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樂天地:不要忽視成功小朋友背後的壓力

擁有一位冠軍或第一名的小朋友可能是很多家長夢寐以求的事,就算不是刻意強求催谷,但是自己的小朋友能夠在某一方面出類拔萃,心裡或多或少都有些沾沾自喜深感欣慰的感覺。不過這些望子成龍的風氣和外界輿論下,今這些鶴立雞群的小朋友背負著千斤的壓力。 職業選手亦不幸免 正所謂「你有壓力,我有壓力」,成績不好的當然有壓力,但其實成績好亦背負不少壓力,就連職業網球選手也不例外,以最近最炙手可熱的日本女子球手大阪直美為例,她由2018年季尾開始可謂風頭一時無兩,連奪美國網球公開賽和澳洲網球公開賽兩大滿貫冠軍,在球場上所嚮披靡,更豪言挑戰連奪四大滿貫的壯舉,但是可惜事與願違,她先跟教練鬧翻,近期最近兩次的大滿貫比賽更早早出局,在剛過去的溫布頓賽事於第一圈出局後,在記者會上面對著記者的提問落敗感想時,為忍住落淚而要求提早離席,心理上完全未能夠接受自己由高峰跌落低谷的現實。 勝負前後的心理轉變 我亦曾接觸過一些小朋友,在得到冠軍之後,在往後的賽場上打波風格完全截然不同,心情明顯比得獎前複雜,以前只管盡心盡力將每一球打回對面,但當成為了冠軍之後,“不想輸”或“好想再贏”的心態逐漸浮現。可能對很多人來說,能夠打到入決賽就已經十分高興,但是對一個冠軍來說,總會背負著一份非衛冕冠軍不可的壓力。 保持初心 爭取真.勝利 很多人口邊常常掛著「勝敗乃兵家常事」,但是心裡卻有著「成王敗寇」的心態,試問又有誰能在比賽中不受勝負所牽引,更何況背負著任何冠軍之名再去上場比賽,身份不同的而且確會比平時百上加斤,引導者例如教練或家長應要為成功的小朋友作出心理調整,表揚他們的努力之餘亦不忘反思,強調保持初心的重要性,不要讓勝利衝昏了頭腦,以過程為本不要盲目追求獎項榮譽,保持正確價值觀,抓緊正確的理念,加多一份對對手的專重和欣賞,就如我一如既往的理念一樣無論輸或贏,總會在過程中贏得寶貴的經驗,能做到「勝不驕,敗不餒」的正確態度,爭取每場比賽都獲得真勝利。

詳細內容

言傳身教:孩子能自己閱讀了

培養孩子閱讀最終的目標,當然是希望他們能夠獨立地閱讀。由最初用設計豐富、色彩繽紛的圖書開始吸引孩子,然後再用有趣的故事情節、內容,進一步引起閱讀的興趣,最後一步一步的令他們能夠獨立閱讀。 當孩子開始能夠辨認文字的時候,我們就可以運用一些專門培養閱讀能力的書籍。這些書籍的特質是有重複的句式,句子中的詞匯會不斷在同一本書或同一系列的書裏重複出現,好讓孩子能夠辨認出來。坊間有不少這些書籍,由淺入深,協助孩子建立閱讀能力。 只要給予耐性,大部分的孩子都能獨立地閱讀起來。 當父母與孩子閱讀的時候,要留意座位安排,最理想的就是面對面。方便家長用手逐一指出句子中的文字,然後直接朗讀出來。儘量不要用口語化,而用書面語,因為他們要建立文字與正確讀音的關聯。這樣的座位安排是為了要讓家長清楚看到孩子的視覺追蹤,而因應他們的能力調整速度。過程中家長要不斷觀察,當發現孩子有些地方開始認得時,他們很多時會自然的朗讀某些字詞,那麼你可以讓他們閱讀餘下部分。如果他們有興趣朗讀下去,就讓他們繼續,又或者可以輪流朗讀。能持續的進行每天閱讀,孩子的閱讀能力便會逐漸建立起來。 有些孩子喜歡父母朗讀,而不喜歡自己閱讀,那麼家長就要留意,繼續找多一些同等難度,但孩子有興趣的書目讓他們閱讀。只要給予耐性,大部分的孩子都能獨立地閱讀起來。

