升學攻略.幼稚園及小學篇:免費幼園英文程度較低?

免費幼園英文程度較低? 問◢ 我家女兒現於一私校讀PN(學前班),去年替她報考了青 衣商會將軍澳幼稚園,並獲取錄。不過在最近一兩個月,女兒開始更多表達自己,更是常用英文整句去表達,實在令我們感到驚喜。只不過常常聽說免費幼稚園的程度較低,所以我在想應否替女兒轉讀私幼,以免浪費了她已有的語言能力? 答◢ 青衣商會將軍澳幼稚園是參加了幼稚園教育計劃的「免費」幼稚園。參考教育局的質素評核報告,本人給其排名(從A++到A-)為最高的A++,表示該校無論在「管理」與「組織」、「學與教」、「學校文化及給兒童之支援」以至「兒童發展」都表現優良。而該校於2022/23的小一派位中,亦有不少畢業生升讀直資小學如真道書院、播道書院、保良局陸慶濤小學、優才(楊殷有娣)書院小學部,以及私立小學如民生書院、啟思學校等,可見青衣商會將軍澳幼稚園之英文程度,足以考入直資私小。 民生幼園生 85%直升小學部 問◢ 你好,我家兒子偏向文靜,適合一些教學比較傳統的學校。請問九龍禮賢學校幼稚園部和民生書院幼稚園,哪一間有較大機會升上其小學?如不打算直升,在裏面畢業後另考直資或私小也會有優勢嗎? 答◢ 九龍禮賢學校幼稚園部約有80%學生升上其小學,而民生書院幼稚園則有約85%升上其小學,所以民生書院直升小學有優勢。如另考直資或私小,禮賢學校網頁指於2022/23年度有學生升上直資如播道書院、保良局陳守仁小學、香港浸會大學附屬學校王錦輝中小學,私小如九龍塘學校(小學部)、啟基學校等。民生的網頁則沒有公布畢業生所升讀的學校,但相信亦有不少畢業生獲直資私小垂青。 沙田網較大埔網多英中選擇 問◢ 本人家住大埔,大仔現讀K3,請問留在學84網(有20分)升小一,還是搬屋選沙田88網?請問哪一網對日後升中較有優勢? 答◢ 所謂對日後升中較有優勢,你意思是否指日後有更大機會找到英文中學就讀?如是,84網是大埔,英中有4間;88網是沙田,英中有10多間,因此88網比較有優勢。但如果你兒子在88網少過20分,獲心儀小學取錄的機率會比在84網低,這一點你要留意是否值得。 文:趙榮德 作者簡介:前喇沙書院副校長、資深教育工作者 (歡迎查詢幼稚園及升小問題,電郵:[email protected]) (本網發表的作品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 [Happy PaMa 教得樂 第507期]

