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理心學堂:孩子自立,父母哭對空巢?

為人父母,花了十數年的光陰養育孩子,陪伴他們成長,見證他們長大成人,實在令人欣慰,但也可以教人失落。看着子女長大的身影漸漸遠走,百般滋味在心頭。進入了「空巢期」的人生階段,父母需要消化各種情緒,適應生活的轉變和迎接人生的新里程。

適應角色與責任轉變

根據「家庭生活周期」的理論,一個家庭會依次經歷5個階段:個人獨立、結婚、生兒育女、子女長大成人、退休和步入晚年(Medalie,1979)。所謂「空巢期」就是在第4個階段、「子女長大成人」期間發生的事。在這個時間,父母會感到失落、哀傷和孤獨。隨着子女長大,一直所建立的親密感與互相依存的關係漸漸消逝,父母難免會感到哀傷和難過。若然父母一直擔任全職照顧者,一直把自己所有情感、精神和人生的意義都寄託在子女之上,當子女長大,不再如昔日般依賴父母,父母不止需要適應角色與責任的轉變,更有可能感到人生意義的落空,一下子失去了生活的方向感。

「空巢期」的出現,其實就是人生展開下半場的序幕。父母可以考慮嘗試以下方法,幫助自己適應生活和心理方面的轉變。

1. 聆聽和抒發內心感受

面對子女長大的事實,大部分父母都會有不同程度的感受。每一種感受,都是自然、正常,不存在對錯。父母可以學習聆聽自己內心的感受,接納和陪伴自己的情緒,向值得信任的親友傾訴。此外,父母也可以整理和回顧子女成長的相片,從緬懷過去與回憶珍貴片段的過程中,讓自己消化內心的感受,並把美好的回憶成為生活下去的力量。

多做有益身心運動

2. 建立平衡和規律的生活

步入中年時期,身體狀態會漸漸變化,更需要留意自己的身心健康。隨着子女長大,父母會有更多的空間和時間。這時候,父母可以善用餘暇,多做有益身心的運動,讓自己保持良好的身心健康。

3. 重尋人生的意義

子女長大後,父母雖然少了角色和責任,但也有機會重新為生命的意義作出定義。在這段時期,父母可以重拾年輕時嚮往過的興趣,實現年少時曾經有過的理想。旅遊、閱讀和進修等活動,往往能夠幫助我們擴闊世界,促進我們對生命的反思。對宗教信仰的探索,也幫助我們開啟對靈性的追尋,使我們內心感到更加滿足和充實。

接納生命有苦有樂

誠然,人生有得也有失。養育孩子會令我們感到快樂,同時也可以帶來失落和悲哀。接納生命有苦有樂,是我們一生學習的功課。家長如能好好為每個人生階段做好心理準備,與他人和自己好好相處,建立平衡的生活方式,自然便可以從失落的感覺,過渡到喜樂和甘甜的時候。

文:葉思雅(香港中華基督教青年會輔導組主管)

作者簡介:香港中華基督教青年會重視個人身心發展,以及健康的親子和家庭關係。青年會致力提倡品德教育、文化承傳、康樂體育等發展,彰顯「非以役人,乃役於人」的服務精神。

(本網發表的作品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

[Happy PaMa 教得樂 第50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