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一面試攻略﹕熱門小學校長教路 面試重投入 家教勿忽略

踏入小一面試高峰期,爸媽和孩子都忙於應戰,尤其在龍B效應下,今年熱門的直私小學報讀人數間間屢創新高,少者都有四五千人,若無充分準備,想單憑運氣博取一個學位的話,那注定是陪跑。雖然沒有校長會公然披露面試題目,但透過旁敲側擊,以及過來人的經驗分享,大抵也能整理一條脈絡,絕對具有參考價值。

文︰顏燕雯、沈雅詩、李樂嘉   圖︰鄧宗弘、黃志東、受訪者提供、資料圖片   小模特兒︰Beatrice Chan、Zachary Hoo

■保良局陳守仁小學

英語佳 勝算高

直資學校陳守仁一直是家長的寵兒,校長楊永明透露,今年雖已將接受申請的時間縮短兩天,但報考人數仍然創新高,有超過8100人報考,究竟誰家孩子有機會成為來屆185名小一生的其中一分子呢?

楊永明表示,作為英語教學的小學,學生必須具備良好的英語能力,因此,這也是面試重點,全程會以英語進行。家長想提高勝算,便要把握未來一兩星期,替小朋友多加操練英語會話。

龍年效應令今年小一學額競爭更激烈,龍仔龍女要如何在面試突圍呢?

不按家長表現評分

陳守仁共有兩輪面試,每年大約有600至800名考生可進入第二輪面試,屆時校長與副校長亦會親自面見家長,「我們會跟家長分享面試過程中,老師觀察到小朋友有什麼特別表現。但不會詳細分析他們的優缺點,畢竟我們不是專家,見面時間又短,不應過於武斷」。

他強調不會按家長表現來評分,「有家長會因自己表現不好而沮喪,其實我們是收學生不是收家長,校方只是想互相交流,多講解一些學校情况,例如課外活動的安排等」。那麼,經常出席學校的開放日,又可否加「誠意分」呢?「的確他們了解學校狀况,溝通會順暢些,但不代表多去就加分」。

另外,由於報讀人數眾多,楊永明表明,即使有兄姊在校就讀,都不保證會收錄,但會給予「特別考慮」,「兄弟姊妹可互相照顧,在家中有共同話題,家長照顧起來也方便」。

值得一提的是,陳守仁向來被形容為「平民化國際學校」,每年都會預留一定學額給非華語學生,因此,本地學生其實未必可全取185個學額,「我們一定有部分學額,撥來收錄非華語學生的,但每年非華語學生的人數不定,大約為收生10%左右」。他補充,由上學年開始,非華語學生也要修讀正規中文課程,但理解到他們身處的中文語境沒那麼強,學校會安排中文科預備班,於開學前保底。

「有家長會因自己表現不好而沮喪,其實我們是收學生不是收家長,校方只是想互相交流,多講解一些學校情况。」——保良局陳守仁小學 校長楊永明

■保良局蔡繼有學校

注重主動、人際溝通

作為全港首間非牟利一條龍私校,蔡繼有具有相當的吸引力,每年逾4000準小一生去爭奪180個學額。

總校長劉筱玲說,面試分三輪,首輪面試後,會挑選約1000人進入次輪面試,之後又會從中篩選五六百人進入第三輪面試,並在第二輪或第三輪面試接見家長。她透露,面試會同時以粵語和英語進行,分小組和個人面見兩個環節。綜合劉校長所說,試題形式如下︰

小組環節

★一組十多個小朋友進入課室,老師會跟大家一起唱歌,看孩子是否投入參與

★聆聽老師說故事,之後舉手回答問題,看小朋友是否夠主動

★跟組員合作砌圖或繪畫,評估合作性和人際溝通能力

面試中未必需要小朋友執筆寫字,但有時候卻要他們畫圖畫來表達。有些學校面試會要小朋友舉手答問題,讓教師從中觀察其主動性。

個人環節

★中文題圍繞生活為主,例如問孩子將來想做什麼工作,看他們是否肯發表

★英文題不考串生字,但會給考生一些圖畫,要他們形容或創作故事,看想像力是否豐富

★數學題不涉及乘數、三位數,只考簡單數學概念,例如媽媽有若干塊餅乾,吃了數塊後,還剩下多少塊?

看圖作故事,是不少小一面試內容之一。

除了英語程度,現時愈來愈多學校重視孩子的中文閱讀及認字能力。

兄姊在校就讀有優勢

劉筱玲強調,面見家長是不計分的,主要是想替學校尋找合適的伙伴,反而兄姊是蔡繼有學生就有優勢,「如果哥哥姊姊在這裏讀書,考生本身表現也不錯的,我都會盡量取錄,以去年為例,我便收了80多名這類學生」。

保良局蔡繼有學校總校長劉筱玲稱:「如果哥哥姊姊在這裏讀書,考生本身表現也不錯的,我都會盡量取錄,以去年為例,我便收了80多名這類學生。」

■英華小學

網上流傳題目不可信

英華每年都吸引大批小男生報名,就連簡介會都在半小時內在網上爆滿,再加上龍年效應,今年報名人數達5145人,但學額只有160個,絕對是爭崩頭熱門男校。

每年網上都會流傳英華的面試題目,大部分包含中、英、數、常識等,而且試題頗深,例如串英文字、三位加法及辨認政治人物等。究竟孰真孰假?

校長林浣心一再強調,家長毋須理會網上流言,「其實每年都是傳這些題目,每年又說英華考得很深,但你看每個小朋友面試出來,個個都這麼開心,如果真的這麼深,他們便不會有這樣表現」。

林浣心指出,這些考核內容都是由小朋友覆述,也許因為小朋友參加太多面試,把別間學校的題目都當作是英華罷了,「試過有小朋友連校長名都叫錯,就知道他們有可能混淆。相比一些學校,其實我們的題目對一個4、5歲孩子來說是最合理的。你覺得他們不知道誰是林鄭月娥嗎?認得又有什麼出奇?我沒有要求他們寫出林鄭月娥四個字,我們是沒有筆試的!」

她不諱言,每年面試模式和內容雖然相似,但肯定不會一樣,所以沒有打算轉換形式,「每年我向每個家庭、每個小朋友所問的都未必一樣,形式又怎需要轉?」

「有些家長只顧要孩子答對問題,其他卻一點也不注意,例如禮貌、家教……父母才是孩子第一個、也是終身的老師。」——英華小學 校長林浣心

父母才是孩子終身老師

她續稱,既然不能控制校長問什麼,那可以說是不能準備,但換一個角度看,家長卻要早幾年準備,因為她最看重的,其實是最基本的東西,「有些家長只顧要孩子答對問題,但其他卻一點也不注意,例如禮貌、家教。你說學校每年這麼多人報,又這麼多人考不到,大概都是因為忽略了最基本的東西,因為父母才是孩子第一個、也是終身的老師」。

英華共有三輪面試,第一輪考生要參與不同的活動,但無紙筆面試;進入第二輪後會依考生號碼序分為5人一組,第三輪則會面見家長。至於有哥哥在校就讀的,林浣心指弟弟未必是「必收」生,但機會大很多,「我們不是津校,不能說有哥哥在讀就必收,始終十隻手指有長短,等於我放了龍門在他前面,他也要懂得把球踢入來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