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房四寶:我們與善良的距離
善良,是上天給孩子最好的禮物。但原來生活在這個城市,孩子的善良必須刻意保護和栽培,不然,它會在成長中逐漸消失。
這個周末早上,筆者帶孩子參加工福(工業福音團契)的九龍區賣旗日,用行動支持他們在貧窮關懷和戒賭復康的服務,希望可以讓更多人認識他們的貼地工作及籌募多點經費。畢竟,工福是一所非政府資助的非牟利機構,也沒有接受賽馬會的捐助,要照顧每年大約5000個家庭的需要,工福的營運實在不容易。
變質獎勵 不能栽培善良
這次的賣旗活動,讓我對善良多了一重反思。知道很多家長也會鼓勵小朋友參加賣旗活動,認為孩子平日總欠缺自信,透過賣旗跟陌生人接觸,可以訓練他們的膽量的同時,又可以增強他們的表達和說話能力,是一個很「好」的親子活動。明白父母口中所說參加賣旗給孩子帶來的「好」,有些家長更因為重視這些「好」,而「利誘」孩子參加,譬如說完成後會給他們買玩具,更曾聽聞有家長說在賣旗後會帶兒子去主題樂園。因着這些「鼓勵」,孩子都十分願意參加,可是,生命中原有的善良卻得不到重視和栽培。
賣旗本身是出於幫助他人的善良動機,行動是帶着憐憫和關懷。在一個原本可以休息的周末早上,由清早7時到12時許,犧牲自己的時間和休息,在悶熱的街上向途人募捐,為的不是自己,而是為別人的需要。假如孩子不明白社會的需要、不知道貧窮人的處境,整個早上還要不斷面對別人的漠視、拒絕和身體的疲累,行動就難有憐憫和關懷,也不會看見自己生命中那份寶貴的善良。
原本一個善良的行動,只誤以為是父母安排的另一次增強自信和溝通的訓練活動。
基層婆婆 盡力行善
想起在賣旗前一天給孩子們分享我的遇見:
這天在公司附近碰到一名基層的婆婆,我們透過工福在農曆年三十也一起探訪過她家的。婆婆本該是退休的年齡,卻仍然在當清潔工,因她丈夫早年中風,行動不便,生活比想像更難,相信你們都記得。
「婆婆,怎麼會在這裏?你不用上班麼?」我問。
「我特登由大角嘴行過來的,因為知道你幫工福賣旗,我明天一早要上班,怕買不到,所以來找你……」她說。然後在口袋中拿出一張摺得很小的20元,續道:
「婆婆沒有本事,就只有這麼多。」婆婆把錢交在我手,我當時只能用力點頭,根本說不出話來……我看着她,婆婆容貌逐漸變得模糊,恍若天使。
善良,是上天給城市最好的禮物。
因着人們善良的行動,活在困乏、艱難的人會得着幫助、得着改變,延續城市中的善良。但當惡漸近,在城市中行善會愈來愈難,盼望我們的下一代將來仍有行善的自由。