候更可透過有趣的活動,把一些較為艱深的道理形象化地呈現於孩子眼前。 繪畫、討論 助理解世界 好像樂施會出版的《如果世界是100人學校》,內容是把全球73億人簡化成一間只有100人的學校,希望令讀者更容易掌握全球人類的生活狀况。書中同學間的差異正是世界的縮影,五個主角代表不同人的遭遇和態度。對年紀較小的孩子來說,這可能是一門較嚴肅和深奧的課題,雖然繪本已經把複雜的問題簡化為故事,但如果要他們再進一步去理解,把繪本變作劇場演出便最好不過。 《如果世界是100人學校》 作者:樂施會 繪者:Stella So 出版社:亮光文化 今年樂施會與資深兒童藝術教育工作者冰冰(陳渝英)合作,為繪本設計出「如果世界是100人學校(落手創作工作坊) 」,活動包括劇場演出、即席繪畫及共玩環保敲擊樂器,大小朋友先欣賞冰冰及其他演員演出故事,當中包含互動環節,如冰冰會要大家一同想出解決問題的方法;及後小朋友再分成三組討論和學習技巧,最後分組以說故事、敲擊及繪畫的形式表達自己感受,討論怎樣運用大家的所有。 冰冰表示希望藉這些活動,把世界不平等現象、公民意識等信息帶給小朋友,探討世界資源分佈不公和我們的關係。 「之前我們在商場做過兩次相關活動,反應很好,所以決定再次舉辦親子工作坊,並把活動內容深化。有家長說,原來要小朋友了解這個議題,毋須硬銷,反而透過看表演,再以自己的方式去表達感想,都是一個好方法。」 小朋友看完演出,再分組學習繪畫、敲擊及說故事技巧,最後把自己心中的感受,以剛學會的技巧去表達出來。 不過,冰冰認為無論純粹閱讀,抑或參與繪本延伸活動,也各有各好處,「繪本雖然有文字和圖畫,但仍然能給予讀者很多想像空間,只是工作坊可能會加深孩子的投入感,較適合深層思考能力及閱讀能力未足夠的小朋友。」 Candice去年以繪本作為遊世界的活動,帶小朋友「去」日本福島、俄羅斯、中東、法國。 另一名故事媽媽、Ungoogoo故事館創辦人CanCanMa(Candice Ng)就以旅遊為主題,向小朋友說世界不同地方的故事。「我喜歡蒐集世界各地的繪本,例如中東、法國等地都有。雖然愈來愈多小朋友有出國旅遊的經歷,但仍然有些地方我們是未有機會去的,或者是因為種種原因,有些孩子仍未試過出國,所以我便想出這個主題,例如講俄羅斯的繪本,大家再一同做俄羅斯娃娃的手工,就好像一同去了一趟旅行,讓小朋友開開眼界。」她認為若故事本身富趣味,未必一定要用活動來配合,然而有些繪本內容,小朋友的確難以接觸得到,創作一場相關的延伸活動,就可以令小朋友的感受更加具體。 爸媽齊玩 與子女互動 原來Candice亦曾與冰冰合作,她們曾以皮影戲的方式為孩子們演繹故事《進城》,從商場活動開始,及後更幾次到幼稚園為小朋友演出。 《進城》 作者:林秀穗 繪者:廖健宏 出版社:信誼基金出版社 選擇皮影戲配合《進城》,Candice指因為故事本身就具有中國色彩,加上她自己本身喜歡中國藝術,於是便想到了這個點子。「我會從繪本的特色去構思相關活動,始終我都是以講故事為重點,不會去想一個活動出來,然後才選一本繪本去配合。」她指傳統的皮影戲當然很花工夫,最初只是以簡單的剪紙來進行,再加上光與影的配合來完成演出。後來與冰冰合作,把製作技巧提升,最後做到了較有規模的演出。但她強調毋須擔心規模大小,爸媽在家中也可製造很多小玩意來跟孩子說故事,「我最初也是自己一手一腳去剪紙,技巧也不是很棒,但小朋友看完後都表示很開心,回家更向爸媽說要繼續玩剪紙。我覺得能夠令他們延續這份興趣,已經很滿足,家長更可由此增加與子女的互動」。 Candice以《進城》為藍圖舉辦皮影故事活動。下半部由冰冰教授親子即場做簡單紙製皮影,而小朋友所做的造型均與故事有關,Candice讓他們為主角構思解決難題的方法,於是他們就運用想像和手作,製成屬於他們獨一無二的紙偶,在陽光下即席創作故事結局,讓他們成為皮影戲的一分子,感受中國傳統藝術的樂趣​​。 ■如果世界是100人學校(落手創作工作坊) 日期:8月17日(周四)及9月10日(周日)下午3:00至5:15 地點:觀塘興業街4號The Wave 8樓 費用:$400/一對親子 名額:每場30對親子(適合6至10歲小童) 報名:www.oxfam.org.hk/tc/summerform.aspx

