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烏戰事爆發,一幕幕令人心碎的場面,不斷透過新聞影像映入眼簾。「戰爭本質」、「人性扭曲」、「和平真諦」是個不容易但有需要跟小朋友解釋的課題。本周末(4月23日)是「世界閱讀日」,不如一起以書本引領孩子窺探世界的黑暗角落,用故事燃起他們心裏的火光與希望!
地球的另一端烽火連天,家長可透過圖書,引導孩子反思戰爭的禍害。(monzenmachi@iStockphoto)
木棉樹出版社編輯黃雅文過去主理不少以戰爭為題材的圖書、繪本,但說到最喜歡的,她首推《BOOM色彩世界的戰爭》,「這本書由文字、圖像到設計,都超棒!我欣賞作者並沒有把孩子讀者幼齡化,雖然它把真實的戰爭場面簡化了,卻沒有『偷工減料』,以故事、情節、圖畫,說出很多真理」。
黃雅文(受訪者提供)
場面不「偷工減料」 道出真理
《BOOM色彩世界的戰爭》作者、繪者︰Ximo Abadia。譯者︰馬思一。出版社︰木棉樹。
故事講述兩個相鄰小鎮,一直和平共處,直至兩個鎮分別誕下一個迷戀紅色和一個為綠色瘋狂的男孩。兩個孩子有天碰頭,彼此也不能說服對方改變心意,二人都生氣極了,於是各自回到鎮上,向居民撒起謊來。一個說:「紅魔怪吞噬樹林,摧毁房屋!」另一個說:「綠巨人燒毁農田,擄掠小孩!」
「謊言重複的次數愈多,聽上去就愈像是真相」,黃雅文說,故事發展下去,是兩鎮居民都陷入集體恐慌,兩個以謊言立足的男孩,得到了最高權力。兩個男孩都誓要奪取對方的小鎮,居民紛紛逃離,鬥至只剩下二人時,他們都用上可毁滅一切的炸彈去瞄準對方,「他們齊齊發炮,從此紅色和綠色都消失了,剩下來的,是一個黑色、再沒有顏色的世界」!
黃雅文推介另一本與戰爭題材相關的繪本《誰贏了?》,跟《BOOM色彩世界的戰爭》有異曲同工之妙。「《誰贏了?》可橫跨的讀者年齡層更闊,它是無字書,3歲和90歲讀起來,會各有領悟。」
《誰贏了?》作者、繪者︰Kjell Ringi。出版社︰木棉樹。
誰贏了戰爭? 是死神
故事中的兩個人,長期處於面對面的敵對狀態,他們不斷比併,想知到底誰比誰強?他們由原始一直鬥至文明,為了贏過對方,彼此奮力升級武器,由軍刀到槍炮,最終更出動「生化武器」。當大龍遇上噴火巨龍,戰爭一觸即發,終於分出高下。但誰贏了?黃雅文如此解讀:「是死神!」她說這本書揭露了戰爭的真相,「每一場戰爭,不管是入侵國和被入侵國,根本沒有贏家,收穫最大的,只有死神,因為它收割了很多生命」。
俄烏戰事爆發後,不少烏克蘭平民逃難至鄰國,羅馬尼亞邊境防衛人員就特別在與烏克蘭交界的橋上擺滿玩具,送給經過的孩子們,藉此安撫他們的心靈。這一幕,令黃雅文想起Otto: The Autobiography of a Teddy Bear這本書。作者Tomi Ungerer藉一隻泰迪熊的視角,講述關於猶太大屠殺的歷史。泰迪熊在二戰時期,被迫與活在納粹德國的猶太裔小主人David分開,男孩本來把他交給好友Oskar保管,可惜在炮火下,泰迪熊也跟Oskar失散,從此展開顛沛流離的生活。「這是一個很真實的兒童心態,在戰場上,的確有很多小朋友帶着公仔遠征。」
Otto: The Autobiography of a Teddy Bear。作者、繪者︰Tomi Ungerer。出版社︰Phaidon Press。
她慨嘆,不管發動戰爭的藉口多漂亮,戰爭本身就是荒謬,「這些人生的黑暗面,我們不能夠忽略,這是真實世界的一部分,我們刻意遮蓋黑暗,反而呈現不到光明的美好」。
和平不止不戰爭
談到和平,總叫人聯想到沒有戰爭,但黃雅文說,藉《和平是什麼?》可以思考更多。根據作者濱田桂子的敘述,「不打仗,不丟炸彈,不破壞房屋和城鎮」是和平,然而,我們需要有好的土壤,才可結出和平之果。什麼是好土壤?「可以在大家面前,唱自己喜歡的歌」、「不贊同的事,就算一個人也可以說不」、「做錯了事,就說對不起」、「信什麼神,信不信神,都不會受到責備」……說到底,就是「共處」。黃雅文這樣看:「和平不單止不打架、不打仗,還要保護每一個人的權利,讓彼此都可享受來到這個世界的美好。」
《和平是什麼?》作者、繪者︰濱田桂子。譯者︰亞牛。出版社︰木棉樹。
不只「被照顧」 兒童權利需關注
烽火連天的武裝衝突,導致兒童飽受流離失所之苦或人身傷亡之痛,違背了聯合國《兒童權利公約》的基本精神。兒童擁有什麼權利?「Hello Bonnie國際親子台」版主、主修國際關係的吳凱霖(Bonnie)推薦大家讀一讀台灣出版的《我是小孩,我有話要說》。