詳細內容

自在講媽:做子女的靠山

有事鍾無艷、無事夏迎春,最能貼切形容我心目中的父母,哈哈!習慣了闖禍後才找爸爸媽媽叫救命,大概很多家長都在「放榜」時特別有存在價值感?今個星期有升中一派位揭盅也有DSE成績表,連我的實習學生都在最後衝刺,很快就會面對最後評估,莘莘學子也頂著很大的壓力吧! 回想當年放榜「低空掠過」,老公的成績也慘不忍賭,我們很有心理準備,萬一雞蛋仔也承繼了不學無術的基因,加上命中無文曲星加持考試運,那麼還是及早訓練他的體能和培養善良的心腸,最低限度他靠勞力穩打穩扎也可以糊口。做父母都要預備放榜心情,調節期望,預備坐上情緒過山車。 想當年家母很利害,一半為怕我壓力爆煲、一半為免我太頹廢人生,在放榜前的暑假,天天都拉我去菜市場給我一些小任務,因著這些瑣碎的家事,答應了不好意思失約也不好意思隨便尋死。到派成績表那刻,給她撥個電話報分數,得到平靜的回應:「哦⋯⋯那麼你待在學校處理要做的事情,之後回家吃午飯吧!」就這樣,忽然覺得大個女,知道要冷靜闖關去,後來才知道媽媽在家緊張了一個上晝,只是故作平靜怕影響我的心情。 要讓子女明白,大家都可以失望,但不可以對將來失去信心 提醒家長們,感到被子女需要而沾沾自喜的同時,不要忘記他們正在經歷生命中很大的轉變。如果收到失準的成績單,家長可能都很失望但不可以比小朋友更悲傷,盡可能瞬間平復心情,為子女站台成為他們的靠山;要讓子女明白,大家都可以失望,但不可以對將來失去信心。  不會安慰子女就用實際行動支援,無論是「柴可夫司機」管接送、還是做行政秘書搜尋資料、或者是行走提款機預備突發開支等,最重要切忌在子女方寸大失時,流露厭煩的表情,埋怨孩子無生涯規劃、沒有合理估算成績、不懂兩手準備導致現在要「拖父母下水」一起徬徨。 賽後檢討的機會來日方長,父母的失望難道子女真的不清楚?在這關鍵時刻,大家都要面對沮喪失落,如果還要顧忌父母的面子,實在是為年輕人添煩添亂。父母不需要太過玻璃心,放下得失比較也是放過孩子。反正每年出產的狀元,沒有幾多個是上市公司主席或十大傑出青年,再者活著就有無限可能,父母們來一個深呼吸,拿出勇氣陪孩子一起闖關吧!

詳細內容

五個小孩的校長:不可替代的第一身學習經驗 (上)

