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故事:停賽一年交白卷 健兒升中失預算


學界小健將應對「疫」境賽(蘇智鑫攝)

疫情肆虐全球,連東京奧運會都要延期,更何况學界賽事。過去一年,幾乎所有運動比賽停擺,除了令學生運動員的體能和技術受影響,也打亂了一班高小學生想借助運動獎牌去報考中學的計劃。究竟這班孩子,過去一年有什麼心路歷程?如何突破困局?

(註︰本版相片受訪者按拍攝需要暫除口罩)

小五的莫家臻,與同為小六的譚縉謙施禮峰,均是德信學校體育校隊成員。家臻和縉謙皆是游泳好手,後者同時是足球小將;禮峰則在劍擊和田徑雙線發展。別看3個男生只得11、12歲,他們在幼稚園開始已接受培訓,運動年資不算淺,近年更成為學校水、陸運會及學界賽頒獎台上的常客。可惜,這些令人振奮的畫面,卻於2019年定格!

「沒操水,肥了起碼10磅」

受疫情影響,莫說比賽,連平日集訓亦有困難。家臻指着自己的大肚腩說︰「唉,你看我『發福』多少,肥了起碼10磅!」他透露,疫情前每周「操水」5天,每天練足2小時,但去年近乎沒有下過水,只偶爾跑步及在家做些體能練習,「兩者加起來的運動量,也不及以前游泳時的一半」。禮峰情况也好不了多少,「以前周一至日都有不同項目的練習,現在全部取消,我覺得很悶」。但說到打擊最大的,或許是縉謙,他千辛萬苦才入選賽馬會青少年足球發展計劃油尖旺區U13隊,但只集訓幾次便碰上疫情,所有訓練都被迫暫停,「狀態肯定差了些,亦有唔開心,無波踢總是很『𤷪𤺧』,好像坐不定」。

封面故事:停賽一年交白卷  健兒升中失預算
家臻指疫情期間,因為無機會「操水」,身形「發福」不少,需要一段時間恢復狀態。(蘇智鑫攝、受訪者提供)

面對孩子的「控訴」,德信學校體育科科主席利浩強也大感無奈,撇開這班精英運動員的額外需要,他想保住整體學生最基本的體能訓練亦力不從心。「Zoom課的日子,要顧及家居安全,多數只安排學生觀看體育影片。而就算可以回校上實體課,又擔心小朋友戴着口罩做運動太辛苦;加上不宜做有身體接觸的運動,所以極其量只叫他們拉筋、輕鬆跑動一下。這一年,各項的體能訓練幾乎全部暫停,對小朋友身心發展的確有影響。」

「戰績」空白 少了「揀蟀」渠道

更實際的,還打亂部分學生的升中部署。德信學校是傳統老牌男校,除了重視學生的學業成績,近年亦銳意提升體育水平,校長郭超群上任短短幾年,便先後成立劍擊隊、泳隊,又重組田徑、足球和籃球隊伍,滿足精力充沛的男生之餘,他也不諱言,希望為不同潛能的學生建立更多升學途徑,「因為絕大部分中學,都會留起10%至20%學額,取錄具備『特異功能』的學生,當中包括運動、音樂和藝術」。他說,過往也不時收到中學校長的來電,表明想招攬該校某些在全港賽事有排名的小六學生。

惟自疫情爆發後,大大小小的學界運動賽事都告吹,學生缺乏表現的機會,中學也少了「揀蟀」的渠道。「中學學界體育賽事,是按照參賽學校的成績分3個組別,傳統名校向來在實力最強的第1組別中。為保住席位,以往他們都一定派出教練和教師到全港學界賽事或重要區分賽事去觀賽,物色精英新血。德信學校參加的是九龍南區,由於市區比較多臥虎藏龍的小學生,也有些大家耳熟能詳的名小學,所以中學代表都喜歡來拔尖,甚至直接出offer(錄取通知)給小六學生。」

今年收生 或更重視學業成績

正準備升中的縉謙和禮峰也不諱言,他們的portfolio(學習檔案)中,運動成績是重要賣點。縉謙報考了聖若瑟書院和九龍華仁書院,暫收到聖若瑟書院的面試通知;禮峰則到過香港華仁書院和拔萃男書院面試,正等候結果。惟2人不約而同表示,五、六年級的賽事寥寥無幾,「無乜好寫」,只能在三、四年級着墨,禮峰更認為,今年中學收生或將更重視學業成績,體育成績所佔比例會減低。

封面故事:停賽一年交白卷  健兒升中失預算
兼任德信學校足球和泳隊代表的縉謙,期望自己的運動成績有助報考傳統名中學。(蘇智鑫攝、受訪者提供)

