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波教授演講廳:智慧放生 功德無量
近年,本港新聞經常報導及討論宗教放生的問題。例如:曾經有善信誤把屬於淡水性的巴西龜、廟龜、金魚和鯉魚等亂放到海中,而導致「放死」,好心做壞事。另亦有善信放生大量人工配種繁殖的非天然品種,如獵食性的沙巴龍躉魚(牠們是由虎班和花尾龍躉人工繁殖而成),牠們大量獵食本地海洋生物和跟本地肉食性魚類競爭,擾亂本地海洋生態系統之平衡。
根據清華大學科學技術與社會研究所蔣勁松副教授的研究(註1),放生活動中常見的弊端包括:
- 不顧生物習性,誤將生命置於不宜生存的環境,以致「放死」;
- 隨意亂放外來物種(如沙巴龍躉和星鱸),破壞本地生態平衡,導致本地物種減少,甚至滅絕;
- 大量放生動物,超過生態負荷,破壞生態平衡;
- 購買動物放生,容易刺激殺生黑色產業鏈;
- 非法買賣受保護和瀕危的野生動物(如各種海龜和穿山甲)來放生,間接鼓勵不法份子捕捉牠們,並促使牠們的數量減少;
- 不注意動物檢疫,隨意放生可能傳播疾病,影響野生動物;及
- 不考慮他人安全,隨意亂放有危險的動物等。
放生的正確理念:保護生命才是智慧放生
跟據理淨法師(註2),佛教放生理念源自於《梵網經》:「若佛子以慈心故,行放生業。一切男子是我父,一切女人是我母,我生生無不從之受生,故六道眾生,皆是我父母,而殺而食者,即殺我父母,亦殺我故身……..若見世人殺畜生時,應方便救護,解其苦難。」這段經文說明了放生就是拯救和保護生命(即護生)。
香港彿教聯合會亦曾發表《放生護生必須悲智兼備》一文來提醒善信:「放生的理念,就是把將被殺害或處於困境的動物,放回原來生活的大自然,讓其自然地繼續生活,從而減少人類對自然生態的破壞;而佛教宣揚素食,亦是從根本處去避免殺害生命。為免放生活動成為商人謀利的機會,而令動物因被捕捉而受到更大的痛苦,團體或個人應具備佛法的智慧,並應考慮動物會否於放生後無法生存,會否為本地生態帶來疾病或威脅。佛教徒長養慈悲心至為重要,除放生外,亦可透過戒殺、 環保、植樹、護林、素食、節約等等行動及生活習慣,成就大慈大悲的精神,放生只是其中一種表達形式。」所以善信可以透過多吃素蔬、少吃動物、參與及支持環境保育工作來積存智慧放生的功德了。
此外,善信亦可以透過捐錢給大專院校和非政府環保機構,去支持保育生態的環境教育和護生的工作,來成就慈悲精神。在2012年新加坡國立大學首次獲得善信的大力捐助,設立了「觀音堂佛祖廟基金環境保育教授席」,藉此可持續地支持生物多樣性、環境科學和生態保育的大專教育工作,及培育新一代的環境科學家和環保管理人才。香港的各間大學亦設有生態學及生物多樣性學士、環境科學學士及環境管理碩士等課程,宗教團體亦可考慮設立冠名贊助教授席,讓善信多一個積功德的機會。
近年,兩岸三地的佛教和道教人士亦推廣以科學合理的方法來舉行放生活動(註3)。從科學角度來看,宗教團體應選擇一些體型較小、位於食物鏈較低層的本地物種來放生,而放生的數量亦不可超過生態負苛。最近,我邀請了香港佛教聯合會及香港道教聯合會去考慮參與名為「香港十億富蠔」的海洋生態復修及STEM教育計劃,透過放生本地的香港蠔、珍珠貝及青口等去重塑海洋生境、增加生物多樣性、抵禦風浪、淨化海水、減少富營養化和紅潮的發生(註4)。與此同時,中、小學生亦可透過相關STEM教學活動了解本地海洋生物多樣性、生態環境問題及各種保育方案。此舉可以同時達至智慧放生及護生,何樂而不為呢!
延伸閱讀:
註1: 奉齋放生:理念推廣與實踐探索 (作者華明居士)
http://nianjue.org/article/47/468189.html
註2: 佛教放生護生理念體現環保價值 (作者:理淨法師)
http://www.fjnet.com/ltanjh/tj/201402/t20140221_217876.htm
註3: 中國佛教協會:慈悲護生合理放生
http://www.chinabuddhism.com.cn/gzhg/3/2015-03-10/8452.html
註4: 波波教授演講廳:為香港養殖「十億富蠔」的夢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