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職媽育兒記:愛要及時

最近長假期多,家中三小孩放假的日子,即代表作為媽媽的我會忙上加忙,因為孩子放假的時候,我既要忙於處理非常繁多的工作報告,同時亦要好好分配時間帶他們外出玩耍。感激我的爸爸媽媽經常在我最需要幫忙時出現,替我分憂及分擔照顧孩子的工作。 當工作忙碌的時候,許多人都容易發脾氣或易??,而我們最經常犯了一個嚴重錯誤,就是向父母或最親近的人發脾氣或以最差的態度對待他們。相反,我們對著一些陌生人或工作伙伴時,縱使是對方不對或有些事情令我們不滿,我們反而會因不相熟、不是親人而包容對方,甚至要對方說「對不起」、「謝謝你」等,更會將笑容留給其他人,而非最親的親人。 外婆外公聖誕假期帶他們到樂園遊玩。(作者提供) 爸爸抱著哥哥和細佬合照。(作者提供) 父母是最愛錫我們的人,也是由我們出生開始看著我們成長的至親。在父母面前,我們無需掩飾自己的缺點,在家中更加無需顧及個人形象,可以輕輕鬆鬆地閒賦在家,即使蓬頭垢面也沒有所謂。當我們感到不開心、不愉快時,可回到家中向著父母大吐苦水;當我們遇上危難時,父母是會盡力保護我們的人。可是隨著成長,我們由小孩變成大人,我們往往忘記兒時與父母那種親密關係,當父母噓寒問暖,我們會因忙碌或被壞脾氣充滿,反以冷屁股貼熱煎堆,嫌棄父母長氣囉唆。 爸爸和媽媽早前和我的三個孩子到士多啤梨園參觀,為他們帶來歡樂。(作者提供) 現在我已為三個孩子的母親,特別明白到養兒一百歲長憂九十九的道理。其實不只是長憂九十九,是長憂一百歲才對。無論我們已長大成年,在父母眼中,還是他們心目中的寶貝,和剛出生時的嬰兒一樣,縱使他們已兩鬢斑白,仍一樣希望盡力保護愛錫我們,對我們無限包容和忍耐。 新年伊始,正是大家計劃新一年的開始,大家不妨回想一下我們過去如何對待身邊父母,有沒有曾因為嫌煩而鬧他們?有多久沒有與他們飲茶吃飯?又有多久沒有與他們慶祝生日?希望大家在新年開始,記著珍惜眼前人,戒掉凡事找父母出氣的壞習慣,愛錫對你無限包容的父母及至親,別將自己後悔。將愛留給家人,從小做起。 感謝我的媽媽愛錫我的孩子如同愛錫我一樣。(作者提供)  

詳細內容

波波教授演講廳: 青春期的火花:怎樣做個好爸爸?