縉謙的爸爸譚先生則替孩子可惜,「整個小學生涯,訓練了這麼多年,來到六年級,應該是做『大哥』、主將的時候,卻沒得上場,是一件很可惜的事,但也沒辦法。幸好我們一向對縉謙強調,要以學業為重,只是加上運動,看競爭力是否可大少少而已,所以未至於很大影響」。

封面故事:停賽一年交白卷  健兒升中失預算
禮峰一身運動細胞,不單是劍擊和田徑高手,也精於體操和跆拳道,疫情前他一星期7天也要受訓。(蘇智鑫攝、受訪者提供)

芭蕾舞女孩 盼重回舞台

10歲的嵐嵐,與同為9歲的恩悅芷蘊樂心,習舞多年,雖然暫時毋須為升中煩惱,但幾個小妮子也渴望盡快重投比賽。她們愛比賽的原因各有不同,芷蘊單純「因為很喜歡跳舞」,恩悅則感到「很有成就感」,樂心就認為「可累積經驗」,嵐嵐就答得最坦白︰「因為我參加比賽,好大機會拿獎。」但無論各人心態如何,相同的,是大家過去一年的舞台回憶,都是一片空白。

芭蕾舞女孩 盼重回舞台
樂心(左)、嵐嵐(右)及芷蘊(前)都希望疫情盡快消失,讓她們重踏比賽舞台,一展所長。(劉焌陶攝)

Zoom上舞蹈課 一對一學習

伴隨這幾個女孩成長多年的SDM爵士芭蕾舞學院導師Miss Chan說,今年整體學員的確少了比賽目標,「對一些經驗淺的小朋友,或許會欠缺推動力」。幸而嵐嵐、恩悅、芷蘊和樂心,都屬於經常參賽的一班學員,「她們很期待疫情過後再比賽,所以沒有給自己停下來,亦有上Zoom課堂或回學校上一對一課堂」。

芭蕾舞女孩 盼重回舞台
SDM爵士芭蕾舞學院院長兼總經理陳遠航(右)和該學院老師Miss Chan(左)均認為,舞蹈比賽有助學員確立目標,並提升自信心和建立團隊精神。(沈雅詩攝)

該學院院長兼總經理陳遠航指出,舞蹈比賽、表演有助建立孩子的自信心和團隊精神,「舞蹈是一個很『靚』的活動,當她們穿上表演服後,自信心會大增,覺得自己是『star of the stage』;亦因為演出以群舞為主,可學習團隊之間的合作」。她透露,疫情前,學院每年派學員參與約300個比賽和活動,但疫情後不及五分之一,學院計劃推出網上表演舞台,讓一眾小朋友繼續有演出機會。

芭蕾舞女孩 盼重回舞台
為保持最佳狀態,恩悅(右)透露每天都抽空在家練習舞蹈,但始終擔心和隊友的默契不及從前。(劉焌陶攝)

轉化負能量 讓孩子輸得起

香港中華基督教青年會協調幹事周敏璇(Chloe)指,從兒童成長角度來說,任何比賽活動均有其正面價值,「因為有競賽心態,小朋友會下決心,努力達成目標,爭取在賽事中勝出,所以會培育出積極心態。若然經常有好成績的,更加會獲得成功感,對自己有所肯定,自我效能感高的孩子,會更有安全感」。但與此同時,比賽亦可能為一些小朋友帶來負面經驗,尤其是那些經常做「輸家」的,「會帶來挫敗感,甚至質疑自己、失去方寸」。

轉化負能量  讓孩子輸得起
周敏璇(受訪者提供)

重新定義 着重經歷過程

要做到不論輸贏,都能保持良好的心理質素,她建議家長先要引導子女把比賽的意義重新定位,由着眼於結果,轉化到經歷過程,「當焦點不再是跟別人比賽,而是視之為培養個人成長的美德,例如學到體育精神、鍛煉毅力,而且在訓練期間,個人技巧也一定有提升,那其實即使最終贏不到比賽,亦有很多得着」。

持開放態度 聆聽子女心聲

談到過去一年,受疫情影響,學界賽事幾乎全告吹,Chloe說,孩子感到失望、不開心,是人之常情,最重要是家長帶着同理心,並持開放態度,讓子女有機會真確地表達感受。「成年人往往很急於向小朋友作理性解說,這個不是不重要,但絕非第一步。要建立良好的親子關係,首要是聆聽,讓小朋友有安全感去抒發情緒,儘管是一些負面感受。」

惟她強調,若在對話當中,發現子女有太多非理性、災難式的想法,家長就要拉他們一把,「每個孩子都獨特,有些可能會比較悲觀,暫時停賽便想到世界末日般嚴重,若有這個情况,家長便要介入,避免子女掉入負面情緒的漩渦」。

文︰沈雅詩

[Happy PaMa 教得樂 第33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