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理心學堂:靜觀如何幫助家長教養?

育兒技巧是現代家長的必修科,透過講座分享及書本知識不斷學習,可是家長都表示知易行難。孩子的成長,不停地挑戰我們的觀念,我們以為「好」的事,有時會做不到,有時是事後才知道自己的方法是否適合孩子。 我在女兒出生後,便有更深的體會。長時間面對着小人兒,在無止境的照顧工作中,曾學習的技巧有時都拋諸腦後了。特別是當孩子在不合適的時候做了不合適的事情,就算不是錯事,也會令我內心湧起無名怒火,在那種時候,就什麼技巧都用不着了。 從技巧到實踐,靜觀是我的一道橋樑。 ◆對行為不批判 與其說靜觀是一種練習,我會形容為一套需要多練習的日常心態,當中「不批判」是其中一個要點。我們自幼都被教導什麼是「好」與「不好」,教小朋友就要多欣賞他們的「好」和糾正那些「不好」的。可是當你仔細看看每一個「不好」的行為,如果懂得解讀,其實孩子都在表達他們的需要,太心急要糾正孩子,反而錯失了解他們的機會。例如2至3歲的幼兒什麼都說「不」,是他們正在練習掌控身邊環境與建立自我意識;而年紀較大的孩子說謊,則可能是因為安全感不足,或未學懂承擔後果。家長如果太早下判斷,就算運用了不同的育兒技巧,也不能有效長遠地改善孩子的行為。 ◆對情緒不批判 除了放下對行為的批判,我也在學習放下對情緒的批判。我在成長中也一直認為發怒是不好的,只要時常心平氣和就好了,卻從來沒有人教導我如何接納和面對憤怒。當我不停地壓抑情緒,若壓不下去時,不但會發怒,過後還會換來對自己的批評。放下對自己感受的批判,才能看清自己所經驗的真相與需要,從而有空間了解孩子的感受。 ◆接納 不論成年或兒童,發脾氣同樣是我們內心需要的一種表達,靜觀正正可以幫助我們了解自己情緒背後的需要。透過靜觀,我了解到自己的怒氣有部分來自孩子長時間黏着自己的壓迫感。為了回應我對個人空間的需要,我會盡量安排一些時間讓自己出外走走,甚至試過對孩子表達我需要一點安靜的時間,請他自己玩一會兒。當學懂在當下接納自己的感受,接納孩子的感受與行為的能力亦會相應提升。 ◆放開對「最好」的堅持 如果你學習靜觀為的是做得更好,那靜觀就會成為一種壓力,甚至感到自己愈努力愈無力。當孩子有一些成長狀况,例如發展障礙、特別學習需要,或需要長期跟進的疾病,就更容易令自己跌入追求「最好」的陷阱。照顧孩子的過程中,我常常提醒自己,別人的「最好」未必是自己的最好。不論是治療方法、教導方式、興趣班的選擇等,只要是當刻最合適的決定便可以了。就算結果未如理想,應先好好梳理內心感受,再去面對新的狀况,做下一刻最合適的決定。批評自己沒有做到最好,不單對事情沒有幫助,內心的自責等感受亦很容易影響下一個決定。 作為父母的我們都在不斷成長中,可是現代的資訊與意見實在太多,有時會有被資訊淹沒的感覺。靜觀有助尋找內心的平穩,了解自己與孩子的需要,用心與有意識地作出回應。靜觀並不限於正式的呼吸練習,只要是練習上述心態,放下批判,並專注於當下的經驗,不論是藝術、寫日記、煮食或與小朋友互動也可以成為你的練習場地。 文:余欣泉(香港中華基督教青年會輔導組 臨牀心理學家) 作者簡介:香港中華基督教青年會重視個人身心發展,以及健康的親子和家庭關係。青年會致力提倡品德教育、文化承傳、康樂體育等發展,彰顯「非以役人,乃役於人」的服務精神。 (本網發表的作品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 [Happy PaMa 教得樂 第454期]