  7月天正是天氣悶熱,教人抖不過氣來,正好在學校的操場上,來一趟嬉水日。 小朋友知道可以在學校玩水,足足興奮了兩個星期。老師們細心地為孩子解釋,每位小朋友都需要帶備寫上自己名字的泳衣、拖鞋、大毛巾……等等,孩子們都七嘴八舌地爭相向大家介紹家中的嬉水寳物……氣氛熱鬧得一時無兩。   我的教育團隊也不敢怠慢,紛紛從儲物櫃找出大大小小的充氣泳池、沙灘西瓜波、大少水槍、黃色鴨仔、真是「未出發,先興奮」了﹗ 這些玩水的法寳,固之言能增添兒童的玩北樂趣,但是這裏始終是一所學校,在玩水其中,少不免也必須加上或多或少的教育元素,例如老師請學校的技術主任Alvin叔叔,把一個一個大小不一的塑膠瓶,在瓶身上鑽出高高低低不同位置的小孔,這樣就可以在玩水的同時,將膠水瓶注滿清水,就能讓到孩子認識到水的特性是向下流及水壓的原理了。 孩子們總能夠說出每種活動的利與弊,這一次活動如果不注意安全和守規矩,就會易生意外,樂極生悲了 當然當瓶子注滿水,水壓讓瓶內的水在小孔向外壓出,就成為一個一個美麗的活動「噴水池」,學習是需要有推動力的,孩子看到這麼精緻可愛的噴水瓶,自然充滿興趣地去研究、探索,學習也來得自然有趣味了,比起生硬地背誦水的特性和什麼是水壓,來得輕鬆愉快。孩子能親自操弄,看到實體的經歷和結果,才是最寶貴的學習經驗。 除此之外,老師們還機智地趁著孩子對玩水充滿期待,便提供孩子思考的機會,讓他們想想嬉水的時候應該要注意一些什麼守則,又要守一些規矩……又為什麼要有一些守則呢? 為何要守規矩?由於我們一向都以邏輯思維的方式教育孩子,學校裏的學生,雖然他們年紀小小,每一次總不會讓你失望。孩子們總能夠說出每種活動的利與弊,這一次活動如果不注意安全和守規矩,就會易生意外,樂極生悲了。有時候,真的不能佩服他們的生活智慧。

詳細內容

波波教授演講廳:如何面對放榜?