當兒女踏進青春期,父母與子女間難免較多磨擦和爭執,青春期的火花讓家中的日常鎖碎事散發著淡淡的火藥味。例如:當爸媽善意督促子女別整天只顧低頭滑手機或別把雜物和書本隨處亂放時,反叛的年輕人會不自覺地埋怨爸媽:「你哋好煩啊!」,然後不耐煩地拂袖離開,或唇槍舌劍與父母爭論一番。作為新手爸爸的波波教授,面對11歲開始學習獨立思考的女兒,有時亦感到無奈和束手無策。 有見及此,太太找了些有關青少年成長的書藉給我閱讀,同時我亦到書店找一些好書指點迷津。以下是2019年看過的5本好書[圖1],向各位爸爸推介: 1. 《為孩子立界線》作者:亨利克勞德、約翰湯森德,2005年 2. 《爸爸寫給兒子43封愛的信件》作者:金正獻,2006年 3. 《爸爸,你可以走進孩子的成長路》作者:吳思源,2013年 4. 《當子女說你好煩:與青少年溝通的技巧和心法》作者:伍詠光、葉玉珮, 2016年 5. 《態度》作者:吳軍,2018年 《為孩子立界線》一書強調培養孩子良好品格的重要性,以身作則教導孩子立界線(即自己該負的責任),培養孩子成為有愛心丶富責任感、自主和主動的人。 同時亦學會認知現實和明辨是非、誠實守法。遇到挫折時能克服困難和願意改變去成長。建立追求卓越和正向樂觀的生命價值觀。作者透過不同故事和場景描寫爸媽如何引導不同階段的孩子建立界線和良好品格。例如:父母或家務助理不應幫孩子清理玩具和圖書,反之要從小讓孩子知道清理自己的物品乃自己的責任,潛移默化地養成良好習慣和品格。 《爸爸寫給兒子43封愛的信件》以溫馨和有趣的故事形式教導孩子做人處世的道理,爸爸可和孩子透過親子閱讀分享書中故事。 《爸爸,你可以走進孩子的成長路》的作者育有兩名兒子,他們皆已在澳洲完成大學,並覓到理想工作。作者娓娓道出陪伴孩子走過成長路的點滴回憶,流露出爸爸對孩子濃濃的愛和關懷。透過日常生活的細節和與兒子的對話,帶出重要的價值觀。我認同作者說:「今天的孩子甚麼都有,但缺少好好地認識世界和感受大自然的奇妙」。 《當子女說你好煩》有如一本「家事急救指南」,作者用大量實例深入淺出地講解父母和青少年子女的溝通問題和解決方法。解決方法包括: 1) 細心了解: 父母應耐心聆聽子女心聲; 2) 有效溝通:運用溫和的語氣,平心靜氣地有商有量。別吝嗇讚賞子女,但讚美必須具體方能起正向的鼓勵作用; 和 3) 互相體諒:父母需善用同理心和「我的訊息」等溝通心法。 若要抗衡青少年終日沉醉於網絡世界,爸媽更加要把握機會多與子女溝通,互相了解,跨越「代溝」,助子女健康成長。 5本書中,我覺得最好看的是《態度》一書,它是現代版的《傅雷家書》。作者吳軍博士大有來頭,他是國際知名的人工智能、自然語言處理和網絡搜索專家,曾在谷歌和騰訊擔任要職 (https://bit.ly/36bY9in)。作者在書中記載了自己寫給兩位女兒的40封電郵,內容涉及人生哲理、洞悉世界、理財、人際關係、如何學習和做人處世等話題。從中培養女兒對事對人的正向態度。洋洋數萬字的電郵信件反映出爸爸十分著緊兩位女兒的成長過程 ,事事關心。作者透過個人經歷的分享來給予女兒心靈上的支持。並透過不同的生活事件與女兒們討論,並提供合時合理的意見來引導她們獨立思考。閱畢此書,我感到做他的女兒是多麼幸福的。 吳軍認為以電郵和踏入青春期的女兒溝通較面對面的交談更有效,因為可避免爭執,女兒會較容易接受經過深思熟慮而寫成的文字。這好辦法,各位爸爸不妨一試。 好爸爸教出好孩子。青出於籃,吳軍的大女考上了美國麻省理工大學。在上大學之前,女兒問爸爸:「你對我有甚麼期望呢?」爸爸回答說:「作為父親,我最希望看到的是你一輩子都快樂。」他還建議4個快樂的竅門給女兒,包括: 1) 不斷學習,與時並進; 2) 有理想並努力實現它; 3) 與人相處、共事和睦;及 4) 看透人生。 《態度》一書中有不少發人深省的哲理和精彩的金句。例如:「抵禦誘惑(如打機、玩手機)最根本的方法是有一個長遠的大目標。」、「人只有成功過一次,才更容易成功第二次、第三次,因此失敗不是成功之母,成功才是成功之母。」、「相比能力,品行更重要。能力不行,還可以繼續努力。品行不端正,一輩子都沒有希望。」、「交友時一定要真誠,大方和寬容。不要怕自己吃小虧,對別人的一些小毛病要容忍。」等等。這書不單是爸爸的參考書,亦是高中和大專生的好讀物。值得推介! 圖1:波波教授向各位爸爸推介的5本好書(作者提供)