詳細內容

好書推介:林小杯筆下 「好好聽」繪本

林小杯自言,向來的作品不算大眾化,直到《喀噠喀噠喀噠》面世,她的繪本才廣為讀者接受。 台灣繪本作家林小杯,作為多個童書獎得主,在繪本界人士與家長眼中稱得上為創作大師;她卻是自己最嚴厲的讀者,更一度擱筆七年停寫新故事,只為正視內心的自我質疑。 小朋友引頸以待,2014年她終於回歸,一復出就勇奪翌年的豐子愷兒童圖畫書獎首獎。獎項加上18年創作經驗,都不能使她停下來,她繼續求變。孩子翻開她的繪本,不但讀到一個個故事,還有滿滿的驚喜。 文:李樂嘉、 圖:劉焌陶、資料圖片 在林小杯的筆下,繪本不但好看,還可以「好好聽」,說的是《喀噠喀噠喀噠》這本書,單是書名已經聲聲入耳。在故事裏,喀噠聲代表阿嫲的縫紉機,小主角的書包和衣服,都是由這部舊式機器做出來,但要製作表演服裝那天,縫紉機卻壞掉了。 《喀噠喀噠喀噠》 作者、繪者:林小杯 出版社:小典藏 喀噠喀噠奪豐子愷首獎 當「喀噠」兩字重複出現,代表縫紉機在運作,正飛快地把布料縫好;當「喀噠」變成了「喀……噠……」、「噠噠噠噠」時,則是機器快壞前的鳴叫。長短不一的句式,配上不同標點符號,令人彷彿聽到縫紉機的節奏和聲音,亦讓林小杯的文字功架顯露無遺,還一舉獲得第四屆豐子愷兒童圖畫書獎首獎。 這位創意無限的繪本作家,在埋首《喀噠喀噠喀噠》前,竟然經歷了不短的空窗期,「我沒有刻意地想要停下來,而且一直保持對繪本的關注和求進步的心。但創作了一段時間,就會開始嚴苛起來,完成一個作品後,看着又懷疑是否不夠好」。整整七年時間,她僅僅出任繪者,為其他人的故事添上插畫,卻沒有為自己的故事寫上一筆。 直至2014年台北兒童藝術節,主辦單位邀請她去講一個全新的故事,主題跟舊物再利用有關,「這主題對我來說十分吸引,而且在藝術節裏,一起工作的都是好朋友,所以答應了邀請。應邀後總不能無限期開天窗,要把作品創作出來,便有了《喀噠喀噠喀噠》」。 即使作品得獎,林小杯再次創作時,內心仍有掙扎,「大概永遠都會自我懷疑,只有待作品面世,聽到讀者有一些正面反應,七上八下的心情才稍為紓緩」。 近年她出席不少講故事的活動,正好是聆聽反應的良機,「有一次,有個家長拿着我的新作說『為什麼這次的字這麼多?』,我有點嚇一跳,怕自己寫得不好;幸好她接下來說『孩子一定要我全部讀完』,可見小朋友喜歡我的作品,擔憂立即化解了」。 《步步蛙很愛跳》 作者、繪者:林小杯 出版社:步步 這本多文字的作品叫《步步蛙很愛跳》,以愛跳的小青蛙為主角,描繪日常生活。跟《喀噠喀噠喀噠》的風格不盡相同,它由多個短篇故事組成,標題全都包含「那一天」,如「疊羅漢那一天」、「不能放棄的那一天」。 熱愛嘗試 為讀者炮製驚喜 其次,每個故事都以「上圖下字」的方式排列,先有一幅插圖,再化作文字寫出來,「這方式是後期才想到的,除了寫繪本外,我也是插畫家,為一些繪本畫圖,平時都是先有了文字,再用圖把故事演繹出來,我想試試反過來,用文字闡釋圖畫裏的內容」。 