詳細內容

感講你知:促進學生精神健康的4Rs

教育局於4月推出《4Rs精神健康約章》(下稱《約章》),涵蓋促進學生精神健康的4大要素:休息(Rest)、放鬆(Relaxation)、人際關係(Relationship)和抗逆力(Resilience)。「JUST FEEL 感講」過去6年致力在主流學校系統化推廣情緒教育,很榮幸獲得教育局信任和肯定,成為《約章》的合作伙伴機構。以下我將根據「4Rs」框架,分享我們的實踐經驗,希望與學校和家長集思廣益能實踐「4Rs」的點子。 休息、放鬆:「感受之輪」隨時表達感受 《約章》重視學生的身心健康。有足夠休息,建立健康的生活習慣;適時放鬆,讓學生懂得自我關懷。 除了從源頭減少學業壓力,例如檢視學校測考頻次和形式外,還可以建立接納、關愛、同理心的校園文化。在我們的「夥伴學校」,每間課室都有一個善意溝通工具「感受之輪」。教師每天上課前,都會邀請學生將自己的磁鐵放在代表自己感受的位置,並提醒「感受無分對錯」,培養學生表達感受、需要的習慣。有數學教師在抽問乘數表前,先邀請學生用「感受之輪」分享感受,這小小的舉動讓同學感覺到「老師明白和接納自己的感受」,從而釋放緊張感。教師和家長也可以使用不同的心情記錄工具,並營造安全分享感受的空間,讓學生懂得「先處理心情,再處理事情」。 人際關係:「班級經營日」 重建師生關係 《約章》提到加強同儕、師生、親子關係,提升聯繫感。 幫助學生建立緊密的生生、師生、親子關係,能增加他們對學校和家庭的歸屬感,從而有足夠安全感去分享自身感受和需要。教育局提議每周安排最少一節班本活動課,培養正面的師生關係,這也是JUST FEEL自2018年成立後一直推動「夥伴學校」的項目。我們的「班級經營」課程於成長課、班主任課、德育課等常規課堂中推行,又鼓勵學校在開學或疫情復課日,不馬上上課,先舉行「班級經營日」,幫助學生們與同學和老師重建關係。其中一間學校的復課日,玩過不同的班級經營遊戲、團體活動後,不少同學在便條紙寫上自己的煩惱和負面感受,例如課業壓力、缺乏朋友、親人離世等,教師也能藉此及時了解學生的需要,適時協助。我們鼓勵學校釋出常規課時,恆常推行班級經營活動,使各方持分者明白關係不能只靠課外活動去建立。 抗逆力:成長型思維培育學生 抗逆力是裝備學生適應生活中的壓力和挫折,並以正面態度應對。 教育局的活動參考例子,包括促進學生的「成長心態」。此心態模式由史丹佛大學學者Carol Dweck提出,認為人的能力可透過努力改變,她的研究也發現擁有成長型思維的學生更願意嘗試錯誤,並從挑戰困難中成長和獲得成功。我們為「夥伴學校」提供的「社交情意教育課程」也涵蓋成長型思維,希望學生理解自身的價值,提升自我認知能力。在課程以外,我們也持續賦能教師和家長以成長型思維培育學生,例如在運動會教導落敗同學失敗不是永遠,鼓勵他們向他人學習:「今次的勝敗不代表永遠啊!只要繼續嘗試,你也會有進步!」 教育局長蔡若蓮在立法會大會上指出,截至上月31日,共有340間中小學申請參加約章,佔全香港公營及直資學校的34%,我們為此感到十分鼓舞,希望更多學校和家長與我們一同關注學生的精神健康。 文:楊思毅(「JUST FEEL 感講」共同創辦人暨執行總監) 作者簡介:註冊非牟利機構「JUST FEEL感講」的願景,是轉化學校和家庭的溝通文化,透過支援教育工作者和家長,攜手共創同理心校園和家庭文化,提升孩子的身心靈健康。 (本網發表的作品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 [Happy PaMa 教得樂 第507期]