詳細內容

在職媽育兒記:再見表哥

由於媽媽兄弟姊妹眾多,我們家的表姊表哥也很多,而我和妹妹跟姨媽生的兩個兒子、大表哥和細表哥特別親切,感情深厚。這是因為父母工作緣故,我和妹妹從小便由姨媽照顧,由嬰兒階段至上學階段,我們許多時間都在姨媽家渡過。尤記得在剛開始上學時,放學後校車會直接載我和妹妹到姨媽家。在姨媽家中渡過的童年,留下許多快樂回憶,其中一個原因是大表哥仿如親哥哥般照顧我們。 大表哥較我和妹妹年長十多歲,我和妹妹仍是小孩,他已是中學生了,亦因爲年紀相差甚遠,大表哥非常愛錫我們。當我們有功課不懂時,大表哥會成為我們的活字典,教我們做功課。當我們感到悶時,他更是我們兒時娛樂大臣,只要他有空,便會帶我們到公園玩耍。除此之外,大表哥間中更會請我和妹妹到快餐店食早餐,又會專登買我們最愛吃的雞蛋仔和花生夾餅給我們吃。 我和妹妹在家族中年紀最細,童年時大合照,站在表哥表姊身旁特別「細粒」。(作者提供) 翻看舊照片時,剛巧找到一張兒時與妹妹和表哥表姊們所影的合照,我和妹妹年紀最小的,站在位置的最前排。 雖然我和妹妹年紀最小,但往往是家中最早知道表哥秘密的人,甚至是大表哥和心儀對象見面,他也會帶我們這兩位小表妹一起赴約,所以我們成為了家中最早認識他女朋友的人。 在他身上,的確可以學會不少做人道理及人生應有的態度。他是一個好學向上、不怕艱苦的人,我還記得當年他為了取得學位,努力進修,早上上班教書,放工後又到夜校上學進修,幾經努力,辛苦完成學位回來。在他大學畢業時,我和妹妹都非常雀躍,希望送一束很大的花給表哥,見證他努力的成果。 這位一起相伴成長的大哥哥,我和妹妹當年很期待他可以早點結婚,因為他特別愛錫我們,我們都期待大表哥在新年時會封一封特別大的利是給我們。後來到我們結婚時,我也會特別回禮,封一封大利是給他的小朋友。 兒時快樂點滴,轉眼即逝,我們和大表哥一起成長、生活,直至各自成家、各有自己的工作,這些記憶仿如昨天。間中重提,也回味到童年的快樂。無奈生命無常,大表哥突然離去,我們痛失這位如親哥哥的親人,昔日一起生活的片段點滴頓時不斷湧現,心中的傷痛實難以形容。友人問我,我和表哥有沒有最深刻的一件事?坦白說,我是無法以一、兩件事去概括一位和我們一起生活數十年的親人,有想說、說不盡的千言萬語,謹以此文,將部份大表哥兒時帶給我們的快樂回憶寫出,紀念已往另一國度的他,願他安息。

