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別不童:盪鞦韆都驚?受傷無反應? 提防感覺訊息處理困難

與別不童:盪鞦韆都驚?受傷無反應? 提防感覺訊息處理困難
害怕盪鞦韆的孩子未必只是「細膽」;受傷也不流淚的小朋友亦不一定是「堅強」,可能是有「感覺訊息處理困難」。(插圖:Edwin)

每個孩子的性格都不同,害怕溜滑梯、盪鞦韆,我們會形容他「細膽」;摔了一跤,皮開肉綻,依然不流一滴眼淚,我們會稱讚他「堅強」;小豆丁「郁身郁勢」無時停,我們會視之為「好動」。但難道全部都是性格使然?有專家提醒,家長應當心小人兒可能有「感覺訊息處理困難」,以致未能對周遭的感覺刺激作出適當的反應,如不及早處理,將會影響到他們學習、自理、遊戲上的表現,甚至演變成抑鬱焦慮。

文、攝︰沈雅詩

或許對香港家長來說,感覺訊息處理(Sensory Processing)這個名稱會比較陌生,但其實在西方國家,早在二三十年前已對此有相當研究,是兒科職業治療師十分重視的範疇,原因是很多孩子在日常生活及學習上的困難,均與此有關。「近10年,香港的兒科職業治療師亦開始採納腦神經科學的角度,解構孩子的感覺訊息處理困難。」協康會職業治療師鄭蕭說。

與別不童:盪鞦韆都驚?受傷無反應? 提防感覺訊息處理困難鄭蕭

神經運作出亂子  現非一般反應

什麼是感覺訊息處理呢?其實我們的神經系統,無時無刻都透過觸覺、前庭平衡覺、本體感覺、視覺、聽覺、味覺和嗅覺來接收身體和環境中所感受到的刺激,再由神經元把感覺訊息傳遞到中樞神經系統,經過分析及整理,作出適當的行為、情緒和生理反應。然而,部分孩子的神經系統運作出了亂子,令他們常常對外來的感覺刺激作出「非一般」反應,「包括感覺反應過敏、過弱,或喜歡不停去尋求感覺刺激」。

鄭蕭補充,感覺反應過敏的孩子,儘管只是細微的感覺刺激,他們都會產生莫大的反應。例如坐在鞦韆上輕微搖晃,都足以令他們過度緊張,有些孩子又會對衣服的質料十分敏感,而且抗拒接觸新事物,表現膽小;至於感覺反應過弱的小朋友,則難以察覺一般的感覺刺激或反應很遲鈍,表現呆滯木訥,就算受了傷、撞到焦頭爛額也沒有太大的反應;而需要不停去尋求感覺刺激的兒童,就總是動個不停,像無法靜止下來。

與別不童:盪鞦韆都驚?受傷無反應? 提防感覺訊息處理困難—家長可協助感覺反應過弱的小朋友坐於治療球上,輕輕前後左右移動,又或者鼓勵他們在小彈牀上跳躍,幫助他們提升對感覺刺激的敏感度。

雖然暫時未有確實的統計數據,但鄭蕭說,一般小朋友也有機率出現感覺訊息處理困難,而有發展障礙的兒童,包括自閉症譜系、專注力不足及過度活躍症、早產兒、發展遲緩,更是高危一族。「早產嬰兒出生時,神經系統未發育成熟;他們甫出生便要經歷大量的痛楚,包括來自插喉、抽痰、吊鹽水等,以致孩子的神經系統長期處於緊張狀態,容易令他們對感覺刺激作出過敏反應。」

說回來,究竟是什麼原因導致感覺訊息處理困難呢?醫學上還未有明確的答案,但根據近年腦神經科學的研究,原來我們在處理感覺訊息時,會受3個因素影響,包括個人、活動和環境。

與別不童:盪鞦韆都驚?受傷無反應? 提防感覺訊息處理困難除感覺活動,口部活動也是常用的治療方式,這些吸吮或吹氣的玩具,可為孩子帶來平靜及自我調整的效果。

「個人因素方面,孩子本身對感覺刺激的接受程度如何?『覺醒狀態』理想嗎?覺醒狀態好比一副推動神經系統運作的『引擎』,直接影響神經系統接收和整理感覺訊息。覺醒狀態高,『引擎』便會推動得快;相反,覺醒狀態低,『引擎』便會推動得慢。另外,認知功能發展是否正常,都會影響孩子能否專注於重要的感覺刺激中。活動方面,究竟孩子所參與的活動有太多還是太少感覺刺激呢?有沒有挑戰性?是否新奇有趣?在過程中有沒有獎勵?至於環境,環境佈置、空間安排是否恰當?孩子周遭又有沒有良好的人際互動呢?」鄭蕭說。
與別不童:盪鞦韆都驚?受傷無反應? 提防感覺訊息處理困難協康會去年出版《拆解孩子的感覺密碼——認識感覺訊息處理困難及相關的支援策略》,討論感覺訊息處理困難的課題,當中結合大量的臨牀經驗,可讀性很高。
與別不童:盪鞦韆都驚?受傷無反應? 提防感覺訊息處理困難這個「引擎」運作速度指示牌,有助孩子了解自己的覺醒狀態,如「引擎」處於「快」或「非常快」,建議他先做一些「冷靜活動」(上方:深呼吸、握拳頭、用飲管飲水、吃耐嚼食物);相反,如「引擎」運作速度「慢」或「非常慢」,則建議做一些「醒神活動」(下方:洗臉、做伸展運動、原地跳、吃脆口食物)。兩者都務求調節至「速度剛好」的水平。
與別不童:盪鞦韆都驚?受傷無反應? 提防感覺訊息處理困難要訓練喜歡不停去尋求感覺刺激的孩子,重點在於減少他們尋求刺激的行為,並改善其自我控制的能力。這個跨越隧道是一個不錯的遊戲,小朋友需要拿着治療球,蜷曲身子穿越布隧道,從中亦可滿足他們的觸覺、本體感覺及前庭平衡覺的刺激。

3至6個月可識別  不會自動痊癒

誠然,感覺訊息處理困難為人帶來不少困擾,但只要及早診斷,尋求適當的支援和協助,情况可以改善,「其實嬰兒在3至6個月大,職業治療師已經可以初步識別他們是否有感覺訊息處理困難。這些BB一般會比較『難湊』,他們的生理規律會較混亂、情緒容易波動,對很多事物都會感到不安,例如怕洗澡、怕搖動等等」。

鄭蕭強調,感覺訊息處理困難不能自癒,若不正視,問題只會一直延續下去。「小朋友對外來的感覺刺激有反應上的偏差,會直接影響他在學習、自理、遊戲上的表現,久而久之,孩子會經歷很多挫敗、無信心,自我形象低落,也可能出現社交問題。若家長不正視、不處理,當孩子進入青少年期或成年階段,他們出現抑鬱、焦慮的情况會相對一般人為高。」

與別不童:盪鞦韆都驚?受傷無反應? 提防感覺訊息處理困難針對感覺反應過敏兒童的需要,家長平日可為他們提供多些不同的觸覺經驗,例如讓他們觸摸不同質料的刷子、沐浴球,又或是泥膠、顏料、剃鬚膏等,幫助他們慢慢提升對觸覺刺激的接受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