暑假又是放榜季節,其中包括中學派位、中學文憑考試(DSE)及大學聯合招生放榜。學生和家長心情忐忑,考得理想成績固然好,但考得不好便要另謀出路。 原來,連教授也要面對同樣遭遇。每年六月尾香港各所政府資助大學的教授們都要面對放榜的壓力。大多數教授會於去年十月提交了硏究計劃書向「硏究資助局」申請「優配硏究金」(General Research Fund; GRF),成功者可獲得最多港幣120萬元硏究經費。但是,每年分配給GRF的經費卻是有限,所以競爭激烈。今年共有2975位申請者,但只有1006位成功獲得GRF(成功率約為34%),即同時共有1969人名落孫山(66%)。可見失落的人比開心的人多出近一倍。 若年輕助理教授在首5年間拿到2個或以上的GRF,加上在國際學術期刊發表不少高質量的文章,而教學不過不失,他們便有機會晉升為終身制的副教授。所以他們若不幸地在數年間都拿不到GRF,升職機會便會大打折扣。因此,每年6月尾GRF的放榜日帶給年輕教授們不少壓力。我仍然記得年輕時每次拿不到GRF的失望和無奈。雖然如此,我並沒有氣餒,聽取外評專家意見去改善硏究計劃書,再接再厲。除了GRF,還有其他校外科硏基金可供申請,轉移陣地分散投資,可增加成功率,從而敞開一片天地。 輸的人多,贏的人卻少 我教女兒、學生和年輕教授在競爭中要盡力而為,看成敗為學習和自我提升的機會,學習「勝不驕、敗不餒」。我們必須知道競賽場上「輸的人多,贏的人卻少」。譬如中學生參加校內100米短跑比賽,50位參賽者中只有頭3位最終拿到冠、亞及季軍,47位卻空手而回。撇除獎項的考量,各參賽者均須要自我評估自己有沒有進步,有沒有比練習時跑得更快,並找出可作改善的地方,為明年競賽作更佳和充分的準備,再創佳績。若是贏了也必須要謙虛和力求上進,因為世界上比自己跑得更快、更「叻」的人多的是呢! 其實,社會?有不同種類的比賽和不同的行業,讓各人發揮所長。若找對了方向,必可發揮得宜,創造佳績。例如:我的女兒發覺自己不太精於跑步競賽,之後她嘗試參加擲項活動,發現自己長處之所在,此後在校內擲項比賽屢獲佳績。所以在一個競賽中失敗了,不等如永遠失敗。可以發掘其他方向,轉移陣地另覓發展。曾經在香港大學有一位年輕的研究助理教授未能獲續約,他轉行去做自己喜愛的工作。他和太太都熱愛馬拉松賽跑,他們嘗試創業去為其他選手在亞洲創辨大小不同的馬拉松比賽,並創立了馬拉松雜誌去介紹不同賽事及推廣該運動。他們發展了一個成功的事業,亦是行業裡的先行者和贏家。 那麼DSE失守而未能考上大學怎麼辦? 同學可選擇重讀中六、報讀IVE的高級文憑課程或各社區學院的副學士課程。IVE的課程多元化,適合不同程度的學生需要。當年考不上中文大學,我便去了IVE修讀為期兩年全日制的「環境學(污染)文憑」課程,該課程十分有趣,讓我學習到最新的環保科技知識及其應用,能學以致用改善環境。我未畢業已經被環境保護署取錄為環保督察。最後,我沒有做環保督察,反而去了香港城市理工做插班生,修讀應用科學高級文憑課程。畢業後,到英國用1年完成銜接的學士課程。所以,高級文憑和副學士畢業生亦可透過本地或海外的銜接課程完成大學學士學位。 若DSE不合格又怎辦呢? 同學可以選擇毅進課程或IVE的基礎文憑課程,畢業後有機會報讀大專院校的課程。我的外甥十分愛玩電腦遊戲,但DSE成績不合格,他便報讀IVE的基礎文憑課程(資訊科技)。完成後,他順利報讀IVE的高級文憑課程,最後還考上香港城市大學的媒體及傳播學士學位課程。因為他找到了自己有興趣的學科,學習變得事半功倍。畢業後,他受聘於數碼港一間媒體公司作程式設計員,為客戶創作網站,建立電子商務和設計電腦程式等工作,他的工作表現受上司賞識,發展不錯。他的故事告訴我們:「只要不放棄,面前還有很多機會等著年青人去嘗試。」 倘若真的不喜歡讀書,年青人可以找一份自己有興趣的工作,或當學徒去學一門手藝技術。不管是廚師、汽車維修師傅、裝修師傅、水電工程師傅、水產養殖專家等均是受人敬重的專業人士。年青人應給自己多方面嘗試的機會,讓自己覓到興趣,鎖定方向後,努力上進,便必有所成。 「失敗」有時有點像遇到「行人止步」的路牌,叫我們停下來想想下一步。若想通了下一步,轉過彎便是康莊大道。所以,我們不要懼怕失敗,反而要以笑臉迎接它,因為它會替我們帶來新的機遇。 後記:波波輸在起跑線的難忘經歷 中六那年,我參加了100米短跑比賽,但在男子組100米初賽召集時,等了又等,老師最終也沒有宣讀我的名字。心想,可能老師漏報了。但到了女子組100米初賽召集,老師卻叫了「梁美儀同學最後召集!」無數次。同學還合力把我抬了出去起跑線呢!大家笑過不停,我卻尷尬非常,未跑……已輸在起跑線!