詳細內容

自在講媽:新年由心出發

元旦日必然來一個繼往開來的計劃,可是香港尚未走出困局今年心情忐忑。兩年前開始寫專欄時,剛成為新手媽媽,透過文字紀錄生活點滴調劑壓力之餘,亦想透過這平台分享關於家庭、親子的價值觀。又怎會想到兩年過後,香港好像變得面目全非,幾多家庭四分五裂,核心價值觀不斷動移。 早幾日回大學圖書館,經過一排枯乾的竹樹,莫名感概,大抵這一年已經「揸乾揸淨」剩下荒涼。中國古代文人雅士都喜歡「竹」,國畫經常出現的題材就是梅蘭菊竹,文人風骨節操高尚有「無肉令人瘦、無竹令人俗」之說,又加上竹的多用、耐用,有勢如破竹銳不可擋之堅。工人利索搭建棚架,總是讓外國人嘆為觀止,不論文武,竹都是國民所好,但眼前枯竹好像日久失修,被遺忘在這冷清的校園。 我們的年輕人內心是否也枯楬疲累如此?究竟他們心靈都佈滿傷痕仇恨,如何有力氣應對成長本身已經充滿的挑戰?無論是什麼家庭背景,或多或少過去半年都曾因為朋輩及家校壓力而變得神經衰弱。要健康成長除了手腳靈活,還需要強壯的心靈。 用手輕輕按那個痛處,感受手掌心的溫暖,聽聽那「痛處」有什麼傾訴,可能你會掉下眼淚……. 檢討過去一年不要只數算成敗,也要妥善處理遺憾的傷痛,我經常會運用正念技巧(Mindfulness practise) 去協助整理思緒。找一個安靜的空間給自己三分鐘時間,或躺着或坐著,最重要是身體可以保持舒適的姿勢,閉上眼睛感受一下身體,那個部位特別不舒服?是肌肉崩緊、酸痛?體感炙熱或者寒冷?覺得體無完膚沒有一片好肉?用手輕輕按那個痛處,感受手掌心的溫暖,聽聽那「痛處」有什麼傾訴,可能你會掉下眼淚、可能你會擅抖,也可能沒有什麼感覺,畢竟有太多情緒時反會讓人感覺麻木。 仔細觀照內心,也會發現每一個個體內在充斥着矛盾……. 但請不要批判,認為自己過分冷血或矯情,我們只需要接納身體感覺和情緒發現,當下想像自己能夠緊緊擁抱自己、陪伴自己。由承認內心脆弱那刻開始,也承認心靈的需要,開始療癒之旅。2019年經歷了太多的震盪,揭露了很多深層次矛盾,不單止是社會上的衝突,其實也是家庭成員之間的長久積存的芥蒂,甚至乎仔細觀照內心,也會發現每一個個體內在充斥着矛盾,是故一石激起千重浪,不單止家庭夫婦親子之間四分五裂,個人也會精神委靡極度疲憊。 我們不得已帶着矛盾、遺憾及複雜的情緒跨年,但也這是大家的生命課題, 要百尺竿頭,新一年先要進一步留意精神健康,由心出發照顧好內在自己。  

詳細內容

網樂天地:訓練孩子運用「正念」減壓提升專注力

在一場小型網球比賽的決賽中,在三盤兩勝的賽際下,我的學生正在一盤領先,但在第二盤對方毫無保留地窮追猛打,面對著對手打死纏不休的狙擊,孩子大感壓力,加上陰差陽錯的時間配合,球證剛巧來一個問題判決,孩子情緒立即失控當場嚎哭,由於只是一場小型網球比賽,雖然賽事仍在進行中,但是球證亦十分體諒地詢問孩子能否繼續作賽,他說可以,可是仍然雙眼淚流成河,更宣洩出一些小脾氣向球證抗議他認為不公的判決,結果球賽擾攘近五分鐘,孩子才可以平息情緒繼續作賽,最後孩子雖然都能渡過難關拿下冠軍,但是賽後他媽媽表示十分憤慨孩子在比賽中的情緒表現不佳,想暫停他的網球訓練,嚴懲以監。男孩雖然在比賽中情緒失控,鑒於他的努力,畢竟到最後也從困難不安的環境底下冷靜下來,應對好最後的決勝盤,於是便和他媽媽相討尋求更好的解決辦法,希望不要用停賽來懲罰孩子。 運用「正念」 幫助孩子渡過難關 結果我們的決定都以孩子最終也繼續努力作賽為依歸,先讓他繼續訓練,再從心理質素方向想辦法,幫助孩子在比賽中面對壓力困難和情緒失控的情況,就是利用「正念」來掌控意念,改善處理困難的專注度,提升比賽中的表現。所謂「正念」是正向思維,表示當你做該項事情時心中只專注那件事情,在日常生活中乘車、食飯、休息和與親友聚會時都是手機不離手,資訊發達令我們日堂生活中太多干擾;在比賽中受壓時感到沮喪、憤怒、傷心等負面情緒,就是影響你不能在比賽集中因素,透過「正念」可以喚醒高度集中狀態的你,面對比賽中真正的困難,免受失敗的恐懼所煎熬。 「正念」訓練第一步「呼吸訓練」 訓練「正念」的第一步是要將意念集中回到自己的呼吸,要用心感覺自己的呼吸,當你吸氣時,要覺知到你在吸氣,感覺空氣在你的鼻腔內磨擦,直至感到氣聚丹田,而當你呼氣時,也要覺知到你在呼氣,感覺溫暖的空氣從你口腔中呼出,就是這樣心無雜念地專注出入,初次可以嚐試一分鐘,如當中發現「走神」的狀態,不需憤怒也不要驚慌,只要把自己叫回來便可以了,透過訓練把自己「走神」的次數逐步減少,直至到達零「走神」的境界,再循序漸進地將時間延長,當你能夠控制呼吸,以至達到夠控制自己心境,免疫外界負面情緒所騷擾。 從幼時開始訓練 有助提升專注力 心理專家指出孩子一般在兩至三歲便可以接受「正念」訓練提升專注力,孩子接觸呼吸訓練後,明顯他上堂的專注度有顯著的改善,在比賽遇到逆境時亦沒有輕易放棄,連上堂態度也比以前變得積極了,最重要的是對每項指令的接收能力也比以往高,連對一些比較複雜的高難度動作也能事半功倍地學會,我和他媽媽都感到十分鼓舞。 香港都市生活壓力爆煲,其實也可以透過「正念」來減減壓,「放下」手提電話,使我們食得知其味,聽得見其聲,用心去做好生活中的每一件事,再不受外界雜訊所干擾,能做到用生命去感受生活,懂得適時地「放下」才能「獲得」更多。