詳細內容

故事拼盤:歐國盃下的教養經

隨着英國7月舉行大選和2024歐洲國家盃開賽,6月份的英國也熱鬧起來。 以我住的小城為例,街道兩旁近兩周明顯多了政黨宣傳的小牌。不過相映成趣的是,政治宣傳的勢頭比不上英國球迷的熱情:大大小小的酒吧將歐國盃的旗海一字排開,還搭上「歎啤酒睇直播」的宣傳海報,比那些嚴肅的橙底黑字政黨宣傳小牌奪目得多;各大超市乘勢推出零食酒品割價優惠;還有好些人家在門庭或窗前高掛白底紅十字的英格蘭旗,給愛隊竭力打氣! 我是足球門外漢,不過我仍想談足球,因為對初來英國的孩子而言,它擔當着舉足輕重的橋樑角色。 足球是英國中小學體育課的必修課,不論男女。我女兒從沒穿過釘鞋,人生第一對釘鞋就是為上足球課而買。上過第一堂後,女兒苦起臉說足球不好玩,在烈日下跑草地很辛苦。說來也是,從前她在香港念小學,哪有機會認認真真的在真草地學踢波;加上抗疫3年宅在家,再好的體能都走下坡。 人人平等 男女傷健都可落場 辛苦雖辛苦,我看還是值得吧!在球場東跑跑、西跑跑既換來一身熱汗,加速新陳代謝,而且上了一堂「人人平等」的文化課——在英國,足球絕非男孩的專利,女孩也可踢得出色;足球亦不是健全人士的專利,只要有興趣,誰都可以落場。 在英國,便有由盲人、聾人或截肢者等組成的足球隊伍。英格蘭足球總會自2015-16賽季舉辦的The FA Disability Cup,就是專為殘疾運動員設立,旨在提供一個全國舞台,讓他們展示才華,實踐體育的多樣與包容。我又曾在圖書館遇見一本繪本,封面是個架上義肢的單腿男孩,腳旁放了一個足球,就連英國童書世界,都藉着足球宣揚彼此尊重、傷健共融。 將在今年暑假舉行的「夏日親子電影節」,我有幸擔任策展人之一。在甄選電影的過程中,恰巧遇上一齣以「足球」和「移民」為主題的荷蘭電影Lioness。故事講述一名生於南美洲、自小熱愛足球的少女Rosi,隨家人移居荷蘭後所面對的成長挑戰,唯一讓她擺脫孤獨的便是足球。Rosi得新朋友支持下,加入學校的足球隊,惟其天賦招來隊友嫉妒,隨後一場家庭悲劇更讓她放棄足球夢。 Lioness劇照(作者提供) 如此情節,我想起身邊一些移英的青少年,在適應校園生活上碰碰跌跌,不如意的日子天天將信心和勇氣消磨。Rosi曾在故事開始時說過「You fight for your spot, just like in real life」。還好編劇沒讓Rosi自暴自棄,讓她從挫折中長大,並找回內心真正的聲音,重拾志氣。電影最後見證着Rosi躋身荷蘭女子足球隊,相信跟她經歷着移民衝擊的少年人,會很想給Rosi大大的掌聲。 或許足球場未必是你的舞台,但總有一個專屬你的地方,容讓你放聲的對自己說「You'll be shine」,指日可待。 文:CanCanMa 作者簡介:ungoogoo故事館創辦人、香港繪本作者,著有繪本《我不想唱歌》。曾任編劇、編輯及兒童節目說書人。原為跟女兒伴讀,後來體悟繪本的力量,愛上說故事;也因繪本,發現更多生命的寶藏。 (本網發表的作品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 [Happy PaMa 教得樂 第507期]

詳細內容

半職爸爸:假如外星人要寫一份地球報告

第一份報告應該是這樣的: 這裏的人,要接受教育,他們會被困在一個叫做學校的地方,學習做一個好學生。他們要穿上一式一樣的制服,學會服從命令,遵守規矩,接受老師的斥責。他們要學會,無論同意或者不同意,都一定要對老師說:「明白。」學校的地方不大,周圍都是圍牆。學生大部分時間志同道合,有講有笑,當然,根據觀察,學生之間偶然也會出現激烈的打鬥。這些打鬥很快會被學校的教師制止,而且情節嚴重的學生,會被罰一段時間不能和其他學生一起上課。學生每天有固定時間,可以去不算大的操場,活動一下手腳。 祝同學早日畢業 他們會在學校吃飯,每天都可以選擇不同飯菜,但選擇其實十分有限,味道似乎也不太令人滿意。 每個人畢業的時間是不同的。有些人十多年就可以畢業,但是也有人要花二十多年才能完成學業。未畢業的人都會對畢業者送上祝福。有人畢業,也有新學生加入,他們不會受到盛大歡迎,只會迎來一些憐憫或者嘲弄的目光。 學校是一個可怕的場所,每個學生,看上去都面如死灰,了無生氣。那些教師的精神狀態,和他們所教的學生,並無分別。 為何有這麼多監獄? 第二份報告是這樣的: 這裏有很多監獄,被囚的都是犯了錯的人。進入了監獄,他們都要穿上一式一樣的囚衣。他們有的體型和其他人一樣,但更多似乎是因營養不良而發育遲緩的人。他們在監獄會受到文明的對待,每天有自由時間,可以在操場「放風」。其他時間,他們要學習成為正常人。他們犯的錯,每天都有監視者提醒,要他們改過自新。他們知道自己無法反抗,因此多數情况下,無論看守者說什麼,他們都會說:「知道。」他們服滿刑期,就會出獄,其他囚友會為他們慶祝。 每個人都面如死灰 他們會在監獄內嬉戲,但有時會因此被監獄看守者懲罰。他們有時可以看電視和書,但是並不能任意看電視和書籍,因為有些電視節目和書籍內容,並不適合囚犯觀看和閱讀。他們在監獄待得久了,會鬧脾氣,會打架,會流淚,甚至會在監獄自殺。地球的監獄雖然文明,例如規定看守者不能體罰囚犯,可是,囚犯亦有可能因為無法承受被囚的巨大壓力而自尋短見。 監獄是一個可怕的場所,每個囚犯,看上去都面如死灰,了無生氣。那些看守者的精神狀態,和他們所看守的囚犯,並無分別。 學校vs.監獄 這兩份報告最後送到外星人長官手裏: 經驗老到的長官,馬上發現兩名實習生犯了嚴重錯誤:他們把兩個地方搞錯了;第一份報告的「學校」實為監獄,第二份報告的「監獄」實為學校。 文:張帝莊 作者簡介:資深新聞工作者,曾採訪多個「第三世界」國家,卻認為自己的家更值得探索。既是悠閒的寫字人,又是忙碌的爸爸。 (本網發表的作品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 [Happy PaMa 教得樂 第507期]

