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親子:百變爸爸阮德鏘 為小「懂事長」拼出路

阮德鏘與林司敏兩年前組成三口之家,兩公婆湊女從不假手於人,因為他們都覺得女兒的教養是二人的責任。(林靄怡攝) Ciwi出道時有江若琳師妹之稱,拍過廣告和電影。Johnson指太太是其管家,負責戲曲製作和財政,每逢Johnson有粵劇演出,她便擔任其「衣箱」,不過照顧家庭之餘,她仍熱中於工作,現在除了在香港電台報道普通話新聞,間中也有參與廣告演出。(林靄怡攝) 一場疫情,令不少人的生活經歷許多變化,即使在娛樂圈「百足咁多爪」的阮德鏘(Johnson),原本每年過百場的粵劇演出大部分亦取消,又因隔離問題被迫放棄到內地拍攝劇集,甚至電台主持工作亦因疫情有所改動。幸而得到太太支持,兩歲的女兒亦成為了他的動力來源,努力另闢出路,Johnson現與朋友合作營運本地口罩廠,從檢測到送貨均落手落腳參與,放下身段重新學習。 文:顏燕雯 Johnson笑言自己一年打18份工,數字上是誇張一點,但的確樣樣都想試。生於粵劇世家的Johnson,自小隨父母阮兆輝和尹飛燕在戲行裏打滾,曾到過北京學京劇,之後又在TVB讀藝員訓練班,演過幾齣電視劇和擔任司儀工作。及後他拍了李安的電影,輾轉又拍了一些內地劇集、演出本地舞台劇和電影,還身兼香港電台及網台節目主持,總之就永遠停不下來。 Johnson(左)每有粵劇演出,後台手足就自覺地充當保母,大家會輪流照顧婧恆。(受訪者提供) 接手口罩廠 重頭做起 2018年,Johnson和曾任模特兒的太太林司敏(Ciwi)結婚並誕下女兒婧恆,疫情來到前,一家三口剛搬到新界的複式住宅,屋外有圍牆,自成一角,足不出戶便可避疫。後來,剛巧有朋友主理的口罩廠遇到一些技術上問題,無奈準備結業,Johnson為了幫助這個失落的朋友,親身到廠房視察了解,覺得可以和他合作重頭做起。於是,由尋找美國、台灣材料開始,到上課學習廠房認證標準、口罩不同級別的認證,全部都是無薪水之下親力親為。「這對我來說是新挑戰,原意只是為了幫朋友,也希望幫到四出尋找口罩的朋友,這不是為了賺錢,因為根本賺不到多少,還動員全家人:太太負責管數,舅仔負責執貨,用自己的私人座駕運送口罩給訂購了的朋友,因為很多都是長輩,也有爸媽的戲迷。」 Johnson說自己從來沒什麼人生大計劃,隨遇而安是他的格言。可是,太太是個做事很有計劃的人,加上母親開始退休,漸漸地影響了他的生活態度。「我覺得自己是一個浪子,從沒想過要生孩子,這個女,是為我媽而生的,你知道她這年紀,身邊朋友都弄孫為樂,我姊姊雖然有兒女,但那始終是外孫,所以我才和太太決定要小朋友。」他說自己的愛好很奢侈,愛車、黑膠唱片和茶葉,是「敗家」,所以女兒出生後難免感到有點壓力,幸好太太是個「管家」,一凹一凸互補長短。 Johnson與朋友合作營運獲得歐盟認證無塵工作間的本地口罩廠,更主動出動派發口罩。左為已故大老倌梁漢威的兒子梁煒康。(受訪者提供) 不讓女兒當公主 女兒的誕生,為一家人帶來不少歡樂,Johnson和Ciwi都以她快樂成長為宗旨。雖然這個孩子一出生已經萬千寵愛在一身,有多個契媽契爺愛惜,玩具從不缺,但夫婦二人異口同聲表示不會當她公主一般寵,「我和太太在嚴厲的家庭下長大,我爸是個很嚴肅、嚴格的人,尤其對於粵劇演出方面,非常嚴謹。以前做戲,我會聽到他稱讚別人演出很好、很感動,但從沒聽到他讚我一句好。有一次我覺得自己演得不錯,怎料他走來對我說:我都不知道你在做什麼!令我很失落。有個前輩跟我說,他沒有鬧你,即是不錯了呀!」他說以前和父親關係不算很好,但有了女兒後,他訂下了規例,就是要「四大長老」每月都跟孫女飲一次茶,自此和父親的關係也好了很多。 小小婧恆性格跟媽媽和嫲嫲一樣硬朗,既不矯揉造作,亦很懂事,小時候跟爸爸到片場,一看到紅燈亮了,便知道不能吵鬧。「她試過跟我到做神功戲的地方,你知道那裏有多熱,她坐在嬰兒車裏熱得滿臉是汗,仍不扭計,就那樣大汗淋漓地睡。」知道爸爸工作回來累了,又會走過去用手拍拍他,難怪Johnson匿稱她為「懂事長」,因為她實在是個懂事的小女生! 婧恆出生後,成為了嫲嫲尹飛燕的原動力,Johnson說,媽媽現在比從前更健康更開心。(受訪者提供) Johnson說自己很「玩得」,這方面最不像父親,更希望自己會做一個和女兒玩得埋的大朋友。(林靄怡攝)   [Happy PaMa 教得樂 第307期]