多樣化的風格是林小杯的過人之處,她坦言大概是個性使然,熱中嘗試不同東西,也想給予讀者驚喜。但變化的同時也要保持獨特畫風,她繪圖以瀟灑跳脫見稱,線條的規律和位置都多變,又常用淡彩色作畫,「只要留意書中線條和物件,就不難認得出是我的作品」。 《騎著恐龍去上學》 作者:劉思源 繪者:林小杯 出版社:步步 即使為其他作者畫插畫,林小杯一樣用心經營,在今年推出的《騎著恐龍去上學》,她用一貫活潑的筆觸,呈現作者劉思源筆下小朋友騎恐龍上學的故事。而繪本附有的書衣,內容便是出自林小杯,「偶爾得知在一些國家,孩子上學途中很易遇上危險,我很想把這件事告訴小朋友,並得到作者贊成,便將世界各地小朋友怎樣上學的資訊,畫在書衣上」。 不過她強調,此舉不是想為閱讀繪本附上任何功能,「有小朋友看了書衣,知道有人騎駱駝上學,對『怎樣上學』的話題更感興趣,這樣挺好的。我絕對不是想教育他們﹕『看人家上學多辛苦,你要珍惜讀書的機會!』我覺得孩子讀繪本,只要開心就夠了」。 延伸閱讀: 《假裝是魚》 作者、繪者:林小杯 出版社:信誼 林小杯首本作品,講述女孩遇上一條迷路的小鯨魚,幫牠找到媽媽後,鯨魚媽媽邀請她到家中吃點心,但鯨魚的家在海裏,女孩便「假裝」自己是魚,到訪大海。透過有趣的情節,滿足小朋友無窮的幻想,以及接觸小動物的渴望。《全都睡了100年》  作者、繪者:林小杯 出版社:信誼 林小杯風格獨特的圖畫,配上了15首童詩,有些用字更是過往甚少在詩裏出現的,如蒸餃、衛生紙、臭襪子等,擴闊了孩子對詩的想像,也更有童趣。共讀時還可參考句式與節奏,鼓勵孩子創作自己的童詩作品。 《非非和她的小本子》 作者、繪者:林小杯 出版社:小典藏 書中呈現了24個小故事,全都圍繞着小女孩非非,她常常帶着紅色小本子,用來記事和畫圖,最好的朋友也名叫小本子,是一隻大大的狗,她還有一個古靈精怪的妹妹毛茸茸。林小杯以漫畫形式呈現她們的日常生活,有些故事能溫暖人心,有些則逗人發笑。《宇宙掉了一顆牙》 作者:郭奕臣 繪者:林小杯 出版社:小典藏 小朋友的乳牙掉了,象徵着成長和轉變,長大後再看掉了下來的乳牙,就會想起不少回憶。而天空的流星跟乳牙一樣,有大大的頭和尖尖的尾巴,也許代表了宇宙的回憶。這本書將乳牙、流星和回憶連上關係,並帶出「不能忘記昔日約定」的主題。 ◆林小杯小檔案 林小杯畢業於台灣的中國文化大學美術系,並於國立台東大學(前身為台東師範學院)修讀兒童文學碩士,自1999年開始創作繪本,出版個人首本繪本《假裝是魚》後,多年來屢獲童書獎項,包括信誼幼兒文學獎圖畫書創作首獎、中國時報開卷年度最佳童書獎等。2014年推出的《喀噠喀噠喀噠》當選第四屆豐子愷兒童圖畫書獎首獎。林小杯亦於《小典藏》雜誌的專欄發表創作。