詳細內容

潮媽寶典:那些和媽媽如影隨形的人和事

謝茵在12歲開啟她的舞蹈生涯,曾任香港舞蹈團的首席舞蹈員和助理藝術總監,現在是一名自由編舞家和兩孩之母。從幕前到幕後,舞蹈是謝茵認識世界的一扇窗,舞蹈教會了她腳下的每一步都要好好體會、細心踏出,跳舞如是,人生如是…… 謝茵(左)在《如影》排練現場。(作者提供) 「生孩要趁早,不會吃虧的」 與許多舞者不一樣,謝茵在她舞蹈生涯的巔峰狀態時選擇結婚生子,這和她的童年經歷有關。「我4歲就決定要生小孩了!有一次大人讓我抱着剛出生的小表妹,她突然大哭,我很自然地把手指放進她嘴裏讓她吮吸,她就漸漸停止了哭鬧。」這份全然的信任讓小小的謝茵覺得妙不可言。 成為母親後的謝茵感慨:「經歷過懷孕、生產、哺乳及養育,在一次次的磨練間,看到身體不一樣的變化。而小生命在你手中長大,用自己的生命滋養孩子,他們的身體也慢慢長大,就像重看一次自己是怎樣長大的,是多麼的自然!」為人母後的她亦有更豐富的情感,讓她更懂表達自己,啟發更多靈感去編舞。作為過來人,她常常打趣地勸年輕的女舞者:「生孩要趁早,不會吃虧的。或許身體質素會下降,但思想會昇華。」 「做自己」和「做媽媽」的拉扯 3年前,謝茵是《如花。如水。如母》的藝行研究員,聆聽了20多名媽媽的故事。在她們娓娓道來自己故事的3個多小時裏,謝茵感受到了她們的軟弱和堅持,所有媽媽都是從小女孩蛻變成為媽媽的。從日常瑣碎事的細節中,總能見到她們在「做自己」和「做媽媽」之間拉扯着。這亦讓謝茵回望自己的過去,並創作出舞劇《如影》,從最平凡的日常中取題,呈現女性的身體印記、人生歷程和冷暖悲喜。 在劇場裏,一卷紅繩貫穿全場。它像臍帶,代表孩子與媽媽之間的血緣,是生命最初的聯繫;它像橋樑,引領舞者找回故鄉的路,喚起童年回憶;它像血,代表媽媽身體曾經承載的傷痛與苦難。它既是奮力掙扎但無法掙脫的束縛,亦是母親對孩子一輩子的愛、承諾與責任……以上種種都是和媽媽如影隨形的東西,謝茵的初心就是講述4名分別20、30、40歲的女人,如何一步步走來,觀眾從她們的故事中,或多或少能找到自己的影子。 多年前,張艾嘉、劉若英和李心潔曾唱過一首歌《20 30 40》,當中有一句歌詞讓筆者印象深刻──「女人若是想要活得精彩,自己要明白,這是一個需要主動,幸福自己找的時代。」過往回憶的如影,此刻的身體隨形,那麼媽媽的未來便在自己手中。 《夜媽媽 心裡話》以好歌伴聽眾度過繁忙夜,「潮媽寶典」環節每周一晚與潮媽對話,走進她們的內心世界,鼓勵女性活出精彩人生。節目逢周一至四晚上10至11時於港台普通話台(AM 621/FM 100.9跑馬地、銅鑼灣、灣仔、屯門北/ FM 103.3將軍澳、天水圍)播出。ptc.rthk.hk 文:黄梓瑜 作者簡介:香港電台普通話台《夜媽媽 心裡話》主持,訪問老手,潮媽新手。陪伴寶寶成長,同時注重自身發展,希望透過聲音為媽媽們帶來力量,一同成為更好的自己和媽媽。 (本網發表的作品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 [Happy PaMa 教得樂 第454期]