詳細內容

親子留家運動︰洗衫4部曲

http://video3.mingpao.com/202007/FEA20200729_01.mP4 疫情陰霾下,家長都盡量避免帶子女出街,連給孩子上公園「放電」的次數也大大減少,對需要適量活動的孩子也不是辦法。留家抗疫,其實一樣可以活動,鍛煉身體,註冊物理治療師蘇雅賢今次教大家在家中玩「洗衫4部曲」,爸爸媽媽和孩子只需1條毛巾,便可以邊玩邊做運動。 道具︰中毛巾1條 玩法:家長及小朋友各持毛巾一端,齊齊扭毛巾及揈毛巾,一方扮衣架,雙手左右伸直,單腳站立,維持10秒,左右腳各做2次,另一方把手巾放上對方手臂。輪流做衣架。如想提升難度,可要求扮衣架的一方,閉上眼睛,作單腳站立。但時間則可縮短至5至8秒。 蘇雅賢指透過扭毛巾及揈毛巾等動作,可鍛煉上肢肌力及手握力,而模擬衣架則可鍛煉平衡力及下肢肌力。 然而很多家長都關心,究竟小朋友每日要做幾多運動才算足夠?她解釋,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的建議,3至4歲孩子,每日可分階段或累積做最少180分鐘的體能活動,如跑跳、步行或拋扔物件等。當中有60分鐘是中至劇烈程度的運動。而5至17歲的小童至中童,每日則同樣需要60分鐘中度至劇烈的運動。

詳細內容

童繪遊樂場:草圖3部曲(2)

以單色調概括表達雀鳥造型,再以自然線條作背景,帶出畫作偶然留點空間的新鮮感。(繪圖︰Mr Liu) 藉着主體與背景,簡單表達出水溶性木顏色與標準木顏色的分別。(繪圖︰Mr Liu) 朦朧的大自然色彩背景,用「乾粉彩」表現最好不過。(繪圖︰Mr Liu) 炭筆簡潔但展現效果強烈,配上淡淡色彩緩和一點也不錯。(繪圖︰Mr Liu) 透過水彩的濃淡,營造出主體與背景,效果較木顏色來得明顯。(繪圖︰Mr Liu) 上回談到草圖可分3個階段(https://bit.ly/31m3IJZ)。踏入第2階段的草圖,就是將第1階段的「rough layout」精煉起來,以達到更佳效果,可參考以下要點: 揀選合適layout 進一步發展 與成品比例相符: 草圖與成品在同一軸心之上,無論是放大或縮小,比例都維持不變。這樣能確保草圖內所有元素能按預算放到畫稿之上 一個起兩個止: 精煉是這階段的要點,要從眾多rough layout中揀選出合適的進一步發展,篩選時可考慮: ˙構想與個人能力是否相符:能否將構思悉數繪畫出來,小心盤算自己繪畫能力,切忌眼高手低 ˙繪製時間預算:畫作預算製作時間與實際能投入的時間是否相符,特別是學生要應付繁忙的日常功課,還有各式補習和興趣班 ˙資料蒐集:例如畫作中有跳芭蕾舞的小女孩,便要蒐集相關資料,好讓繪畫時更得心應手 若你的草圖是通過上述條件而產生,成品質素已有充分保障,接下來便是確切執行的決心!不要推卻明天,每日一小步,正是我持之以恆的繪畫之道。 文、繪圖︰Mr Liu Art Playground視藝老師 [Happy PaMa 教得樂 第306期]