詳細內容

自在講媽:沒有比生命更寶貴

不理政治立場,不問信仰持守,不管家庭友擠是否和睦,我斬釘截鐵地告訴你,沒有比生命更寶貴。不要批評別人是否軟弱,不要比較人生閱歷,不要質疑其他人的動機或承受的精神痛苦,我又斬釘切鐵地告訴你,沒有人可以對自殺者評頭品足。 選擇了結生命必然是失去希望、失去生存的動力和意志,旁人真的可以理性分析背後的原因嗎?面對絶症、失戀就比較合理嗎?為理想就是情緒主導、是精神病?我們都沒有辦法理解那種絕望,沒有資格批評,某程度上我們管好嘴巴不要再在傷口上灑鹽,已經是最低限度的理解。 用詞狠毒的網路欺凌,有機會構成煽惑自殺涉及刑事責任。 對逝者的指控、輕蔑都是二次傷害,不單會傷害遺屬,也會對其他人帶來精神損傷甚至刺激誤導讓人仿效,而且用詞狠毒的網路欺凌,有機會構成煽惑自殺涉及刑事責任。 最近的社會運動有人輕生,已經和學生討論過,不應該用上義士烈士之類的字眼,避免有錯覺褒掦自殺行為,沒有一個輕生個案是成功的,從來這都是一個讓人婉惜的決定。 發現身邊親友行為精神有異,覺得他們有尋死的念頭,請不要害怕表達關心,也可以趁機了解他們的自殺有沒有具體計劃,作一個簡單的評估,當然陪同他們尋求專業支援更為妥當。 可惜每次與政治立場、宗教信仰不一的人溝通時,都發現對方不能拋開價值觀,用最大的努力壓下個人成見 面對絕望當事人很需要陪伴、理解,真誠的關懷讓他們感到世上仍有人著緊擔心,或許可能燃起一絲希望,讓他們咬實口關撐過一個晚上。我曾無數次在專欄裏強調,陪伴的精髓在於真誠聆聽與接納;只可惜每次與政治立場、宗教信仰不一的人溝通時,都發現對方不能拋開價值觀,用最大的努力壓下個人成見,總是不經意地為情緒困擾的年輕人套個標籤:脆弱、懦弱、無知、自私…….試問沮喪的受助者還有什麼力氣與你爭辯?心門重重關閉後就再難以建立溝通,難以評估自殺風險,難以把他們從鬼門關拉回來了。 社會運動過程中,無論大家價值觀有多大的落差,最起碼都應該尊重生命。在不同的崗位有自己持守的恪言是無可厚非,但請停止網路上家庭裏對別人的惡意批評,這無助社會向前,甚至錯手把快將崩潰的人推向懸崖。 對感到絕望的年輕人,港媽我想說一句老套話:留得青山在那怕無柴燒?你們有的是時間,說白了,鬥長命,留一口氣看明天會如何。  

詳細內容

言傳身教:推動廣泛閱讀

建立了孩子對閱讀及對書本的初步興趣之後,就應該進一步用有趣內容,去吸引小孩子繼續閱讀,進而推動廣泛地閱讀。 選擇書本時,如果是用故事書的話,情節不要太複雜。大部分這一類圖書中,每頁只有一個句子,配合以豐富的圖畫,讓小朋友去理解故事內容。題材方面,最好是比較多樣化,由孩子熟悉的題材開始,慢慢擴展到較陌生的題材,逐步擴闊詞匯和對世界的認識。 因為孩子可能在這個階段的認字能力仍然是在發展中,所以不用太過著緊要求孩子認讀。家長可以用口語模式說出句子,而非使用書面語,重點是讓他們明白故事內容,吸引他們一直看下去。如果在文字中有一些字不斷重複的話,我們可以用手指著,讓孩子多留意這個不斷重複的字,慢慢地認讀生字。 一個喜歡看書的人自然能更容易有廣闊的思維,也能在書本世界裏找到無窮的樂趣。 除了朗讀書頁中的文字,家長還可以加以描述圖畫中所表達的故事,令到情節更加豐富,引人入勝。一方面讓他們提升理解,另一方面引導他們猜想情節的發展,建立邏輯思維,更能使得他們有動力再多讀一頁,直至最後完成整本書。 其實,除了帶故事性的書目外,也可以跟孩子閱讀非故事類、資料性的書籍,例如有一些書目會介紹職業、介紹節日、介紹不同國家、介紹天文地理等等,好讓他們接收多方面的知識,建立廣泛閱讀的興趣。 能夠讓孩子喜歡書本,就是讓他們打開知識之門。一個喜歡看書的人自然能更容易有廣闊的思維,也能在書本世界裏找到無窮的樂趣。

