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親子台:繪本也是給大人看的

上次跟大家談,繪本其中一大功用是,把抽象的內容具體化。像「戰爭與和平」,這樣沉重的課題,用繪本打開話匣子,可讓孩子學會珍惜當下,也讓他們明白地球另一端的孩子,雖然跟我們沒有兩樣,卻在經歷不一樣的世界。

這只說出了繪本一半的功用,對成人來說,繪本同樣具有神奇功用。以前都以為這些純粹是孩子的讀物,從麥兜故事開始,方才發現原來繪本有很多感人至深的小故事,而當中所說的道理,比很多哲學家也說得清楚明白。能寫出好繪本的人,都有童心。而且懂得跟自己的內在小孩溝通,並與他和好,一起成長。每個人成長中,或多或少都有受過一些傷,當中能療癒自己的,有時是一下的轉念——可以是一句當頭棒喝,也可以是一本書,一幅畫。

一棵樹一場雨 成長的反思

就以「轉念」為題,看看如何好好地表達半杯水的道理。佐野洋子的《大樹,你給我記住》就用故事輕輕做到了,書中的老伯伯砍掉大樹後,讓我們看到「身在福中不知福」的懊悔。從前老伯伯每天早上都會被樹上的鳥兒叫醒,所以他怨大樹;因為樹蔭令他的衣服要花更長時間晾乾,所以他生大樹的氣。直到有天他忍不住砍掉大樹,才發現沒有鳥兒的叫聲,早上起不來;沒有大樹的遮陽,再也不能在樹下乘涼。他開始後悔了,可惜大樹就只剩下那一個大塊木頭。

我們都曾經是那一個老伯伯,白白享受了很多前人帶來的樹蔭,那時候,我們都不太懂珍惜,讓他/她/牠/它白白溜走了。後悔過後,才經歷成長。願成長路途上雖有跌倒,但我們可以有彼此,有力氣好好再站起身來。最後佐野洋子給木頭留下了一棵小樹苗,這既是她的善良,也是為人生打氣的記號。

另一本也帶有襌意的繪本,是劉旭恭的《雨》。它說的是一個和尚的故事,和尚出生在廟裏,每天都做着相同的事——掃地挑水煮飯。有人嘲笑他目不識丁,於是老和尚教他寫「雨」這個字來打發時間,小和尚從來都沒有上過學,這是他學會的第一個字,也是他唯一會寫的一個字。

從此以後,他每天練字,做完一天的活後,他都會去寫一個「雨」字,一寫20年。有一天大旱災來了,各地都缺水。於是「雨和尚」收拾這20年來每天寫的字,希望能盡一點綿力。到了祈福的地方,四方八面來的「師父」都想在皇帝面前表現一下自己的求雨能力,這名雨和尚沒做什麼,只是把一張又一張「雨」字拿出來,每拿一張出來,他都記得寫下那字時的點滴。生氣時寫的「雨」、疲倦時寫的「雨」、迷茫時寫的「雨」……當他拿着「雨」字,回想每一次的當下,他流淚了。然後大風吹起,把一張張「雨」字捲起,天就下起大雨來,所有人歡喜若狂,雨和尚虔誠磕頭後,默默地穿上蓑衣,靜靜地離開。在回去的路上,心中滿是感激。

童真與成長,都在這「雨」字中體現,成長總會經歷一場又一場大大小小的「雨」,有小和尚對自我的期許、有善待世間萬物的一片真心。守護着那一份真心、那一份專注,在每一場雨中堅持下去,這是我們可以堅持做的事。繪本所說的哲思,既療癒又勵志。願我們都活得恬淡自在,真誠地面對每一場風「雨」,好好珍惜每一棵善良的小樹苗。

文:Hello Bonnie

作者簡介:修讀國際關係,成為兩女之母後變身3職媽媽,在小助教鞭策下,完成兒童與家庭教育碩士,仍繼續在工作、讀書及湊女角色中努力掙扎。網誌:FB.com/hellobonniemami

(本網發表的作品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

[Happy PaMa 教得樂 第53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