詳細內容

抗癌媽媽率「三鐵家庭」 跑出正能量

人到中年,Shirley下半生的最大夢想,是積極宣揚運動的好處,讓更多人以運動來管好身體及精神健康。(李兆昌攝) 兩孩之母Shirley,是去屆「今生不做機械人延夢計劃」的得獎者,由於一家四口都熱愛運動,於是去年便以「三鐵家庭」的名義展開她的「跑出家庭樂」夢想計劃,Shirley希望藉跑步班及街跑活動,鼓勵更多中年人士或家長做運動,以運動來好好經營自己的身體及精神健康。 不過,正當Shirley的美夢得以實現之際,噩耗亦隨之而來,「我患上肺癌吖」!她從容不迫地交代始末,彷彿在訴說別人的故事。 癌魔突襲 靠平日運動「撐過去」 Shirley去年8月和家人到日本旅行,其間她感到心口納悶,幾天都睡不好、吃不下,返港後情况更急轉直下,肚皮和下肢突然暴漲,「我還以為自己捱不過那夜的」,經私家醫生初步診斷,發現她肺部有大量積水,誘發突發性心臟衰竭,須馬上轉送公立醫院搶救,及後經過連串檢查,終確診她患有肺癌。 既是徒手運動訓練導師,亦向來注重健康飲食,Shirley患癌的消息,為親朋好友帶來極大的震撼和衝擊,甚至有人質疑「勤力做運動有用咩?」但當事人卻不是這樣想,「發病時我肺部有3公升積水,醫生都嘖嘖稱奇我竟然撐得過去,他們都認為全靠我平日多運動,體質夠強壯,才能夠逃出鬼門關」。 慶幸Shirley有合適的標靶藥物,再配合電療,目前情况穩定下來,「我不想太多了,既然沒有什麼不舒服,就當痊癒了」!   癌魔突襲,Shirley(右)也曾短暫迷失,幸得丈夫(左)扶持,她才重拾信心。(受訪者提供) 曾是「肥師奶」 不喜運動 不過,說回來,原來Shirley的運動因子並非天生,她更曾是一名「肥師奶」,「以前我做公關的,也像一般OL,對運動完全提不起勁,覺得做運動是一件很辛苦、很麻煩的事。但看着自己生完兩個兒子後,體重不斷增加,高峰期達到150磅,即使我後來修讀營養課程,學懂『揀飲擇食』,但最終都發現,要管理好體型,其實三分靠食,七分還是要靠運動」。 樂觀抗癌:面對電療療程,Shirley只視為去「高科技主題公園」玩「電光激射」遊戲,非常樂觀。(受訪者提供) 關心同路人 拍片教家居運動 雖然跑齡只有5年,但Shirley不斷為自己創造奇蹟,包括在2017年尾首次到日本富士山參加馬拉松比賽,旋即在分齡組別168名選手中,奪得排名第8的佳績。「只要肯踏出第一步,我相信大家也會像我,停不來的。」 自從確診肺癌後,Shirley比之前更加積極推廣全民運動,而且特別關心癌症病友的需要。她不單到癌症服務機構擔任義務運動導師,又籌備拍攝10輯YouTube短片,教導癌症病人做家居運動,更於今年1月和4名同路人創辦「護心喜藥團」,「癌症病友除了身體,心靈亦需要健康。我們希望透過這個互助組織,讓患者重尋喜樂、平安與盼望」。 一家四口都是三鐵運動員,去年他們便以「三鐵家庭」的名義展開「跑出家庭樂」夢想計劃。(受訪者提供)   延夢計劃:突破自我再「發夢」 為鼓勵家長放下家庭重擔,延續未實現的夢想或興趣,社企籽識轄下的籽識慈善基金,今年再度推展「今生不做機械人延夢計劃」。計劃將選出10個夢想計劃,除獲現金資助外,主辦單位亦提供資源配對,讓家長擴闊視野及人際網絡。 夢想計劃的形式和意念基本上不受限制,惟大方向須符合以下其中一個原則,包括夢想初心、突破自我、家庭意義或感染他人。 活動可透過bit.ly/lvdreamplan7 網上報名,截止報名日期為8月16日晚上11:59。詳情可參閱官方網頁www.laviolet.com.hk/dreamplan。 (機構提供)   [Happy PaMa 教得樂 第306期]