詳細內容

同理心學堂:孩子自立,父母哭對空巢?

為人父母,花了十數年的光陰養育孩子,陪伴他們成長,見證他們長大成人,實在令人欣慰,但也可以教人失落。看着子女長大的身影漸漸遠走,百般滋味在心頭。進入了「空巢期」的人生階段,父母需要消化各種情緒,適應生活的轉變和迎接人生的新里程。 適應角色與責任轉變 根據「家庭生活周期」的理論,一個家庭會依次經歷5個階段:個人獨立、結婚、生兒育女、子女長大成人、退休和步入晚年(Medalie,1979)。所謂「空巢期」就是在第4個階段、「子女長大成人」期間發生的事。在這個時間,父母會感到失落、哀傷和孤獨。隨着子女長大,一直所建立的親密感與互相依存的關係漸漸消逝,父母難免會感到哀傷和難過。若然父母一直擔任全職照顧者,一直把自己所有情感、精神和人生的意義都寄託在子女之上,當子女長大,不再如昔日般依賴父母,父母不止需要適應角色與責任的轉變,更有可能感到人生意義的落空,一下子失去了生活的方向感。 「空巢期」的出現,其實就是人生展開下半場的序幕。父母可以考慮嘗試以下方法,幫助自己適應生活和心理方面的轉變。 1. 聆聽和抒發內心感受 面對子女長大的事實,大部分父母都會有不同程度的感受。每一種感受,都是自然、正常,不存在對錯。父母可以學習聆聽自己內心的感受,接納和陪伴自己的情緒,向值得信任的親友傾訴。此外,父母也可以整理和回顧子女成長的相片,從緬懷過去與回憶珍貴片段的過程中,讓自己消化內心的感受,並把美好的回憶成為生活下去的力量。 多做有益身心運動 2. 建立平衡和規律的生活 步入中年時期,身體狀態會漸漸變化,更需要留意自己的身心健康。隨着子女長大,父母會有更多的空間和時間。這時候,父母可以善用餘暇,多做有益身心的運動,讓自己保持良好的身心健康。 3. 重尋人生的意義 子女長大後,父母雖然少了角色和責任,但也有機會重新為生命的意義作出定義。在這段時期,父母可以重拾年輕時嚮往過的興趣,實現年少時曾經有過的理想。旅遊、閱讀和進修等活動,往往能夠幫助我們擴闊世界,促進我們對生命的反思。對宗教信仰的探索,也幫助我們開啟對靈性的追尋,使我們內心感到更加滿足和充實。 接納生命有苦有樂 誠然,人生有得也有失。養育孩子會令我們感到快樂,同時也可以帶來失落和悲哀。接納生命有苦有樂,是我們一生學習的功課。家長如能好好為每個人生階段做好心理準備,與他人和自己好好相處,建立平衡的生活方式,自然便可以從失落的感覺,過渡到喜樂和甘甜的時候。 文:葉思雅(香港中華基督教青年會輔導組主管) 作者簡介:香港中華基督教青年會重視個人身心發展,以及健康的親子和家庭關係。青年會致力提倡品德教育、文化承傳、康樂體育等發展,彰顯「非以役人,乃役於人」的服務精神。 (本網發表的作品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 [Happy PaMa 教得樂 第507期]