詳細內容

自在講媽:聖誕樹禮物

今天是Boxing Day , 小時候看荷里活電影,是一家大小聚在聖誕樹下拆禮物的大日子。小時候不富有,聖誕節只是學校的玩意和假期後要考試的惡夢,對比農歷新年,圍村內的聖誕節絕對沒有氣氛。印象中,幼稚園好像有聖誕角色扮演,同學都爭着扮演聖母瑪利亞又或者天使,最不願意扮演聖誕樹!現在回想起來,扮樹其實充滿喜劇感,不錯啊! 沒有聖誕佈置未免太單調,試過自己畫一隻聖誕襪,用釘書機釘起來掛在床頭,祈禱聖誕老人給我派禮物,果然第二天我收到了二十元紙幣!當時我真心相信,因為用釘書機製作的聖誕襪太簡陋, 細心的聖誕老人怕糖果會從罅隙中漏掉,於是乎「折現」給我買零食! 自小最希望有聖誕樹,但經濟條件不許可這種奢侈的玩意。沒想過有一年爸爸從公司捎回一些裝飾剩料,每條不足一尺長左右、顏色與花款不一的「毛蟲蟲」,本來應該繞在聖誕樹上,但爸爸媽媽認真地拼貼,在牆上勾勒出一棵七彩繽紛的聖誕樹!這個美好回憶一直都在腦海,我也承諾自己將來有家庭的時候,每年都要在聖誕樹下合照一張! 人生總有逆境而家庭也不一定時時和睦,渡過難關就要靠儲蓄起來的家庭幸福感。 雞蛋仔過的第一個聖誕節,因為我坐月沒什麼佈置;第二個聖誕節因為搬屋,唯有逛商場的聖誕樹;到今年第三年環境許可,我們吵吵鬧鬧去了錦田挑選真聖誕樹!被廣告誤導,以為莊園種植了少量聖誕樹,買家可以親自挑選收割。可是幾經山路崎嶇、迷路之後再迷路、司機(老公)發脾氣才抵達的莊園,只不過售賣一棵棵「已包裝」的進口聖誕樹。我們夫婦難掩失望之色,倒是雞蛋仔自得其樂,拾松果玩碎石,穿梭於樹木之間,笑逐顏開。即是氣氛不似預期般浪漫,但也算是有趣的冒險! 家庭幸福是最好的儲蓄投資,每天都要儲蓄,但過節有更多動人畫面。人生總有逆境而家庭也不一定時時和睦,渡過難關就要靠儲蓄起來的家庭幸福感。一個家庭充滿愛的回憶,根基穩固才有資格成為避寒中心,為暴風雪吹襲的心靈提供庇護;擺設聖誕樹就是一個儀式,提醒家人之間的關愛,而聖誕樹下最貴重的禮物,應該就是一家人的擁抱!