詳細內容

與別不童:家長「放手」 助發掘興趣 跆拳小子踢走聽障不幸

  所有父母都希望孩子健康成長,但若不幸地,子女天生聽障,為人父母如何面對?有家長選擇逃避,冷淡看待;有爸媽則溺愛孩子,彌補小人兒的不幸;亦有人積極尋找出路。一個聽障孩子的爸爸,經歷過以上所有的心路歷程,雖然路途顛簸,但最終讓兒子找到方向。或許他的故事,可帶給同路人一些啟示。 文︰許朝茵   跆拳道不單改變了柏醇(右)內向的性格,更令他更獨立,李兆光(左)經常陪兒子練習,加深了父子間感情。(林靄怡攝) 人稱「柏醇爸爸」的李兆光,11歲的獨生兒子柏醇,於出生翌日在聽力普測中確診雙耳嚴重聽障,須永久佩戴助聽器。之後柏醇在香港聾人福利促進會(簡稱:聾福會)的早期教育及訓練中心,以及轄下的白普理幼兒中心,接受學前教育及各種訓練。他現在於主流小學讀五年級,並定期參加聾福會將軍澳綜合服務中心舉辦的補習及興趣班。 記者在第三波疫情來襲前,到聾福會和柏醇一家見面。採訪前,已收到該會職員的提示,指柏醇性格較內向,對陌生人或會較冷淡,表現慢熱,未必可回答問題。不過,甫見面,柏醇笑容滿面,更主動向記者揮手打招呼,親切友善,絕對是意料之外。香港聾人福利促進會家長資源中心中心主任(註冊社工)文佩施笑稱,這天柏醇和父母一起來做義工,幫忙製作中心所需的用品,或許做得很開心,所以表現較熱情,連帶在採訪拍照時,也懂得在鏡頭前擺甫士,一點也不羞澀。 柏醇曾參加過不少跆拳道比賽,成績出色。(受訪者提供) 爸媽曾溺愛 兒子內向沒自信 李兆光指出,以往兒子的確很內向、被動及沒自信,做事欠堅持和依賴父母。「他天生有嚴重聽障,我們身為父母覺得好像虧欠了他,因而加倍照顧和遷就他,甚至變成溺愛,不自覺讓他留在『舒適區』,慢慢令他有這些性格。」文佩施解釋,父母過度照顧及保護,反而令孩子認為自己沒有解決問題的能力,父母不在旁即顯得徬徨無助。因此,想提升孩子自信,首要是家長先「放手」,「我鼓勵柏醇爸媽不要再幫兒子做事,應教他去做,過程中要讚賞孩子的努力」。 開朗自信:在父母的溺愛下,柏醇曾是一個害羞沒自信的孩子,但現在已逐漸變得開朗,更懂得在鏡頭前擺甫士,擁着爸媽。(林靄怡攝) 跆拳培養忍耐、積極、堅持 柏醇爸媽一方面逐漸「放手」,機構一方面助柏醇發掘興趣。對柏醇來說,最大的轉捩點,是學習跆拳道。當時聾福會舉行跆拳道興趣班,文佩施認為,跆拳道是一種堅毅刻苦的運動,可讓柏醇學到忍耐、積極及堅持有決心,因而提議他報名。 要認真學習跆拳道,並非輕鬆事,需要定時練習及伸展肌肉,偶然柏醇練得疲累辛苦,爸爸看在眼內,也感心痛。但當看見兒子漸漸變得堅強自信時,則倍感安慰。李兆光指出,起初柏醇學習跆拳道時,每個動作都要教練點頭示意正確,才有信心繼續,後來他逐漸上手,愈做愈好,導師也讓他擔任大師兄的角色,不時帶領師弟做熱身等,令他知道自己有一定的能力。「柏醇在堂上每個動作都是靠自己控制,再不能如以往般,依賴父母幫忙,慢慢懂得自己去解決問題,自理能力也提升了,就連日常做功課也會自動自覺去做。」   人生榜樣:約10年前,李兆光聽過何念澄(左)父子在電視節目中,分享如何克服聽障問題,沒料到何念澄如今成為柏醇的跆拳道導師。(受訪者提供) 故事以外,還有一段小插曲。話說,柏醇年幼時,爸爸對他的聽障感到很徬徨,不知如何面對。有一晚,李兆光在電視無意中看到一個港台節目,內容是講述一對聽障父子,在節目中,那名父親提及要接納兒子這句說話,對李兆光猶如當頭棒喝,最後受到節目啟發,不單接受兒子的缺陷,更努力為柏醇尋找支援,讓他早日接受言語治療。 後來,李兆光知道,如今兒子的跆拳道導師Ben sir,正是當日港台節目中的聽障兒子何念澄!「真的喜出望外,更希望借Ben sir的成功,鼓勵柏醇努力克服各種挑戰。」同時,為了和兒子同行,寡言的李兆光更積極走在社會前線,為聽障孩子爭取權益,並成為關注聽障學生權益會的委員,和兒子一起積極面對人生。 文佩施(右)認為跆拳道是一種刻苦的運動,能幫助柏醇培養忍耐和堅毅的精神,因而提議他報名學習。(受訪者提供)   [Happy PaMa 教得樂 第306期]