詳細內容

小學雞媽媽:謀殺案內情

在Netflix點開紀錄片What Jennifer Did,它取材於加拿大2010年發生的謀殺案:越南來的華裔移民家庭被兇徒闖入家中,夫婦遭槍擊後一死一昏迷。報警的24歲女兒,後來以遺屬和目擊者身分在偵訊室講述經過,過程令人心酸。然而,當線索逐一展開,警方竟然發現她就是開門納進兇徒的那人。 從受害者變成被告 影片以偵訊室的錄像為骨幹,顯示Jennifer Pan在2周內共3次錄影中,一次次被迫着抖出更多內情,最後從受害者變成被告。網路討論很多,有人把它套進「女兒的復仇」的戲碼,批評「虎父虎母」從小嚴格訓練和監控女兒,不予以信任和自由選擇的空間,最終咎由自取。有人批評歹毒女兒排除萬難也要跟毒販談戀愛,包括除去攔在路上的父母親,是「走了味的愛情故事」。當事人則一直堅稱無辜,並透過律師表示希望以後有機會公開陳述自己的版本。2015年,她的謀殺罪名成立,被判終身監禁。 一名慣性說謊者 片子述事直白,停留在奇案層面,還因一幅疑用AI調校過的照片惹爭議。但我無意點評,更不欲加入成為網絡判官,只想提出一些片段——早在Jennifer聲淚俱下地謊稱案發經過以前,她已經是一名慣性說謊者了。九年班時,她動手做假成績單來應付父母。高中畢業失敗,她謊稱得到「獎學金」資助上大學,從此偷偷到圖書館找資料,以便在二手教科書抄寫似是而非的筆記,希望瞞過緊盯着自己的父母。「假上學」2年後,她再假說要轉到多倫多大學,攻讀父親心儀的藥劑學系。 謊言堆疊,一個比一個大膽,一個個領她往死巷裏鑽得更深。「我一點也不開心,人人都往前走,我卻好像哪裏也去不到……我是那樣的令人失望……」她在偵訊室裏如此說。 說真話沒想像中可怕 我在想,如果能夠回頭,看到那個拿着成績單驚惶失措的九年班女孩,當爸媽的我們可以怎樣做?如何讓她明白,失敗的意義在於更精準地找到進步的竅門,所以一份成績單真的不算什麼?如何告訴她,說真話沒想像中可怕,父母也是可以安全分享的對象?如果都做到了,能把孩子及時領到安全的地方,遠離那條愈走愈孤單的不歸路嗎? 重點不是我們該怎樣說,而應怎樣做。但願可以。 文:蘇美智 作者簡介:家有兩隻「小學雞」,心願是在人人愁着臉當爸媽的年代,努力做好相信孩子的樂媽媽。作品包括《外傭——住在家中的陌生人》、《壹家傻蛋》、《我們的同志孩子》、《死在香港——流眼淚》(合著)。 (本網發表的作品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 [Happy PaMa 教得樂 第507期]