吳凱霖(受訪者提供)
「這本書以繪本形式,把兒童權利公約重要的條文,用圖畫、淺白易明的文字演繹出來。它亦闡釋了一個很重要的觀點:兒童的角色,不局限於『被照顧者』,他們其實也是『權利主體』,因此我們不應只談兒童的『福利』,而是要關注他們的『權利』!」
《我是小孩,我有話要說》作者︰林真美。繪者︰陳潔晧、徐思寧等。出版社︰星月書房。
關於戰爭,書中疾呼「請不要讓我捲進任何一場戰爭」、「……如果我失去了家人,我的母國或我所身處的國家,都必須負起保護、幫助我的責任」,人生而有權,小孩有話也可以這樣大聲說。
早前在烏克蘭首都基輔的一個防空洞內,一名7歲烏克蘭小女孩在人群裏高唱迪士尼動畫電影《魔雪奇緣》(Frozen)主題曲Let It Go,她用母語演繹了一段鼓舞人心的歌詞:「Let it go, let it go. I am one with the wind and sky. Let it go, let it go. You'll never see me cry. Here I stand and here I stay. Let the storm rage on.」她在黑暗中散發的光芒,感動不少人,包括Bonnie,也令她聯想起Believe: A Pop-Up Book of Possibilities一書。
Bonnie說這本立體書,每4頁一個主題,雖然每個主題都只得寥寥數字,卻帶給她莫名的感動,「它讓我看見希望,相信生命的可能性」。「When I grow up...I will stand TALL...」Bonnie也不忘為孩子打氣:「不管如今光景怎樣,總要相信,將來你也可以成為一個頂天立地的人!」
Believe: A Pop-Up Book of Possibilities。作者、繪者︰Robert Sabuda。出版社︰Candlewick Press。
百科全書解戰爭疑團 故事書體會戰火禍害
戰爭對香港小朋友來說,畢竟是一件較遙遠的事,想跟他們展開這個議題,可借助一些工具書。既是兒童書店Seeds創辦人,亦是兩女之母的譚再思(Joyce),最近就拿着The New Children's Encyclopedia: Packed with Thousands of Facts, Stats, and Illustrations來解開10歲和11歲女兒有關俄烏戰爭的疑團。
譚再思(資料圖片)
這本百科全書,涵蓋了生物、科學、地理、文化、歷史等不同範疇的知識,「關於戰爭,除了可以看歷史和政治那部分,其實書裏面的地圖都很重要,像今次俄羅斯和烏克蘭打仗,究竟這兩個國家處於地球哪個位置?鄰近有哪些國家?再從各國的地理環境、人口密度、資源分佈等,看出很多引發戰爭的原因」。但Joyce補充,這本書只能當入門資料看,「因為涉獵的範圍實在太大,所以每個章節的內容都是點到即止,像它都有談及第一、二次世界大戰,但也是簡單陳述,小朋友如果有興趣了解多些,就要自行蒐羅其他資料」。
The New Children's Encyclopedia: Packed with Thousands of Facts, Stats, and Illustrations。作者︰Dorling Kindersley。出版社︰Dorling Kindersley Publishing。
假如你有勇氣走到戰場的最前線,Joyce相信,The Breadwinner: A Graphic Novel可讓讀者感受到戰火下民眾的呼吸和脈搏。故事講述11歲阿富汗少女Parvana,家庭遭受塔利班政權的逼迫,父親入獄,家庭頓失所依。由於塔利班政權嚴禁女性單獨外出,媽媽和年長的姊姊也不宜拋頭露面,年少的弟妹又幫不上忙,Parvana唯有化身成男孩子,替代父親在市場上為人讀信寫信,扛起一頭家。
「其實這本書在我書店多年,我都不常打開,因為實在太沉重,令人看得心酸。」她更祈盼,每個人也關注戰爭的禍害,攜手締造和平。
The Breadwinner: A Graphic Novel。作者︰Deborah Ellis。出版社︰Oxford University Press。
文:沈雅詩
[Happy PaMa 教得樂 第393期]
詳細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