詳細內容

爸媽延夢:爸媽圓插畫師夢 一家「藝」力創繪本

人到中年,為工作、為家庭、為兒為女,青葱歲月發過的夢,早已拋到九霄雲外。Wing也一樣,念廣告設計的她,夢想成為兒童繪本插畫師,可是結婚之後,生兒育女,生活都圍着丈夫兒女團團轉,夢想已經變得遙不可及。有社企為了幫爸媽實現夢想,毋忘初心,鼓勵他們參加「今生不做機械人延夢計劃」,為自己的人生路添上更多色彩。 爸媽們,還記得你們的夢想嗎? 文︰沈雅詩 放下家庭重擔 爸媽青葱夢解封(受訪者提供) Frankie和Wing是青梅竹馬的同學,二人同念廣告設計系,「當時太太有個夢想,她想做兒童繪本插畫師」,但隨着這對小情侶畢業後投身社會工作,努力儲錢,組織家庭,誕下第一個小孩、第二個、第三個、第四個……這些年來,Wing日夜只守着她的兒童畫室,Frankie則努力經營他的製作公司,出版繪本這回事,已經成為陳年舊夢。 (受訪者提供) 子女助創作 結集不同風格 直至去年,身邊朋友告之,有社企專門幫人「追夢」,於是二人「膽粗粗」寫了一份計劃書,參加一個叫「今生不做機械人延夢計劃」,他們向計劃的主辦單位籽識慈善基金表達,想以「李氏家庭小故事」創作繪本的心願,結果成功獲批,並得到1萬元資助額,夫妻得以攜手實現冰封了19年的夢想。Frankie說:「坦白說,今時今日在香港出書,是一件非常不切實際的事,全賴有贊助,我們才可以做這件任性但十分有意義的事。」 此書背後的創作團隊陣容十分「龐大」,除Frankie和Wing擔大旗外,還找來李家9歲大小姐、6歲二小姐、3歲三公子和10個月大的小公主鼎力相助。爸爸說:「大女在角色造型上有很多想法,也有參與繪畫工作;二女是一個很狂野的人,很喜歡做實驗創作,她會把洗頭水、指甲油、顏料溝在一起,然後塗抹在畫紙上,帶來很多驚喜;三子主力塗鴉;至於BB,我們打算把她的手印、腳印來做書本的花紋。」夫婦形容,這是一本結集不同風格、和而不同的繪本。 事實上,這本繪本除了屬於李氏一家,還屬於所有家庭,「我們一家人有不少經歷,尤其大女兒曾經患上焦慮症,需要社工跟進,做父母的,也很徬徨,當時我們怎樣面對和處理呢,很想和大家分享」。Frankie說,藉繪本圓夫妻夢之餘,也希望感染身邊其他人,「最想告訴各位家長,小朋友不是我們的負擔」! 李氏一家都酷愛藝術創作,曾攜手舉辦小型畫展。(受訪者提供) 藉繪本告訴家長 孩子不是負擔 Frankie笑言,常為自己的「多產」而驕傲,但六口之家,也總有吵鬧的時候,「沒錯,孩子長大了,的確不及BB時可愛,甚至會頂嘴,做家長有時的確會很煩很倦,不止你們經歷,我們也在經歷。所以想透過經鬆的畫面,讓大家笑出來,其實沒什麼大不了,這只不過是一個過程,日後回頭看,你會覺得是值得的」。 此書原先計劃在今年書展推售,但因疫情關係,導致出版日期一再延遲,Frankie承諾有拖無欠,「明年書展一定和大家見面」!他又呼籲家長們,疫情期間,反正全世界也停擺,不妨趁這段時間去重拾夢想,「如果人生沒有夢想,剩下來的,就只有金錢,但有時候,夢想的價值,是超越金錢」。 如果不是參加「今生不做機械人延夢計劃」,Wing(左二)相信自己不會重燃昔日當兒童繪本插畫師的夢想。(受訪者提供) 三公子在創作期間,興之所至,把Frankie的星戰白兵改頭換面,替它塗上七彩衣服,成為有趣的小插曲。(受訪者提供) 繪本集結了不同畫風,既有平面創作,亦有立體創作,充滿驚喜。(受訪者提供)   [Happy PaMa 教得樂 第306期]