詳細內容

好去處:飛天黃鴨現身昂坪360 坐纜車浸浴好「duck」戚

引起全城打卡熱潮的黃色巨型橡皮鴨只逗留香港短短的日子,大家又怎捨得輕易放它走?為感謝大小朋友愛護,鴨鴨一飛冲天來到昂坪巿集,繼續陪大家影靚相!   由荷蘭藝術家霍夫曼(Florentijn Hofman)創作的巨型橡皮鴨,於維港海濱與大家打招呼後,很快便告別了。大家可轉場到昂坪360,跟飛天黃鴨見面! 在「橡皮鴨二重暢」遊昂坪360活動中,兩隻橡皮鴨會變成纜車,並以「飛天橡皮鴨」形式出現。原來這是一輛不載客纜車,專供大家遠距離觀賞和拍照。如果想坐橡皮鴨主題纜車,一樣「duck」(得)!兩架「泡泡浴主題纜車」已準備就緒,車身玻璃窗除貼有鴨仔圖案,裏面更以磁磚浴室為設計主題,非常可愛!主題纜車是讓排隊候車的遊客隨機上車,每個人都有機會成為座上客,若幸運坐上一定要瘋狂影靚相呢! 「泡泡浴」——「泡泡浴主題纜車」裏面設計成浴室模樣,坐進去儼如與鴨仔一同浸浴。(朱安妮攝) 車身搶眼——「飛天橡皮鴨」纜車為不載客纜車,車身是巨型搶眼黃鴨,展示日期至6月25日,要跟它say hello便要把握機會。(朱安妮攝) (朱安妮攝) (朱安妮攝) (朱安妮攝) 至於來到昂坪市集圓形廣場,驚喜更加接踵而至,大家老遠便會看到繪本風格的大型浴室,包括載滿小鴨的「巨型透明浴缸」、巨型牙刷和沐浴露等,感覺猶如打開了一本巨型童書,歡迎大家隨便打卡!此外巿集商店逢周六日更有室內夢幻浴室場景,大家可以歎住冷氣舒舒服服與鴨仔「交流」,過一個愉快周末。 巨型浴缸——大小朋友見到都興奮的「巨型透明浴缸」約有2米高,裏面全是鴨仔和透明膠波,令人想跳進去暢「游」一番。(朱安妮攝) 夢幻浴室——市集商店內設有逢周六日開放的夢幻浴室場景,這裏亦有多隻鴨仔等候大家。(朱安妮攝) 童趣洗衣店——除了鴨仔,場景另一邊則以洗衣店作主題,同樣充滿童趣。(朱安妮攝) (朱安妮攝) ■INFO 「橡皮鴨二重暢」遊昂坪360 日期:即日至9月3日 時間:上午10:00至晚上6:00 地點:昂坪市集 網址:bit.ly/43KKTyO   文︰顏燕雯 模特兒:粒粒 & mom [Happy PaMa 教得樂 第454期]

詳細內容

活動推介:創作標語 集氣支持護老者

(機構提供) 小朋友們,可有留意,社區其實有一班默默付出的護老者,他們背負着一定的壓力。 香港家庭福利會推出全港護老者標語創作比賽,希望喚起大眾對護老者的關注,關心和了解他們的需要,並提供適切的支援。比賽設有冠、亞、季軍一名,得獎者將獲得獎金及獎狀,大家一起來支持身邊的護老者,為他們集氣吧! ■「護老.互撐 」護老者標語創作比賽 截止日期及時間:7月30日下午5:00 對象:不限年齡 網址:bit.ly/3N0pRp6 整理:陳真紀 [Happy PaMa 教得樂 第454期]