詳細內容

自在講媽:爸爸的溫柔 

雞蛋仔和我玩手抓版時,會刻意收起最後一塊,根據他的劇本,我要裝著苦惱遍尋不獲,他便會左轉轉右轉轉,然後變魔術似的打開手掌驕傲地「尋獲」最後一塊,我當然按劇本繼續驚喜讚嘆。不過同樣的戲碼,換了爸爸參與就平平無奇,雞蛋仔通常敷衍了事,極速完成手抓版之後就跑開自顧自地玩⋯⋯ 多次提醒老公調節語氣態度,製造父子單獨相處時光,不過他們兩仔爺總是水溝油,可能雄性動物放在一起便會互相挑戰。老公看見我和兒子糖黏豆,對他就只會「No!Stop!Go away!」有時也很心酸很羨慕,想像有個撒嬌的女兒,下班回家跑過來抱抱多好。不過每想到半夜兩小時起床餵奶換片就不禁搖頭,還是垂頭喪氣地陪住雞蛋仔玩恐龍。 都說「生仔好聽生女好命」,女兒都會降伏父親,聽講當年家父抽煙,我媽怎樣勸說也無動於衷,最後生了女兒便下定決心戒煙。早幾天我在車廂忙碌地滑手機安排日程時,聽到一對父女的對話,心頭暖暖忍不住「偷聽」下去…… 儘管車廂內有空位,那爸爸仍然站樁守在女兒前面,俯首溫柔地跟她說話:「人每天都會長大,每天都比會叻少少!」 那女兒大概是初小,穿著校服,說話聲音很柔弱:「但我不夠叻!」 「你比昨天叻少少就夠!」 「真的足夠嗎?叻太少了!(進步太少了)」 「每天叻少少,慢慢就會很叻!你將來還有時間,有一天會變得很叻!」 「可是……爸爸,我同學什麼都比我叻……我很怕上學。」 「為什麼要比較呢?如果你真的要比較,你一定比我叻!」 「為什麼?」 「你還有很多時間進步,但爸爸已經老了。」 「我不明白,你比我(年紀)大,所以你更叻!」 「但就算爸爸啦,爸爸只是配角,只會站你後面,所以你比我叻!」 「為什麼呀?……」  要下車沒機會聽完他們的對話,離開車廂時瞄了一眼,女孩的大眼向上望著父親,又哭又笑的,這對前世情人繼續溫柔絮語。不知道那女孩子真的受了什麼委屈還是想撒嬌,但她有父親這個大靠山,應該得到保護和祝福。其實,老公何嘗不是溫柔站台,在雞蛋仔的劇本裏面做配角?照片中老公總是個跟班,負責所有體力勞動跑龍套的角色,而且沒有受薪反而不斷花費。兒子呀!當你懂事之後,趕緊向爸爸撒嬌,説句謝謝;我猜想如果你開金口,爸爸真的會把月球擇下來送你當足球踢!

詳細內容

網樂天地:當孩子作出不良行為時應該如何反應?