詳細內容

名人親子:Bonnie搭橋鋪路 幫沈旭暉做好爸爸

沈旭暉的家庭軍師 Bonnie相夫教女「基本法」(黃志東攝) 分工合作作為沈旭暉背後的女人,Bonnie樂於處理「家庭小事」,讓丈夫有更多空間研究「國家大事」。(黃志東攝) 作為沈旭暉背後的女人,Bonnie樂於處理「家庭小事」,讓丈夫有更多空間研究「國家大事」。(黃志東攝) 說起沈旭暉,必然想起政治、「國家大事」。的確,「家庭小事」沈先生從來不管,一切都交給他背後的女人——吳凱霖(Bonnie)。Bonnie好管家庭事,她不單落力維繫沈家四口子的關係,亦關心其他人的家事,從事兒童教育工作的她,正攻讀遊戲治療,最大心願是把正能量注入每個家庭,讓每個孩子也能健康快樂地成長。 文︰沈雅詩 相約沈旭暉和太太一起做親子訪問,兜兜轉轉,最終收到沈生的短訊回覆:「frankly it's the domain of my wife, we both prefer individuality, thanks for your understanding」(坦白說,這是我太太的範疇,我們希望維持獨立個體,感謝你的體諒)吃下沈先生送來的大檸檬,記者當然不爽,Bonnie卻替丈夫解畫:「他確實只精於國家大事、國際關係,照顧小朋友,並非他的強項。也多謝他信任我,讓我有一個自由度去教孩子。」 Bonnie與丈夫結緣於國際關係課,她曾任沈旭暉的助教,由相識、相戀至結婚,她笑指丈夫始終同一個模樣,只是沒想過自己變化會這麼大,由研究國際關係,轉去研究兒童與家庭教育,最近又修讀遊戲治療,「因為我想知道,怎樣做媽媽」,一個很簡單,但又令人動容的答案。 沈旭暉雖然是國際關係學者,但在家並沒有跟兩個女兒談政治,頂多教她們辨別不同國旗。(受訪者提供) 一句讚賞說話大有學問 沈家有兩名千金,分別是5歲的雪雪和3歲的雪糕,Bonnie從課本學到的育兒知識,都實踐在她們身上。如果說國際關係複雜,親子關係亦不簡單,一句讚賞的說話,已經大有學問,「以前我只知道不要讚孩子聰明,要讚他努力;但進修完,我便明白,原來這跟growth mindset(成長心態)有關。讚孩子一些不能改變的特質,只會令他覺得,事件的成功與自己無關,他沒有參與過;但讚孩子一些可以改變的行為,他才會覺得自己能參與這件事,會不斷嘗試去做好」。 由growth mindset說到依附理論(attachment theory),Bonnie興致勃勃地跟記者分享,實在忍不住打岔問一句:「這些沈生都沒有讀過,你有教他嗎?」愛夫深切的她,又把握機會為丈夫送高帽,「他這樣聰明,我毋須跟他說一遍。我相信,他看見我怎樣對待小朋友,即使他未必知道我在運用什麼理論,也應該明白我在做什麼」。 沈旭暉(右)與Bonnie(中)在2013年舉行世紀婚禮,賓客陣容強勁,連時任行政長官梁振英(左)、時任政務司長林鄭月娥、時任財政司長曾俊華、前律政司長黃仁龍等均有到賀。(facebook圖片) 夫妻恩愛 子女健康成長基石 Bonnie是一個很有親和力的人,臉上總掛着陽光笑容。在家庭,她亦是扮演「正能量發電機」的角色,設法維繫一家人的感情。說實話,這個角色不容易,易地而處,要像她一樣身兼三職,既要工作,又要照顧一對年幼女兒,還要讀書進修,身邊卻沒有另一半分工協助,不抱怨才怪。不過Bonnie卻沒有這樣想,他說沈先生以另一種方式支持她,「雖然他確實不多時間陪孩子,但有一件事,他一直做得很好,就是他重視夫妻關係。直到今天,他每星期仍然會約會我,哪怕只是吃個下午茶、吃一頓晚飯或看一套電影,這都讓我感到被愛」。 她說,良好的夫妻關係,是孩子健康成長的重要基石,「這令我想起在美國前總統老布殊的喪禮上,他兒子小布殊的悼辭。小布殊說,很多人提起他爸爸,都會談及他做總統時的豐功偉績,可是,小布殊對父親最深刻的印象,或影響自己一生的並非這些,而是老布殊如何跟芭芭拉相愛逾70年。