詳細內容

五個小孩的校長:最厲害的本領 – ?輯思維

無論你是一位對時事的熱愛追隨者常緊貼其脈搏,抑或是聽到新聞報道已經會轉台的一位市民, 近日可能都不期然地被時刻分秒都在顯現強烈變化的社會情況所吸引著。當然,這片土地是我們的家,我們希望緊貼著她的變動和實況,絕對是愛這片土地的正常表現。 我是一位喜歡收看新聞報道的人。電台每半小時的新聞報道、電子傳媒或是網上平台的時事新聞……可說是我日常生活中的一個重要部份。這幾個星期,我就像其他市民一樣,不斷緊貼著最新的社會消息,腦袋、眼睛不知不覺感到非常疲累,相信各位市民也有我相同的感受吧﹗ 在眾多的資訊中,把資料逐一分析,以批判性的思考,逐一看看其真與偽,這樣才能力保不失。 近日,社會運動和社會情況似是舒緩了一點,這也好讓我們人能隨著時間沉澱一下。在這期間, 相信各位的手機還是叮叮噹噹的收到各方各面的資訊,正反兩方都爭相發出不同的聲明和新聞。香港實在是一個資訊發達的城市,要停也停不了!一下子,這麼多的資訊充塞了你的手機,當中必定有真有偽,如果頭腦不清醒,真是很容易受編,也會錯估形勢,變得是非不分。在這個大是大非的一刻,真是要張開慧眼,讓你的腦袋呼吸新鮮空氣,才得以發揮在混亂氣候時的最強的武器,就是運用你的邏輯思維。在眾多的資訊中,把資料逐一分析,以批判性的思考,逐一看看其真與偽,這樣才能力保不失。 邏輯思維從來都是我放在幼兒教育上重要的一環。正所謂吾生有涯,學海無涯,唯有教曉孩子邏輯思維,懂得以科學的方法,以有條理、有根據的思考方式,還需要判斷、推理、比較、分析, 然後綜合一切再加以定論。一步一步,循序漸進,這就是終生受用的一門旁身絕世好武功。

詳細內容

在職媽育兒記:孩子的第一次

  未成為母親之前,或會不明白為何有些媽媽會如此緊張孩子生活的瑣碎事。不過,當我成為孩子的媽媽時,深深感受到每一個小朋友日常生活的小事,在父母眼中都是大事,段段很珍貴的片段,都是一瞬即逝,一流走便無法重播。 早前我觀看二兒子的音樂劇表演後合照。(秦蓁提供) 好像小朋友去的第一次便便、出第一隻牙齒、剛剛開始懂得走路、第一次叫爸爸媽媽,這都是孩子生活上的「第一次」,許多父母們都很想和他們一起經歷,甚至當錯失了目睹某些情境,會感到非常可惜,耿耿於懷。有不少父母甚至會在網上討論孩子便便這話題,聽落似是很誇張,其實卻不是,每一個父母都會較為緊張孩子的成長及健康,對新手父母來說尤甚。 小朋友日常生活的小事,都是父母眼中的大事 子女的童年,可以用光陰似箭,日月如梭來形容。回想當日大兒子出生,恍如昨天的事,轉眼他已是八歲的哥哥,下有弟弟和妹妹。陪伴著孩子成長是我最珍而重之的一件重要事,縱使工作十分忙碌,我一有機會便會抽空陪伴他們,參加三個孩子的學校活動,和他們一同去學校的旅行、戶外活動等,當他們仍年幼時,孩子是很願意媽媽相伴,但當他們逐漸成長時,他們開始有自己的朋友及社交圈子,作為媽媽的我會選擇在處遠觀察如何與別人相處。當我看到他們開心燦爛的笑容時,我可感受到孩子正享受與朋友相處,也看到他們在學習中找到快樂,這些動動,我們更會發現小朋友已漸漸長大了。 我經常到大兒子學校擔任家長義工。(秦蓁提供) 為了爭取與孩子相處的寶貴時光,我和不少媽媽一樣很熱衷到兒子及女兒學校當義工,不少媽媽被學校選中當義工時,大家都不禁雀躍得如中獎一樣;但有些媽媽亦會因為無被抽中而名落孫山般失望,唯有期望下一次被揀中。接連兩個星期,因為兒子學校活動較多,我幾乎每天都回到他的學校,有的是陪伴他參加活動、有的是幫手做義工,這一種忙碌,卻是每一個家長都珍惜及不想錯失的,因為我們都希望看著孩子成長,伴他們過童年。 小朋友日常生活的小事,都是父母眼中的大事。能時刻見證,想起也感到是一件幸福的事。