詳細內容

好去處:淺水灣高級會所 享親子時光 化身機師消防員 寓學習於娛樂

香港家長最捨得花心思、時間和金錢在小朋友身上,設計新穎、空間舒適、活動豐富的高質素親子會所正迎合他們的需要。位於淺水灣的香港高級私人親子會所Kindhood最近正式開幕,除終身及全年會員制度外,暑假期間亦推出夏季會籍優惠,讓小朋友可以趁假期與爸媽在愉悅舒適的環境下,盡情享受親子時光! 夏季會籍優惠 適合短期體驗 Kindhood位於環境優美的淺水灣The Pulse商場,地方寬敞,分成多個不同的區域,當中包括角色扮演區如超巿、茶餐廳、海上漁船及飛行船體驗,更提供機師、水手服等給小朋友穿著,增加投入感。此外,場內亦有閱讀區、大型攀爬波波池區、電影室及用餐區,家長可以一邊悠閒用餐,一邊看着小朋友在不同的遊戲區活動。Kindhood採用會員制度入場,家長可選擇付費成為終身會員或年度會員。為配合不同家長的需要,Kindhood現時推出了夏季會籍優惠,由即日至8月31日,入會價錢由$4500至$8500不等,讓大家可以來個短期的體驗。 會所地方寬敞,亦提供派對策劃、嘉年華等活動。(黃志東攝) 邊玩邊睇靚景:波波池和攀爬架區,可望到淺水灣海灘景色,氣氛絕佳。(黃志東攝) 場內餐廳Kindhood's Brasserie全日供應多款異國料理,亦會定時轉換主題菜式。(黃志東攝) 課程多元化 發展各項才能 除了自由遊戲,Kindhood亦提供多元化課程給會員及非會員參與,如Create and Dream、Little Cheflets和The Groove Factory等。Create and Dream是以角色扮演形式,讓小朋友了解不同主題的知識,如主題是消防員,小朋友便會穿上消防服裝,參與各種與救火有關的小遊戲;Little Cheflets則從探索食材開始,再讓小朋友動手做,發揮烹飪技能;The Groove Factory就是利用運動和舞蹈,讓小朋友建立自信心。暑假期間,Kindhood更推出一至五天的day camp,除了各式各樣的室內活動如烹飪、音樂、角色扮演,亦設有outing環節,導師會帶小朋友到附近海灘或天台活動區作各種探索活動,當中包含很多環保、動物、海洋等知識,做到寓學習於娛樂。 Create and Dream課程中,小朋友在不同主題活動學習日常生活知識,如消防員救火等。(黃志東攝) 場地提供醒目的小機師服裝給小朋友角色扮演!(黃志東攝) 穿上水手服,化身航海員在大海中釣魚吧!(黃志東攝) 場地另設天台花園,小朋友可以在上面踏三輪車,跑跑跳跳呼吸新鮮空氣。(黃志東攝) ■INFO Kindhood 營業時間:上午9:30至晚上7:00 會費:年費會籍$28,000,另加月費$1680起; 永久會籍$46,000,另加月費$1680起; 即日至8月31日夏日會籍$4500起,另加月費$1680起;課程$380起/堂(非會員);日營$880起/一天(非會員) 地址:淺水灣海灘道28號The Pulse 301室(3樓) 查詢:2638 7191 網站︰www.kindhood.hk   文︰顏燕雯 小模特兒:Beryl Lee [Happy PaMa 教得樂 第507期]