他從父親身上,學到如何維繫一個家庭」。 小布殊的說話,印證了Bonnie的一個信念,「如何令孩子感覺安全,以及感到身處在有愛的關係裏,你愛他固然重要,但夫妻彼此相愛,亦是一個最佳的示範。」 在Bonnie眼中,沈旭暉是一個重視夫妻關係的人,無論他多忙,每周仍會抽空跟她拍拖,享受二人世界。(受訪者提供) 分配好爸爸任務 擔任「形象顧問」 當然,Bonnie看重夫妻關係之餘,也重視親子關係。「平日放工便回家,堅持每晚說故事,周六日亦盡可能整天都陪着她們。最近因為疫情關係,多了在家工作,相處時間又可多兩三小時。」 另一邊廂,她亦樂於為沈生「搭橋鋪路」,幫他「上位」做個好爸爸,「要發掘一些事情讓先生能夠參與。舉例,我知道兩個女兒認為能去屋苑附近那間超市,可以自己選一盒奶、買一杯雪糕,已是一件很重大的事,於是我便常常提議先生駕車載她們去。對先生來說,可能只是花10餘分鐘的時間,但對小朋友而言,已經是很開心、很難得的事情了」。 同樣,在孩子面前,她也刻意替丈夫塑造好爸爸的形象,「偶爾自己心靈不夠強壯時,也會想:『又是我?你可不可以幫忙一些呢?』但我總提醒自己要忍着,不要在小朋友面前說晦氣話。同一句說話,可以有不同的演繹方式:『爸爸今天又沒時間陪我們了』、『爸爸今天只陪了我們15分鐘』,但亦可以說成:『就算爸爸今天有工作,他也抽時間陪我們去超市。』她們如何看爸爸,分別就在這裏」。 Bonnie寄語天下媽媽,想家庭和諧,便要常常令孩子感覺到爸爸很疼愛他們,「當孩子這樣想,才感染到爸爸,令爸爸又覺得,原來小朋友跟我玩很開心。我們要為丈夫製造誘因,令對方感受到親子時間所帶來的愉悅,否則若永遠只得挫敗感,他一定『縮』,覺得自己應付不到,做不來」。 為了學做媽媽,Bonnie毅然由研究國際關係,轉去研究兒童與家庭教育,去年又修讀遊戲治療,希望幫到更多小朋友。(受訪者提供) 不愛太悠閒 拒做少奶奶 看見她終日奔波於家庭、事業與學業之間,戥她辛苦,問為何不「疊埋心水」做少奶奶,在家相夫教女,豈非更好?她立即耍手擰頭,「太悠閒的生活,我不行的,我不是那種喜歡『飲杯茶食個包』的人!」記者笑她說「風涼話」,Bonnie連忙解釋:「只因我太清楚自己,如果我的焦點只放在家庭,恐怕會終日聚焦在孩子不妥當的地方,不斷想糾正她們,又或者每天都追問着丈夫何時會歸家,這樣不論對親子關係、夫妻關係,都不健康。」 停不下來的Bonnie最近又多了一個繪本作家的身分,繼今年2月初推出抗疫繪本(圖)後,她又正籌備另一本有關兒童情緒的繪本。(受訪者提供) 稱職媽媽︰眼觀六路 耳聽八方 因為和家人保持既親密又適度的距離,令Bonnie看得見沈先生的好,女兒們的美。「她們實在太可愛了!」Bonnie形容,雪雪像爸爸,沉靜內向,相反,雪糕卻是一個活潑開朗的小女孩。對着兩個性格截然不同的女兒,媽媽要很「心水清」,「就是讚賞,也要用不同的說話。我常讚雪雪『你很專注,觀察力很好』,妹妹我會讚她『你唱歌很好聽』」。 不過,姑勿論孩子性格如何,Bonnie認為,要做一個稱職的兩孩之母,最重要是眼觀六路、耳聽八方,「若家長回家後,只自顧自在滑手機,當聽到兩個孩子爭執吵架時,便大聲喝罵『不要嘈了』,那注定是失敗的處理手法」。 她笑言,雖然自己「肉身」並非每一次都參與在兩姊妹的耍樂之中,但眼睛、耳朵卻從沒有離開過她們,「當兩人有衝突時,若我能夠『實况轉播』整件事的前因後果,她們通常不用我多說,都會判斷到自己是對是錯,然後立刻停下來」。家長們,收到Bonnie的御夫教女術了麼? 兩姊妹雖然性格截然不同,姊姊雪雪(左)沉靜內向,妹妹雪糕(右)活潑開朗,但兩姊妹感情要好,相處融洽。(黃志東攝)   [Happy PaMa 教得樂 第304期]