天氣開始轉涼,有一天一位母親正帶著兒子來到網球場上堂,在場外媽媽三番四次要求男孩穿上外套打球,但由於男孩覺得運動身體會較暖而外會令打球帶來不便的關係,堅決拒絕母親的要求,再多番拉扯之後,結果男孩發脾氣一手撥開媽媽手上的外套,面紅耳熱地走到一旁背著媽媽而坐,媽媽還決不讓步,上前勸逼,雙方糾纏不下數分鐘,媽媽依然無功而還,於是態度漸趨強硬,怎料男孩大哭大鬧情緒失控,還躺在地上嚎哭,我嘗試調停但不果,結果男孩在場外糾纏一句多鐘,最後也不願上堂。 定立有效的規律 其實很多時孩子都對他們的不良行為表現並不是很清楚,很多家長卻受到這些行為而所困擾,這時候家長應以耐心對待撥出時間關懷孩子的感受,先認定孩子並非有心表現出不良行為,而是可能在背後他們有某個特定的目的或要求。有很多家長說不可以被他們得逞一次,如果成功一次以後他們就會得寸進尺變本加厲,所以我們不應盲目的妥協,而應訂立有效的規律,讓孩子自己決定自己的行為,用尊重和接納的態度來陳述可能的結果,在孩子不會受到傷害的大前提底下,讓他們承受自己行為帶來的後果,並告訴他們如何改變更好的選擇。定立規律最後的目的是令他們學懂自律,教導孩子成為一位負責任的人,建立互相尊重和合作的環境,孩子通常在這樣的互諒互讓的環境底下會有更好的回應和表現。 定立規律最後的目的是令他們學懂自律,教導孩子成為一位負責任的人,建立互相尊重和合作的環境,孩子通常在這樣的互諒互讓的環境底下會有更好的回應和表現。 運用反映式傾聽 來處理小孩的不良行為 利用反映式傾聽的溝通技巧,使孩子知道自己的感覺受到尊重,和家長願意持開放態度去了解他們的需要。就以上的個案為例,孩子的母親可從孩子的感覺出發,詢問孩子的感受,然後對他說:「我知道現在你可能不冷,或著外套可能令你打球構成不便,但是你可知道天氣漸趨寒冷,我怕你會著涼,倒不如你在熱了身之後感到熱的話,才考慮是否將外套脫去好嗎?」在整個反映式傾聽的過程中,雙眼注視孩子是十分重要的,用心傾聽並且界定孩子心裡的感覺,再用陳述的方法肯定他們的感受。 家長應該是選擇控制環境,而不是嘗試以威嚴或權勢去壓迫控制孩子,要和孩子磋商而達至互相彼此讓步。

詳細內容

自在講媽:善良花園

踏入十二月第二個星期,勉強算是渡過了家長和幼兒的面試季節,陸續收到派彩,這一刻的壓力可能是從幾封取錄信中在揀選最合適的學校,或者是消化失望的感覺重新部署來年升學策略。 我和老公比較懶惰,去年知道要搬來這一區並沒有什麼N班選擇,於是乎報讀一所私校,只要「你情我願」便可以一路永逸完成四年幼稚園課程。可是開學之後,雞蛋仔持續生病經常缺課,學費都枉費了加上現在熟悉社區,決定再給他報K1,篩選條件有三個:第一,開心;第二,腳程十五分鐘範圍;第三,學卷。到最後只報讀了五間兼且因為週末貪睡,我們只出席了三個面試,哈哈……. 第一間成功取錄,第二間在等候名單,第三間還未知道結果。經歷了幾次面試之後,明白老師挑學生自有玄機不易參透,反而調整心態視面試為家庭活動,輕鬆享受一家三口的活動。雞蛋仔繼續給予驚喜,記得第三間幼稚園面試用廣東話,孩子理解中英文但他不會說話,問他:「你叫什麼名字?你今年幾多歲?你是男仔還是女仔? 」他只是望著老師,真誠地張大嘴吧發呆⋯⋯老師眨眨眼說笑打破我和老公的尷尬,唯有深呼吸告訴雞蛋仔,老師想認識你和你玩好嗎?他點點頭,之後三輪扮演遊戲都順利完成,雖然,他繼續只能用英文單字對答並沒有主動表達什麼。 曾經聽一位外籍校長講,幼稚園Kindergarten 就是一個播種照顧 Kinder (Kindness 善良的人)的花園。撒種子時侯你不知道它們幾時發芽,但可以肯定種瓜不會得豆,你種下慈悲必會有善良作收成。 我和老公對孩子能坐定定,完成陌生老師的指令感到非常驚喜!隨後他一崩一跳到附近公園玩,跟隨大媽跳舞,把大家也逗樂了!我想,如果學校只要能力高的小朋友,或許這所學校也不配合我們的家庭理念。我希望雞蛋仔可以跑跑跳跳舒展筋骨、我希望他的缺點能被接納包容、我希望學校環境充滿慈愛,其他「學術成就」還是在往後幾十年時間慢慢建立吧! 曾經聽一位外籍校長講,幼稚園Kindergarten 就是一個播種照顧 Kinder (Kindness 善良的人)的花園。撒種子時侯你不知道它們幾時發芽,但可以肯定種瓜不會得豆,你種下慈悲必會有善良作收成。自小栽培同理心、愛心、善良與關愛,不會讓你的孩子輸在起跑線,將來是人工智能世界,加上嚴重氣候變化問題,大家都無法預知二十幾年後市場需要什麼知識,但人際關係、人民精神、道德素抑等都會是歷久常新的個人資產,甚至乎是領袖必備才能!語言知識技能全部可以做到老學到老,但充滿愛的童年、健全性格,全部都不能夠追回,我有信心雞蛋仔可以成為善良的人!  