詳細內容

親子筆陣.特教樂與路:最基本的態度 最必須的心態

早前學校收到香港教育大學的邀請信,希望學校能參與一個體驗計劃,目的是為就讀的4名大學生提供一個實習機會,讓她們能親身體驗特殊教育的工作,實習期是3星期;我毫不猶豫,決定參加。 大學生實習 不計回報 過往在曾工作的學校,接待大學或大專院校的探訪,完全是舉手之勞,因為學校的運作很成熟,無論在課程教學、學生發展、復康照顧等範疇,都會有很多經驗分享;而在這間創校接近兩年的新學校,到底我能夠為這幾名大學生帶來什麼啟發?對教育工作有何反思? 於是,我邀請了兩名有經驗的教師幫忙設計這3星期的安排,並提出最基本的方向:期望能讓這幾名大學生除了體驗特殊學校的運作外,還要讓她們了解有特殊學習需要的學生雖有障礙,但絕無局限;而且在任何一個教學空間都有機會遇上。 我們把內容修訂了好幾遍,大家都代入了這班實習學生的角度來設想——假設是我,我最期待看到什麼?3星期的光景最想經歷什麼事情? 3星期的實習過程,除了跟有經驗的教師一起學習,還會學習準備教學活動,也會參與學校的流程工作、外出活動等,我特意安排下午的時段,讓有經驗的教師跟她們舉辦講座或分享,內容涵蓋學校介紹、運作需要、學生學習、特殊教育需要學生的學習難點等。 最後的一次講座讓我有機會跟她們做分享,我才發現原來這班大學生參加的實習計劃,純是她們自願參與,不會計算成績或出席。我有點驚訝,在這講求功利的社會下,大多數人傾向計算回報,談利害,但竟然有這群為「好奇」、為將來當教師工作做準備的大學生來參加,我當下大大讚賞她們,也同時感恩業界能有這群有心的準生力軍,教育工作路上豈會孤單? 3個星期轉眼結束了,實習學生跟我的分享: 「來這裏短短3星期,讓我們打破了對特教學生的固有想法,希望有更多機會回去學校再學習。」 「我其中一個目標是反思自己在特殊教育的角色,這3星期讓我重新反思特殊教育的意義。」 「很難得參與學校每一個培訓及活動,希望有機會再來學校協助學生參與活動。」 「我們感受到學校對教育的熱誠及對學生的關愛,讓我有更多的反思。」 虛心發問 主動協助 這4名實習生的回饋讓我更肯定,教育不應只單靠一小眾人,而是如何讓更多人有機會了解特教學生,才能改變社會人士的看法,更加明白到給予機會的重要。 我校教師跟我分享,這幾名實習生很好學,不明白就會問;她們樂意協助學生參與活動,主動提出協助,毫不計較;而且她們很接納學生不同的個性。 還記得我跟這班實習學生分享的一段說話:我校沒有什麼嶄新計劃或項目給妳們作介紹或展示,也沒有什麼高端科技給妳們觀看,但我希望給妳們看到最真實的教學氛圍,每個教職員用心對待學生學習及照顧學生的工作,一點一滴的注入孩子的生命裏,期望讓妳們明白,這是當教育工作最基本的態度,最必須的心態。 薪火得以相傳,全賴點燃火柴的人所守持着的態度。 文:譚蘊華(東華三院包玉星學校校長) 作者簡介:從事特殊教育工作逾廿載,深信特教孩子一樣各有潛質,盼藉特教生涯的經歷,宣揚「有教無類,尊重多元」的精神。 (本網發表的作品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 [Happy PaMa 教得樂 第454期]

詳細內容

親子「樂遊遊」:做足功課 暑假玩餐飽 帶豆丁去旅行 出發前必讀!