詳細內容

親子筆陣.蒲公英教室:勇敢跳出舒適圈 追尋夢想

相信各位讀者在小時候一定寫過一篇名為《我的志願》的作文,大家還記得自己童年的夢想嗎?是教師?醫生?還是太空人?這些夢想有的貼近現實,有的卻天馬行空,但真正實現童年夢想的人寥寥無幾。能否成功實現夢想往往受不同因素影響,其中一個關鍵正是我們是否能勇於跳出舒適圈。 離開舒適圈後往往要面對重重逆境,這時需要學會相信自己,勇於接受挑戰。筆者在經歷會考失敗後,也曾感到挫敗,成為教師彷彿是一個遙遠的夢。為了達成夢想,筆者走過一段崎嶇不平的路,花上逾十年進修,從合約教師逐步成為正式教師、主任及校長。在繁忙的工作中兼顧讀書,為着這個目標,硬着頭皮去應對各樣挑戰,那段時間確實苦不堪言。古今中外,不少成功人士在成功路上亦曾經歷重重困難,例如美國前總統羅斯福,儘管他因為患病而下肢癱瘓,但卻能努力克服自身障礙,面對美國經濟不景和第二次世界大戰,他亦能好好帶領美國,成為美國史上唯一連任超過兩屆的總統。唯有相信自己,努力跨過難關,才可步向成功。 堅持初衷 不輕言放棄 此外,在面對困難時亦要懂得堅持。筆者曾是校內體育教師,帶領學校手球隊。記得手球隊初成立時,隊員人數眾多。也許是因為訓練過於頻繁及辛苦,不少隊員陸續退出,只有一些學生依舊保持熱愛手球的初心和興趣,砥礪前行,繼續堅持訓練,最終更成功勇奪全港手球比賽冠軍。古語有云:「不經一番寒徹骨,怎得梅花撲鼻香?」實現夢想需要付出大量時間和精力,途中定必困難重重,若輕言放棄,夢想便觸手不及。唯有堅持初衷,遇到挫折也不放棄,努力地向着標竿直跑,才能走到終點。 肯定子女努力 不過分保護 當子女想追逐夢想時,家長也許會感到擔心,擔心他們在成長路上受傷,寧願為他們安排一切,希望他們走在一條康莊大道上。然而,過分保護小孩,讓他們無法經歷風浪,卻會使他們不能真正成長。作為父母,我們在孩提時也同樣有個夢。我們應學會尊重子女的想法,放手讓他們探索自己的喜好,讓他們多作嘗試,尋求自己的夢想。過程中,若他們跌倒,讓他們學會自己爬起來;若他們遇到困難,多加鼓勵及多肯定他們的努力;若他們受到挫折,多傾聽他們的需要及多作安慰,讓他們知道自己在追夢的路上並不孤單。 「停泊在港口的船是最安全的,但那不是造船的目的。」父母永遠都是孩子的避風港,也是他們最強的後盾,但亦要適時放手,鼓勵子女追尋自己的夢想,給予支持,讓他們鼓起勇氣離開港口,揚帆起航,探索世界。 文:黃偉立(通德學校校長) 作者簡介:自小古靈精怪,好動多言,現為一校之長,化名「蒲公英」,希望分享不一樣的教育方式,將愛的種子散播開去。 (本網發表的作品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 [Happy PaMa 教得樂 第507期]

詳細內容

教大GPS:語文教學與評估的不同

教師在教學與評估中擔當的角色有所不同,兩者不應混淆。簡而言之,教學目的是為小朋友提供協助,尤其是學習起步階段的學童,讓他們有機會做到期望的表現;評估則旨在衡量小朋友的能力,教師不應提供協助,否則就難以知道小朋友的學習效果,分辨不到相關表現是如實反映小朋友自己的能力,還是只賴以教師的幫助。 圖畫vs.字形 舉個例子,小朋友在課堂上認讀詞語「彩虹」。字卡上,除了字形「彩虹」,應否加上彩虹的圖畫呢?如果教師目的是「教學」,圖畫可提示小朋友字形所指的意思,從而促進學習;然而,倘若目的是「評估」,就算小朋友看到字卡後能讀出「彩虹」,教師也未能確定小朋友是認出字形而讀出該詞語,還是純粹靠看圖畫而說出來。是故,教師評估小朋友認讀生詞的能力,應採用沒有圖畫的字卡。 詞語vs.單字 同理,假若教師旨在教單字「虹」,單獨一個「虹」字不容易解釋其意思,因此一般會配合詞語,如「『彩虹』的『虹』」,甚至配合課文如「天上掛着彩虹」,讓小朋友可以想像情境同時學習。不過,如果目的是評估,教師就不能以詞語「彩虹」作提示,不然,小朋友只要認出「彩」字,就很容易猜出後面的是「彩虹」的「虹」字;教師更不應該用課文來評估,否則小朋友只要能認讀課文中開首的字,「天」、「上」、「掛」等,就能讀出整句句子。然而,如果讓小朋友反過來從右到左認讀「虹」、「彩」、「着」等字,就會念不出來。有時,小朋友只是憑着課文內容的整體記憶,表現得彷彿認識課文中各個生字。 提示vs.沉默 當小朋友看到字形但不能讀出時,教師應給予什麼口頭提示?如果是教學,教師可提出各樣設想,以啟發小朋友思考,例如:「陳虹老師的名字中也有這個字。」然而,評估時教師則不應提示,而只能說:「努力吧,試試看!」 群體vs.單獨 教師應採取全班還是個別模式來教學或評估?教學時,教師可以在課室中推行全班活動,讓小朋友彼此學習、互相啟迪。至於評估,則適合個別小朋友單獨進行,否則,小朋友可能只是跟着別人念而已。 教師角色:「教學」漸變成「評估」 到此,讀者大抵能分辨教學與評估的不同。教學其實是一個過程,教師提供的輔助應該隨着小朋友的進步逐漸減少,最後期望小朋友毋須協助下仍做到要求,即所謂「鷹架」(scaffolding)。換言之,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的角色,會由本文所指的「教學」漸漸轉換成「評估」。 文:林浩昌(香港教育大學幼兒教育學系助理教授) 作者簡介:由香港教育大學教育及人類發展學院的學者輪流執筆,分享對教育研究、政策和議題的所見所感。www.facebook.com/FEHD.EdUHK (本網發表的作品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 [Happy PaMa 教得樂 第507期]