詳細內容

好書推介:聽聽美麗傳說 排解失去之苦

《小精靈的飛翔夢》(網上圖片) ■《小精靈的飛翔夢》 作者:方素珍 繪圖:王惟慎 出版社:台灣東方 相信很多孩子都有過這樣的遭遇,不經意丟失了心愛的東西,如小項鏈、小髮夾、小玩具或文具等,沒法找回來,於是孩子感到很不高興、很失落,甚至哭起來;是的,任何小孩掉失了東西後,都會傷心哭泣,這時候,父母或大人便會設法哄孩子,答允買一個新的代替已失去的東西;但不少孩子仍哭着要找原本的東西,覺得不見了那樣東西才是最好的呢。 其實,有沒有更好的方法可哄孩子,讓孩子停止哭泣,忘記失物呢?原來藉着閱讀這本關於「失」和「得」的繪本,不但可以用一個美麗的傳說故事轉移孩子的注意力,還可以令孩子破涕為笑,忘記掉失東西的壞心情呢! 這本《小精靈的飛翔夢》結構別致,故事中有故事,首先是現實生活中的故事:媽媽和女兒親子同遊公園,小女兒本來戴着一枚可愛的戒指,她不時歡喜地把玩小指頭上的戒指,忽然,一不小心,戒指竟掉了!小女孩焦急地蹲在草地上摸索,想找回心愛的戒指。 媽媽為了安慰女兒,便編了小精靈的飛翔夢——屬於幻想世界裏的故事:話說在草叢裏有個小精靈王國,住了很多小精靈,他們最大的夢想就是長出美麗的翅膀,那樣他們就可以飛到樹上,不必擔心被踩扁。傳說如果結婚當天,只要有機會吃到一口空中掉下來的糖果;或者在月圓的晚上見到月亮,天空下着毛毛雨,又碰巧掉下一枚戒指的話,只要把戒指套在頭上,背上就會長出翅膀來了。 一隻遺失戒指 串連虛實世界 可是,有一對小精靈老爺爺老婆婆,一直等不到好運氣。有時等到月亮出來了,卻不下雨;下雨了,月亮卻不出來。有一次等到月光雨,也等到戒指,戒指卻被動作快的小精靈撿去了。終於,等到了一枚小女孩遺落在草叢的戒指——現實世界和幻想世界這兩個故事便以掉失的戒指串連起來了。 但是一枚戒指只能讓一個精靈長出翅膀,怎辦呢?因為老爺爺心愛着老婆婆,便叫老婆婆趕緊把戒指戴到頭上;但是老婆婆不願獨自飛走,固執的留下來陪老爺爺,等待下一個「奇蹟」……飛翔夢,是要用心追求和等待的啊。 此書中的樹叢、植物和花等圖畫繪得細緻,據說是依公園實景而繪。至於精靈爺爺和老婆婆的角色造型也很可愛,充滿夢幻色彩,引起小讀者很多遐想。 換一種想法 自我開解 愛幻想的兒童聽到這個美麗的故事,會否真的相信自己失去的東西會變成小精靈盼求的寶物呢?正如作者方素珍說:「『失去』的戒指,在另外一個地方存在得更美麗。」這確是一種快樂的想法;是的,我們有時即使失去了心愛的東西,若能換一個想法,心情會紓緩多些,其實,即使失去什麼東西,人也毋須太執著,那反而會過得比較快樂吧! 這故事啓發孩子對「失去」可有不同看法。親子閱讀故事後,可互相分享曾丟失過什麼東西的經驗,想一想「失去」後有否大哭一場?誰能開解或自己怎樣紓緩心情呢?反思一下,若失去的東西會被他人更珍惜重用,那不是更好嗎?有小讀者很想幫助可愛的精靈爺爺和老婆婆,可以怎麽做?大家同來延續故事的結尾,為精靈爺爺和老婆婆創作一個快樂的結局吧! 編按:各位爸媽、小朋友,你想跟我們分享好書嗎?不論是父母讀的教養書籍或是孩子喜歡的圖書,我們都歡迎你把心愛的書寫成書評,中英文書皆可,每篇字數為800至1000字,一經採用,可獲薄酬。稿件可電郵至 [email protected],並留下姓名及電話,主旨請註明「童讀好書.讀者推介」。

詳細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