經歷3年疫情,世界各地出入境限制漸漸回復正常,很多父母正期待着復常後的第一個暑假帶小朋友去旅行。這個夏天或許正是新手父母與豆丁的第一次家庭旅行,想玩得開心又放心,最佳準備方法當然要事前做足功課,從前人經驗或專家意見中偷師,好好為孩子策劃一個難忘之旅。 做足準備——父母想一家大小旅行開開心心,出發前一定要做足資料蒐集和準備。(設計圖片,模特兒跟文中提及個案無關,資料圖片) 經驗分享篇: (一)升學專家:帶備應急物品 小心酒店危機處處 升學專家蘇廸希(蘇sir)育有3歲半女兒Bella,他們在今個農曆年假期已展開了第一次家庭旅行,一家三口與外傭一同飛到泰國曼谷度假。蘇sir指由於女兒年紀小,兼第一次坐飛機,怕她不適應,所以事前做了很多準備,「對幼兒來說,飛機起飛那一刻的速度和離心力,都幾嚇人!所以在出發前,我已跟她講解了乘搭飛機的程序,又給她看一些飛機飛行的影片,甚至跟她解釋何謂旅行,所以到機場時,她一直都很興奮,並沒有緊張和焦慮」。 慎防絆倒熱水壺 碰撞枱角 為了讓旅程更舒服,蘇sir除了選擇帶同外傭一同前往,更為一行4人預訂好商務客位,不過旅程完結後,他發現其實沒此需要。「因為女兒真的太小了,她不願意自己坐,她就是要黏着我,無論起飛降落,我就是用幼兒安全帶與她坐在一起,她自己的座位便空出來了。」他又指在旅行時,不要一切都「想當然」,「小朋友必需品固然要齊備,別想着有什麼不用帶,因為有總好過無,例如應急物品,你以為在外地買一塊膠布很容易嗎?你有可能找不到藥房,帶着小朋友四出找應急物也就難上加難。此外,很多人去旅行都會放低戒備,但酒店露台、泳池、裝滿水的浴缸,對小朋友來說都可能是危機;如房間內熱水壺的電線一般很短,小朋友在房內走來走去,不小心碰到電線便會被熱水燙到,所以家長時刻都要留神;櫃角、玻璃枱角也可能很尖銳,帶備一些防撞膠也可暫時保護」。 黏着爸爸——蘇sir本以為預訂商務客位會令旅途舒適一點,怎料Bella全程黏着爸爸,白白浪費了一個機位。(受訪者提供) 帶子女出門 預了無me time 至於帶外傭同行,是因為他想跟太太來點me time,「例如在曼谷,兩公婆當然想去按摩,不要以為可以帶小朋友一起去,由得他/她坐在一旁等你,實際上那是不可能的事,因為她(女兒)太小了,一定會在旁騷擾你。如果沒有安排好人手照顧孩子,整趟旅程就只會更辛苦」。當然並非人人都有外傭在旅途中幫忙,蘇sir提醒家長,旅行前必須給自己心理準備,要考慮清楚夫婦想享受二人世界,抑或是想帶小朋友去見識、訓練其獨立能力?「兩個人去旅行和一家人去旅行是兩回事,加上小朋友是初次出門的話,做爸媽的要預計這一定會是一趟很疲累的旅程,身心都要有準備。」有了第一次經驗,復活節時他們選擇一家三口到日本旅遊,那次已毋須外傭陪伴,感覺也比第一次輕鬆得多。他亦建議家長外遊前必定要做足功課,如計劃好想去的餐廳、景點,因為有些地方必須預約才能進入,及早準備好 ,一切便會更順利。 初見小鹿——蘇sir(右)一家三口剛於復活節到日本旅遊,女兒Bella首次看小鹿,非常興奮。(受訪者提供) (二)旅遊達人:買定旅保玩得安心 旅遊達人梁芷珮(Christy,圖d左二)經常帶子女一同外遊拍攝旅遊節目,因為在外地的日子較長,所以她選擇購買以年度計算的家庭旅遊保險,亦建議大家即使去短程旅行也一定要購買保險,「最基本的計劃都應該包括在外地求醫、遺失財物等保障,買個保障也令旅程較為安心」。Christy慶幸子女在外地並沒試過大病,最嚴重一次是享受郵輪假期時,大兒子玩攀石時拉傷了筋,也幸好郵輪上有駐場醫生和護士,很快便可解決問題,也可憑醫生開的診斷證明回港索償保險金。「二仔Duncan也試過在英國患上輕微感冒,當時我在街上找免預約的診所,因為很多時候外國的醫療服務也須預約,宜找一些walk-in clinic看醫生。」 圖d(受訪者提供) 經常遊歷世界不同地方,也住過很多民宿和酒店,Christy必然了解酒店會為客人提供哪些用品,不知她帶小朋友外遊的行李check list是否也以簡便為主?