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拼盤:假如我是「園」長

我家附近有個偌大的公園,大如三四個標準的足球場。還記得第一次踏足這公園時,已被眼前一大片任人奔馳的無垠草地,顛覆了我對「公園」的定義!我和女兒就如劉姥姥進大觀園般,對園內設施嘖嘖稱奇,滑板U形台、空中飛索(圖)、依山丘地形而建的平衡木、吊橋、鐵皮滑梯和攀架等,這些在香港往往只能在收費的歷奇公園才能體驗的玩意,這裏是免費放題任玩。這個被我們視為「神級」的兒童樂園,最近鎮上居民卻準備着手,要搞搞新意思…… (作者提供) 小孩子都有say 在我們心中近乎完美的公園,還有什麼新意思要搞呢? 原來早陣子,鎮上居民曾在臉書的社區群組轉發了一條來自地方議會(Council)的帖文,內容大概是說負責管理這小鎮的地方議會正在制訂5年計劃,希望改善鎮內多個公園設施(我家附近的便榜上有名),於是發起民意徵集,從中聆聽市民聲音,讓公園變得更貼民心。整篇帖文還特別加註這一句:we would like to have your views(or most importantly, those of your little ones!) on what you would like to see in our parks. 為改善民生而廣開言路,在民主社會下,此舉不足為奇;但連小孩子也有機會發聲和被聆聽,這可不是必然吧。 帖文一出,留言紛紛湧至。大人的想望可不少,有的希望加設洗手間,有的建議多添野餐用的木桌椅,有的想要更充裕的泊車位,又有人要求新設施棄用車胎及重金屬物料,以免有毒物質損害兒童健康……在連串意見中,果真有家長代孩子發言,提出希望加設彈牀和籃球架。 種種民意最終會否獲得地區議會採納?未來日子,這些公園會否變得全城讚好?也許還是未知之數。然而可以肯定的,是鎮上每一個人都有表達訴求、參與倡議的權利,透過自由而和平的表達方式來參與制訂公共政策。即使微小的聲音,也有改變社區的力量。 最嚮往的樂園 在繪本《如果我是市長》裏,便描繪了一場得來不易但意義深遠的社區改變故事。喬安娜是個很有想法的巴西小女孩,有一日,她和媽媽從超級市場購物回家時,看到市長競選隊伍的造勢活動,同時見到街上有翻找垃圾、捱飢抵餓的窮人。這種社會面貌觸發喬安娜萌生參選市長的念頭,她希望透過從政,提出「人人都能吃飽」的計劃來改善社會貧窮問題。 而事實是,喬安娜不可能選市長,因為她太年輕了。然而她可沒放棄,她把政見寄給市長參選人,想不到參選人親自回信給她,並且承諾,如果他成為市長的話,一定會讓每個人都吃飽。這一本書以小女孩的觀點,帶出民主與自治的精神。 世上沒有烏托邦,但每個人的心裏總有最嚮往的「樂園」。我渴想未來的兒童樂園,是真正可以讓孩童再無牽掛地嬉戲,無論在地球上哪一角落,都能隨時可見,毋須再隱形。 如果你是「園」長,想為未來建議什麼? 文:CanCanMa 作者簡介:ungoogoo故事館創辦人、香港繪本作者,著有繪本《我不想唱歌》。曾任編劇、編輯及兒童節目說書人。原為跟女兒伴讀,後來體悟繪本的力量,愛上說故事;也因繪本,發現更多生命的寶藏。 (本網發表的作品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 [Happy PaMa 教得樂 第538期]

詳細內容

閱讀的幸福:新年買新衣的故事

新年是家庭團聚、歡慶的時刻。在這個特別的時節,我們忙碌的事情可真不少:貼春聯、購年花、辦年貨……然而,無論多忙,我們總能抽出時間,與孩子在繪本裏共同閱讀新年的故事,感受新年的氣氛。《妮妮的紅長褲》便講述了一個小女孩在新年期間購買新衣的小故事。 《妮妮的紅長褲》(網上圖片) 作者:劉清彥 繪者:林怡湘 我仍記得小時候過年最期待的,便是收紅包和挑選新衣。那時的家境並不富裕,買新衣的機會寥寥可數,但每逢過年,媽媽總把我打扮得光鮮亮麗去拜年。這份期待讓我每次都精心挑選一件最心儀的衣服,回到家後,便小心翼翼地將它掛在衣架上,幻想着在年初一穿上它迎接新的一年。 無論什麼事 想自己做決定 在《妮妮的紅長褲》中,妮妮也渴望買一條新褲子來過新年。她選中的褲子有4款顏色:綠色的與朋友一模一樣;藍色的自己已經擁有一條;而鮮紅色的真的過於搶眼,穿上身會顯得很奇怪矚目。最後,她只剩下唯一的選擇:「我看,就買這件暗紅色的好了。」然而,媽媽卻比妮妮早一步將這個決定說了出來,這讓妮妮感到非常不快。通常來說,為孩子做決定是一件平常的事,尤其這個決定本身正是孩子所渴望的。然而,妮妮認為無論什麼事,都想由自己做決定。於是她的主見與固執,驅使她挑選了那條鮮紅色的長褲,儘管媽媽再三要求她慎重考慮,她依然不願改變自己的「選擇」。 結果,這個決定讓她承受了來自其他小朋友的異樣目光和嘲笑。妮妮感到後悔,她因固執而受到教訓,並學會了在做決定之前,先諮詢媽媽的意見。「這個故事教訓我們……」這句話常常在我們與孩子讀完這本書後,第一時間浮現在腦海。其實,我們都明白應該如何把握機會來教育孩子。但我反而思考,這故事給我什麼教訓呢?當面對孩子的固執,看到他們做錯選擇時,我應該如何應對呢? 給予孩子犯錯空間 在成長的過程中,孩子難免會因為固執而犯錯。作為成年人,我們最困難的便是包容孩子的錯誤,看着他們犯錯卻不發一言,這往往是一種煎熬。然而,我們需要理解,這是他們探索世界和建立自我認同的重要部分。但包容並不等於縱容,而是給予孩子犯錯的空間,讓他們從中學習和成長。 當孩子因固執而犯錯時,妮妮的媽媽表現得十分冷靜,並未對她批評或責罵,而是給予妮妮反思的空間,尊重她的選擇。媽媽一直陪伴着妮妮,在她最需要支援的時候,主動去幫助她更好地面對挑戰,引導她修正錯誤,鼓勵她反思和承擔自己的行為,並從中汲取經驗。與孩子一起回顧事情的經過,幫助他們認識錯誤的根本原因,思考如何改進。媽媽示範了用耐性去教養孩子,要引導孩子明白事理,是會比直接跟他們「講道理」花上更多時間,但卻有助於培養孩子的自信心和獨立能力,也讓他們在成長中獲得寶貴的經驗。 新年是新的開始,也是我們重新審視教育方式的良機。希望大家喜歡《妮妮的紅長褲》,也願意用耐心包容孩子的錯誤,引導他們成長。在這新一年,讓我們以包容和耐心為基礎,陪伴孩子走過成長的每一步。 文:何彥輝 作者簡介:現為港澳信義會小學校長,20多年來,倘佯在故事的懷抱中的教育工作者。一直用心推動兒童文學在學校的發展,相信文學的力量能在孩子的成長中留下真、善、美的痕迹。 (本網發表的作品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 [Happy PaMa 教得樂 第538期]

詳細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