詳細內容

在職媽育兒記:對孩子的堅持

大兒子哥哥的學校每星期均會邀請不同樣講者分享,上星期六剛巧到校長分享。雖然這次題目聽上去頗為輕鬆,但卻意義深遠,道盡教養孩子常見的矛盾與困惑,箇中道理,令在場不少家長醍醐灌頂。 校長以平常事做例子,以許多家庭均有聘請外傭照顧孩子為例,家長、工人對小孩呵護備至,反而令到許多孩子什麼也不懂得做,甚至誇張如孩子吃糖後,會以為枱上的糖紙會自動消失、抹完鼻涕的紙巾會自動於垃圾桶內又或吃完飯的碗也會自動變回清潔等。這些違反常識的思維,全因家中傭工姐姐或父母長輩已替孩子處理一切,連基本的自理需要,成年人也替他們處理得一乾二淨。校長提醒家長真正愛錫孩子,是應該堅持讓孩子自己完成自己的事,並非事事假手於人,家長的角色只是提醒及協助。 自己的功課自己做,這是家長應該堅持的原則。(圖片由作者提供) 聽完校長的分享,我也思考自己在教養孩子上有沒有一些堅持,要求他們自己完成的事呢?想了一會,我發現原來在日常生活上,例如學習、品格及生活習慣上,也會對孩子有一些堅持。例如在學習上,我是絕對不會代子女做功課,因為孩子自己做功課是學習的一部份,就算他們做不完功課或所做的功課不完美,這些都是孩子學習過程,他們必須自己完成。 二兒子細佬正努力做習作。(圖片由作者提供) 愛不代表縱容,孩子在成長過程中必定會面對不同的磨鍊、遇上不同的錯折,我們作為父母的,有責任讓孩子茁壯成長。 另外,我對小朋友的品格同樣有一份堅持,而且孩子的品格較一切重要,品德教育必須從小開始,而我要求三個孩子必須以禮待人,無論對家中有外傭姐姐、司機或是公公婆婆爺爺嫲嫲等長輩,早晨見到人要主動說早晨、別人協助必須要說「唔該」等,絕不能以飯來張口的態度對待照顧者或任何人,若被我發現他們有「老馮」姿態,孩子只會被罰。 小朋友必須有自理能力,吃飯後需懂得洗碗。(圖片由作者提供) 除此之外,孩子早睡早起、保持良好的睡眠質素是十分重要,無論是上課日還是放假,我堅持我家三個孩子必須早睡早起,當他們有充足的睡眠時間,自然會睡到自然醒來。這種日出而作、日入而息的生活習慣,能保持身體健康,孩子早起而精力充沛,自然能更專心聆課堂內容,對學習有益處。 論放假或上學天,我也堅持孩子需要早睡早起。(圖片由作者提供) 愛不代表縱容,孩子在成長過程中必定會面對不同的磨鍊、遇上不同的錯折,我們作為父母的,有責任讓孩子茁壯成長。

詳細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