「其實只要你去的是旅遊熱點,無論是歐洲、意大利、法國、希臘或葡萄牙,在機場、酒店附近必會有超市、商店,日用品基本上也可購買得到,忘記帶些什麼也不用怕;相反,若是去較偏僻的地方、第三世界國家等,就必定帶齊大大小小必需品才最穩陣。 住環保酒店 須自備拖鞋牙刷 此外,現時很多地方也十分注重環保,並非每間酒店或民宿都會提供拖鞋、牙刷、牙膏等,他們會建議客人自備,如真的有需要,也可嘗試到櫃台查詢。」 健康篇: 兒科醫生:預2至3日「平安藥」足夠 做父母最擔心子女在外地「頭暈身㷫」,到底要帶什麼藥物傍身?出發前又是否要先吃維他命或接種疫苗來減低染病風險? 少吃生冷食物 避免腸胃炎 香港中文大學醫院兒科專科醫生韓錦倫指,除了政府建議接種、針對COVID-19(2019冠狀病毒)的疫苗及季節性流感疫苗,其他如輪狀病毒疫苗、乙型肝炎疫苗等,本地兒童大都已完成接種,只是一般感冒並無正式「預防藥」或「預防針」,「即使吃10種維他命,也不能防止感冒發生,反而注意旅行期間避免進食生冷食物,有助減少患上腸胃炎的風險」。 韓錦倫(受訪者提供) 很多家長希望帶同一些「平安藥」出門,韓錦倫指家長切勿自行購買成藥,一定要按醫生指示服用,「有些家長會想請醫生多開幾天藥『看門口』,但其實一般2至3日分量已經足夠,因過量誤服會有危險」。 1.退燒藥 目的減身體不適 「小朋友發燒時家長一定很徬徨,多會給子女吃退燒藥,但(家長)要明白發燒是身體的自我保護機制,有時候可能會持續數天,用藥的目的是希望令小朋友身體感到舒服一些,消炎退燒藥、止痛藥亦有助減輕發炎導致的不適或高燒。而一般退燒藥要吸收半小時後才會發揮藥力,亦不會長時間殘留在身體裏,所以有需要時可按指示持續服用,盲目過量使用可引致肝臟受損。」韓錦倫認為當小朋友發高燒時,可每數分鐘用溫水替他們抹身一次,目的是擴張皮膚毛孔,隨着溫水的蒸發帶走身體的熱氣;同時不要給孩子穿太多衣服,並保持空氣流通。「若有持續高燒(40℃以上)便不要等,一定要在當地求醫。」 2.傷風感冒藥 配合休息多喝水 由感冒病毒引起的流鼻水、咳嗽,可以服用傷風感冒藥減輕症狀,家長也不要怕小朋友吃了藥昏昏欲腄,「其實染了感冒,身體必會感到疲累,與是否吃了藥沒有太大關係,只是要提醒大家不要繼續玩,要多休息、多喝水」。 3.止屙止嘔藥 必要時才服用 「屙嘔原因多為病毒感染,屙嘔亦是把污物排出體外的最快方法,較輕微的屙嘔對病人身體其實沒有大害,若真的趕着上飛機,使用小量止屙、止嘔藥也無不可。」 簽證篇: 網上預辦手續 過關更輕鬆 經過3年疫情,大部分國家已回復疫情前的入境措施,例如到台灣旅遊,香港出生、持特區護照人士與以往一樣可以辦理落地簽證,不過為節省入境時間,建議大家可以先在網上預辦港澳居民網路申請臨時停留許可(網簽)(bit.ly/3WRYems),費用全免。 善用網絡——出發前應了解不同國家的簽證要求。現時不少旅遊網站亦會教大家如何填寫簽證,家長可以善用網絡獲取資訊。(資料圖片) 去日本攞定QR code 至於港人熱門旅遊勝地日本則新增了「Visit Japan Web」,大家可以自由選擇以紙本形式填寫入境表格及海關申報表,或是出發前登入「Visit Japan Web」網址(www.vjw.digital.go.jp)辦理入境手續。「Visit Japan Web」使用方法簡單,用電郵註冊帳號後,便可上載護照、填寫日本逗留期間的地址與電話等資料,家長更可用同一帳號填寫小朋友(同行家人)資料。填妥後會收到入境及海關申報的QR code各一個,建議先截圖,於日本入境時顯示給相關工作人員查閱。 記者曾於上月入境東京,亦預先填寫「Visit Japan Web」。入境時,記者與未成年子女一同排隊,只要向工作人員分別顯示自己及小朋友已截圖的QR code,不用2分鐘便完成入境手續。 想知不同國家的簽證要求,可經香港入境事務處或各國的旅遊局網頁查詢。 香港特別行政區護照免簽證或落地簽證查詢網址:bit.ly/3quS9QO 文︰顏燕雯 [Happy PaMa 教得樂 第454期]

詳細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