詳細內容

DIY:天然「小肥皂」 香茅薄荷味驅蚊

蚊磚製法簡單,還可以做出各種可愛造型,實用又美觀。(黃志東攝)   夏日炎炎,大家除了要做好防疫工作,也要小心蚊子來襲!小朋友容易惹蚊,若然居於郊區或者家中附近有地盤,爸媽為了對付蚊更要出盡法寶,如臨大敵。一班志同道合的媽媽以天然材料如蜂蠟和精油,製作出外貌如一塊塊小肥皂的「蚊磚」,原理是把香茅等氣味藏於蠟磚之內,再以紗網放於洗手間、廚房等多蚊的地方,用以驅蚊;做法簡單,適合親子製作。 文:顏燕雯 小模特兒:Hazel Tam ■DIY繽紛蚊磚 ◆材料: •蜂蠟25g •硬脂酸25g •複方精油(主要成分為香茅、薄荷) •色蠟小量 •可加熱容器 •電子磅 •攪拌棒 •膠模 材料(黃志東攝) ◆做法: (圖1)把量度好分量的蜂蠟和硬脂酸放入可加熱的容器內,隔水加熱成液態。(黃志東攝) (圖2)加入色蠟。因為材料用的是白蜂蠟,所以加色的蚊磚凝固後會變成粉色。(黃志東攝) (圖3)稍涼後放入精油。(黃志東攝) (圖4)拌勻後倒於膠模中,待凝固後便完成。(黃志東攝) 完成!(黃志東攝) 工作坊:親子學做繽紛蚊磚 蚊磚製作方法簡單,不用半小時便完成,但如要自行購買全部材料,也要花點時間四處搜尋。所以由一班媽媽成立的Natural Jelly Lab便設立了蚊磚工作坊,讓家長和小朋友組班上課,一人一份材料齊齊DIY,而且可以交換色蠟,做出各種顏色的蚊磚。(查詢:WhatsApp 5544 9324) 註:因應疫情影響,請先向機構查詢 (黃志東攝) DIY套裝:除了參加工作坊,Natural Jelly Lab亦提供DIY套裝,所有材料分量已量度好,讓爸媽買回家輕輕鬆鬆與孩子一同製作。($128/盒)(黃志東攝)   [Happy PaMa 教得樂 第304期]

詳細內容

Apple 推免費Camp at Home課程

今個暑假,受疫情影響,雖然不能走到郊外去camp,但Camp at Home同樣可以很精彩。Apple今年首度推出土,專為8至12歲的兒童,在家中打造一個免費的創意夏令營。活動在8月展開,橫跨3星期,小朋友可按着下載的活動手冊,創作有趣的影片、參與藝術設計及學習編程技巧,每星期亦設有網上問答時段,參加者可跟着Apple Creative的指引完成專案。課程將採用Webex,參加者可以使用Mac、iPad或iPhone登入。Apple Camp at Home 由即日起接受報名,更多詳情,可瀏覽apple.com/hk/today/camp。

詳細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