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拼圖:「愛」怎樣說出口?
我記得每次回家,總能看到爺爺嫲嫲忙碌的身影。或許你會想,他們應該享受暮年的清閒生活,享享兒孫福,但因家庭需要,他們仍需肩負照顧孫輩的責任。這些無私的付出,並非理所當然,理應得到我們的感謝和肯定,可是在華人社會中,情感表達偏向內斂,家人之間不常言謝。我們該如何向祖父母表達感恩?
家福會婦女及家庭成長中心推行的「多代家庭教育及支援計劃(第四期)」除了提供多代家庭課程外,還重點推廣祖父母節,提倡向祖父母表達感恩及謝意。藉着一系列工作坊,包括製作小盆景、六色積木、烹飪體驗及藝術創作等,為多代家庭提供更多相處機會,增進彼此感情。

參加手作班 製感謝卡送媽媽

心理學研究發現,表達感謝能增強人際關係,提升幸福感。對長輩來說,付出得到肯定,聽到後輩的讚賞與感謝是莫大的鼓勵。我憶起在帶領小組的過程中,有名組員指她沒有慶祝過母親節,認為表達感謝是多餘的。直到她成為母親,才深刻體會到母親的偉大。她的媽媽主動照顧孫兒,半夜哄孫兒入睡,亦會為她準備早餐,這些看似平凡的小事,都是滿滿的愛。
她曾視這些「工作」為理所當然,從未表達過感謝。參加小組後,探討「將心比心」的課題時,講述家人之間要懂得互相欣賞,且應真誠並具體描述欣賞的地方,她才恍然大悟,原來自己一直以來都欠媽媽一句「謝謝」,於是她坐言起行,找了一個時機與媽媽聊心事,回憶母女之間的點滴,感謝媽媽多年來的付出。她更特地參加手作班,精心製作了一張感謝卡,親手寫下謝意送給媽媽。雖然媽媽沒有多說,但她發現那張卡片被放在家中最顯眼的地方,她十分驚訝,原來這份小心意會讓媽媽如此珍惜!

一句「我愛你」拉近祖孫距離

隨着雙職家庭愈來愈多,祖父母也肩負起照顧孫兒的責任。在一次小組活動中,一名爺爺講述他為人父親時身兼兩職,與子女相處時間有限,導致彼此關係疏遠。直到成為爺爺,他希望與孫子建立良好的關係,但因為用錯方式,成了孫子眼中的「醜人」。他的兒子與媳婦明白他的心意,邀請他參與學校與本計劃舉辦的多代家庭活動,希望拉近祖孫間的距離。
過程中,爺爺與孫子投入創作。爺爺細心指導孫子運用粉彩,孫子則興奮地嘗試不同色彩,兩人一起玩得不亦樂乎。完成畫作後,孫子在感謝卡主動寫下:「謝謝爺爺,我喜歡和你一起玩!」並給爺爺一個擁抱,真摯地說:「我愛你!」爺爺雖然害羞,但內心深受感動。他也意識到即使過去錯過了陪伴的時光,現在仍有機會修補與家人的關係,這令他們的家庭關係變得更融洽。
向祖父母表達謝意,除了口頭上的感謝,我們還可以親手寫感謝卡,或在節日製作手工禮物表達心意;日常也可多陪伴他們,並在他們需要幫助時主動伸出援手。這些看似平凡的小事,卻能讓他們真切感受到我們以行動表示關懷,我們亦可將感恩的心意融入日常生活。
如學校或機構希望與本計劃合作,歡迎致電2811 5244聯絡本中心。
文:劉羡婷(香港家庭福利會婦女及家庭成長中心註冊社工)
作者簡介:香港家庭福利會一直致力凝聚家庭,促進家庭的健康與福祉。我們本着以家為本的服務理念,致力協助市民大眾改善生活,營造以家庭福祉為基礎的關愛社會。
(本網發表的作品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
[Happy PaMa 教得樂 第54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