詳細內容

看得起遊戲:在醫院玩遊戲

我們相信,小朋友病了也要玩遊戲,所以,我們早在1994年於本地開展醫院遊戲服務;惟多年來一直靠善心組織支持,才能在未納入港府醫療體系的情况下,持續為病童服務。芸芸的善款來源中,包括香港賽馬會慈善信託基金,捐助支持2019年2月至2024年7月為期5年半的「賽馬會智樂遊藝樂童行」計劃。 計劃下支持推行醫院遊戲服務的本地公立醫院橫跨3個聯網,計有九龍中的香港兒童醫院、九龍東的將軍澳醫院及新界東的威爾斯親王醫院;不可不提的是,全靠賽馬會的資助,才能於2018年12月開始分階段啟用的香港兒童醫院帶來醫院遊戲服務,讓更多患上嚴重、複雜、不常見及需要跨專科治理的病童,在漫長的抗病歷程中,不論身心和情緒,都能獲得全面和悉心的關顧。 細數走過的5年,歷經世紀疫症的網上新猷外,我們也擴展服務的病類至25種/科,其中的內分泌科、風濕科、放射科、麻醉及全期手術醫學科,更是醫院遊戲師首度涉獵的範疇,對於配合醫護治療和滿足病童需要的各種醫院遊戲介入方案,都是一個全新的領域。 可幸在過去多年的經驗累積下,一眾醫院遊戲師已了解與醫護人員組成伙伴團隊的必要和重要,因而早早籌劃會議,建立完善的評估及轉介流程,務求分工合作,各司其職。醫護人員專責醫療及身體機能上的治療及護理,醫院遊戲師則帶領病童在心理及認知層面好好準備,理解患病因由及治病歷程外,並從中培養抗逆力及創造正面的應對方案。 逾5萬人次病童受惠 「病咗都要玩」 這個行之有效的合作模式5年來令53,550人次的病童受惠,超過九成受惠者表示滿意;認為病童在治療過程中表現合作的醫護人員同樣超過九成,由此可見,醫院遊戲為病童和醫護帶來雙贏,發揮的效用令人振奮鼓舞。 除了醫療上的支援,病童也是小朋友,同樣需要玩遊戲,更因為受限於患病狀况和醫療需要,生活體驗大大減少。「賽馬會智樂遊藝樂同行」計劃因而引入遊戲及藝術元素,真正實現「病咗都要玩」。醫院遊師在病榻旁與病童玩遊戲外,更會舉行形形色色的手工和藝術體驗工作坊,讓病童重拾常規的活動趣味。 醫院遊戲師在病房向病童講解磁力共振程序。(作者提供) 遊戲回應了病童的本能需要,也可改變病房環境,令氣氛更趨兒童友善,玩的種類包括音樂遊戲,具備音樂造詣的醫護人員當然被邀一起參與表演,與眾同樂。精彩演出隨後更被上載至網上平台,讓病童隨時重溫細味。 患病無法選擇,但如何面對疾病,如何演繹抗病歷程,卻是一道開放題。這5年的一幕一幕,就是病童獲享遊戲良藥的最佳見證。 文:江小萍 (智樂兒童遊樂協會醫院遊戲服務總監 ) 作者簡介:智樂兒童遊樂協會成立於1987年,多年來肩負起推動兒童遊戲的使命,期望建立一個尊重、保護、實踐遊戲權利的社會,讓孩子樂享童年。 (本網發表的作品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 [Happy PaMa 教得樂 第507期]

詳細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