詳細內容

任姓家長:香港父母,給一些掌聲自己!

在近幾個星期的各種示威運動,不少都是一群年青人在沒有領導的情況下自行決策、自行執行的。作為一個父親,當我見到這群年青人之中絕大多數的行動方式時,我見到的是什麼? 首先,我見到他們有勇氣。縱使面對着用槍指着他們的官方暴徒、縱使他們面對的是一個板着面的無情政權,他們都仍無懼地面對。這豈不是父母時常教導孩子在校園、生活中不要容忍被惡霸欺凌的成果嗎? 第二,我見到他們不會那麼容易被不良份子唆擺。縱使在個別集會中有極少數個別害群之馬企圖在集會中製造暴力、衝突、混亂,絕大多數的年青人都拒絕被煽動,堅守理性。很明顯,他們是一群我們不需要擔心會「學壞」的年青人。 第三,我見到他們不會自以為是,願意多聽意見、顧及他人感受。他們絕不是那種認為自己追求東西的是公義就可以橫行無忌。他們既會透過互聯網各種機制廣泛討論每一個行動的可行性、亦會多聽坊間對他們各種行動的看法,並不會只聽同意他們的聲音。他們更會顧及民意,盡量把他們行動對大眾影響減至最低。這份集思廣益及同理心都均是不少父母會致力向孩子們灌輸的價值觀。 香港很幸運,孕育了一群那麼優秀的年青人。但我相信這份幸運都是要靠有無數父母的鼓勵才能令年青人那麼有家教。 第四,我見到他們懂得反省、更懂得道歉。譬如說,當上星期五圍堵警察總部行動帶來社會一些反面迴響時,他們很快就已經懂得以大局為重、不涉及個人榮辱的角度去做「賽後檢討」。他們更從不忘記要向被他們行動影響到的市民衷心道歉。作為父母,我們不是時常提醒兒女要謙卑和有自覺性嗎? 第五,我見到他們不分彼此地與他人合作的能力。這一點我相信我不需要解釋太多,外界就今次的無領導、靈活性強、大家懂得「自動波」的示威運動已有廣泛評論。很明顯地,大家多年來努力教導孩子要懂得與他人相處是有成果的。 第六,我見到他們飽讀詩書。當他們在互聯網上就整個示威運動作討論時,他們發表的意見有時都會引述不同的學術、歷史、文學等書籍。看來,孩子們真的有聽他們父母、老師的從小就不停重複的勸喻,多一些看書。 第七,我見到他們有創意。無論是他們的文宣、海報、宣傳影片,或是他們今次流動性極高的示威策略,我們的年青人都是一群有獨立思考、不墨守成規、團體突破思維框架的人。我相信,「食腦」與「執生」都是典型香港父母不斷會灌輸給子女的處事作風。 當然,香港很幸運,孕育了一群那麼優秀的年青人。但我相信這份幸運都是要靠有無數父母的鼓勵才能令年青人那麼有家教。 就此,或許父母們可給自己一點掌聲。

詳細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