荒失失在加家:對YouTube的愛與恨

現今教育趨向電子化,記得數年前還有不少家長拒絕小朋友接觸電子產品,例如手機、平板電腦等,更視之為「洪水猛獸」,認為會耽誤小朋友的學習。但經歷了疫情時遙距上課,學校使用平板學習的課程增加,家長亦不得不放寬小朋友使用電子產品的時間。不過,仍有不少家長拒絕讓兒童觀看YouTube影片,覺得對小朋友的影響太大。

為減孩子觀看時數 每天角力

我從來沒有禁止小朋友看YouTube影片,但對於這個伴隨他們成長的平台,可說又愛又恨。愛的地方是這個「電子奶嘴」在他們年紀較小的時候,的確可為自己爭取多一點處理工作或是家務的時間,減少一些麻煩的情况。但隨着小朋友年紀增長,他們觀看的時數只會有增無減,而且控制他們觀看內容也有一定難度。

要減少他們的觀看時數,或許不少人會選擇像我一樣控制「源頭」——收起他們的平板,但他們仍能打開智能電視、電腦繼續觀看。哥哥相對「聽話」,所以他會有好一點(真的只有一點)的自制能力,但妹妹比較自我,她會想盡方法打開YouTube觀看影片。所以我們每天都上演「角力」的場面,而隨着他們的成長,這角力的煩厭程度不停增加,甚至令我想把全家的網絡關掉。

培養其他興趣轉移視線

然而,我亦見過身邊不少朋友的小孩不受這個「魔鬼」引誘,可以閒時去做運動打球,但他們都是屬於比較好動的一群,用運動取代上網的方法很難套用在足不出戶的哥哥和妹妹身上。不過,要令他們放下YouTube,也並非全無方法,例如用其他的遊戲來分散他們的注意力,例如一起玩大富翁或其他需要花較長時間去玩的棋類遊戲;其次是培養他們電子產品以外的興趣,例如哥哥近期愛上製作甜品,妹妹則學習用毛冷編織公仔,這的確能減少他們使用電子產品的時間。

教學影片解決學習問題

若說YouTube是百害而無一利,我並不認同,還記得以前當哥哥或妹妹在學習上出現困難,都會在YouTube上找一些相關的教學影片作為參考,以不同的角度或方法幫助他們解決學習上的問題;他們也可學習到一些在學校未必學習到的知識,但以上的好處只能基於家長有控制他們觀看內容的能力。

現在YouTube影片存在太多「誤區」,不少專為小朋友而設的遊戲影片,不時也出現一些錯誤的行為,或是一些相對粗俗的言詞,這些都是令到家長擔心及不安的重要原因。就算YouTube在上載影片時提供「是否適合小朋友觀看」這個選項給創作者,以我所見成效似乎並不算太高。作為家長面對科技進步的同時,又要守護小朋友的正確價值觀,似乎還需努力。

文:吳一鳴

作者簡介:人到中年一家四口移民加拿大,由繁華的大城市突然走到鄉村城鎮,重新面對一堆新事物,與小朋友一起重新學習新生活。

(本網發表的作品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

[Happy PaMa 教得樂 第53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